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雪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著作:《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著作:《灾后村庄重建中的公共产品供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著作:《西藏城镇社区发展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论文:《反脆弱发展:突破发展陷阱的路径——基于西藏城镇社区发展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5)论文:《公平正义:均衡性公共产品供给》,《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6期。
㈡ 王崇举的代表性科研成果
1、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科技规划,金额100万元,主持人,2001年。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军转民,金额4.7万元,排名第一,1996年。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西部地区以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环境和条件研究,金额6.7万元,2000年。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功能恢复重建关系研究,2004-2005年。
5、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东西部开发战略比较研究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主持人,2001年。
6、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指导):欠发达地区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机制和政策研究,2003年6月-2005年6月。
7、建设部国际(荷兰赠款)项目:“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技术及示范项目”市场化政策子活动,2003年10月立项,2008年完成,经费总计200万元,平均每年40万元。
8、专著:《教育经济理论与政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9、论文:《做好制度安排 推进循环经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1月6日第4版。
10、项目: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科技规划的研究编制,获2002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1、项目:重庆教育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研究,获2004年重庆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㈢ 国内代表性研究成果
1. 1∶ 20 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
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开始于 1974 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李明喜等在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区及其外围进行了区域和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的初步研究。确定了 -60 目粒级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区域化探及其异常查证中的有效性,提出采用 -60 目水系沉积物测量进行 1∶ 20 万区域化探扫面的工作方法,地质矿产部系统使用这种方法在东北森林沼泽区开展 1∶ 20 万区域化探持续了较长时间。
1990 年地质矿产部物化探研究所张华、孔牧、刘应汉在内蒙古三河 ( 即得耳布尔)铅锌矿区及外围进行了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研究,1991 年张华、任天祥、孔牧等进行了内蒙古满洲里1∶ 20 万区域化探工作方法试验研究,提出该类地区 1∶ 20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扫面的采样密度为 1 点/2 ~ 4km2或更稀,采样粒级为 - 20 目 ( - 0. 9mm) 。这一成果对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森林沼泽区 1∶ 20 万区域化探扫面产生过一定影响,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使用了 10 多年。
1975 ~ 1999 年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北部先后分阶段以 - 60 目、 - 20 目作为采样介质,完成了森林沼泽景观区大约 90% 左右面积的 1∶ 20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这些工作在地质找矿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对森林沼泽景观区广泛存在的腐殖质对水系沉积物中地球化学变差的干扰程度估计不足,使用的采样介质均涵盖了腐殖质的优势粒级,使样品中混入较多腐殖质,对测区地球化学分布产生了较大干扰,致使许多异常追踪评价工作几上几下找不到异常源,使找矿工作陷入困境。
1999~2001年杨少平、孔牧等在森林沼泽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方法技术专项研究中,对该类景观区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及元素在水系沉积物、土壤和泥炭中的分布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查明了有机质对化探工作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森林沼泽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工作方法,对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方法也进行了探索,肯定了水系沉积物粗粒级测量和残坡积土壤测量在区域化探异常查证中的重要作用。2002年提交了试验成果报告。经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该项专题研究提出的1∶20万区域化探方法作为森林沼泽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新方法使用,该方法的主要内容:①森林沼泽景观条件下区域化探扫面,基本采样密度为1个点/4km2,采样粒度以-10目~+60目为宜;②采样部位必须是在活动性流水线上;③采样介质为代表汇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物质;④每一采样点强调多点采集组合样;⑤在局部水系不发育地区,应采集土壤样品代替,采样密度为2~4个点/4km2,土壤样品必须采自残坡积层物质,并多点采样组合,采样粒度同水系沉积物测量;⑥水系沉积物样品加工时必须去除粘土胶结物(即假粒级),必要时采取水筛方法处理。
2.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测量与异常查证方法研究
