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技部通报有关论文涉嫌造假处理情况,论文造假会有什么惩罚
科技部通报有关论文涉嫌造假处理情况,论文造假是属于一种诈骗行为,需要分具体情况而分析。
在最近网络反映了很多大学里面的院士和教授论文造假事件,但是通过科技部的调查发现,这一些网络上举报的论文造假人员不存在造假行为,只是论文里面存在很多图片,误用反映了实验室管理不严谨。而很多人们想了解到的是论文造假会有什么处罚吗?论文造假是属于一种诈骗行为,根据造假人员的具体情况,会有具体的处罚。首先,第1种就是涉事人员还没有获得学位而进行的论文造假,则对造假人员取消学位申请的资格。第2种就是已经有了学位的造假人员,对造假人员的学位资格进行取消,并且三年之内不可以通过任何的学位申请。第3种就是在读学生被发现,论文造假的话,就会被开除学籍以及取消和撤销申请资格。
三、论文造假千万不要做。
如果被发现论文造假的话,那在教育行业方面基本上是属于废的了。而且这种行为还会被录入档案,特别是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千万不要这样子做。录入档案的话,去一些国家单位面试的话,基本上就是被人当做污点,是非常难处理的。论文还是要自己专门的去做。
❷ 学术造假有什么处罚
用道德、体制和法律建设三种手段,防范和惩治学术造假。加强对其道德品质、学术作风的要求,树立"学术荣辱观"。改革高校行政化体制,改变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不平衡。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❸ 如何举报学术造假剽窃他人论文成果申报课题,发表文章,难道中国就没有可以申诉的地方吗
首先你必须有一手材料,有物证,以及能正明这是你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媒体发表。
❹ 为什么有的科研人员要搞学术造假
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科研人员学术造假,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科研评价体系。现在对职称的评价,科研成果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科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功利色彩。科学研究成果的数量标准和出版物的等级几乎是苛刻的。一些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和医务工作者在基层中努力工作,没有时间做科研项目,只有放弃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无助。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完成科学研究的目标,一些人弄虚作假,欺骗和剽窃。就这样,一批“学术垃圾”被添加进来,从而亵渎了学术尊严和学术生活。
除了上述外部因素,造假者的内部因素,即个人素质和学术行为低下,也是重要原因。提高学术素养和遵守学术法规是每个学者和研究者行为的底线。
❺ 王凤阳的“学术造假”情况
中国最南端的“211工程”高校海南大学最近曝出和“学术造假”有关的新闻。3月16日,该校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凤阳拟任农学院副院长,就在公示后不久,即有老师举报王凤阳学术造假。
副院长任命公示引发学术造假举报
现年38岁的王凤阳是海南大学教授、博导、农学院动物科学系主任,动物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他还是海南省首届“515”第二层次人才,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海南省委会副主委、海南省政协委员。
3月16日,海南大学党委拟任命王凤阳为农学院副院长。按照海南大学组织部长郑再喜的说法,这个任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学院的动物学科。
在海南大学,农学院是唯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学院,虽然如此,农学院的动物科学却是个“短腿”。郑再喜介绍,经过无记名推荐,王凤阳得到了大多数的票数。
在任命之前的征求意见中,农学院有老师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并未涉及学术造假一事。
“即使是少数人反对,我们也认真对待不同意见。一开始反映的是王凤阳的其他问题,如注重个人名利、容易发脾气啊,他本人也承认,也很后悔,但当时还没有人反映学术造假的问题。”郑再喜说。
经过认真听取和分析各方面的意见并向党委汇报后,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王凤阳被海南大学拟任命为农学院副院长,并进行7天的公示。
公示刚刚结束,反映王凤阳学术造假的举报也到了海南大学组织部。相关的举报材料也出现在以“打假”闻名的“新语丝”网站上。“新语丝”网站刊发的标题是《海南大学教授、民革中央委员王凤阳学术不端的证据》。
郑再喜没有看到“新语丝”网站上的举报材料,但他在接到老师的举报后还是通过咨询专家等方式对王凤阳是否存在“学术造假”行为进行了认定。
是学术造假还是行为不妥
从海南大学农学院几名老师反映给本报记者的材料和新语丝网站刊发的证据材料可以发现,举报王凤阳“学术造假”的内容分为“学术成果登记和简历造假”和“申报海南省第9届十大杰出青年材料和其它申报材料造假”。
举报的老师告诉记者,王凤阳在学术成果登记和简历上造假。比如,王凤阳在《Molecular mapping of developing dorsal horn-enriched genes by microarray and dorsal/ventral subtractive screening》一文中,实际排名第五,在王凤阳的多处介绍中,包括海南大学的网站上和科研处2006年科研成果登记表上的排名都被改为排名第三。
“发表这篇文章的杂志2006年和2007年实际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4.893和4.714,而王将之吹到6.0。科学是一定要严谨和实事求是的,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点虚伪。”举报的老师在另外一份投递给“海南省各级领导”的材料上写道。
“如果是在影响因子6.0以上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在海南的学术界已经是属于比较顶尖的了。”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说。
