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尹希为什么不回国
1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中科大少年班,作为神童、天才的聚集地,这里被称为是中国学术精英的“黄埔军校”。能进入这里的绝不是普通的孩子,能从这里毕业的,未来也不会成为普通人。
2、中科大少年班,最开始叫“预科班”。当初之所以要创办这样一个班级,目的就是为了为国家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人才,从而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不过,很多从这里毕业的人,最后都备受争议,尹希就是其中一位。
3、1983年出生的尹希,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作为中国地质大学的高材生,尹希的父母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在各方面的兴趣。
4、所以尹希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5、据尹希父母回忆,儿子在8岁时就开始自学微积分、量子力学。那时候,父母只觉得尹希好高骛远,于是总教育他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没想到,后来的尹希会成为一代风云人物。
6、9岁时,尹希考入北京八中少儿班,虽然班级里有不少小学霸,但尹希的成绩仍旧是小朋友中最高的,尤其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常常考满分。
7、1996年,12岁的尹希以572分的好成绩,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成为了这个学校年龄最小的一位大学生。
8、2001年,年仅17岁的尹希获得了学士学位,同时,也收到了来自世界各所顶级名校抛出的橄榄枝。通过筛选后,最终,尹希选择到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
9、在哈佛求学期间,尹希仍旧非常刻苦,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第一个完成。2006年,尹希顺利从哈佛毕业,并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10、因为在求学期间成绩太过耀眼,为了留下这个天才般的人物,哈佛大学破格让尹希留校任教,同时继续攻读博士后。
11、2008年,24岁的尹希被哈佛大学聘任为物理系助理教授,7年后,正式晋升为正教授,而那时候的他,也不过才31岁,可以说是哈佛最年轻的华人教授了。
12、不过,在从哈佛毕业到成为教授,尹希却至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回国。最后甚至还主动放弃了中国国籍,成为了一名美国人。
13、当被问及为何不愿回国时,尹希说,对他而言,工作的地方需要有很好的学术环境和合作者,在他有问题时,以很快和自己的团队展开讨论。所以要回国,就意味着他要带整个组的物理学家回国。
14、对于尹希,很多人认为祖国培养了他那么些年,最后却为美国作了嫁衣,认为他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权干涉别人的选择,到不了尹希那样的高度,我们也不知道怎样的选择才是对自己有利的。
15、或许就像他曾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不管在哪里的实验室,最后的研究成果都是造福人类的。不过,科学虽然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就像郑强教授所说,当一个科学家为哪个国家服务时,他就属于哪个国家。毕竟有些研究成果,最后可能会成为对准我国的“利器”。
❷ 我国17岁考上哈佛的神童,被问到回国时说了哪句话
截止到今天,全球共有十二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你知道吗?其中却只有五位是中国国籍,尤其在物理学领域,高琨、崔琦、朱棣文、丁肇中、杨振宁、李政道这六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全都是美国华人。
其实这离不开美国人从小接受的先进的教育方式,他们更看重孩子兴趣培养。孩子对哪方面兴趣浓厚,家长就会无条件支持,甚至很多家长从小为小孩子培养兴趣!
❸ 中科大超级天才尹希:22岁成美国博士、前途无量,现状如何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或多或少的都接受过一些有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而每当你在你接受这一类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时,往往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个这样的疑问,爱国主义究竟是什么呢?或许并没有多少人天生就会懂得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但在之后的后天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总会明白一个人所必须要具有的家国情怀。
本文的主人公尹希是众人眼里的超级天才,而国家也为了培养他成才,也花了大量的资源,但却万万没想最后的他在前往美国留学之后就再也没回来。虽说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但应该最起码明白一个道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有祖国”。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原因使得31岁的尹希做出放弃国籍的举动的呢?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有祖国”,前有钱学森等一众科学家归国的壮举,来告诉和教会我们明白家国大义的所在,来告诉我们真正应该去拥有的家国情怀。后又当代科研人员为祖国科技发展的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行为,来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国主义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将来也会有更多的爱国青年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❹ 中国神童入美成终身教授,从未计划回国,面对质疑他说什么
生于1983年的中国神童尹希,从小展现出了极高的数学和物理天赋,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年仅12岁的尹希就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并且面对其他人才也毫不逊色,成绩非常优异,毕业后他就选择了出国深造,最终去了哈佛大学,“我这次去美国,就是为了更好地深造和学习中国所没有的知识与科技,等我学有所成一定要回来报效祖国。”这是他出国前承诺的话,然而他这一去就不复返。
虽然我们觉得可惜,毕竟中国缺少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而且也有很多人才出国深造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当然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尹希是如此,也会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如此。不过我认为该走的人终究会走,要留下的人还是会留。
❺ 为留下这位中国人,哈佛打破传承300年的校规,他到底是谁
在我国向来不缺乏天才,从古至今这样的人数其实也不少。天才的评判标准无疑就是看学知识的掌握快慢,掌握快的并且记住的则称之为天才,掌握慢的记不住的则称之为“蠢材”,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但是在现实中就是这样的。
大家觉得尹希的选择正确吗?
