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群众路线制度成果

群众路线制度成果

发布时间:2021-10-20 06:52:18

① 如何评价党的群众路线取得的成效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举措。笔者认为,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树牢群众观点,切实解决脱离群众、思想不纯的问题,确保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发展跨越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要在作风转变上取得明显成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是在作风转变上,党员要对照问题、差距认真查摆整改,通过这些突出问题的解决,促使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真正做到满怀激情、兢兢业业,把党员、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做,踏踏实实地为党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树立可亲、可信的干部形象。
二是要在服务群众上取得明显成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员干部要通过活动开展,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具体化、制度化,在服务群众上取得明显成效。要带头执行党纪党规和各项制度;带头维护团结,凝心聚力;带头深入农村基层一线,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带头坚持以人为本,不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重点从政治思想、执政能力、工作作风、发展理念、廉政勤政等方面,努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功能。
三是要在发展跨越上取得明显成效。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成效必须体现在发展上。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从项目建设入手,在富民兴城上抓落实、促发展,以致富一方为己任,多渠道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增加投入,深入开展优势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为实现广大百姓的“致富梦、安居梦、快乐梦、和谐梦”而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回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③ 如何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

首先,建章立制要有改革的精神。刘云山10月30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公务接待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各项制度建设。”我们党内的很多同志还习惯于以行政命令进行各项事务的管理,要想真正树立规则意识、制度意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在党的群众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想加强建章立制,首先就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用改革的精神看待和实施建章立制的工作。
其次,建章立制要领导重视。中央、上级和本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本质上是我们党内的规章制度,有刚性但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所以容易流于形式,执行不彻底、不长久。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重视起来,带头执行,模范执行,上行才能下效。
其次,建章立制要有专门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制定,更要能够长期的得到有效执行,才能起到制度管理的作用。但长期的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制度,没有科学的制定,或是单单依靠某个领导重视是绝无得到长期有效执行可能,最终都会变成形式,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所以,为了让我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各项规章制度起到长效作用,必须要有专门的组织、人力、物质的保障。

④ 如何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按照中央的总体安排,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基本结束,活动收尾但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时之功,而是我们党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作为基层单位,我们的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都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巩固和拓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形成新常态。内容如下:
一、继续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落实好整改方案,是兑现向群众作出的承诺。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已基本结束,暂时告一段,但这只是一个新的开端,后续整治整改、制度完善的任务很重,涉及面大,头绪繁多。因此,要继续坚持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态度,对照“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地抓好整改方案和专项整治任务的落实。
二、继续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好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要继续强化法治思维,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上级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一套科学严密、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阻断滋生“四风”的根源和漏洞,用制度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要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源头上防治“四风”之弊,为从严治党形成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三、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为此,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作风改作风,努力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着力提升作风建设的整体效应,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⑤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要求面前,就党的宗旨提出的一个更为明确、更有针对性的表述,体现了加强执政建设与发展群众路线相统一的新理念。

执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地位,执政地位在客观上使党与群众处于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相互关系中。毫无疑问,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和深化,增加和丰富着群众参与政治参加管理的途径和方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关系。因此,如何在长期执政中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就成为问题的关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确而有针对性的转化成党为谁执政和为什么执政的问题。它所体现和强化的理念是: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权力是人民给的,党只有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立党立得牢,执政才能执得好。

(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对于新时期人民的范畴问题,我们党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判断表明我们党关于人民的概念,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和创新。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际上就是代表目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这不仅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空前广泛,同时,也给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提出了新课题。

同属于人民范畴的目前我国社会各阶层,无疑是有着共同利益基础的。但由于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阶层之间毕竟存在着差别以至于某种利益上的矛盾。

如何面对和处理这种差别与矛盾,也就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长期执政和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党又提出:“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动,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这样,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新内容和新要求。这是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又一新发展。

(三)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代表人民的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实际的。为此,就必须清楚地了解群众的实际利益是什么,并切实为实现群众的实际利益而奋斗。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有了根本改变,在确保人民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同时,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重点和核心。

但也要看到,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导干部那里,思想认识和工作还有不足和偏差。他们往往从局部利益和自己的所谓政绩考虑问题,热心所谓形象工程,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注重群众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的甚至以损害群众的实际利益来为这种“发展”服务。这实际上是违背了群众利益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这种“发展”即使再快、“政绩”再好,也是得不到群众真心拥护的。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党在执政纲领中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党和国家本身也对“三农”问题,以及广大群众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解决。这样,就把代表人民的利益落到了实处,也使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实现了高度统一。

(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既表现为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又体现在其蕴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上。只有实现两者的结合,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实现。

我们党所开创和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就是要把群众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旧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当前的时代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一个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事业。在这样的时代和事业要求面前,我们党的工作路线也实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适时地提出,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就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辟了广阔道路,从而也构成了我们党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一个新特点。

(五)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是为民执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这些特点,固然要通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反映,但更需要有实际的形式加以体现和保证。

从一定意义上说,有无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以及这种形式是否充分、完善,具有决定性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的层面和更多的形式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这不仅使人民当家作主在本质上得以坚持,而且以实际形式获得了真实的体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实行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继续坚持这一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更好地为民执政,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执政环境变化了的情况下,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要求下,党的这一工作方法也须随之发展。我们党提出的“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张,显示了党在工作方法上的新内容和新变化。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把人民的主体地位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它使坚持党的领导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它也使领导与被领导这个政治生活中的矛盾,有了正确解决的途径。

(六)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目的,而依法治国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和切实保证。依法治国意味着,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都要有法律的基础、法律的依据和通过法律规定的形式去实现。

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历史上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表现的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杜绝一些群众运动所呈现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和实践,其关键的意义就在于,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参与方式已经由一定程度的主观性、无序性向法制化、程序化转变。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它不仅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使群众路线的形式有了另一个根本创新。

⑥ 群众路线取得哪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普遍增强。二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三是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四是大气污染治理形成空前的推动力。五是农村面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六是一些作风之弊得到有效治理。七是关心群众利益的大事扎实推进。八是发展的大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九是用人导向和改革办法得到改进。十是建章立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⑦ 中共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版和治理能权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⑧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怎么写

核心要点: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专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属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能“走神”,不能“散光”,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
■从中央到部门和地方主要领导亲自抓、负全责、作表率,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
■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
■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做得好的,要不骄不躁,继续做下去;做得不到位的,要不怕阵痛,痛改前非,而且不要再复发。

阅读全文

与群众路线制度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