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月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
(1)俄国十月革命,打响了世界上社会共产主义的第一枪,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第一个先例
(2)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国家。它是第一个消灭剥削不平等的社会,十月革命极大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站起来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奋斗,对整个人类社会无产阶级站起来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3)例如毛泽东说过这样一句话,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居于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引领了中国无产阶级奋斗的开始
2.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3. 关于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背景:
沙皇时代
1907年起彼得·斯托雷平上台执政,政治上依靠铁腕政策维护沙皇专制,残酷镇压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者。经济上实行寡头资本主义政策,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实现了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由于其掠夺性私有化改革的极端不公正,底层民众并没有太多从经济的发展中获利,反而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私有财产遭受损害,社会不满度急剧上升。
由于当时俄国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是德国人(黑森和莱茵大公国阿历克丝郡主),战争期间曾向前线发了一封电报要求皇帝宣布停战,加上皇后派中坚人物拉斯普廷也在1914年极力反对俄国同德国开战,结果俄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的一系列军事失败,使皇后派被国内各方指控为德国间谍,皇后也被称为荡妇(实际上二者都无任何确凿证据)。这导致罗曼诺夫皇室成为众矢之的,彻底摧毁了沙皇“小父亲”的形象,这个形象在俄国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几百年。1916年12月29日(俄历12月16日),拉斯普廷被暗杀,暗杀者包括尤苏波夫亲王、皇族成员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罗曼诺夫大公、俄罗斯杜马右翼议员普利什凯维奇、尤苏波夫的密友苏霍金大尉。这场暗杀事件使俄国国内各方矛盾表面化。
1917年,拉斯普廷死亡不到一个月,社会民主党的布尔什维克率先在首都彼得格勒策划了反帝国主义战争示威运动,要求停止战争,运动接着扩展到莫斯科、巴库等大城市,获得了反战者的支持。3月8日,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沙俄帝国政权瓦解。
临时政府
列宁 由于斯托雷平的专制私有化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曾经拥护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十月党、进步党等组织在二月革命的浪潮下明显失势。而自由主义左派党宪政民主党由于在革命前领导宪政民主运动,成为唯一一支有一定政治号召力的自由主义党派。相比之下,在当时俄国拥有较高支持率的分别是两大左派党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随着是战和问题的升温,各势力迅速分化组合。社会民主党逐渐分裂为拥护民粹主义的孟什维克,和拥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布尔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也相应分裂为主流派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主流派和孟什维克达成一致,要求继续战争直到胜利;而少数左派社会革命党则和布尔什维克达成一致,要求尽快停战签订和约。
宪政民主党担忧俄国的反战趋势无法控制,会危害俄国与日渐壮大的协约国集团的外交关系,于是主张放慢民主的进程,引起了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两大党派的不满。两党普遍要求临时政府尽快开始立宪会议选举,废除斯托雷平土地改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呼声甚猛。布尔什维克鼓动前线的士兵反战归国,并积极在民间进行宪政民主的宣传。列宁也曾一度拥护宪政,表示即使布尔什维克在选举中失败,他们也将服从人民群众的选择。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策划了对德进攻,十天后失利。进攻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布尔什维克再次策划了反帝国主义战争示威运动,要求停止战争。旋即被镇压,导致战和双方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过程:
随着对德进攻失败,临时政府的执政党宪政民主党军事基础崩塌,只剩下首都的警察和军校士官生可供派遣。它一方面受到因二月革命瓦解的十月党、进步党残部和保皇军官团等亲沙皇势力攻击,另一方面则受到二月革命参与者社会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士兵委员会攻击,威信尽失,陷入颓势。
1917年9月,临时政府任命的俄军总司令、保皇军官拉夫尔·科尔尼洛夫率先发难,指挥一支哥萨克军队进攻彼得格勒,以消灭叛国者,保卫俄罗斯和沙皇为由,讨伐参与二月革命的宪政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宪政民主党无兵可派,遂求救于赤卫队。经社会民主党的布尔什维克协调,赤卫队和同情革命的士兵击败了科尔尼洛夫的军队。
科尔尼洛夫的军队一瓦解,与赤卫队联系紧密的布尔什维克立刻回到前台,宪政民主党号令失效。为挽回颓势,宪政民主党计划使用临时政府尚存的力量,对彼得格勒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层实施逮捕,再与基层谈判。列宁两次召开会议决定起义,起义由托洛茨基执行,列宁则派遣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等人组成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自己的代表。
