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法典中的质权人可否变卖质物
质权人不得变卖质物,除非经出质人同意,否则需承担给出质人造成的损失。
《民法典》第四百三十一条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处分质押财产,造成出质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百三十二条质权人负有妥善保管质押财产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质权人的行为可能使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出质人可以请求质权人将质押财产提存,或者请求提前清偿债务并返还质押财产。
② 抵押物被转让了我该怎么办
抵押物被转让了,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归还,因为该转让是无效的。
根据回《最高人民答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5条规定,抵押物如由抵押人自己占有并负责保管,在抵押期间,非经债权人同意,抵押人将同一抵押物转让他人,其行为无效。
根据《担保法》第49条第1款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
③ 动产抵押物的转让,是否取得所有权
动产抵押权在先且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反之,动产抵押权在先且已登记,抵押权人可对抗善意第三人就该抵押物主张的优先受偿权,第三人仅能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④ 债权人将质押物变卖,买卖合同是否有效相关的法律条文
合法占有(借用、来质押等)的无源权处分的财产都适用《物权法》善意取得:
第一百零六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⑤ 已经质押给别人的质物,出质人可以转让给第三人吗
经过质权人同意之后,出质人是可以将质押物卖给第三人的,但是此时,质专权人已不再是属质权人,因为,质权的成立与保持与抵押权不同。质权的成立,初签订质押合同外,须出质人依质押合同的约定将质物交债权人占有。质权人对质物占有的继续也是保持质权的条件,质权人丧失对质物的占有,即引起质权的消灭,所以此时,质权人不再占有质押物,即,质权消灭。所以如果出质人还不了原始质押人钱,只能依法按照债务关系来处理。在此时,当然与第三人没有关系了。
⑥ 质押合同双方约定同意转让质物的条款是否有效
一,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或将某种权利交付质权人。
二,质押有二种;
1,动产质押。2,权利质押。
三,质押中转让质押物或质押权利,质押合同中,对转移行为无效。
⑦ 经质权人同意 出质人可以将质押物转让么
根据《担保法》第50条、《物权法》第192条规定:抵押权、质押权不得单独转让或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那么质押物被质押权人设定抵押就非常难理解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原来的债权转让给了抵押权人。
也就是甲把A物质押给乙,乙在未经甲同意情况下用A物对丙设定抵押,是不是意味着乙对甲的债权转让给了丙,丙对甲享有债权,只是乙对甲造成了损失,乙承担对甲的赔偿责任?对这一问题,原来我主要是看的众合的《民法60讲》第176页,书上是这么说的:“抵押权、质押权本身也不得单独转让或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见《担保法》第50条、《物权法》第192条),后来我查了下法条,这两条都只说: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物权法并没有提到质权的不可以单独转让。
《物权法》第217条规定:“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转质,造成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向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可见转质不需要出质人同意,大不了就是赔偿出质人,但转质是成立的。其次可以看出“未经出质人同意”,说明就不存在债权的转让,因为在质权人转质的时候,出质人都不知道这回事,何谈债权从出质人转给了第三人。
⑧ 抵押物 转让
1、《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一条:“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版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权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转让抵押物,无论是已办理登记的还是未办理登记的,都须经抵押权人同意,二者并不存在不平等的区别。
2、当然不是不合理。规定抵押登记,正是为了公示抵押权的效力,抵押权人未办理登记,应认定为其本身就存在一定过错,这个过错是否会导致的抵押物被抵押人处分而使其抵押权消灭的结果,是一种风险,抵押权人不办理登记,就意味着他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⑨ 出质人将质物出质后,能否再将质物转移(赠与、出卖)
可以转移,但转移时不得损害质权人的利益。
例如:A将一物出质给B,但出质后A仍有权将该物转让给C,但要提前清偿质权人B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