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阿拉伯之春的成果

阿拉伯之春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1-10-23 15:54:20

① 阿拉伯之春的事件经过的陈述

是西方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民主运动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② 阿拉伯之春的启示

任何一个政权都是有人民的支持的,所以政权的行政要以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前提,古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③ 为什么会发生阿拉伯之春其根源是什么

西方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之春”,系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根源:国家以专政或以君主制的政府来进行统治、侵犯人权、贪污腐败、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活贫困、以及人口结构因素,例如在人口内有所大量受过教育但不满足的青年人;领导人长期执政,高度集权、不思改革、不足够透明的政治与经济分配、青年被拒绝接受国家现状;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加剧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困难,导致物价上涨等等。

④ 阿拉伯之春哪个国家是改革成功的

被西方媒体乐观地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运动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反政府运动。这种运动先后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至今尚未结束,在局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场运动已经导致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四个国家发生了政权更迭,埃及继而又发生了“二次革命”,推翻了首位民选总统。

⑤ 阿拉伯之春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稳定服务性政体,社会稳定,发扬光大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顶住外部压力,.独立自主,发挥自有资源优势,加速发展,对内促进提高民生,对外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话语权,树立大国威信,增强民族凝聚力。让那些心怀叵测之辈永远躲在阴湿之地发抖去吧!

⑥ 什么是阿拉伯之春,什么意思

阿拉伯之春又叫阿拉伯觉醒、阿拉伯起义,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议题的社会运动。

⑦ 阿拉伯之春是什么

从突尼斯开始的民众上街推翻政府的运动席卷了阿拉伯世界,被国内外众多媒体欢呼为‘阿拉伯之春’。但为什么这场运动能在一夜之间兴起,到目前为止产生了什么后果,分析清楚这两点对判断这场运动背后是否有阴谋是很有帮助的。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阿拉伯之春’从地理上看可分为两个地区,北非地区和海湾地区。在这两个地区运动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北非三国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原政权没能控制住局势,或者下台或者暴发了内战;而海湾地区巴林、沙特、伊朗局势总体上看对现政权都是有惊无险,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我们试做分析。

欧盟以法国为主曾提出过一个‘欧盟——地中海合作伙伴计划’。北非历史上曾是法国长期的殖民地,影响至今犹存;今天利比亚的石油对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德国都是最便利的能源保障;苏伊士运河对欧洲能源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更是至关重要;开发地中海地区既可以使欧洲的产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又可以使欧盟向中东、印度洋、中国的发展获得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一切都要以北非国家的稳定为前提!

北非三国的动荡产生了五个后果

第一:‘合作伙伴计划’已经‘胎死腹中’,环地中海经济圈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第二:在欧盟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能源供应上占有巨大比重的利比亚成为了一个陷入内战的国家,欧盟最便利的能源基地丧失了;

第三:北非三国的动荡很可能继续波及到阿尔及利亚,一个动荡的北非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该地区伊斯兰宗教势力的兴起和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极端势力的进入,将让欧洲的发展时刻处于威胁之中;

第四:欧盟发行的欧元必将因此受到极为负面的影响,而与欧元竞争的美元则得到了相应的加强;

第五:欧盟向中东、印度洋、中国方向发展的咽喉通路‘苏伊士运河’处于动荡之中;

那么谁能从欧洲的损失中得到好处呢?答案是很明显的,美国!

利用突尼斯、埃及人民对执政者贪污腐化的不满,利用利比亚部落间利益分配上的矛盾,美国成功地在北非点起了燎原烈火!这把火烧的就是在‘对苏冷战’结束后与美国离心离德而且日益成为美国竞争对手的欧盟!

海湾地区的运动为什么会有惊无险?

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美国的盟国如巴林、沙特、也门;另一种是美国的敌国如伊朗、叙利亚。对这两种国家美国当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对以沙特、巴林为代表的盟国,美国必然力挺其执政者,这就决定了这些国家的政权不会被推翻。但在力挺的同时,美国也施加了一定压力,要求这些‘国王、酋长、埃米尔们’作出一定亲民的让步以便改善形象;不过这些所谓‘亲民’的让步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让‘亲美派’获得更大的权力。

对‘伊朗、叙利亚’这样的敌国,美国当然希望这次所谓的‘民主运动’能将反美的执政者一举推翻,除掉中东地区国家层面上最主要的反美政权。但在伊朗,内贾德政权拥有极为坚实的群众基础,‘亲美派’一触即溃;而如果在叙利亚发动,则将面临叙利亚政府以‘镇压美以间谍暴乱’为名义的坚决打击,成功可能性渺茫。

‘美元增发’与‘油价暴涨’

‘阿拉伯之春’发生的时间与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增发六千亿美元的时间是高度吻合的,这很可能不是巧合!

