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代世界博览会的意义
(1)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工业强国;英国经济发达,是当时世界工厂。 (2)①1876年费城博览会的部分展品,反映出人类已开启“电气时代”大幕( × ) ②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召开,表明中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 ) ③世界博览会的历史,就是推动人类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 ) ④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国家越来越多,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 (3)图一:洋务运动 图二:五四运动 图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有利于更好地展示我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符合题意,答出一点即可)
『贰』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
7月26日上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流现场服务阶段性成果发布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发布会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钟晓敏副局长主持。
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俞曾港现场介绍服务进口博览会远洋运输等有关措施。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唯一推荐的国际段运输服务商,承担展品在中国境外的运输服务。中远集团将提供全球服务网络支持,集装箱船队规模397艘、运力规模超过208万标准箱,排名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提供362条航线服务,覆盖全球90个国家/地区、294个港口。
『叁』 1876年,美国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展品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876年,美国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展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展现了电话、双重发电机、冰库车等。
2、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了这次世界博览会。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
3、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很有可能有纺织机械的展出。
『肆』 1851年,伦敦博览会召开。英国展出的最新工业成果是什么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用了三百年作准备
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的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
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为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认真刻板的英国人动用了全国的经济力量,为一届世界博览会布展。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笨重的,多为庞大的石头建筑。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英国人一改往日风格,在著名的海德公司内建造以钢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水晶宫。水晶宫1700英尺,高100英尺,耗用了4500吨钢材,10公顷的玻璃。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开幕,在占地9.6万平方米的展区中,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兴奋的人们在水晶宫内尽情目睹那个时代的骄傲,自然也就不会留意工业文明使泰晤士河逐渐浓厚的污浊。后来的英国,为清除泰晤士河的污浊,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近代世纪是欧洲人的世纪,在东方人的眼中,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炫耀和矫饰的,他们参观这些稀奇古怪的玩艺儿时,眼中流露出惊讶,还有恐惧,但对欧洲人来说,这与其说是物的炫耀,不如说是人对自身的炫耀。没有前3个世纪的基础,没有世界的发现、人的发现和科学的发现,人的世纪进步不可以想象,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基石与豪迈更无从谈起。
在15世纪,世界被发展;
在16世纪,人被发现;
在17世纪,科学被发现。
三把钥匙开启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大门。
探险者
15世纪,在西欧人的想象中,中国和印度遍地黄金,宝石、香料、丝绸取之不尽。到东方去,到富饶的地方去,欧洲的水手们无意中打开了世界地图。面对充满无限神秘和诱惑的大洋,欧洲人试图开辟西行航线,找到通往东方的发财之路。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海,命其名为“风暴之角”(后改称“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织工的儿子哥伦布游说西班牙王室成功,西班牙王室为他准备了3只帆船,8月3日,这支船队驶入大西洋。10月12日,这支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于是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这些土蓍居民告诉哥伦布,南边有富庶的地方。哥伦布兴奋地穿过巴哈马群岛,登上了古巴的土地,他误以为这就是日本。到1504年,哥伦布又3次出航,但他始终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黄金之地,而且他始终不知道这块土地是新大陆。
在哥伦布第一次出航的5年后,葡萄牙人达·伽马在里斯本出海,170人的船队也是去寻找富饶的东方世界。1498年的5月18日,达?伽马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中心港口卡利库特。当时的印度居民十分惊讶这些陌生人家乡的遥远。他们问道:“你们为什么要远离故乡到这里?”葡萄牙人的回答是“我们来找香料。”
哥伦布没有找到黄金之地,但西班牙王室对黄金之地的向往并未就此结束。1519年,西班牙王室资助葡萄牙人麦哲伦继续去探索东方之路。是年9月20年,5艘帆船、265名水手的西班牙船队出航,到达美洲东部海岸后,船队沿岸向南,在第二年10月穿越一条海峡(即今日的麦哲伦海峡)后,浩瀚的大洋一改凶暴的面孔,雍容大度地接受了这些远来的陌生人,船员们这暂现温柔的大洋称为“太平洋”。15 21年,船队停泊到了菲律宾,此时,大批的船员已相继死于坏血病。到1522年,也就是第一届博览会举办前的前3个世纪零29年,船队回到西班牙,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宣告成功。它虽然只带回了一船香料,但它无意中证明了一个事实:地球是圆的。
无论探险者的动机如何,探险者的足迹所至,使一个完整的人类世界凸现了出来。
与上帝摔跤
人的中心地位的确定与地理发现同时始于15世纪。
首先是意大利人以人为中心的重新解说世界,诗人彼特拉克发出震荡世纪的呼号,他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
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用人性代替神性;用财富、艺术、爱情代替禁欲主义;用人的创造力代替神赐力量……整个欧洲沸腾了!新的创世纪拉开序幕。
哥白尼在教会统治的黑幕下,小心翼翼地提出“太阳中心说”,教会的宇宙结构开始坍塌。意大利人布鲁诺直承哥白尼的衣钵,把哥白尼的秘密大声说了出来,罗马教廷宣布他为异端,把他烧死在火刑柱上,他留下一句话:“他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善怕!”