1995~1997年,汪明启、孔牧等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沼泽景观区开展了异常追踪与查证方法技术研究,提出了以4点/km2网格法土壤测量和砾石测量进行异常追踪、土壤和砾石剖面测量进行详查的异常查证工作程序。
2001年李庆录、宋丙剑、宋贵斌开展了森林沼泽景观区化探找金技术方法研究,在5个矿区采集了46件水系沉积物、56件土壤样品,进行-20~+40目、-40~+60目、-60目~+80目、-80~+120目等4个粒级试验,发现所采集样品从粗粒级到细粒级金元素含量有增高的趋势,金主要富集在-40目粒级中,含量大于3×10-9可以形成异常。金在水系沉积物中迁移距离一般为800~1400m。
2001~200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承担了国土资源调查技术方法类研究项目“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研究”,对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森林沼泽景观进行调查,对森林沼泽区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元素存在形式、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和化探异常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研制出对消除有机质影响有一定效果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漂洗采样法”,提出了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方法:①1∶50000地球化学测量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沟系沉积物测量为辅,水系、沟系欠发育时以土壤测量为主,采样密度为4~5点/km2;②样品加工粒级-4~+60目或-10~+60目;③水系沉积物测量使用漂洗法可以有效消除样品中有机质干扰,增强与矿化有关的信息。该方法在4个试验区示范性测量中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2002年马晓阳、崔玉军、李祥佑通过研究提出,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开展1∶5万化探工作,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辅以土壤测量;采样密度4~5点/km2;截取水系沉积物中-10~+60目的物质构成样品,能够减少有机质的干扰,使异常清晰度明显增高,取得明显的找矿效果。
2002~2003年,杨少平、张华等在森林沼泽区化探扫面资料评估研究中发现:在森林沼泽区的水系沉积物、泥炭、腐殖土和残坡积土中,腐殖质主要以胡敏素的形式存在,其比例维持在1/2到2/3的水平上。对于地球化学活性很强的富里酸和胡敏酸来说,富里酸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在2/3以上)。在残坡积层中,腐殖质相的比例明显偏低,但在腐殖层中则明显偏高。其中富里酸结合/吸附的Cu、Pb、Zn占腐殖质相的50%左右,因此,富里酸的结合-吸附作用是影响东北森林沼泽区土壤中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3~2005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金浚等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杨少平等合作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方法类研究项目“森林沼泽景观异常查证方法技术研究”,研究范围扩展到额尔古纳河流域、大兴安岭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基本涵盖了我国森林沼泽景观的全部地区;选择内蒙古自治区得耳布尔铅锌矿、大梁金矿、吉峰八岔沟铅锌矿、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东安金矿、小西林铅锌矿、吉林省天合兴铜矿等7个矿区为试验区,开展森林沼泽区自然景观调查和二级景观类型划分,研究森林沼泽景观各类介质中元素存在形式、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地球化学异常影响因素,进行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和异常查证评价技术研究试验,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二级景观区中大比例尺的化探工作方法和异常查证评价技术;选择上述矿区外围及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吉峰地区、西陵梯地区、扎兰屯市碰头岭地区、绰尔13公里沟地区、黑龙江省塔河县塔源地区等12个地区为勘查示范区,进行中大比例尺化探示范性测量、异常查证、后续地质工作及工程验证,发现了太平川钼铜矿、大梁金矿等具有大中型远景的矿产地,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成果。
2004年程志中、王学求、胡忠贤等在《森林沼泽区富含有机质样品中金的存在形式及对分析的影响》一文中提出:有机质的存在有利于金的富集,但金不是以有机质结合形式存在,有很大一部分金以SO2包体形式存在。有机质存在对金的分析造成一定困难,用常规的王水溶矿法分析使样品的含量偏低,而在采用四酸溶矿法(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王水)驱逐样品中的SO2后样品金测定值明显增高。这一建议对森林沼泽景观区金异常查证具有指导意义。
2006年耿卫华、杨乃峰、马晓阳研究了黑龙江省森林沼泽区地球化学亚景观类型划分,根据温度、湿度、地貌、水系、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等因素,将黑龙江省森林沼泽景观划分为上黑龙江低山丘陵亚景观、呼中-塔河中低山亚景观、黑河-孙吴低山亚景观、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中低山亚景观、完达山低山丘陵亚景观、镜泊湖-鸡东新生代玄武岩覆盖区等6种二级景观类型,对森林沼泽区二级景观类型的划分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8年杨少平、焦保权、孙忠军等发表了森林沼泽景观区区域化探异常追踪方法技术部分研究成果,提出森林沼泽景观区区域化探异常追踪可以选择以下方法:①水系沉积物测量加密法,采样密度3~4点/km2,采样粒级-10~+60目;②土壤测量B层残坡积物测量,采样粒级取-20目;③有倒石堆地区采用渗湿土测量,采样密度6~7点/km2。他们认为泥炭测量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异常情况,不宜使用。
截止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综合物探大队(原地质矿产部第二综合大队)、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原地质矿产部第一综合物探大队)等省区、队的努力下,我国森林沼泽景观区的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已经基本上完成,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测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区域化探异常只查证了很少一部分,大量的区域化探异常处在待查阶段。
㈣ 黄健柏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 Long-term behavior of non-ferrous metal price models with jumps[J].ADVANCES IN DIFFERENCE EQUATIONS,2014.