新语丝网站上刊发的证据材料还提到:“在2008年10月海南省第9届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的材料中直接将上面那篇论文当作他发表的论文。值得注意的是,在前面提到的网上的简历中,他还只是把他在论文中的排名从第5名提前到第3名,在这次的评审中,他却直接说该论文就是他的论文,直接将他人的成果据为已有;同时,他的材料中说他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在中国期刊网上(CNKI)用作者王凤阳做一下跨库搜索,再用王曾经工作和学习过的单位查一下,发现他发表的论文共计23篇,加上国外刊物发表的论文,王发表的论文总数当在30篇以下。”
举报王凤阳造假的老师们还总结了“王的学术造假手段”:“一是将第5作者的论文说成是第3作者,甚至直接算成自己的成果;二是将影响因子4点几到5点几的论文伪造成6,通过拔高论文档次与水平来拔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三是夸大自己已发表的论文的数量。”
他们说:“基于以上证据,我们有理由认为王在此前的教授职称评定、博导评定、‘515’人才评定、跨世纪人才评定,以及进入海南民革高层、民革中央、海南省政协他都是使用同样的伪造与欺骗招数骗取各种资格与头衔。”
海南大学组织部对老师的举报很重视,郑再喜介绍,对于“署名第五而写为第三属于严重造假”的举报,海南大学很重视,专门进行了调查。
郑再喜说,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注明前三名作者有同等的贡献,王凤阳因此认为前三个人是第一作者,自己则顺延为第三作者,他说国外有这样一种处理方式,所以后来申报有关材料的时候这样写了。这个事我们也不懂,就找了相关部门和两名资深的编辑咨询,他们认为,一定就是第三作者有些不妥当,国外有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大家不知道,但国内一般不这样处理。但他们都认为不能说是学术造假,最多是不妥当。
举报人是否在利用“学术造假”说事
海南大学的解释没有让举报的老师满意,他们在3月18日又向“海南省各级领导”写信反映王凤阳的“问题”,而得出的结论则是王凤阳“完全不适合作为农学院副院长和其他领导岗位人选”。
王凤阳不仅仅存在学术造假问题,还存在其他问题,他们在向“海南省各级领导”的投诉信中将其归纳为“心胸狭窄”、“师德沦丧”、“妒贤嫉能”、“投机势力”等。
“2008年年底,他因为在申报海南省教育厅的教育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中初选落选,对评委小组组长杨好伟副院长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并当众威胁杨好伟,声称将来总有一天杨副院长会落在他手上。”这是信中举报老师描述王凤阳“心胸狭窄”的一个例子。
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说,杨好伟也介绍了与王凤阳的上述纠葛,他称对王凤阳的意见最初已向组织部长和党委书记反映,学校最后通过了对王凤阳的任命,还是服从学校党委的安排。
郑再喜反映,举报老师是否利用了“学术造假”说事时,郑再喜没有正面回答,他表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海南大学合并后还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解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郑再喜相信,通过组织部门培养教育,王凤阳可以克服老师所反映的一些缺点,也能够做好农学院副院长的工作。
海南大学是最新一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是最新一批进行合并的高校,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
举报老师们还有一件反映强烈的事情:海南大学农学院是一个仅有70余名教职工的学院,目前除了一名正院长,再加上王凤阳,已经有了7名副院长级的领导。农学院是否需要这么多的副院长级领导让举报的老师们很困惑。
❻ 申报成果造假人员名单该怎样处理我发现有些科研人员在报成果的时候,有些人员根本就没有参加和协助该
以前有过类似的判例 申报成果数据作假 骗取国家专用科研资金 以诈骗罪处理
❼ 购买专利作为自己的成果是否属于弄虚作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是为了保护产权人利益,更好地促进专利业发展,而畸形的“专利买卖”早已脱离鼓励创新、发明的轨道,成为部分富贵阶层获取最大利益的途径,一些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专利也被哄抢,既违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也损害了高考公平。
❽ 测量深基坑需要什么资质,如果测绘成果作假犯法么
资质看企业要求,不犯法,不过出问题建筑商会找你
❾ 学术界造假被发现,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知名人士在学术上造假,会有哪些危害?
社会影响力明星在社会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也会有自己的粉丝,部分追星族大多是年轻人,崇拜和模仿心理比较强,明星如果做出不好的事情,很可能会让他们去模仿。
记得看到过皮艺军老师说过的一段话:“明星应该知道追星族有些时候是非理性的,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产生偏差,就不是其个人问题,而会对一个大的群体包括整个社会产生恶劣影响。”
现在社会上的办假证的现象很普遍,可能会有部分不敢尝试的人,可能会被影响,“明星都需要办假证,那我就更需要了”会产生这种想去办假证的内心想法。
学术造假,其实就好比假货一样,不光如此,这里面还涉及到偷窥,盗窃行为。因为盗窃的是别人的文化成果。
我们相信大多数的教授和专家,他们都是权威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我们尊敬他们。但是在这个队伍中,也存在一部分蛀虫。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进行学术造假,为了获评专家或者教授,进行文化成果的窃取。这严重给教授和专家这个群体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