在歌唱、实验、牺牲的推动下,人被发现了,人开始知道,人和上帝一样尊贵。
在德国,教会的“免罪符”引爆了重创自己的炸弹。这种声称“钱币‘叮当’落银库,灵魂立即出炼狱”的免罪符受到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挑战,这个与上帝摔跤的最伟大的巨人在维登堡教堂贴出《九十五条论纲》,一夜之间,路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在麦哲伦踏上漫漫东方不归路的1519年,德国的莱比锡爆发了路德与教会的论战,维登堡大学校长亲送路德前往,200名学生执戟带盔充当路德的卫队,这是一个让人百年以后仍会热泪盈眶的场景。
对教会弊端的攻击使教皇大为恼火,他不再轻率地认为路德所言是一个喝醉了酒的德国人的呓语。1520年6年,教皇发布敕令,宣布路德的论点是异端邪说,限令他60天内撤回他的主张。限期一满,路德当从把教皇敕令丢入火中,同罗马教廷决裂,路德的声音震动整个欧洲:“我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撤销任何事情,因为违背自己的良心而行动,是既不安全又不诚实的。”
在欧洲文明发展的思想基础中,路德对信仰自由、思想自由的热烈,对个人主义和自由平等观的热烈,都是神权统治的漫漫长夜中最光明的火炬。
启蒙运动
大航海时代像一个神话,无法与大洋的浩瀚相提并论的人劈波斩浪,让不同的大陆互通声息。在尽展人的视野的同时,人又开始开掘自然的秘密,在同一时刻,人类的理智地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地铺展开来,从自然科学到心智科学,敢同上帝摔跤的人层出不穷。随着哥白尼的指引,宇宙的图画日渐现其轮廓,随着路德的指引,人的世俗生活得到肯定,人的中心意义渐渐成为不争的归宿。到18世纪,启蒙运动和进化论再次为人定位,这不仅是对宗教组织的挑战,而且是直接对宗教本身挑战。
那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是一个为后来世纪定位的世纪。
“信仰自由是什么?”这是人类的特权。伏尔泰这样肯定人。以伏尔泰为首的18世纪的巨人用勤奋、不知退却的思想去结束宗教时代,去开创新的理性时代。
启蒙运动的英雄都是深刻的极端分子,他们不余遗力地向宗教挑战,他们心中有一个巨大的渴望,就是建立一种的制度。伟大的抱负使着他们为理想吃苦,为理想受罪。他们有着路德的狂热和水手的坚毅。
伏尔泰把流放和监狱当做一种人生快乐来享受。1715年,他写诗讽刺摄政奥尔良公爵,被逐出京城,流放到奥尔良附近的苏利。1 717年,他被赦免回到京城。5月,他又因文惹祸,一个青年诗人的诗酷似他的手笔,使他代人获罪,这次他的去处是巴士底监狱。第二年4月出狱,依法律规定,流放到夏特内。1726年,他和一个无耻的贵族骑士为姓氏的血源发生争执。出狱后,他被迫流亡异国。这一年的下半年,他居住在英国。这次打击使伏尔泰顿悟,于是,伏尔泰和权贵阶层势不两立。在以后的日子,他和他敌视的腐败社会越来越不合拍,就一边赚钱一边写作,使得整个欧洲,确切的说是整个欧洲有权有势的人都讨厌这个法国佬。
同时候的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和伏尔泰一样,为人的自由权利张目,在他们锐利的揭发下,大时代的序幕缓缓拉开,从平民到贵族,他们知道了要去什么地方,该怎样去。
科学的发现
哥白尼的学说是科学革命的转折点,它变更了西方人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变更了人对自然的理解;变更了西方人的价值观。这是现代科学革命的源头。
科学革命得力于人的中心地位的确定,得力于人的心智的解放。到了16世纪,科学从神学的阴影下艰难地走出来,它慢慢揭去蒙在自己脸上迷信的面纱。它告诉人:人能够用自己的头脑,百无禁忌地探知世界和人本身;在科学的旗帜下,人可以和上帝考虑同样的事情。
和地史时代的生物大爆发一样,这个世纪是科学的大爆发,各种基础门类的学科相继出现,令人目不暇接。
自然史、医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植物学、数学和物理学有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且,不同的研究方法交互影响,相互推进。它们逐步独立于神学之外,形成了“人的知识”,它蕴育着技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技术文明大放其光。
同思想史的巨人一样,科学也有了自己的巨人,这群巨人中的巨人是英国的牛顿。牛顿的学识是非凡的,可以这样说,人类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个这么不可思议的人。他在下列领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纯数学和应用数学;光学和光与色的理论;科学仪器的设计;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潮汐引力理论;科学新方法论;热学、化学和物质理论;炼金术、年代学、圣经的翻译。18世纪的某科学史学者甚至认为:“牛顿推翻或改变了所有的思想。”