[2]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An analysis of Chinese listed firms[J].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4.
[3] Incorporating Overconfidence into Real Option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Mining Project[J].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14.
[4] Project Capital Allocation Combination Equilibrium Decision Model Based on Behavioral Option Game[J].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14.
[5] The Analysis of Pricing Power of Preponderant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Social Preferenc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Cournot Equilibrium Model[J].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2014.
[6] Binary Tree Pricing to Convertible Bonds with Credit Risk under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J].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2013.
[7] Long memory of price-volume correlation in metal futures market based on fractal featur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
[8] Empirical study of speculation roles in international copper price bubble formation[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 Strategic equilibrium
[8] Pric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reponderant high-tech metal mineral resources[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
[9] Research on Multifractal Features of Metal Futures Market Based on Multifractal Detrend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J].KYBERNETES,2012.
[10] The survival conditions of SM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An empirical research under the globle economic crisis[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
[11] Multiple Timescale Analysis of Metal Prices Volatility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J].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JCIT),2012.
[12]The Establishment of Copper Price Volatility Pre-Warning Indicatorssystem of China Based on Cross Correlation-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JDCTA),2012.
[13] 土地价格扭曲、企业属性与过度投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价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
[14] 中国金属资源战略形势变化及其产业政策调整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15] 沪铜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动态贡献——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16] 金属期货量价关系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J].管理评论,2013.
[17] 非公平规避衰变路径实验研究[J].系统工程,2010.
[18] 过度自信对雇员工资契约选择影响的实验研究[J].管理科学,2010.
[19] 企业和行业特征对湖南企业生存年限影响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
[20] 非对称过度自信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
[21] 金融发展、资本深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金融研究,2008.
[22] 基于激励机制的美式股票期权相对多指数化模型设计[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
[23] 两部制电价下电力市场系统动力学仿真[J].系统管理学报,2007.
[24] 我国电力传输企业服务质量激励性规制——基于价格上限规制的修正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7.
[25]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J]. 中国管理科学,2006.
[26] 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
[27] 全球化反应能力:企业国际化战略制胜的瓶颈[J].科学管理研究,2006.
[28] 解雇威胁条件下经营者风险分担与激励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5.