将‘华尔街公司的金融债务’转为‘美国国债’是‘美联储’这一私人银行的既定方针,要完成这一方针就需要大量增发美元。但汹涌而来的美元已经使全球陷入了通货膨胀,美元信誉急剧下降。这一问题是美国统治者必须解决的!因为石油是以美元结算的,所以油价涨得越高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就越大,美元就能获得新的支撑;此时通过‘阿拉伯之春’将全球主要产油区陷于一片混乱,以便使石油价格迅速暴涨就会成为美国统治者的选择。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海湾地区的‘运动’处于美国的可控范围之内,不会造成对美国的真正损害。有限的‘运动’将使那些‘国王、酋长、埃米尔们’更依靠美国,将他们从高价石油上获得的美元老老实实地去买美国人宣传的‘最安全资产’——‘美国国债’,从而实现美元的‘对美国回流’。

‘阿拉伯之春’是一场‘一石多鸟’的高超谋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真相。

不过还需指出,这一谋略是有极大风险的,稍一操作不慎对美国的不利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当然,如果真能这样也是我们中国人乐于见

⑧ 阿拉伯之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给中国政治发展构成一定压力外,它给中国带来了三方面的消极影响。

1、它会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增幅为11.2%,能源消费量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0,3%,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中进口294.5百万吨,占中国石油消费量的68.7%,而从中东北非地区进口128.5百万吨,占中国进口石油量43.6%。

可见,中东北非在中国能源进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中东北非地区长期陷入动荡和混乱,就会影响中国从该地区进口石油,从而导致国内能源紧张,打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2、增加了中国目前处理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难度。中国既是阿拉伯各国政府的好朋友,也是阿拉伯人民的好朋友。在阿拉伯国家反对外来侵略、发展本国经济的进程中,中国曾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

那时,由于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奋斗目标一致,因此中国发展与它们的关系相对比较容易。“阿拉伯之春”发生后,部分民众与执政当局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这使得中国处理与有关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两难境地。

3、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内发展中国家的唯一代表。在政治上,中国坚持原则,仗义执言,在国际舞台上主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在经济上,中国坚持互利共赢,推动南南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这些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赞许和支持。然而,“阿拉伯之春”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形象在阿拉伯国家遭受了很大的影响。

(8)阿拉伯之春的成果扩展阅读

阿拉伯之春出现的原因

国家的专制统治、政治体制僵化、人权的侵犯、政府贪污腐败、国民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贫困;领导人长期执政,不思改革,政治经济分配不透明等等。2008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困难,推动了革命运动的爆发。

另外,人口结构中大量受过一定教育、熟谙网络且对现状不满的年轻人成为了这次运动中的主要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运动中,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社交媒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导火索

发生在突尼斯的自焚事件是整个“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导火索。2010年1月2月17日,26岁年轻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经济不景气而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期间遭受当地警察的粗暴对待,抗议自焚,不治身亡。

⑨ 阿拉伯之春是怎么回事

“阿拉伯之春”,系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阿拉伯之春”,又称“阿拉伯觉醒”、“阿拉伯起义”,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和其它地区的一些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议题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连的方式,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从2010年底开始尚未完全结束。
这场运动以北非国家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被民众抗议推翻为肇始,形成一场规模空前的民众反政府运动,如潮水般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稳坐江山数十年之久的政治强人如多米诺骨牌般接二连三地倒下。运动浪潮随后波及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阿尔及利亚、约旦、沙特、阿曼、巴林、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乃至非阿拉伯国家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抗议示威活动,但大都逐渐平息。