像大航海时代一样,科学家们各领风骚,描述出自然的各种肖像,自然的秘密公开了。以人为本的意识和科学并肩前进,开放的世界第一次呈现在人的眼前,虽然迷信仍然存在;虽然愚昧仍然存在;虽然暴虐仍然存在;虽然不平等仍然存在;虽然奴役仍然存在,但是,那个世界没有被发现、人没有被发现、没有科学的旧时代是肯定不存在了。
人开始设计自己想象中的自己;设计自己想象中的社会;设计自己想象中的自然。
到了18世纪,牛顿开辟的科学时代继续进步,获得了革命性的成功。这次革命的先声来自于化学革命。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科学家的负责人拉瓦锡被送上断头台,但政治上的保守和反动并未影响这位自信的科学家为人类留下珍贵的科学实践。
拉瓦锡领导了影响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化学革命,这次革命使用了“物质守恒”的一般原理,在狭小的实验室中,世界被重新称量。同样地,其他学科在16-17世纪打下的基础上迅速现其轮廓,并扩张自身的深度和广度。由科学发展而带来的技术创造层出不穷。在18世纪,人类又上演了激动人心的一幕--产业革命。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即是这次产业革命的见证。
灿烂的水晶宫
在18世纪的70年代,中国有人远涉重洋,去看看外部的世界。这些人中有一个叫王韬的,他原来是一个落拓不羁的名士,一个风流才子。但故国破碎的现实让这个自小聪颖的人更多地关怀现实。他上书太平军,于是被朝廷称为“通贼”,只好急急忙忙地逃到香港,以帮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哥翻译中国典籍为生计。他在1867年到达法国马赛,随后又寄旅伦敦。他用浪漫的中国笔调记录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纪念性建筑物--水晶宫。
这个灿烂的建筑物被王韬称为“玻璃巨室”。王韬看到的水晶宫,已被一个私人企业买下,搬出了海德公园,移到了伦敦南部的西德纳姆,并增加了两座高塔,围绕水晶宫的是美丽的花坛和绿树。这个“玻璃巨室”令王韬“目眩神迷”,他这样描写水晶宫??“……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砖瓦榱桷,窗牖栏槛,悉玻璃也;目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毕备……”
这时的水晶宫,仍然是展览会、庆祝会和表演的胜地。水晶宫因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而千古留名,特别是水晶宫的建筑风格,更是19世纪后半期以来“功能主义”的代表作。西方传统的建筑模式的代表是神殿、教堂、宫殿,这一模式在工商业和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的18世纪后半期显得笨重而不实用。代之而起的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提倡建筑的结构应取决于功用。传统的建筑观念将工程师和建筑师的工作范围完全隔开,而“功能主义”则希望把这二者融合成一个整体。高速发展的科技和商业需求是“功能主义”建筑风格的有力支持。
帕克斯顿爵士设计的水晶宫即为功能主义的大作品,这个“一片精莹”的辉煌建筑采用预铸式组合,整个结构由钢架完成,旧式的墙体支撑已然消失,作为覆盖和装饰的玻璃创造出奇幻的美。
在建筑学上的贡献,这是历届世博会都倾以全力追求的。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综合主义”的代表作--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同水晶宫一样令人目眩神迷。我们将在那一届世界博览会再作介绍。
从市集到“伟大的博览会”
博览会的雏形是很早就有的,大约在19世纪的20年代,有些市集便被称为博览会,有些博览会又反过来称为市集。市集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市集的英文表达源于拉丁文,有祭礼、节目的意思,这和早期的天主教会的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市集的功能主要是商品的现场交易。
在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市集是欧洲北部的香槟区的香槟市集。12-13世纪是香槟市集最风光的时代,每次市集约6个星期,商人们从欧洲、中东、非洲涌来。在13世纪香槟市市集的记录中显示:到市集交易的物品来自40个地区和城市,包括25种不同的羊毛,以及许多种丝绸、亚麻、棉花、金银串缀的花料,此外还有皮革及皮革制品、药品、佐料、水果、石油、乳酪、啤酒、酒、贵金属、珠宝和木头等24种物品。随着商业的发展,集中交易的方式逐渐让位于固定经营,市集开始衰落。到19世纪,市集的功能主要是商品批发了。
