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飓风2016成果展

飓风2016成果展

发布时间:2021-10-25 02:44:06

⑴ 飓风形成与发展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NHC)2005年8月23日发布,第12号热带低压已在巴哈马东南方海域上形成,实际上是由第10号热带低压的残余所形成,但第10号热带低压残余的一个中层涡度与另一个扰动合并后发展成热带低压,所以,称为第12号热带低压。这个系统于8月24日早上增强为热带风暴卡特里娜,接着在8月25日持续增强为飓风,于当天18:30在佛罗里达州哈兰达海滩和Aventura间登陆。

图7-2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路径

(据2005年10月维基网络)

卡特里娜穿越佛罗里达州南部后进入墨西哥湾。在墨西哥湾超过32℃的海水温度、微弱的垂直风切变和良好的高空辐散下,卡特里娜迅速增强为一个5级飓风,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150n mile/h。随着卡特里娜再次靠近美国,因台风眼壁更替周期而减弱,最终在8月29日以3级飓风的强度登陆路易斯安那州,之后系统加速向东北移动,于8月31日在俄亥俄州转化为一温带气旋。

⑵ 飓风形成原因是

1、科里奥利力

热带气旋(飓风)的形成受到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的影响。驱动热带气旋运动的原动力一个低气压中心与周围大气的压力差,周围大气中的空气在压力差的驱动下向低气压中心定向移动,这种移动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发生偏转,从而形成旋转的气流,这种旋转在北半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而在南半球沿着顺时针方向,由于旋转的作用,低气压中心得以长时间保持。

2、暖水

造成海面低气压区的温暖海水是飓风形成的关键因素。

(2)飓风2016成果展扩展阅读:

台风和飓风都是发生的热带海洋上空的强烈空气漩涡,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各异。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

生的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为"飓风";

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

在澳大利亚则称为"威力o威力"。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人们所惯称的台风,现改称为热带气旋。全球每年出现的热带风暴(含台风的和飓风)大致有约80个,其中大约76%发生在北半球。

我国沿海、中美洲、加勒比海,是经常受台风和飓风袭击的地带。台风是最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它常常带来狂风暴雨,海潮侵袭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和局部地区风暴潮、海啸、山崩、泥石流和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全球由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0-70亿美元,人员死亡约20000人。

⑶ 台风和飓风的区别

台风和飓风本质上是一样的,台风和飓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

一、台风和飓风的区别:

1.发生地点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2.评判标准不同

(1)台风标准: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

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11 级,(24.5~32.6m/s);

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2)飓风标准:

一级飓风:持续风速74-95英里/小时;

二级飓风:持续风速96-110英里/小时;

三级飓风:持续风速111-130英里/小时;

四级飓风:持续风速131-155英里/小时;

五级飓风:持续风速大于155英里/小时。

3.台风和飓风表示风力大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也往往不同

(1)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采用1分钟平均风速评定热带气旋强度。所谓一分钟平均风速,就是指热带气旋近中心低层风力是在1分钟内的平均风速,其数值相对较高。

而中国气象局采用2分钟平均风速,对同样强度的台风其标注出来的数值通常会偏小。

这也是通常人们误解飓风比台风强的一个原因。

(2)台风习惯使用的单位是风力多少级或每秒多少米(m/s),而飓风习惯用每小时多少公里或海里或英里。

二、台风和飓风的形成

台风和飓风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台风和飓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和飓风。

(3)飓风2016成果展扩展阅读:

在北半球,台风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在南半球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它一般伴随强风、暴雨,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对于民生、农业、经济等造成极大的冲击,是一种影响较大,危害严重的天然灾害。

而如果没有台风的话,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不会存在所谓的温带,地球的环境也会呈现两极化,热的地方更热,冷的地方更冷,所以台风实际上维护了地球的热平衡,它将地球所产生的热量进行了重新分配,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这个大自然。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是绝对性的,对于台风和飓风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⑷ 飓风是怎么形成的

飓风就是台风,只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
台风的成因,至今仍无法十分确定,但已知它是由热带大气内的扰动发展而来的。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的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⑸ 飓风的形成过程

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飓风通常发生在夏季和早秋,它来临时常常电闪雷鸣。在仅仅一天内,飓风就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足以满足整个美国约六个月电的需要量。

