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建中级经济师考过是不是可以人社局领补贴
个别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间,对失业人员有补贴,的确有!分为:有职称和没有职称的,有职称的补贴要高一些,不是所有地区都有,你要到你们当地的人社局网站查询,上面有清晰的说明。
对于你刚拿到证书,可能比较少,但是要有条件的,就是你在疫情期间失业了,才可以。
希望帮到你。
Ⅱ 福建中级经济师工作年限怎么审核
福建中级经济师工作年限审核在现场审核的时候会查。
现场审核:
(1)单位介绍信或直接在《资格考试申报表》上盖章(以上均须注明从事经济工作年限)
(2)身份证、毕业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Ⅲ 中级经济师在福建挂靠能有多少
经济师基本没有挂靠市场。一是考试过于简单;二是经济师就是经济类的中级职称。跟企业资质升级等没有太大关联。
Ⅳ 如何获得福建省的高级经济师资格
根据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福建省经济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意见》闽经贸培训[2003]298号文件相关精神,福建省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要求如下:
(1) 经济专业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具有坚实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和科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决定性意见,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成绩显著、贡献突出;
(3) 任现职以来近5个年度考核合格;
(4) 除符合闽人发(2002)152、154号文件所规定的外语免试条件者,均须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
(5) 能指导经济师的工作和学习;
(6) 必须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信息,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7)任现职以来,在正式出版发行刊物或省、设区市日报理论版(均需有CN或ISSN刊号,下同)独立发表2篇以上经济专业论文;在县属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可以提交2篇未经发表、但独立撰写具备相当水平的论文或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8)获得博士学位,取得经济师(工程师或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2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经济师(工程师或国际商务师)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Ⅳ 福建省初级经济师考试
1748...........................................................................
Ⅵ 福建的,以下条件可否直接报考中级经济师
可以直接报考的。报名需要准备学历证书、工作年限,工作年限要在单位盖章的。
首次报考人员于网上报名后,须用A4纸打印《资格考试申报表》(不需要另外提供照片),统一于规定的审核时间携带以下材料到所属报名点进行现场审核:
(1)单位介绍信或直接在《资格考试申报表》上盖章(以上均须注明从事经济工作年限)
(2)身份证、毕业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申请参加考试,在报名时应提交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符合报考条件的相应专业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从事经济工作年限证明、本人身份证明。台湾居民还应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原件及复印件。chinatat
Ⅶ 福建省报考初级经济师需要工作年限吗
2018年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暂未公布,根据以往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预测,预计2018年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7-8月进行,各地报名时间不相同,在2017年,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最早7月15日起。
2018年初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参考2017年,各地会有细微差别,具体参考各地报名公告):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1、取得高中以上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2、根据原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年度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在报名时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须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正规学历前后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时间的截止日期为报考当年的12月31日。
Ⅷ 福建省中级经济师证书在哪里可以网查
2019年经济师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还可通过“中国人事考试网”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查询验证系统,进入“资格证书”页面,选择“证书查询验证”,查询本人取得的证书。
Ⅸ 福建中级经济师的报名资格怎么审核
首次报考人员于网上报名后,须用A4纸打印《资格考试申报表》(不需要另外提供照片),统一于规定的审核时间携带以下材料到所属报名点进行现场审核:
(1)单位介绍信或直接在《资格考试申报表》上盖章(以上均须注明从事经济工作年限)
(2)身份证、毕业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申请参加考试,在报名时应提交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符合报考条件的相应专业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从事经济工作年限证明、本人身份证明。台湾居民还应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原件及复印件。chinatat
Ⅹ 福建省如何获得高级经济师资格
报名条件非全国统一各地有所不同,具体请参考当地报名简章内容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后,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2年。
(二)获得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学历后,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5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3年;
(三)获得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后,取得非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5年,持有经济师资格证书,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
(四)获得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后,取得非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10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
(五)获得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学历后,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3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3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或获得专科毕业学历后,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5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及以上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起草人;
2.公开出版专业著作,且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六)具有大学普通班学历或获得专科毕业学历满10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20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财经类专业中级资格满8年,从事经济专业工作满5年;
高级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SeniorEconomist)是中国职称之一。但是经济师无论职称多高,只有国企和事业单位认可。高级经济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凡申请参加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审的人员,须通过全省统一组织的高级经济师资格业务考试。高级经济师实行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相分离,具备博士学位,或取得中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的人员,达到副高级或不分正副高级资格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申报评审副高级或不分正副高级资格。
基本介绍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1993年1月,人事部下发了《人事部关于印发<经济专业专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3]1号),决定在经济专业人员中实行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考试工作由人事部和部分专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由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负责。
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初。原则上只在地级以上城市设置考场,必要时可在县设置考场。[1]
2身份范围
企事业单位中,凡直接从事经济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经济计划、经济贸易、经济监督、经济研究、生产调度、财税金融、开发投资、证券保险、网络商务、物资物价、资产评估、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业、旅游业、社会保险以及企业职工专业技术培训教育、企业经济法律、企业管理咨询等岗位工作的经济专业人员,符合相应任职条件的可申报评审、确认或通过考试取得经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高级经济师考试报名学历、资历要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经济师(或相近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下同)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上。
二、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取得经济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经济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
四、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取得经济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
五、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获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或获得省(部)级(包括全国性行业)以上优秀管理奖项。[2]
相关条件
一、系统掌握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知识。
二、掌握国家有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法规、规章和规定。
三、了解国外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结合本行业或本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有较高价值的政策性意见,指导本行业或本部门(单位)的经济工作。
工作经历
取得经济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持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2年以上。
二、作为骨干参与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2年以上。
三、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1项以上国家、省(部)级或2项以上市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项目方案的组织和实施,经实践证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主持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以上名列本市同行业企业前三名(以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证明为准)。
五、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总价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经济项目的咨询评估或总额500万元人民币以上投、融资项目的论证,经实践证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为部门(单位)全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作出显著贡献,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七、承担2项以上省(部)级重点课题或3项以上市(厅)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并写出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