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2015国际最新科技成果

2015国际最新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1-10-23 14:01:54

⑴ 世界最新科技成果

你听说过用空气来推动汽车吗?这可是一件新鲜的事,在国际汽车界的汽车族谱里是找内不到的,容是完完全全的一种另类汽车,但事情总是在变化的,近十年来,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墨西哥、南非一些非汽车界的工程师,热心于研制空气汽车,并已经取得近乎实用性试验阶段,达到令人感叹的进步!

据说,空气汽车最高时速已达100-120公里,加速能力0-50公里为6秒,行车距离230公里或12小时,在加气站添加“燃料”只需2分钟,售价大约在6-7万港币。现在,MDI已设立设计工作室,利用电脑,改进外观设计,适应时尚需求。

空气发动机是空气汽车的关键部件,从外观上看近似一种直列的小型内燃机,它有曲轴、活塞、阀门、进气管,排气管、定时皮带等等,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则。

⑵ 中国2015年到10月为止最新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急用,越快越好,最低有20悬赏)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物学奖。

【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
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

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未来可近太空旅游

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

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
【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 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在未来,这一主氦风机将被安装在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厂,该核电站将是世界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五】、保密神器:中国开建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今年上半年中国开始建设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光纤距离达到2000公里。

数据安全依赖于密钥(由数字0和1组成的一段序列,用于对信息进行加解密)的安全性。然而传统的加密系统中,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被窃听的风险。 而量子通信通过一项利用光子微观特性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解决了现有通信系统中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提供量子密码产品和服务的瑞士公司ID Quantique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格列瓦·里波迪说。
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单光子的量子状态对密钥进行编码。当存在任何窃听时,量子力学原理决定了这种行为一定会扰动光子的量子状态,从而被通信方察觉。中国上述投资约1亿美元的开创之举和上面提到的联合研究中的系统都应用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⑶ 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名列榜首的是纳米电子学。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 们发现,传统上以硅为基础的电路存在极限。于是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想方设法突破这一极限,利用分子和小化学物质组合来制造出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级的装置。2001年,美国哈佛大学、IBM公司和朗讯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分别在纳米电子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国IBM公司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的波性来传递信息的“导线”;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则用一个单一的有机分子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这些成就为制造体积更小、运算更快、功能更强的电脑铺平了道路。《科学》杂志的主编唐纳德·肯尼迪评价说,开发新一代分子电脑也许还需许多年,研究人员面临一条“漫长而不平坦的路”,但“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极大”。《科学》杂志称,纳米电子学是世界电脑业的未来,新技术一旦全面成功,世界科技无疑会实现新的飞跃。 多项生物科学入选 处于第二位的是对RNA(核糖核酸)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DNA、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RNA仅仅是传递遗传信息的“信使”。前几年,科学家们发现,其中一些RNA小片段能够使特定的植物基因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作“RNA干扰”(RNAInterference简称RNAi)。今年,分子生物学家发现RNAi在老鼠和人体细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动”。此外,生物学家还发现有关“信使RNA”(mRNA)生产过程的许多新信息,以及RNA与蛋白质间的关系。 基因测序是又一亮点,名列第四位。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和美国塞莱拉公司2001年同时公布进一步完善后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提前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此外,科学家们还破译了60多种生物的基因密码。 排名第六的是科学家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中发现了分子信号如何诱导和压制神经轴突的生长,这将有助于科学家找到修复受损成年神经的方法。 排名第七的是用于临床医学的“智能炸弹”式药物。它可以对付导致癌症的某些明确生化缺陷,使人类征服癌症病魔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类药物中的一种被命名为“格力维克”,是某种白血病的克星,今年已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并开始上市。 环境科学受关注 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的揭开名列第三。科学家早就从理论上推断,在太阳核心的热核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一种质量极小,没有电性,穿透力极强的基本粒子)。然而实测到的太阳中微子的数目远远小于理论值,大量的太阳中微子失踪了。这就是困扰科学家多年的“中微子失踪之谜”。2001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的科学家证实了1998年一些科学家的分析:中微子事实上没有失踪,只是在游离太阳的旅途中本身特性发生了变化,从一种形态(如电子中微子)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如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据专家称,这一最新发现对目前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提出了质疑,因为该标准模型认为,中微子在通过大量物质时不发生变化。 超导研究取得新进展,列第五位。日本科学家发现,二硼化镁在零下234摄氏度成为超导材料,超过了此前金属化合物创下的超导临界温度。美国科学家将氯仿和溴仿搀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导临界温度从零下221摄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摄氏度。 冷原子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名列第八。“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高度重视,有3位科学家因此而荣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这一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两个法国研究小组首次制造出氦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锂、钾的凝聚态也在今年获得。 令人瞩目的是,《科学》杂志今年首次对环境科学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排名第九与第十位的成就都与环境科学有关。 名列第九位的是,国际气候变化专家调查组正式宣布,过去50年中的全球变暖现象很可能是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聚集造成的,也就是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而非自然。 名列第十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二氧化碳沉降得出了确定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树木等植物吸收,转化成其它形态的化合物,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过程。过去,美国研究人员在沉降程度问题上曾有极大分歧,而2001年,美国两个一直“顶牛”的科研小组终于通过对大气和陆地上二氧化碳沉降的观测而达成一致,找出确切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国当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但沉降在今后百年中将可能放慢。