脱胎于市集的博览会,定型是在1851年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英文名称是“Great Exhibition”,按英文的意思,可译为“伟大的博览会”、“巨大的博览会”。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鼎盛时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成为欧洲的头等强国,殖民主义的扩展使英国自诩于“日不落帝国”,从当时英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来看,译为“伟大的博览会”似乎更准确一些,一则是展现工业的伟大,一则是展现另一种伟大,伟大后面的自豪。
维多利亚女王的夫婿艾伯特亲王认为,举办博览会可以将英国的产品与制造程序介绍给世界各国,促进产品需求,必将大利于英国。他的热心是此次博览会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
这次博览会的本意在于展示英国工业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但维多利亚女王用外交方式,邀请各国参展,形成了“万国博览会”的格局。这一届博览会,美国展示的产品就超过了500项。当仁不让的美国人展出了多种创新性的产品,例如麦考密克收割机、科耳特左轮枪、固特异橡皮和口嚼式烟草等。但美国人并没有与英国人或其他任何人在博览会现场做生意,展示的辉煌足以使参展者满足。
从市集到伟大的博览会,人类从单一的商业买卖扩展到以文明展示为主题的博览会。从伟大的博览会到万国博览会,世界博览会的雏形开始形成,它更关注交流与发展,以有容乃大的天地情怀熔文明为一炉,更多的寄托人类的思想,这也是世界博览会人文气氛日浓的初始之源。
作为历史而保存
在人类历史中,博物馆的历史是值得了解的。最早的时候,博物馆中是皇族权贵聚珍敛宝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博物馆才逐步向公众开放。比如法国的卢浮宫,在16世纪,是法兰斯一世的王宫,开始收藏绘画、雕刻等艺术珍品。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是那时入藏的。路易十四时,艺术藏品达到2000件。它的开放则是在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
和博物馆相比,世界博览会的基石不是丰富的藏品,而是广泛的联络与交流,其展示内容的辉煌,远远超过了博物馆。可以认为,世界博览会是对当世文明的记录,对未来发展的瞻望。然而,许多届的博览会最后都成为了博物馆的基础,博览会的一些令人惊叹的新鲜展品,弃之可惜,卖又不准,便成了永久性藏品,成为博物馆中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为英国奠定了两个博物馆的展品基础:一是1852年成立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一是1853年成立的坎星顿科学技术博物馆。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后,工业展品送到华盛顿史密松学院,这是美国工业博物馆的基础。
在博物馆中,博览会的展品成为历史,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见证,它促成了现代博物馆的形成,又以此形式而传之后世。
『伍』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分别展出了哪些最新科技成果
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展出了洗衣机、蒸汽机、火车、汽船等;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了电灯、汽车、电话、有线电报;
在这两次世界博览会上没有展出中国的科技成果。理由:从1851年到1900年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外交困,不重视科技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有影响世界的科技发明。
『陆』 上海世博会中国都展览出了什么科技成果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 中国馆
