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取得哪些成效
群众期盼和社会评价高度聚焦,要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确保整个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必须继续努力,一鼓作气抓好各项收尾工作。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活动开展以来,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目前,首批参加活动单位积极革除“四风”,努力践行为民务 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取得了干部受教育、问题得解决、作风大改善、形象再提升、人民更满意的效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思想、宗旨、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互相促进。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作风建设,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提高各部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依靠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哪些成效
一、党员、干部的党性得到锻炼,群众观点进一步强化。
二、党员、干部组内织纪律性增强工作作风进一容步改进。
三、党员、干部自觉厉行节约 过紧日子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党员、干部规范行为 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
『叁』 中共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版和治理能权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肆』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看到了哪些方面的成效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从转变作风抓起,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内题、什么问题突容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努力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目的。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愿意和群众打交道,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突出问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既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形势更趋复杂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上有问题。不深入群众、不联系群众,就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不为群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就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也就无从谈起。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下大气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党员干部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努力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伍』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怎么写
核心要点: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专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属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能“走神”,不能“散光”,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
■从中央到部门和地方主要领导亲自抓、负全责、作表率,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
■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
■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做得好的,要不骄不躁,继续做下去;做得不到位的,要不怕阵痛,痛改前非,而且不要再复发。
『陆』 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该院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工作作风、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等方面的体会更加深刻;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强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认识更加明确;对改进工作作风,抓紧整改“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有关工作要求把握得更加准确;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观念深入人心;在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防身治病的良药,坚持“照镜正容、洗澡除尘、醒脑治病”要求上认识更加系统,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提升党性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该院狠抓作风建设和八项规定的落实,加强整改落实和制度建设,下基层调研多了,浮夸漂浮作风少了;为师生员工解难题多了,推诿扯皮少了;“三公”经费下降了,群众意识增强了;严格公车使用,坚决杜绝公车私用;公务接待在职工食堂用餐都得到很好地执行等。干部作风的大转变,进一步密切了与师生的联系,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尤其是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召开,该院班子成员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提高政治素养,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品格涵养的好机会。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当面坦诚直言,敢于触及思想,坚决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事实不留情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
——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思路更加明晰。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该院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思路更加明晰,进一步理清了学校建设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三步走”思路。即:第一步,建设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地方师范高校;第二步,建设一流的地方师范高校;第三步,建设高水平的地方师范高校。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如今该院上下呈现出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聚集起加快学校发展,赶超跨越的正能量。该院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柒』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一直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逐渐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益和成果。
为了使这一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运行,建立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基本策略。
与此同时,要严抓廉政建设工作,及时反对和纠正不良风气的存在,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基本观点不放松,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提出,是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深入群众的基本路线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群众路线教育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实践活动。
这是以为民服务、清廉建设为主题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以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为导向,切实做到要改善和落实党和群众关系的工作,这对我党来说,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中共中央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惠民、利民、便民为宗旨,深入实际的做到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党政建设之间能够紧密联系起来。
为保证党的群众教育路线能够长期有效的得以运行,就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这种制度的实行,必将切实真正地做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良好互动。
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不是简单的落实了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就可以的,它需要在以人民利益至上的核心基础上,积极的促进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互动。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党的群众根基,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在充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上实现党和人民群众的友好互动。
在发扬我党优良作风的同时还要顾及到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所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大陆桥视野·下 (2015年08期)
『捌』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回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