世界气象组织对热带气旋的定义和分类标准是,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四级:风力<8级为热带低压;风力8~9级为热带风暴;风力10~11为强热带风暴;风力12级为台风或飓风。
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出现在北太平洋西部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飓风在一天之内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飓风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温暖的水域;潮湿的大气;海洋洋面上的风能够将空气变成向内旋转流动。
在多数风暴结构中,空气会变得越来越暖并且会越升越高,最后流向外界大气。如果在这些较高层次中的风比较轻,那么这种风暴结构就会维持并且发展。在飓风眼(即飓风中心)中相对来说天空比较平静。最猛烈的天气现象发生在靠近飓风眼的周围大气中,称之为(飓风)眼墙。在眼墙的高层,大多数空气向外流出,从而加剧大气的上升运动。
飓风产生于热带海洋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温暖的海水是它的动力“燃料”。由此,一些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是否变暖的地球会带来更强盛的、更具危害性的热带风暴。 科学家们认为,迄今为止,历史上的飓风资料还没能提供证据表明地球变暖和飓风之间有什么联系。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Edward Rappaport说,“在1995年前的4到5年的时间里,飓风活动相当活跃。尽管其后的两三年是飓风活动的间歇期,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飓风比较活跃的年份。至少从这一点上,就很难说明在全球变暖和飓风之间有关系了。”有一项研究指出,展望下个世纪的飓风将比现在的飓风强度强20个百分点。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诸如“拉尼娜”和其它一些大的天气系统给人类所带来的影响将会超过全球变暖带来的任何影响。大多数的气象学家相信地球看起来正在变得越来越热。他们认为二氧化碳和来自大气层的所谓温室气体正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暖。研究人员警告说人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后,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了。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天气气候事件,比如强烈的飓风或是飓风活跃的季节,并不能说明全球气候已经变暖了。