㈤ 沈明明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课题
1 、主持完成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学非哲学专业学生哲学素质教育研究》;
2 、主持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九江码头文化与现代九江建设研究》。
论文
1 、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伟大贡献》,《九江师专学报》1983年第3期;
2、《狄德罗的无神论思想述评》,《厦门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3、《霍尔巴赫无神论思想述评》,入选《宗教与无神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4、《也谈对 “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 的理解》,《九江师专学报》1985年第1、2期;
5、《阶级分析法不宜简单化运用》,《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
6、《试论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史的批判》,《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第4期;
7、《人性理论的伟大变革》,《厦门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8、《哲学观念的变革是搞好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厦门社联》1987年第2期;
9、《洛克 “ 反省 ” 说再认识》,《求索》1986年第3期;
10、《对 “ 客观性 ” 的再认识》,《福建论坛》1987年5期,《新华文摘》摘转;
11、《永远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态度》,入选《走历史必由之路》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哲学基本问题再认识》,《学习月刊》1987年第12期;
13、《亚里士多德哲学史观初探》,《厦门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14、《再论实践》,《福建论坛》1988年第2期;
15、《马克思〈手稿〉中的 “ 社会 ” 范畴初探》,《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
16、《评黑格尔论哲学史的对象》,《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
17、《康德 “ 客观性 ” 论证的启示》,《理论学习月刊》1988年第5期;
18、《主体性面面观》,《哲学动态》1988年第6期;
19、《五四,在中国世纪的转折点上 —— 新文化运动启示录》,《九江师专学报》1989年第2、3期;
20、《认识中的主体性和主观性的本质及其联系》,《理论学习月刊》1989年第12期;
21、《主观性和主体性》,《九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
22、《论爱尔维修的无神论思想》,《厦门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23、《实在性与客观性》,《九江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
24、《康德论 “ 客观性 ” 》,《九江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
25、 《哲学和 “ 荒谬 ” 》,《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26、 《哲学:人类精神世界的 “ 转向 ” : —— 科学与哲学关系再认识》,《福建论坛》2000年第6期;
27、《 “ 物质 ” 定义再认识》,《九江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
28、《教育:苏格拉底的启示》,《中国当代教育》2004年第1期;
29、《 “ 新世界观 ” 的新视角 —— 再论马克思的 “ 社会 ” 范畴》,《福建论坛》2004年第4期;
30、《 “ 以人为本 ” 的崭新视野 —— 重温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31、《哲学 “ 发展 ” 的特殊性》,《九江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应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3、《哲学发生初论》,《福建论坛》2006年第5期;
34、《大学哲学素质教育初探》,《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5、《困境与对策:村民自治的一种思路》,《九江党刊》2007年第2期;
36、《大学非哲学专业学生哲学素质教育的教改实践》,《九江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
37、《哲学的社会功能之我见》,《福建论坛》2008年第4期;
38、《水德:老子哲学思想的灵魂》,《福建论坛》2010年第3期。
教材与著作
1 、参 译:《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独著:《善待生命 善待自己》,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3、排名第一:《释放紧张——走出职场心理困境的智慧》,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4、独著:《有水一方:倚着码头读九江》,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
5、独著:《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老子如是说》,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㈥ 谢望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一)专著
《刑罚价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欧陆刑罚制度与刑罚价值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刑事政策研究》(课题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二)译著
1.《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刑法哲学》(主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3.《英国刑事制定法精要》(主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影响》,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2.The Feature and New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1997——2007, Review of Asian and Pacific Studies(Japan),No.32, November, 2007;
3.死刑有限存在论,《中外法学》2005年第5期;
4.丹麦刑事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5.西欧探寻短期监禁刑替代措施的历程,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2期;
6.加入WTO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与革新,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该文收入《中国法学》2000年卷英文版);
7.台港澳与大陆刑法中故意犯罪形态比较研究,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8.作为刑罚价值的自由,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9.刑罚价值关系论,载《法学家》1998年第3期;
10.论英美法学家关于刑罚本质的认识,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11.论刑罚本质、机能、目的的相互关系,载《法律科学》1997年第3期。
㈦ 李睿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论专利引用行为……,《情报学报》,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A级刊)
