⑴ 侯绍泽的业务成果
在货币政策、国际金融、收购兼并、资本市场等业务领域较为专长。
1、参加与国际货版币基金组权织的多轮宏观经济政策磋商
2、负责威海市商业银行资产重组、威海国际信托公司关闭清算、威海市6家企业上市及国家级威海高新区全面工作
3、负责国家开发银行外汇贷款、国际合作业务管理,参与重大国际投资项目
⑵ 侯君的主要成就
侯君是在莱芜的泰安人,老家是武术之乡泰安市东平县。自幼受到家乡武术氛围的熏陶,爱好武术并习武的他,即使辗转来到莱芜扎根,也没有放弃对武术的热爱。
1995年,侯君辞掉了泰钢那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出于对武术的热爱,他想在莱芜创办一所武术学校,将自己的爱好进行到底。
1995年的莱芜,还没有武术学校,侯君觉得这正是创业的好时机,做别人没做过的,还能将武术传授出去,更重要的是,能创出自己的一份事业。说干就干,侯君在教育局、体育局办好了一切办学手续,申请创办了莱芜第一家武术学校——— 莱芜市武术学校。
有了合法的手续,就需要找一个地方把武术学校安顿下来。当时的侯君,刚刚从泰钢辞职,身为普通工人的他,也没有多少积蓄,只能租房子办学。
第一次选定的地方是地质勘探队的房子,地方虽然比较偏僻不尽理想,但是总算有了场地,能正儿八经地把武术学校办起来了,初出茅庐的他在这个地方一干就是一年。
有了合法的手续,也有了学校,可是能招来学生才是关键。一开始侯君单纯地想,自己以前曾教过学,应该有一定的生源,但武校真正办起来后才发现,来学武术的人很少。人们都觉得爱打架的都不是好孩子,再加上当时的莱芜市民学习武术的人很少,情况不是很好。
没有学生,办武术学校就是空谈。为了在创业的道路上走下去,侯君买了一辆木兰牌摩托车,到各个乡镇、村子里介绍自己武校的情况,宣传习武的好处。为了扩大宣传,侯君还在电视上做广告。慢慢地人们从最初的不相信,到有了初步的了解,再看到电视里的广告宣传,逐渐开始相信他的武校,相信习武的好处,就有了部分生源。
为了能招到更多的学生,侯君还想到一个点子:把从各地武校回来的学员也招来。
招生是艰难的,侯君骑着摩托车不知道跑了多少路,一年下来,把一辆崭新的摩托车都跑烂了。可是艰辛的汗水没有白流,武校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时间久了,学校也有了名气,很多学生慕名而来,给了侯军更大的希望。
到了1996年,侯君的莱芜市武术学校创办一年,此时的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想趁热打铁扩大规模。为了更好地发展,他把武术学校搬到了凤城东大街,良好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齐全的硬件设施,让那时的武校办得风声水起,侯君在那里一干又是一年。
可是要长远发展,不能总是租房子,后来,他在莱城区石家庄村租了一片地,自己动工建设武校。建设武校可不是小打小闹,需要大量的资金,一直在发展中的武术学校并没有多少富裕的资金。
这时,侯君跟朋友、亲戚借钱,建起了占地面积两千平方米的武术学校,里面有教师宿舍、训练房等,各方面配套设施也都有了。在这里,侯君又干了几年,事业渐渐走上正轨的他,回顾以前的付出和收获,由衷地感到很欣慰。
发展的道路总是充满变数的,因市里规划,2005年石家庄村的武校面临拆迁,侯君又把武校搬到了张家洼街道办事处,继续他的爱好,继续他的创业。
转折办跆拳道馆
武校办得很顺的侯君,又发现了另一个创业项目——— 办跆拳道馆。有创业经验的他很顺利地办齐手续,在凤城东大街办起了他的“君盛跆拳道馆”。
跆拳道是韩国的“武术”,要办跆拳道馆需要专业的教练。为了能把跆拳道馆办出彩,侯君先后请了六七个专业跆拳道教练,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队员和运动员。其中有一些教练虽然水平很高,但是对教学来说还不是很有经验,侯君就花很大力气去调教,去培养。
然而令侯君没有想到的是,随着莱芜的发展,这门外来的“武术”逐渐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学员也在一直稳步增多,从一开始的 60多个人,发展到包括寒暑假的几百人。
创业要不断提高
有了自己的武校,又有了自己的跆拳道馆,侯君在看到事业有成的同时,也把眼光看到远处。他发现,现在在凤城西大街的跆拳道馆从环境、交通等各方面来说,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侯君深知,有一个好的环境对习武之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也有一些学生家长要求再办一个分馆,方便他们的孩子学习。于是,侯君开始寻找分馆的地址。
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卫校沿街楼——— 莲河小区南门的一处房子,有500余平方米,上下三层,是一个光线明亮、地理位置优越的好地方。在这里,侯君又开办了一处环境一流、教练一流的君盛跆拳道馆分馆。
现在,侯君在钢城、莱城有二个跆拳道馆及武术学校。跆拳道常年学员有100余名,寒暑假学员有600余名。武术教练和跆拳道教练都是专业的运动员和队员。还聘请了韩裔加拿大籍姜洙一大师来指导教学,他是世界跆拳道联盟黑带七段。
有了好的环境、强有力的教练队伍和不断增多的学员,侯君的创业道路越走越宽,当初的爱好和现在的事业终于相结合了。
侯君每年都带学员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先后带领学员去过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和澳门参加比赛、交流学习。1995年,第一批学员中的孟先勇在加拿大获得武术第一名;2007年他带领学员在加拿大武术锦标赛上拿了53项金奖;市里的比赛也多次获奖。看到学员的骄人成绩,侯君觉得自己走的这一步没有错。
⑶ 朱绍华 历史学家 简介 研究成果
朱绍侯,考古学家,历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文名:朱绍侯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新民
出生日期:1926年11月21日
职业:考古学家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主要成就: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
代表作品:《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
⑷ 资料: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的考古工作成果。。。。。。这里将近一个世纪
这里将近一个世纪,应该是说,从考古进入到中国后的近100年中
⑸ 陈长琦的研究成果
◎著作与教材--专著、主编、合著共10种,主要有:
1、《两晋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
2、《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3、《中国古代国家与政治》,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
4、《中国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5、《中国监察制度研究》(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
6、《北朝五史辞典》(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7、《中国史学名著评介》(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8、《昏君传》(合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9、《中国法制史三百题》(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
10、《中国国情学》(合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论文--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
1、《魏晋南朝的资品与官品》,《历史研究》,1990年第6期。
2、《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
3、《魏晋九品官人法释疑》,《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4期。
4、《关于中国犹太人若干历史问题的几点疑问》,《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
5、《僧人还是拉比》,《中国学者论古代中国犹太人文集》,纽约, 1984年9月。
6、《中国犹太人入华定居考》,《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7、《中国犹太人汉化问题探索》,《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8、《郡县制确立时代论略》,《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9、《战国时代郡的嬗变》,《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10、《汉代郡政府行政职能考察》,《暨南学报》,1993年第4期。
11、《吕氏春秋中进步的哲学、社会政治思想》,《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2、《秦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考察》,《史林》,1990年第3期。
13、《天水秦简墓主记试探》,《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4、《汉代察举制度略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15、《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史学月刊》,1987年第4期。
16、《董仲舒生卒考》,《战国秦汉六朝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
17、《董仲舒封建民主思想初探》,《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
18、《秦汉魏晋南朝时期地主封建制的发展》,《史学月刊》,1990年第5 期。
19、《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经验》,《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第2期。
20、《赤壁之战新论》,《江汉论坛》,1988年第7期。
21、《长江下游3—9世纪经济发展研讨会评述》,《历史教学问题》, 1988年第1期。
22、《试论历史认识的特点》,《当代研究生》,1988年第2期。
23、《论世家贵族地主阶层的形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 期。
24、《论后汉纪的史学价值》,《黄淮学刊》,1990年第3期。
25、《魏晋南朝的世族与州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史学刊。
26、《魏晋南朝世族对国家权力中心的作用方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27、《评军功爵制研究》,《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第6期。
28、《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特点》,《行政管理研究》,1991年第1期。
29、《六朝广东发展的考古观察》,《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30、《史学的现实性品格》,《学术研究》,1994年第5期。
31、《南朝时代的幼王出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32、《汉唐间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5期。
33、《评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5期。
34、《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福建论坛》,1999年第4期。
35、《广东史研究的里程碑》,《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36、《两汉县级政权的司法制度》,《史学月刊》,2002年第6期。
37、《睡虎地秦墓竹简译文商榷》,《史学月刊》,2004年第11期。
38、《论西晋的统一》,《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9、《十六国春秋散佚考略》(合作),《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