⑷ 2015年与中国崛起有关的科技成果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物学奖。

【一】、中国研成首颗量子卫星关键部件 世界第一
12月12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近日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学科发展战略院士论坛”上透露,由中国科学家完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现已完成关键部件的研制与交付,卫星有望先于欧美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轨设计寿命为2年。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间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多项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该项目启动于2011年,由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
专家们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关键部件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保密通信领域“杀手锏”技术研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从跟随创新到引领创新、从集成创新到原始创新的跨越,同时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术的重要创新,它有望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备覆盖全球的能力。
话说这玩意有多先进,楼主也不是很了解,总之就一句话,“不明觉厉”啊,今儿高兴,中午来一杯!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曾评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中国或将先于欧洲和北美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立首个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如今,中国距离这一预言的实现已越来越近……
二】、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器实现1千万亿瓦输出

国际首次美军试验舰载激光武器(资料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前在超强超短激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正在研制的10PW(千万亿瓦,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实现了1PW激光脉冲输出,这是国际上基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器首次突破1PW激光峰值功率大关,验证了啁啾脉冲放大链(CPA)与光学参量啁啾脉冲终端放大器(OPCP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为10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总体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据介绍,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强电磁场、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变、核医学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激光科技竞争前沿之一,多个国家已提出了大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研究计划。
恩...话说这玩意简单点说可以在0.001秒内可能时间更短,就可以让击中的物体直接气化成分子甚至是原子。好厉害有木有...我们申明,这项科技绝对是民用不会应用到武器上(笑)。
【三】、中国临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未来可近太空旅游

图为直径7米的360度双圆周裸眼3D穹幕。11月16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三个机器人的劲歌热舞中,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

刘若鹏博士介绍了“光启”从做超材料起步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近太空开发的研究,目标其实就是改变未来人类的生存条件。刘若鹏说,近太空(临近空间)是指离地30公里—800公里这层空间,低于卫星轨道,高于战斗机飞行高度,气流温度都比较稳定,无论科研还是国防都十分重要,各国都去开发,还没有真正成功,但光启去年已经成功进行了临空飞行器试验。造价只有卫星的1/10,并打破了WiFi数据传输的壁垒;同时,他们还在推进近太空载人旅行项目。
【四】、中国攻克第四代核电核心技术 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主氦风机试验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试验样机,已于本月初在上海电气集团鼓风机厂通过业内专家评审和鉴定。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电磁轴承的大功率主氦风机,大量采用了创新技术,无论功率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已攻克世界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中的主要技术难关。在未来,这一主氦风机将被安装在位于山东省荣成市的华能石岛湾核电厂,该核电站将是世界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五】、保密神器:中国开建全球最长量子通信干线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核心要素。
今年上半年中国开始建设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干线——连接北京和上海,光纤距离达到2000公里。

数据安全依赖于密钥(由数字0和1组成的一段序列,用于对信息进行加解密)的安全性。然而传统的加密系统中,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被窃听的风险。 而量子通信通过一项利用光子微观特性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解决了现有通信系统中这一最薄弱的环节”,提供量子密码产品和服务的瑞士公司ID Quantique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格列瓦·里波迪说。
量子密钥分发利用单光子的量子状态对密钥进行编码。当存在任何窃听时,量子力学原理决定了这种行为一定会扰动光子

⑸ 目前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是什么

你听说过复用空气来推动汽车吗?这制可是一件新鲜的事,在国际汽车界的汽车族谱里是找不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一种另类汽车,但事情总是在变化的,近十年来,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墨西哥、南非一些非汽车界的工程师,热心于研制空气汽车,并已经取得近乎实用性试验阶段,达到令人感叹的进步!
据说,空气汽车最高时速已达100-120公里,加速能力0-50公里为6秒,行车距离230公里或12小时,在加气站添加“燃料”只需2分钟,售价大约在6-7万港币。现在,mdi已设立设计工作室,利用电脑,改进外观设计,适应时尚需求。
空气发动机是空气汽车的关键部件,从外观上看近似一种直列的小型内燃机,它有曲轴、活塞、阀门、进气管,排气管、定时皮带等等,但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则。