由于与会人员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泄密,11月6日临时政府占领了布尔什维克重要据点《工人之路报》报馆,列宁遂于夜间秘密抵达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据点斯莫尔尼宫,说服党中央其他成员,决定提前起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0月25日儒略历(11月7日公历)下午九时,列宁不顾布尔什维克中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反对,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并于次日凌晨两点占领之。根据前苏联和中共官方的宣传: 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而且在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而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被临时任命的阿芙乐尔号的政委别雷舍夫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弹(没有弹头)。起义当晚,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版本一: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宣布成立“工农临时政府”。要求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自由主义少数派宪政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尽管布尔什维克的强制夺权行为引起各党派的反感,但由于对宪政规则的长期追求,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大多数左派政党选择接受了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的要求。而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政民主党则遭到布尔什维克的镇压。
版本二:起义成功当天夜间,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苏维埃。并于次日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同时为体现工兵特质,在新的立宪会议选举中取缔了宪政民主党,并将选区划分为后方区和前线区。
事后:
选举结果
立宪会议(可能是布尔什维克党及人民委员会的苏维埃,也有可能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苏维埃”议会)选举按期于11月12-15日进行,25日大致的得票结果:布尔什维克获得23.9%的选票,在703个席位中,只获得163席,远远低于社会革命党所获40%的选票。到了1918年年初,立宪会议召开前最终结果揭晓为:在总共707个席位中,布尔什维克得到175席,占 24.7%,只略高于最初结果。而社会革命党得到410席(其中左派社会革命党占40席),达到了60%;孟什维克16席,宪政民主党17席,各民族政党86席,其余几个席位属于几个小组织。布尔什维克在掌权的情况下仍以败选告终,只得到不足四分之一的议席,即使加上与布尔什维克结盟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列宁方面也只占有30%的议席,而社会革命党即使不算它的左派,仅其主流派就占有370席,已经明显过半。
一月剧变
版本一:立宪会议最终于1918年1月5日召开。布尔什维克不愿接受败选的结局,会议当天列宁政府在彼得格勒戒严,并调集忠于布尔什维克的军队进入首都,强制解散了立宪会议。布尔什维克违反宪政规则的行为激起了民众强烈的不满,当日就出现了抗议解散立宪会议的工人游行示威,而布尔什维克军人却向和平的游行队伍开枪射击。同日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反对派联合发表传单,谴责布尔什维克背叛工人阶级,并称其统治为“沙皇专制”。而向来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左派作家高尔基,愤然写下《1月9日与1月5日》一文,指责布尔什维克“来复枪驱散了近百年来俄国最优秀分子为之奋斗的梦想 ”。
版本二:由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和外国干涉者对苏维埃俄国的封锁,主要产粮区和工业材料提供地区掌握在临时政府手里,使苏维埃俄国的生活、生产异常艰苦。由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当时没有兑现承诺。人民仍然处在饥饿、战火之中。工人、士兵对苏维埃俄国感到不满,同时在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的煽动下,工人、士兵便进行游行示威。列宁为首的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为了维护苏维埃俄国政权的存在,对此游行进行了镇压。并将这些没有投入工作,为苏维埃服务的人的行为叫做“怠工”,同时,组建契卡来消灭“怠工”的工人及“反革命势力”。
契卡与红军的建立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国家安全保卫机构。全称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是该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根据Ф.Э.捷尔任斯基的建议,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于1917年12月4日通过了《关于建立肃反委员会的决议》;12月20日,设立以捷尔任斯基为主席的契卡。12月28日,契卡号召各级地方苏维埃成立肃反委员会。1918年苏维埃政府在运输部门、军队和边境地区成立专门的肃反机构。它拥有很大权力 ,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打算用红色恐怖对抗白军的白色恐怖。其间,惩治31489人,其中枪决6185人,关进监狱14829人,送进集中营6407人,被作为人质逮捕的有4068人。契卡配合内务人民委员部进行侦察保卫工作,同一切反革命分子和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进行斗争,为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做出重大贡献。
俄国内战
由于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中,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使俄国再次出现两个“政权”现象。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首及工人、士兵为代表的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与以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为首及资本家、地主、军官为代表的临时政府发生了内战。布尔什维克原本上是不承认临时政府,将临时政府的进攻叫做“叛乱”。191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战俘叛乱。临时政府残留以维护临时政府的苏维埃的旗号,组织军队向苏维埃俄国进攻。英国、法国、美国、波兰、日本等国家都直接或间接支持临时政府。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及红军相继打退了科尔尼洛夫、阿列克谢也夫和邓尼金的白卫军,捷克斯洛伐克战俘的叛乱和哥萨克骑兵,外国干涉军。直到1922年10月,苏维埃俄国解放海参葳。
影响: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观点
由于列宁承诺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后被枪决。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恐慌,并支持俄国的对抗势力,希望扼杀革命,从而引发战争,托洛斯基说苏维埃的权力是由内战建立的,事实上俄共的权力是在内战后才建立起来的。
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第一个宣称为实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因此诞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传统资本主义世界受到极大的冲击。不过,也有人认为此革命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对抗也从此开始,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第一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变革。十月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进步(比如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随着苏俄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扩大,《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评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不同观点