⑹ 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中美国政府公关的得

新奥尔良市遭遇“卡特里娜”侵袭后,一度变成没有法制保障的水城,抢掠等犯罪事件时有发生。政府被指责对天灾反应迟缓,和种族歧视。美国白宫开始一系列公关行动 场被美国媒体用"卡特里娜门"来称呼的危机事件,使布什政府面临着被认为是自20世纪70年代"水门事件"以来美国政治稳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一场区域性自然灾害,逐渐演变成包括经济稳定,社会安全,政府信誉为内容的复合型危机,无论是救援工作的官僚主义还是由飓风暴露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都让布什政府及相关官员饱受指责.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现在,让我们看看由美国总统布什以及他的幕后庞大的公关队伍共同上演的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关秀.
一,否认
危机传播研究专家威廉 L 班尼特认为,危机公关的第一个战略是否认.布什政府就采用了否认战略.
否认分为简单否认和转移视线两种.转移视线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把个人或组织描绘成不公正环境的牺牲品,以引起人们对替罪羊的直接责问.随着"卡特里娜"灾后救援不力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舆论压力也日渐日盛.民意调查显示,布什的支持率在最近几次调查中已经降到了担任总统以来的最低点.布什政府9日宣布就地召回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迈克尔 布朗,试图转移视线,以此稍稍平息公众怒气.但是直接导致布朗被召回的不是救灾不力,行动迟缓,指挥混乱,而是美国媒体对布朗"职业水准"的揭露.美国《时代》周刊指出,身为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的布朗根本不具备专业的应急培训.布朗在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他曾经担任过埃德的"紧急设施助理主管",但《时代》求证表明,他担任的只是"主管的助手".埃德蒙市政府发言人告诉《时代》,"所谓助手更像是实习生的概念".
二,逃避
第二个战略是逃避责任.这是最复杂的策略.这个策略有四个方面的战术差异:(1)不可能性:在危机状态发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并不是由组织内部自身的原因而导致危机的发生.(2)刺激:行为自有害因素产生的起始而发生,这样,这种行为天生具有防御性.(3)偶发性:危机发生时往往不被人注意,总存在缓和敌对行为的可能.(4)良好意图:坏的事件发生,但它总预示着好的真挚的解决意图.在此,美国政府利用的是第一种战术.
美国国土安全部秘书长迈克尔 谢托夫在公开解释联邦政府为什么会在应对"卡特里娜"飓风危机时反应不够及时时说:这场风暴是难以预料的,而且政府没有想到固守新奥尔良的堤坝会大面积倒塌.虽然媒体和民众依然不依不饶,但是,勿庸置疑,美国官方和民间的侥幸心理也的确是造成灾后损失重大的原因之一.
三,减少敌意
班尼特第三个战略是减少敌意.他提出六个战术方法,以使组织减少其责任,保护其声誉和形象.这六种战术是:援助,最小化,区分,超脱,反击,补偿.援助是指为了补偿受害者的损失,而采取的救助措施.最小化包括减少或者轻描淡写错误行为,以使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区分是指把人为错误,与社会大环境的深层次矛盾区别开来.超脱是指向人们描绘一种美好前景或新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局限于危机事件.反击法就是进行申辩和分散公众注意力.补偿包括直接向受害者提供帮助,以减轻其痛苦.总而言之,这一战略就是从各个方面减少错误行为传播的范围和程度.
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官员15日宣布,该州因"卡特里娜"飓风死亡的人数已升至792人.当晚,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全国性的电视讲话中向遭受"卡特里那"飓风灾难的路易斯安那州的国民许诺:联邦政府将承担因飓风造成的大部分损失,并安抚说:"在前进的道路上,你们不会孤单."另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 9月23日签署了金额为61亿美元的灾后紧急减税法案,以帮助卡特里娜飓风灾民度过难关.61亿美元的灾后紧急减税法案,对那些为灾民提供住处的居民给予减税优惠,同时允许灾民可以提前从银行退休账户中取钱,而不用缴纳罚金.法案还保证受灾家庭不会因为失业而丧失儿童退税额等税务福利.政府的种种援助和许诺,不仅安抚了民众也实在地为他们解除了一些后顾之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怨恨和敌对心理.
四,亡羊补牢
第四种战略是亡羊补牢.这种战略是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定来减少以后类似事件的发生.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做法,与上面提到的补偿的区别,在于它是针对未来的,而补偿则针对当前的损失.
15日,布什任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消防局长戴维 保利森为代理署长,取代引咎辞职的布朗.布什说,国土安全部不久将对美国所有大城市的防灾和灾难救援计划进行检讨和审查.这多少也回应了民众对美国有效地对付恐怖袭击威胁而进行的机构改组和转型的疑问.
五,自责
第五个战略是自责.这项战略包括道歉,忏悔和寻求公众的宽恕.班尼特认为,其它战略必须互相依赖,而这项战略可以单独发挥作用.
面对持续不断的尖锐批评和任职以来最低的支持率,布什已于13日承认自己应为联邦政府处理"卡特里那"飓风灾难不力承担责任.
六,人性化
据美国《国家询问报》9月23日报道,因为政府对"卡特里娜"飓风救援不力,美国总统的声望一路下跌,加上驻伊美军伤亡不断上升,更使民众对他的支持率降到了谷底.布什为此相当烦恼,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舒缓郁闷的心情,已经戒酒快20年的布什又开始"借酒消愁",这让美国第一夫人劳拉非常忧心.《国家询问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承受着巨大压力,深深自责的总统,把高高在上的总统塑造成了一个善良的烦恼的平常的丈夫.对于一个已经很自责很烦恼的像大家一样的平常人,虽然犯了错误,但是我们何必过分"苛求"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政府努力进行危机公关,不单是为了组织和引导公众度过眼前的危机,也是在为了使自己度过执政的危机,或者化危机为转机,重塑一个负责任,强有力的政府形象.所以,政府的危机公关比一般的公关行为更具有生死攸关的决定意义.做好了,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做砸了,可以"一招置人死地".所以,作为政府危机公关的主体——政府组织,应该对于危机公关有更多的认识和重视.
总结由"卡特里娜"飓风引起的美国政府的公关危机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府虽然错过了危机处理的最容易的时期——危机潜伏期,在危机突发期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但在危机蔓延时期的表现却得分很高.同时,就在危机解决阶段,新一场飓风"丽塔"又在美国沿海登陆,这在为美国民众检验政府在"卡特里娜"飓风后的言行提供了一个绝佳时机的同时,也为美国政府重塑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有责任的政府形象提供了绝好机会.所以,这一次,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积极,动作频频的布什政府.