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柒』 世界博览会对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 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经济意义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举办世博会,将有力地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业、通讯及交通业的发展,从而有效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自主创新和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将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政治意义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成功举办世博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成功举办世博会,有利于参会各国加深了解,相互尊重,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一种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是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全球融合就是全球化,这个应该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捌』 第二届世界博览会的地点、时间、举办城市和主要成就
也世界博览会的地点时间举办城市和主要成就第二届世界博览会的地点应该在杭州,时间应该是2020年的一月,举办城市在杭州市中心
『玖』 世博会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历届世博会成就改变世界的发明,,是要这个资料吗
1853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博会上,美国人利沙·奥的斯用“戏剧化”的方式展示了他发明的自动楼梯。他站在载有木箱、大桶和其他货物的升降机平台上,当平台升至一定高度后,他命令砍断缆绳。观众有的屏住了呼吸,有的蒙上了眼睛,有的默默为他祈祷。这时奥的斯设计的安全制动装置启动了,平台安全地停在原地,纹丝不动 。然后,奥的斯又启动自动装置让楼梯不停地自动上下。此时,全场观众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这个在当时的参观者看来像是魔术的表演,为奥的斯赢得了国际名声,他发明的自动楼梯从此远销世界各国。这种自动楼梯还不能称作电梯,因为它是由蒸汽机提供动力的。1889年,奥的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梯。
1855年萨克斯管走向世界
在巴黎举行的1855年世博会上,最出风头的是萨克斯管的发明者阿道夫·萨克斯,他获得了乐器类展品特别荣誉奖章。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看到有人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长嘴喇叭在展出,就问:“这是什么?”那人回答说:“先生,这是新发明的乐器,叫萨克斯。发明者就是我,阿道夫·萨克斯。”那人还为拿破仑三世现场吹奏一曲,拿破仑三世大为赞赏这种新奇的乐器。
其实,早在1840年,萨克斯就根据长笛的发音原理发明了萨克斯管。但在巴黎世博会之后,萨克斯才广为人知。
1867年花匠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最早被世人所知是在186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这种新材料的发明者是法国一位普通花匠,他叫约瑟夫·莫尼埃。他想让花盆变得坚固一些,就试验了很多方法。他先用细钢筋编成花盆的形状,然后在钢筋里外两面都涂抹上水泥砂浆。干燥后,花盆十分坚固。莫尼埃的新发明并没引起园艺学家的多少关注,倒是前来参观的建筑学家特别有兴趣。在一些知名建筑学家的推荐下,钢筋混凝土迅速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材料。
1876年世界上最大的蒸汽机亮相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开幕时,美国总统格兰特与巴西国王佩德罗二世一起拉动开关,启动了作为世博会各个场馆中一些机械的总动力源———“柯林斯”蒸汽机,这台质量达到600吨,功率达到12000千瓦的蒸汽机启动后,展馆内的千百台机械齐声轰鸣,展厅在隆隆声中微微振动,人们感受到了现代工业的震撼。
1893年爆米花成为最耀眼展品
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最耀眼的展品是我们现在常吃的爆米花。此前,美国人律克海姆发现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加热玉米,趁热打开之后,由于容器气压降低,玉米会炸开,像一朵花一样。后来,律克海姆的弟弟把一些糖和玉米一起加热,制作出来的爆米花晶莹剔透,好看又好吃,世博会期间,每天都有数万人排队品尝爆米花。
1900年世博会上演电影传奇