⑩ 阿拉伯之春的事件剖析

这场规模空前的暴力运动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横扫中东,所有阿拉伯国家几乎无一幸免,但是,除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的动荡和更迭比较激烈之外,位于海湾和西非的君主制阿拉伯国家,如巴林、卡塔尔、沙特、摩洛哥等国,则在短暂的混乱后平稳过关。于是,评论家将阿拉伯君主制国家称为“阿拉伯世界的稳定之锚”。君主制阿拉伯国家能够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独善其身,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一、政治合法性
共和制阿拉伯国家之所以群体性陷入动乱,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政权丧失了政治合法性。
无论突尼斯、埃及,还是利比亚,前政权的政治合法性被统治国家数十年之久的领导人,以及僵化的体制损耗殆尽。民生凋敝、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的迷失、领导人企图父业子承引发的政治继承危机。
反观阿拉伯君主制国家,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尚存,其中源于宗教的合法性最为重要。倭马亚王朝以来,宗教一直是伊斯兰国家政权利用的工具。“统治者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等忠君思想成为伊斯兰政治思想的主流。叙利亚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凯瓦基比指出,“伊斯兰国家的威权统治建立在一种宗教心理结构之上,在这个结构中统治者体现安拉的意志,安拉和苏丹(部分伊斯兰教国家君主的称谓)之间没有区别”。
为了给统治赋予宗教合法性,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的国王将家谱追溯到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以凸显其圣裔的身份。摩洛哥哈桑二世国王为自己选择了“穆民的首领”的称号,并恢复了哈里发国家的“拜阿”(意为宣誓效忠)仪式。
沙特国王法赫德为自己选择了“两圣寺的仆人”的称号,显示其伊斯兰盟主的地位。约旦王室在国名上加上“哈希姆”(先知穆罕默德的家族名)一词,以彰显其圣裔身份。在沙特等君主制国家,国王或埃米尔至今被认为是“主事人”,说明“敬主→忠君→秩序”的政治文化至今仍是阿拉伯君主国的主流价值。
二、破财免灾
阿拉伯君主国独特的经济模式构成王室统治的经济基础。
在海湾产油国,石油收入由国家控制,政府拥有足够的财政资源而无需依靠税收维持政府运转,也无需接受公民监督和质询。不仅如此,政府还有能力向公民提供高福利,扮演“施与者”的角色。阿拉伯君主国基本上都属于分配型国家,即使摩洛哥、约旦等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也依赖磷酸盐、旅游、侨汇等同样具有地租性的收入。大量的石油收入使中东产油国无需依赖税收便可维持政府运转。许多产油的阿拉伯君主国不对公民征税,甚至根本不设税务部门,形成“不纳税,无代表”的现象。
在这次动乱中,富裕的海湾君主国在应对民众要求方面,显得底气十足。作为“分配型国家”,高涨的油价使它们可以拿出大笔石油美元分配给民众,平息民怨。科威特是第一个“破财免灾”的国家,王室拿出2.3亿第纳尔(约合8.4亿美元),向全体国民免费发放14个月的食品供应券。巴林王室向每户居民发放1000第纳尔(约合2650美元)。最大的礼包是沙特王室送出的,2月18日,在国外治病归来的阿卜杜拉国王发表电视讲话,向国民送出总额达1300亿美元的“大礼包”。国王在讲话中不无自豪地表示,沙特政府拥有4500亿美元的可支配现金,拟将其用于改善民生。 尽管此次动乱并未在阿拉伯君主制国家引发伤筋动骨的叛乱和领导人的更替,但是汹涌的革命浪潮仍旧令阿拉伯王室坐立不安。阿拉伯的各个王室虽然具备相当程度的合法性,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合法性显然并不能万古长青,而向国民赠送“大礼包”的做法只能算是权宜之计,“抱团取暖”也只是消极自保的无奈之举,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不断提出更高的政治诉求,因而各个王室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延续各自数百年的家族基业,只要有一个阿拉伯王室倒下,就将成为第一块骨牌,动乱将不可避免地波及其他君主国。
约旦,摩洛哥,巴林,阿曼,沙特,科威特,巴林和卡塔尔是当今阿拉伯世界仍旧保留君主制政体的八个国家,尽管近些年来这些国家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但始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国王和王室依旧大权在握。
此次巨变之前,除海合会(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之间“一体化”进程颇有成效之外,阿拉伯君主国之间并不存在特殊的关系和十分紧密的合作,相反,它们相互之间因领土等问题甚至存在着争端,约旦与卡塔尔就曾多年交恶,巴林与卡塔尔也一度不和。此外,阿拉伯王室之间也鲜有欧洲王室那样的通婚现象。