2.WARC格式对描述与组织网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10/7,CSSCI源刊
3.网络报纸资源存档格式对比及……,《图书馆论坛》,第1作者,2010/4,CSSCI源刊
4.论基于专利引文的科学—技术……,《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
5.专利引文分析法与共词分析法……,《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10/3,CSSCI源刊
6.基于CWM的网络报纸元数据框架模型,《情报科学》,第2作者,2010/3,CSSCI源刊
7.四川羌区图书馆震后重建方案……,《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09/8,CSSCI源刊
8.专利间引用关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09/7,CSSCI源刊
9.数字式郭沫若文化资源长期保存保存问题探析,《天府新论》,第1作者,2009/5,CSSCI源刊
10.四川地震受灾图书馆重建策略构思,《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作者,2009/3,CSSCI源刊
11.数字资源收割工作的发展……,《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2009/4,CSSCI源刊
12.企业2.0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情报科学》,第1作者,2009/1,CSSCI源刊
13.四种图情专业OA期刊的调查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第1作者,2008/12,CSSCI源刊
14.面向网络资源长期保存的收割工具……,《图书馆论坛》,第1作者,2008/6,CSSCI源刊
15.新西兰图书馆与信息学硕士教育分析评价,《情报杂志》,第1作者,2008/5,CSSCI源刊
16.从‘本体管理’的视角调查六种本体服务器,《现代情报》,第1作者,2008/5,北大核心刊
17.论自然观与知识管理的相关性,《天府新论》,第1作者,2008/2,CSSCI源刊
18.论科技档案的开放获取及实现形式,《情报科学》,第1作者,20008增刊
19.OA原动力的科学社会学分析,第1作者,《情报杂志2008年刊》
20.科学信息交流与技术信息交流的差异分析,第1作者,《情报杂志2008年刊》
21.高校数字图书馆对其学位论文库……,《现代情报》,第1作者,2007/8,北大版核心刊
22.数字图书馆资源格式选择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2003/6,CSSCI源刊
23.用apabi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四川图书馆学报》,第1作者,2003/4,CSSCI源刊
24.论有序度、信息化与经济管理,《情报杂志》,第1作者,2003/2,CSSCI源刊
25.论经济的信息本质,《社会科学研究》,第1作者,1999/12,CSSCI源刊
26.论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创新研究,《图书馆杂志》,第3作者,1999/7,CSSCI源刊
27.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经济管理方法,《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1999/6,CSSCI源刊
28.成都市经济信息系统的若干问题,《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作者,1999/4,CSSCI源刊
29.用VSM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过程,《情报学报》,第1作者,1999/S1
30.分类检索过程对应读者思维过程的误差……,《图书馆》,第1作者,1998/8,CSSCI源刊
31.论如何提高银行信息系统的费用效益比,《情报杂志》,第1作者,1998/2,CSSCI源刊
32.Type Reader先进的扫描识别系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第1作者,1997/4,CSSCI源刊
33.论CDEIS与成都市图书馆业的相关性,《四川图书馆学报》,第1作者,1997/1
34.《经济信息概论》,独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35.《电子商务教程》,参编,浦东电子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36.《基于素质教育和培养的信息管理教育》,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37.《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基础与发展研究》,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38.专利同被引聚类……,《图书情报工作》,第1作者,录用,CSSCI源刊
㈧ 葛良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航空伽马能谱勘查系统研发”课题负责人,研究成果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成果展(2011年)展出。
2、地学核分析与检测理论、仪器开发与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国家奖提名一等奖,2005,第二完成人;
3、地-空界面地球物理氡场及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第一完成人;
4、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展,地质出版社,2012,第三编著者;
5、一种拐杖式光电辐射仪,专利号:ZL,201010145734.0,第一完成人;
6、核科学与技术国防特色教材:核辐射测量原理,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年;
7、四川省精品课程,“核辐射测量方法”,第一主讲(2012年)。
㈨ 汪祥春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谈谈经济学中水和钻石的价格之谜,价格理论与实践 论文 [2005-09-01]
微观经济分析与宏观经济调控,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专著 [2005-07-01]
西方经济学 教材 [2003-09-01]
关于城市供水价格的几点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 论文 [2002-11-01]
现代西方产业经济学概数,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理论应用 论文 [2002-02-01]
解读奥肯定律,宏观经济研究 论文 [2002-01-01]
制止低价倾销三题,价格理论与实践 论文 [2000-07-01]
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教材 [2000-01-01]
论住房分配货币化,财经问题研究 论文 [1999-09-01]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首都经贸大学学报 论文 [1999-01-01]
㈩ 张英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1、湘鄂渝黔边特色旅游区建设研究 民族出版社 2004年11月。
2、构建湘鄂渝黔边特色旅游区的思回考 光明日报 2007年答6月16日。
3、构建湘鄂渝黔边旅游协作区探讨 江汉论坛 2004年第4期。
4、论特色经济在湘鄂西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
5、武陵山区域旅游开发合作的思考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
6、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
7、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理论综述 经济评论 2007年第4期 。
8、充分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湘鄂西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研究 广西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0、湘鄂渝黔边旅游业建设投融资对策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