⑹ 2014到2015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5条简单

一、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该平台为创建“海上大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带动了国内海洋工程、船舶、机电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二、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创新超深层生物礁优质储层发育与成藏富集机理认识,形成超深层地震勘探、钻井及测试三项核心技术,在6500~7000米的深度发现了我国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

三、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研发了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系列,开创了化学工程技术在超深井超稠油开发领域成功应用的先例,为塔里木盆地数十亿吨储量乃至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四、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

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2个医疗领域的重大专项共有11项成果获奖。这两个专项围绕人口健康和产业发展,几年来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研制出一大批新药品种,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建立了举国体制集成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依托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针对防控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全国多学科集成大协作攻关研究,为全球防控流感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幅提升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⑺ 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

天津威欧斯公司早在非典爆发之前就向专利审批部门递交了隐形液体手套的可行性专利报告,充分显示出威欧斯公司在科研领域的前瞻性眼光。之后爆发的非典疫情让人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珍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随之也被深刻地改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而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双手的健康问题就尤其引人注目。天津威欧斯公司及时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市场商机,以创新性手部卫生新概念,汇集国内外最新生物科技成果,倾力推出具有良好抗菌润肤功能的隐形液体手套。 隐形液体手套是天津威欧斯公司采用 国内外最新生物科技成果 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的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绿色环保护肤用品,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ZL03150232.6,ZL200510133674.X,ZL200710059270.X )。本产品由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活性材料制成,该活性材料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一类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此外,本产品还富含多种天然成分,如维他命 E , TCC 抗菌剂等,可持续、安全、稳定的杀灭各种接触性病菌、真菌、支原体、传染病和残留物,杀菌率高达 99.98% ,明显改善人体皮肤本身的抗菌力,并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本产品还能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深层滋润皮肤,持久有效的去除皮肤表层附着的油污垢。因此,本产品即可作为日常生活的化妆品用,也可用作医疗保健用品。使用时,本产品可在人体表面形成双层可生物降解的液体保护膜,可抵御多种有害物质及污垢的侵袭,抑菌去油有效时间长达 10-24 小时。使用结束后,用水冲洗,即可“脱”除。既方便快捷,又绿色环保。 隐形液体手套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煤矿、石油化工、油漆、机械维修、金融、电讯、学校、网吧、餐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在人们上学、上班、娱乐、点钞之前或工作、商旅之中,如果使用了本产品,都可达到消毒、杀菌等防护作用。 隐形液体手套不仅能除油护手,有效抗菌、抑菌、抵抗病毒入侵,而且具有良好的气体通透性,使用中不影响手部皮肤呼吸,手感舒适顺畅。本产品还具有极佳的肌肤亲和性,涂抹在手部后, 1 分钟即可自然风干成膜,成膜后紧贴手部皮肤,不影响手部灵活,没有异样感觉,工作、学习均不受影响;独特的皮肤修复功能,能促进手部皮肤细微创伤的自我修复,并能够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隐形液体手套使用简便,使用时挤出 1-2ml 均匀涂抹在双手上, 1 分钟后自然风干即可进行工作。工作之后,用清水洗手即可。需要特别提示的是:使用中接触水后需重新“穿戴”,以保持效果

⑻ 2015年取得了那些科技成就

国内的可以参考科学技术进步奖。当然2015才开始,目前似乎还没有比较重大的专科学发现。
2015年国家科属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情况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美的空调《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从空调器的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制冷系统三方面进行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

⑼ 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里才取得了较大发展,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心研制出了特种聚合体和智能材料。未来人类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和最强大的仿生胳膊进行较量。
●耳朵看世界
莱斯利·凯博士设计出一种声纳装置,这种装置能释放出超声波,还能发现其他物体和障碍物发出的反射。数据接着被转化成一连串能够听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在频率上与远处物体发出的声音相对应。经过少许的培训,人类大脑似乎能下意识地将这些声音转化为空间想像。
●神经转化
一位澳大利亚程序设计员开发出一套系统。根据这套系统,遭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后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残疾的限制,只要通过神经信号的提示便能与别人沟通。另一位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人机联结界面:一个人可以利用皮肤表面电极接收神经信号,然后在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后,便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两位科学家合作后,这套系统被称为神经转化技术。
●仿生心脏
同位移植人工心脏
CATO
是一种能全面模仿人类心脏的装置,由血液室
心室
、阀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特殊致动装置组成。
●修复手套
“修复手套”是一种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学的特殊致动器和传感器的装置。机械手研究实验室设计“修复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种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这种“外衣”能够帮助人体重新运动。全世界的科学家、程序设计员、发明者都在开发复制、替代人体结构或者帮助人体的创新技术。

阅读全文

与2015国际最新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