部分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对于十月革命的理解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以暴力手段打击俄国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宪政民主党等主要竞争对手,强制驱散由社会主义者为主的立宪会议,推翻民主宪政、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一党专政。反对者还指出“冬宫之夜”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4. 俄国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5. 法国十月革命有哪些成就
法国大革命:塑造人性的开始
程默
共产党革命不但要推翻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和制度,而且要彻底改造人性,
创造一个新人类。这种奢望是共产党革命所造成的无数悲剧的最深刻原因。在
共产党人的眼里,社会无非是一些物质因素的积累,可以随意打破和重建;而
人性是社会性的反映,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也完全是可以改造的。共产党一上
台,就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展开改造人性的社会工程。
把人性归结为物质性,从而得出人性可以彻底改造的结论,这不是共产党
人的发明。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很多哲学家都把人性看做是一种对外界的
刺激作出反应的物理性机制,从而认为人性可以由外界力量来改造。法国唯物
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了“环境行为论”,认为人的行为完全由社会环境所
决定,主张由国家政权主持公共教育来改变人性。在共产党国家的哲学教科书
上,爱尔维修一直被称作“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法国哲学家卢梭在这个问题上更是共产党人的先驱。他认为人性本来是纯
朴的,但是被文明所腐蚀了。要让人返璞归真,就要改造人性,而这种改造必
须由一批意志坚定,手段强硬的社会精英来强制实行。他说人只有在年青时才
容易改造,岁数越大越难弄。他还说人总是顽固地抗拒改造,哪怕是为了让他
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象顽固而胆怯的病人那样在医生的目光面前发抖。”
难怪卢梭日后成了共产党国家最推崇的西方哲学家。
法国大革命的极左派雅各宾专政在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政权来改造人性。
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比尔说:“我只知道有两种人:好公民和坏公民。”而
国家政权的任务就是把人变得更好。有的历史学家说罗伯斯比尔自命为一个赋
有教育使命的先知,挥舞大棒把美德灌输到人民的心中。还有的说他不但要改
造人的道德,更要改造他们的个性。他在雅各宾俱乐部和公共集会上发表过无
数演讲,主题多半和教育人有关。
罗伯斯比尔预见到建立一个教育制度会比建立一个司法制度更艰难,更痛
苦,因为人出于本性会抗拒改造。因此他提议建立恐怖专政,把新道德强行灌
输到公民的心里。1793年七月他提出建立整齐划一的国家教育制度,把5
岁以上的儿童全部包括进去。雅各宾派的另一个方案是建立一个“民族教育之
家”,不但把儿童,而且把父母也包括进去,用这个制度取代家庭和学校,把
父母和儿童都直接置于国家的监控和政治教育之下。由于掌权时间过于短暂,
雅各宾派这些异想天开的教育方案没有能付诸实行。
但雅各宾派充分利用了公共集会和各种节庆或仪式来培养“好公民”。法
国大革命时虽然物质生活十分贫乏,但国家政权想方设法用各种公共政治活动
来添补空虚,让人民忘掉饥饿,制造热热闹闹的假象。当时差不多每天都有游
行,演说,歌舞和音乐表演,集体背诵“人权宣言”,焚烧或是崇拜象征性的
东西如旗帜和偶像。这些差不多成了人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狂热的公共
活动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让人们忘掉他们的个人存在,熔入一个民族集体
之中。这就是雅各宾派所认为的“好公民”。
虽然雅各宾专政只维持了几个月,但他们给了后来的共产党人极大的启发
。列宁说整个19世纪都是在法国大革命的旗帜下度过的。他十分欣赏雅各宾
派利用节庆煽动和愚弄群众的手法,说了一句名言:“革命就是群众的盛大节
日”。
6. 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就是什么
推翻了沙皇,打赢了资本主义军队
7. 材料中十月革命的胜利最伟大的成果是什么
十月革命最大的成果就是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贫穷落后的国家也可以实现,丰富和补充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8. 十月革命的过程(请简述)
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从1917年11月6日夜间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7日凌晨1时起义部队占领了邮政总局。
2时攻占了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接着关闭了政府大楼的照明电路,电话局切断了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电话。
6时左右,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经占领了皇宫大桥。除了宫廷广场和伊萨基耶夫斯卡广场地区,其他地区几乎都掌握在起义者的手里。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
十月革命意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9. 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取得的成果分别是什么
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版统治。在起义过程中成权立了新的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成立了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西欧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于1917年爆发4月20日,《真理报》以《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为题发表了列宁这篇报告的提纲,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提纲中,列宁精辟地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就是资产阶级已经从沙皇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就应该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