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规”.和“城规”,请问"土归,城规“是什么意思
1、“土规”就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2、“城规”就是城市和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依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中国土地类型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区进行宜农荒地资源的勘查,根据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土壤肥力、物理性质和厚度,自然条件(日照、积温、无霜期、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源、坡度、地形、植被构成和覆盖度)等指标,判明农垦的潜力,从而划分宜农荒地为4等。
第1等土地本身质量好,开发容易,垦后能获高产。
第2等农业利用受一定限制,需采取保护和改良措施,才能建成高产稳产农田;
第3等土壤肥力低,改良困难,需采取较复杂的工程措施才能开垦;
第4等是严重积水沼泽地,土壤有效肥力低,难以开垦。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土地规划
2. 土木工程方面近年来有什么研究成果
本人学结构的。好像最近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的可恢复抗震结构研究最近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主要研究构件更换与修复,收到国际认可。希望您能采纳!
3. 规划成果整理
一、标准条款
1 规划报告
1.1 基本情况
a)自然条件:地貌、水文、气象、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
b)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
c)社会经济: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情况、群众生活水平。
d)水土流失:流失形态、程度、分布、危害、成因等。
e)水土保持:发展过程、治理现状、成就、主要经验、存在问题。
1.2 规划布局
a)指导思想与防治原则:针对规划范围的具体特点和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指导思想与防治原则。
b)水土保持分区:大面积规划应进行分区阐述基本特点与发展方向。小面积规划中,如规划范围内几部分情况有明显差异的也应进行分区。
c)土地利用评价:提出规划依据,明确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
d)治理措施规划:应提出坡耕地、荒地、沟壑、风沙等水土流失地类的防治措施,以及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辅助措施的具体部署。在大面积规划中,还应分别提出不同类型地区的治理措施组成及其部署的典型小流域规划,作为附件。
1.3 技术经济指标
a)提出规划期间年均治理进度与规划期末累计治理程度,以及相应的各项治理措施数量,并简述计算依据。
b)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需要投入的劳工、物资和经费,并简述计算依据。
c)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后可能获得的基础效益(保水或调水、保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1.4 保证实施规划的措施
应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在组织领导、机构、经费、政策、科学研究、技术培训等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所提措施应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 附表
2.1 基本情况表与规划成果表见本标准附录D列出的14个表格,反映了附表所需主要项目和内容,具体运用应按附录D中的D.2进行。
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过程表。
a)根据计算工作需要,各地可采取不同表式,以能全面反映计算过程、说明计算依据为原则,本标准不作统一规定。
b)当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作为规划的附件时,此项计算过程表应纳入该附件中。
3 附图
3.1 小面积规划附图。
a)水土流失现状图;
b)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图;
c)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图的比例尺为1∶10000~1∶5000。
3.2 大面积规划附图。
a)行政区划图;
b)水系分布图;
c)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图(或水土保持工作分区图);
d)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理区分布图;
e)重点治理小流域与治理骨干工程分布图。
根据不同的规划面积,附图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比例尺,见表1-10。
表1-10 附图的比例尺
3. 3 根据需要和可能,大面积规划中应附不同类型地区的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评价与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
3. 4 有条件的还可编制地貌类型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分布图、降雨分布图、侵蚀模数分布图等附图供深化研究。
3. 5 附图的图例。
3. 5. 1 常规通用图例包括行政区界、村庄、道路、河流等,可按国内一般地图图例绘制。
3. 5. 2 水土保持专业图例,如梯田、坝地、引洪漫地、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果园、人工草地等,见本标准附录 E ( 资料性附录) 。
4 附件
4. 1 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对大型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和小 ( 二) 型以上水库等重点工程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并将其规划设计报告和图纸作为水土保持规划的附件。
4. 2 大面积规划中不同类型区的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及其有关图表。
4. 3 大面积规划中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的专项规划及其有关图表。
4. 4 投入、进度、效益三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或可行性论证报告) 的计算依据与计算过程。
二、理解与实施
这是水土保持规划的最后成果整理阶段,整个规划工作最后要体现在规划报告、附表、附图、附件这四项上。本节主要介绍了这几个方面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新标准主要修改了一下几个方面:
( 1) 删除原标准中本段开头部分解释的文字。即: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报告、附表、附图、附件等四项。大面积总体规划与小面积实施规划的成果整理大致部分有共同要求,但也有某些不同要求。”综述性质的语言,删除使得标准更简洁。
( 2) 原标准 9. 1. 1 基本情况中的 “a) 自然条件: 地形、降雨、土壤 ( 地面组成物质) 、植被、主要农业气象”改为 “a) 自然条件: 地貌、水文、气象、土壤 ( 地面组成物质) 、植被”。更改之后新标准的措辞更严谨,更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术语。
( 3) 原标准 9. 1. 3 技术经济指标中的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后可能获得的基础效益( 保水、保土)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改为 “c) 提出完成上述治理任务后可能获得的基础效益 ( 保水或调水、保土)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新标准措辞更严谨,考虑更全面。
三、示 例
由于规划成果涉及的内容较多,此处不详细一一列举,以下只列出 《浙江省水土保持规划》中涉及的附表及附图目录:
附表有:
1. 浙江省地面坡度组成表 ( 略)
2.浙江省主要水系特征表(略)
3.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表(略)
4.浙江省社会经济情况表(略)
5.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分布表(略)
6.浙江省1997年累计完成各项治理措施面积表(略)
7.1999~2005年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表(略)
8.1999~2010年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表(略)
9.2011~2020年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表(略)
10.2021~2030年水土保持规划治理任务表(略)
11.坡耕地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县(市、区)一览表(略)
12.1999~2005年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略)
13.1999~201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略)
14.2011~202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略)
15.2021~2030年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略)
16.天目山、千里岗山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略)
17.仙霞岭、洞宫山重点预防保护区范围(略)
18.浙北重点监督区范围(略)
19.浙东南沿海重点监督区范围(略)
20.钱塘江中上游重点治理区范围(略)
21.浙东丘陵山地重点治理区范围(略)
22.浙江省近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略)
2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入定额表(略)
24.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规划表(略)
25.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规划表(略)