⑺ 飓风是怎样形成的

飓风的成因:

1、科里奥利力

热带气旋(飓风)的形成受到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的影响。驱动热带气旋运动的原动力一个低气压中心与周围大气的压力差,周围大气中的空气在压力差的驱动下向低气压中心定向移动,形成旋转的气流,这种旋转在北半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而在南半球沿着顺时针方向,低气压中心得以长时间保持。

2、暖水

造成海面低气压区的温暖海水是飓风形成的关键因素。

3、危害

一些科学家就开始研究是否变暖的地球会带来更强盛的、更具危害性的热带风暴。大多数的气象学家相信地球看起来正在变得越来越热。他们认为二氧化碳和来自大气层的所谓温室气体正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暖。

(7)飓风2016成果展扩展阅读:

飓风的防御措施:

1、提前进行准备工作,远离海岸,躲进坚固的避风所。

2、飓风警报通常在其可能到来前24小时发布,这时,要开始加固门窗,房顶,储备好饮用水、食品、衣物、和照明用具。

3、远离海滨,河岸,这些地方都将会被破坏得很严重,并伴随有洪水和大浪;逗留在此,会造成生命危险。如在海上行进,要放下船帆,封住船舱,把所有的工具收藏好,如有可能,尽快离开台风经过的区域。

4、最好呆在坚固的建筑物里或地下室中,如果没有坚固的建筑物,则躲到飓风庇护所,走前别忘了切断屋中的电源。

5、不要在刮飓风时行走,那是是极度危险的,如果迫不得已,应躲开飓风即将经过的路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飓风

⑻ 美国飓风与中国台风有什么区别

台风与飓风的区别:

1、定义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2、发生地点不同:热带气旋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3、来源不同:

(1)飓风一词源自加勒比海言语的恶魔Hurican,亦有说是玛雅人神话中创世众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与旋风之神Hurakan。而台风一词则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有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风。

(2)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

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台风分类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划分为六个等级: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最大风力6~7级,(10.8~17.1米/秒);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大风力8~9级,(17.2~24.4米/秒);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

台风(Typhoon),最大风力12~13级,(32.7~41.4米/秒);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力14~15级(41.5~50.9米/秒);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力≥16级(≥51.0米/秒)。

⑼ 飓风的破坏力到底有多强,它的形成需经历哪三个阶段

在地球上的各类自然灾害之中,飓风算得上是破坏力极强的一种,因为它的出现往往都不是最低级别,总会给被波及到的区域带来一些灾难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飓风的发生地原因,我们很多人对它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为什么5级被定义为飓风最具破坏性的等级,而超强台风却被定义为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16级。然而,飓风、台风,甚至是旋风,事实上其本质都是热带气旋,尽管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等级分类定义。那么,飓风到底有多强,它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飓风到底有多强

就本质而言,飓风其实就是一种热带气旋风暴,只是这个旋转风暴系统可长达数百英里。在对飓风规模的等级分类中,五级飓风就是一种没有上限、最低风速可达到每小时251公里的级别。从理论上来讲,足够强大的飓风足以从海水中吹走一部分水,这也是为什么飓风只有热量和水这两种成分的原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们的海洋也可能会随之而变得更加温暖,飓风要获得强度,温水这种燃料便能决定风速可以达到多快,这也是科学家们预测以后遇到的风暴会比之前更加强烈的理论依据。尽管在我们的物理学中,科学家们根据地球目前的海洋和大气条件,给出了飓风预估最大潜力的限制值为每小时305公里,但这个所谓的上限却并不意味着绝对有效。

飓风的潜在最大强度,可能会随着全球变暖而上升,科学家们通过一组数字在来体现气候对飓风带来的影响,当我们的热带海洋温度每增加1摄氏度,那么飓风的最大风速就会相应增加大约5%的样子。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的飓风可以达到比5级更高的风速,却没有被命名为6级、甚至是更高级别的飓风?科学家表示,飓风的风速一旦达到5级状态,那么它将带来的破坏性无意是巨大的,更大数字的定级并没有实际意义。或许很多人有所不知,在财产破坏和生命损失方面,水比风具有的破坏力更大。并且,划分飓风等级的意义在于测量风力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当风速超过每小时251公里的时候,它所带来的伤害是大致相同的,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它所带来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飓风2016成果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