❻ 中国天才加入美国国籍,32岁成哈佛教授,为什么拒绝回国发展
学者,是人,拥有肉体,不是你想走多远就一定可以走多远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这点看来,前一辈的科学家们,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会回到祖国,回到那个养育了他们的祖国,他们用实际行动去保护她。
众使国外的资源比国内的好一些,我国的综合国力比世界强国差了一点,但我们仍然希望出海深造的科学家们能够在学成之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近年来,我们国家更加注重人才,注重科技。虽然我们无权干涉别人的想法,但我们还是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的双手来弥补这些差距,让我们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让中华民族屹立不倒。
❼ 他12岁上中科大,32岁成哈佛教授,加入美籍后怎样了
一说到天才少年,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伤仲永”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这样一个天才少年没有:他名字叫尹希,32岁就成了哈佛的博士。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尹希的故事。
结语
从尹希的言语当中也可以看出他主要是喜欢外国的学术研究的氛围,可能自己很喜欢和一些学术上面的大佬进行学术交流。这对于一个爱钻研的人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
尹希对学术钻研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所以才会想着天天和一些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如果自己觉得国外那边的学术氛围更加好,愿意待在那边也是情有可原,也不能上升为爱不爱国。尹希之所以成功也正是和他的兴趣有关,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的没错,尹希每次都会钻研到很晚,而且早上也会一早起来去图书馆,天才自然是有天赋的,但是如果不能够继续发展、不能好好努力,天才最终也可能沦为平庸。其实不管回不回国发展都是尹希自己的选择,能够在学术界有一番成就,这也是人类的骄傲。
❽ 中国物理神童:12岁考入中科大,17岁考上哈佛,现状如何
那段时间,尹希被骂得狗血淋头,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后来,他和别人说:"我也想过回国,但是在国内大环境下,国家投入科研的经费和人力都没有这里多,我一旦回国,很多科研根本就展开不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像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就说过:"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祖国,我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所以钱老即使前路如何艰辛,他始终都坚守自己的信念,最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祖国奉献了一生。但同时也有很多科学家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修改国籍,加入别国。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国家如今非常重视科学家的栽培和科研成果的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不但我们的人才不会输出,相反国外的人才也会被吸引过来。
❾ 他是国家重点培养的物理神童,曾立志报国,如今娶美国妻子入美籍,他是谁
如今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离不开的都是那些默默无私奉献的人,其中包括很多科学家,或许我们一直都在享受他们的成果,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或许他们丢掉了自己的姓名,可他们却从未丢掉过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家国情怀。
或许我们普通人体会不到尹希的感受,或许不能理解当初他的背信弃义是否值得,但是我们不能学习他那样。国家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而我们作为中国人,发展国家,保卫国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❿ 神童尹希17岁哈佛读博,本是我国物理新星,却娶美国媳妇,现状如何
抬眼望去,浩瀚的天际有满天的星星。在我们的世界里,总是有人似乎生来就有着让人羡慕的东西。有些人有金钱,有些人是身世,还有些人是智商。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人就是这样一个神童,一路平步青云。不过,当人生的十字路口向他敞开远方时,他又会如何选择呢?
1983年一月,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尹希,后来被人们称为天才儿童的“神童”。那么他的人生到底是如何让人震惊呢?
在当年高考结束后,尹希清楚的知道进入中科大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准备出国留学,去哈佛大学找到能给自己研究的实验室。,即使在中科大这样的顶尖学府里,他依旧鹤立鸡群,在中科大完成了五年本科制的学习后,表现突出的尹希同时收到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的录取通知书。
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梦想中的哈佛大学,那一年尹希才仅仅十七岁。他是当年去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龄最小的学生。进入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他,选择的研究方向仍旧是理论物理学。
留学
2001年,只有17岁的尹希拿着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开始了他在哈佛的开启了他的硕博生涯。尹希在读博的期间获得的成就十分显著,尤其在弦理论方面的成绩,让他的导师、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弦论领军人物安德鲁·施特罗明格都刮目相看。
2006年,尹希获得哈佛博士学位,并打算回国效力,但哈佛为了留住他,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学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300年规定,允许他进行博士后课程的研究。在留校的第二年,年仅24岁的尹希博士被哈佛大学聘为物理系助理教授。2015年,未满32岁的年轻的尹希晋升为哈佛大学物理学正教授,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在2013年,尹希获得具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斯隆研究奖,同年,受他的母校中科大的邀请,开始进行暑假课程的教学。并在2016年获得2017年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这个奖项被誉为“科学界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全球物理、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如此大的成就,如果他能够回到祖国的话,一定会成为我国物理界新的闪耀明星。
据一些媒体报道,尹希在学成后,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并在美国娶妻生子,有了安逸、稳定的家庭。而且到如今,他仍旧在哈佛当教授。
对于尹希选择留在美国发展的决定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甚至愤恨。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就问到了尹希关于为什么不回国的问题,当初他是这样表述的,他很看重工作的环境,他喜欢哈佛自由专注的研究氛围,欣赏哈佛成熟专业的研究团。
他认为,他在哈佛能够探索到更多的宝藏和奥秘。另外,他也指出,如果他要回国,他不会一个人走,本着对团队,对科研负责的态度,也会带着整个组的物理科学家回国。而有些许无奈的答复也应该让我们深思。
对于尹希的选择,其实我们不能评判太多,对待科学我们还是应更加严谨的去审视,看到差距才能弥补差距。况且尹希研究的是弦理论,但当时中国做该领域研究的人相当少,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尹希想要得到的科研器材国内也是无法供应的,所以现在的我们也应该要认证研究科研技术,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留在国内,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当然,对于尹希来说,他的选择只是对于当时他个人而言是最好的,当时中国的科技研究设备和氛围的确没有外国强大,尹希作为一个科学家,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地点这也是极好的。选择了一个认为更适合自己的地方,为世界挖掘更多的科研成果,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并不能用我们自己单一的想法和评判标准去评价别人的做法。
尹希是一位神童,他从小便展现了自己在数学物理上的天赋,加上他自己的努力,走出国门。在他的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不过是朝着他自己的方向走得远了些,也许他选择了留在美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不爱国”的。
但或许,我们应该从他的选择中看到更多,他是一名科学家,当年国家的科研实力还不足以让他从哈佛优秀的科研环境中回归,可能对他来说,他选择了一条相对来说对他的研究更加便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