在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吕米埃兄弟制作的电影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吕米埃兄弟第一次电影公映活动早在1895年,但两兄弟发明的可以连续显示厢片的放映装盘和新型感光胶片是在1900年世博会上露脸的,为现代电影机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模型。当时的放映机是手摇的,没有配音,人们听到的是机器发出的巨大噪音,画面也十分简单,但是人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1904年进入通信时代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器馆。当时仍处于电器时代的开创期,在电器馆里,参观者却可用无线电与美国其他城市的朋友通电话。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亲自到电器馆来检查所有的通信仪器,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启用。
1933年工厂生产流水线亮相
1933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向当时的工商业巨头敞开了大门,通用汽车、克莱斯勒、西尔斯百货等纷纷获准建造各自的展馆。这次展览会集中展示了科学在工业生产中的成果,工作中的炼油厂、电控拖拉机、牙膏装管线、面包生产流水线统统被搬到现场,让人们体验到日渐自动化的工业生产。参展商还运用了电影、立体布景、露天表演等娱乐方式吸引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关注。
1958年象征和平的原子球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是二战后的第一届世博会,会场上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它模拟的是铁的晶体结构,象征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代表人们追求和平的意愿。原子球中间有一部当时欧洲最高速的电梯,仅23秒便可把22人送到92米的顶层圆球。顶层四周有6面有机玻璃的大窗,并设有多架望远镜,250人可同时鸟瞰布鲁塞尔的优美景色。
1962年开始进入太空时代
“太空时代的人类”是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主题。这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太空针,造型就像是一个飞碟立在细细长长的金属上面。
这届世博会的“科幻世界”展区受到了普遍关注,其中展示的一些设想至今仍未实现,比如,将来人们可乘私人旋翼机去上班;将来人们可以像打开水龙头一样打开食品龙头,得到源源不断的食品;将来的城市上空悬浮有巨型屋顶,人类可以任意控制和调节城市天气。
1970年展示来自月球的岩石
1969年7月,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抵达月球,带着月球岩石返回地球。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人们欣赏到了这件令世人瞩目的展品———月球岩石。这块石头从月球辗转来到地球,它的光芒使众多人间瑰宝黯然失色。月球岩石被放置在高耸的台基上进行展示,满足了众多游客在同一时间观看的需要。
1982年魔方风靡世界
1982年,曾经默默无闻的魔方在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脱颖而出。当初,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鲁比克教授发明魔方,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后来,他发现如何把混乱的颜色方块复原竟是个有趣的游戏。在这届世博会展出之后,魔方成为风靡世界的智力游戏玩具。
1985年超级西红柿令人震惊
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上最耀眼的明星是一棵结有13000个果实的西红柿。这颗西红柿从幼苗开始就脱离泥土,放在水槽里,把普通肥料以适当的浓度溶化在水里作为植物营养成分,然后进行水温和水流的管理,并充分供应氧气。
这棵西红柿树引来无数惊叹,一是无土栽培完全颠覆了人类传统种植的概念,二是13000个果实让它成为西红柿栽种历史上的“英雄”。
1986年磁悬浮列车首次亮相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的主题是“世界在运动,世界在接触”,交通科技成为了重点展出对象。这届世博会展出了日本制造的时速300多公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电磁力浮离轨面滑行。它号称“4S”车,即快速(Speedy)、无声(Si鄄lence)、安全(Safe)、平稳(Smo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