40、《朱绍侯与军功爵制研究》,《史学新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⑹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 ——夏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将近一个世
首先你不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因为夏鼐先生的名字您不认识,也不知道查字典。其次,您的史学功底并不是很好。
夏鼐 (1910.2.7—1985.6.19)原名作铭,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 历史系毕业。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留学英国,曾任浙江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对当时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的考古工作成果”参阅以下书籍:
1.20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
2.“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3.中国考古学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40年纪
4.中国考古学会年会论文集
5.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参阅以下书籍:
1.甲骨文集成
2.史记
⑺ 朱绍侯的给青年学子的指导意见
研究历史的人,不管愿意不愿意承认,自觉不自觉,都要受一种或几种理论观点来支配,如历史唯物论、英雄史观、经济史观、历史循环论、历史虚无主义、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等。有些人尽管口头上不承认,实际上他的研究思路和得出的结论,正是某种观点的体现。“文革”刚结束时,学术界思想混乱,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过时的想法,在一部分中青年学者中泛滥。具体到史学界,有人特别反对五种社会形态说,认为“文革”以前史学界对历史分期的讨论毫无意义。当然,中国古代是否有过奴隶制社会,由原始社会是否可以跨越奴隶制直接进入封建社会,这些问题都可以讨论,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错了,过时了。
关于史学方法论,其目的无非是要找到一种能够洞见历史发展规律,并且用力少见功多,即“事半功倍”的研究途径。我认为研究历史没有多少窍门可找,既要勤奋又要有时间的积累。研究自然科学和文学创作可以早出成果,成名于年轻时,但研究历史的人却是在40岁以前很难有大成就。首先你要有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因为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人再聪明也不可能写出很有价值很有分量的著述。我给自己立有座右铭:“天资愚钝凭勤奋,事倍功半终有成。聪明才智荒学业,虚度年华空一生。”要“勤”,包括眼勤、脑勤、手勤、口勤和腿勤。眼勤就是多看书,脑勤就是多思考,手勤就是多记多写,口勤就是多问多切磋,腿勤就是多实地考察。要“奋”,就是奋发有为,比别人多一倍甚至十倍的努力,百折不回,最终总会有所成就,才不至于“虚度年华空一生”。
具体到著述写作,我倒有一套工作程序,也可以在这里谈一谈。一旦确定某一课题,我首先搜集资料(已有的资料更要充分利用)。我的方法是摘录卡片,每张卡片只记一条资料,以便于后来按类分组。资料内容包括三方面:一为原始史料,二为理论指导,三为学者的有关论述。资料收集齐,还要认真审核,剔除不能用的,然后把保留下的卡片按不同类分成一组、二组、三组……再根据卡片分组拟写出所要著述的大纲。第一标题下用第一组卡片的内容,第二标题下用第二组卡片的内容,依此类推。将来全文写完卡片也就用完,我把这种写作方法叫“一遍净”。我认为这种工作程序有三点好处:一是避免写前忘后,使思路通畅无阻;二是避免卡片太多,使用时给自己造成混乱;三是避免内容前后重复或自相矛盾。凡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有适合于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写作程序,我以上所谈只能说适用于我自己,不是人人适用。特别是现在有了电脑这种工具,写作和研究的手段更科学、更实用、更便捷,但读书和写作的基本程序还是一样的。
⑻ 唐朝的绘画成就
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内容、作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为主。名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等,现存的《太宗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就是阎立本的杰作。
盛唐以后,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题材大大开阔,画法也有新的创造,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最有成就的画家是吴道玄(又名吴道子),他是画工出身,对人物画和山水画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画圣”之称,现存的《送子天王图》,据说就是他的作品。在画法技巧上,吴道玄在传统的兰叶描和西域的铁线描之外,创造出一种莼菜条的笔法。他还发展了梁朝张僧繇用的晕染法(即凹凸法),于焦墨痕中,别施彩色,微分深浅,使画富有立体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画金碧山水著名,设色绚丽,描绘工细,景物逼真,是山水画北派之祖。诗人王维首创水墨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精炼、淡雅,富有诗意,为山水画南派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⑼ 侯德榜主要成就
创立“侯氏制碱法”
揭开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
发展小化肥工业
创作:
《纯碱制造》,《制碱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