“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在巴林王国引发的动乱挑动了君主制国家的敏感神经。巴林王室哈利法家族属逊尼派,但什叶派占巴林人口的约70%,这便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畸形政治结构,因此,什叶派长期受到压制,处于无权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远不如逊尼派,甚至被剥夺了参军的资格,担任政府高官者也寥寥无几。动乱波及巴林之时,大批的巴林民众拥向首都麦纳麦市中心的珍珠广场,要求建国以来一直担任首相的国王的叔父哈利法下台,更有部分示威者甚至地喊出了“推翻王室”的口号。
形势愈演愈烈,哈利法家族统治风雨飘摇,最终,巴林王室选择向海湾合作委员会求援。2011年3月14日,海湾大军“半岛之盾”通过连接巴林和沙特之间的跨海大桥进入巴林,拯救了哈利法家族。此举是海合会成立30年来首次调动其安全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海合会共同防御条例,“半岛之盾”的目的是抵御外敌侵略。然而,这支部队首次出征的使命却是应对成员国的民众抗议。巴林是沙特的“后花园”,而沙特则是阿拉伯世界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神经中枢,维护沙特的稳定对于阿拉伯君主国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同为产油国,利比亚的结局已经给海湾王室敲响了警种,显然,“石油美元”并不能确保家族统治的千秋万代。阿拉伯共和制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君主国同样存在,约旦、摩洛哥,巴林、阿曼乃至沙特,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民生问题。这些国家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年龄低于30岁年轻群体,都将为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挑战。 曾经强盛过的民族不会甘于沉沦。阿拉伯民族曾在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时期(中国隋唐时期)达到文化繁荣的顶峰,随着伊斯兰教的创建和阿拉伯帝国的统一,阿拉伯人的势力范围一度横跨亚欧非三洲,全球的贸易都操纵在阿拉伯商人手中,阿巴斯王朝在巴格达设立的文化机构“智慧宫”曾经聚集大批资深学者,开创了轰轰烈烈的“百年翻译运动”,波斯、希腊、印度、罗马乃至中国的大量文献被翻译为阿拉伯文,阿拉伯民族迎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阿拉伯人随之成为最受欢迎的先进文明的传播者和传承者,阿拉伯半岛也成为世界科学文化的中心。
然而,后来发源于西欧的十字军东征造成了阿拉伯文明的衰弱;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最终灭了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民族从此一蹶不振。
对于有着历史自豪感的阿拉伯人来说,西方近现代的殖民,冷战后美国对中东颐指气使的主导,都是他们深刻的伤痛。阿拉伯人探求民族复兴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二战结束以来,这样的努力和尝试曾经有过两次。
第一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埃及纳赛尔革命为代表的民族民主革命,以推翻由西方扶植和委任的封建政府为主要方式,一时间“打得皇冠落满地”。在这期间,纳赛尔曾寻求统一和复兴阿拉伯之路。埃及曾先后与叙利亚和利比亚合并,而开罗一度被誉为“中东的首都”。但这次努力最终随着纳赛尔的去世和此后诸多中东领袖接班人之间的争权而告失败。
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受到贾迈勒丁·阿富汗尼的原教旨主义理论影响,一批阿拉伯政治家开始号召“从宗教中找出路”,来实现民族复兴。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是这一轮民族复兴尝试达到的高点,所谓“阿拉伯人伊斯兰复兴运动之花的果实结在了波斯人的伊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认为,后来出现的“基地现象”、“拉登现象”都是这一波阿拉伯民族复兴浪潮最终走向异常极端的产物。
眼下所谓“阿拉伯之春”运动应被视为二战后阿拉伯人探求民族复兴的第三次浪潮。与前两次尝试都是由社会精英阶层发起并组织不同,这次探求民族复兴的尝试是由草根民众自觉发起的,因此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不可阻挡的特质。另外,这次尝试并不偏激,与很多预测不同,在此次变局中几乎看不到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影子,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也明显降低了“姿态”,以迎合这次以非宗教性色彩为主流的运动。 在这次大规模示威中,由于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国家(如埃及和利比亚)对该国部分地区或全国网络进行了封锁,导致该国网络与世界隔绝。
伦敦暴动后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出解决方案:“如果被用来当做‘制造暴力、滋扰和犯罪行为的工具’,他认为应该关闭Facebook、Twitter和黑莓手机的通讯功能。而黑莓手机制造商RIM已表示同意完全配合英国政府要求。

阅读全文

与阿拉伯之春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