26.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规划表(略)
27.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工规划表(略)
28.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资规划表(略)
29.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资规划表(略)
30.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资规划表(略)
31.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投资规划表(略)
32.1999~2005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投入规划表(略)
33.1999~201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投入规划表(略)
34.2011~202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投入规划表(略)
35.2021~2030年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投入规划表(略)
附图有:
1.浙江省水土保持分区图(略)
2.浙江省水土流失图(略)
3.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图(略)
4. 如何认识“土规”和“城规”这两个词
1、“土规”就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2、“城规”就是城市和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依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5. 有“土规”.和“城规”,请问"土归,城规“是什么意
“土规”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城规”即城市和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依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摘录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八条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第十九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五)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第二十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二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不占或者尽量少占农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第二十三条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江河、湖泊、水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以及蓄洪滞洪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符合河道、湖泊行洪、蓄洪和输水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程序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相同,一经审批下达,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内容,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第二十六条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
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七条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规划土地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评定土地等级。
第二十九条国家建立土地统计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同制定统计调查方案,依法进行土地统计,定期发布土地统计资料。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共同发布的土地面积统计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三十条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摘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成果及内容要求是什么
一、文本
(一)规划修改方案的文字说明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规划修改的理由,主要阐述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2)规划修改的依据;
(3)规划修改指标平衡方案,包括规划修改涉及的乡镇、土地总面积,调入建设用地总面积、涉及地类面积、涉及乡镇等,调出建设用地总面积、涉及地类面积、涉及乡镇等;
(4)规划修改后各项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变化。
(二)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评价
(1)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应详细评估对各项规划控制指标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
(2)环境影响评价。
涉及地级以上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的规定,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的要求,单独编制本次规划修改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涉及县级(县级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在编制有关规划修改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评估报告时应有本次规划修改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应按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环保审查意见的函》(粤环函[2006]766号)的具体要求编制。
涉及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附具县级环保局的初审意见,说明本次规划修改是否符合各级环保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与生态影响,特别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和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及要求。
二、附表
(1)规划修改指标平衡表;
(2)规划修改前后指标对比表;
(3)规划修改涉及基本农田的,需提交规划修改前后基本农田质量对比表。
三、图件
规划修改之前和之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镇级1:1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取局部图斑)。修改之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要标出拟调出与调入图斑的位置、范围和地类面积。
7.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土规图”呢还有“民主进程、“征地上清”、“征地下清”谢谢
这些是土地增减挂钩里面的名词
1、土地整理: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 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t地权属的综合措施。
2、集体建设用地: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
3、征地下清:指包括青苗赔偿、房屋及附作物赔偿、农民安置费、土地补偿费。
4、征地上清:指对国土局的一切税和费。
5、土地补偿费:因国家征用土地对土地所有者对土地上投入和收益造成损失的补偿。补偿的对象是土地所有者。
6、土规图:指根据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包括基本农田、-般农田、建设用地等。
(7)土规成果扩展阅读:
“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从以宅基地为主的村庄占地中腾出土地复垦,指标可以拿到城里来用。
2006年4 月国土资源部在全国 5个省(市)开展第一批试点,山东是试点面积最大的一个,占总试点面积的 35% ,周转指标2.59 万亩,涉及178 个居民点、近3万农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摘录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八条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第十九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五)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第二十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
8. 【土规】、【城规】是什么意思
简单理解:土归 是指土地规划归国家所有,成规 是指城市规划归地方所有。
(城市规划手绘效果图)
知识延伸:
城规是城市规划的简称,如学校里的专业都是城市规划专业(现在叫城乡规划更全面一些),但是什么总规、控规、详规都是规划专业的一部分,层级不同,总规最宏观、以下越来越细,修建性详细规划最微观。比方说,总规一般对一个城市而言,或一个县,详规就是落实到一个地块、一个小区。
9. 土规是什么
土规指的是土地利用规划。
地利用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
(9)土规成果扩展阅读
土地利用规划实质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是调控土地利用的国家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由以上法规可知,土地利用不是普通地方措施,而是由法律规定的调控土地利用的国家措施。
不过虽说土地利用规划不是地方性措施,但是它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