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样教育宝贝尊重劳动成果和珍惜劳动成果
1、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 李大钊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高尔基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Ⅱ 尊重教育的名言警句
一、尊重的表示,对那些富于高尚思想和有荣誉感的人有很大的力量。
出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德谟克利特,出生在色雷斯海滨的阿布德拉的商业城市,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
二、尊敬法律、官长和最贤明的人,是适宜的。
出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钱篇》
三、要想受尊敬,就得从坚持严格的礼拜制度到小心翼翼地系结领带这样的小事做起。
出自:〔法国〕雨果:《海上劳工》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四、尊敬的基础是有所选择。尊敬一切人等于谁也不尊敬。
出自:〔法国〕司汤达:《关于反对实业家的一个新阴谋》
司汤达。原名马里-亨利·贝尔“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著作为《阿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
五、敬重的基础是偏爱,一律敬重,等于一个人也不敬重。
Ⅲ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名言
1、出门在外,不论别人给你热脸还是冷脸,都没关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间,不论热脸还是冷脸,也都没关系。真正的交情,交得是内心、而非脸色。不必过于在意人与人之间一些表面的情绪。挚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着。"情绪"这东西,你不在乎,它就伤不到你。
2、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3、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对人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4、尊重那些与你抗争的人,因为你争的是理,不是去损毁对方的人格。——刘墉
5、不管今后要做什么,先要学会的是做人的教养,懂得尊重他人,而且心胸要豁达,不要计较名利得失,这样你才会快乐。
6、有一天,你会走遍世上任何一个地方。不停地走,不停地走,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尊重。而我,永远在你的旁边。
7、做老板的,自己要像个老板,下属才会尊重你,拿你当老板。如果你自己做得不恰当,也就别怪人家想利用你。
8、每一种爱情必有它精神的本质,一种本质鲜花怒放,另一种本质就枯萎了。肉体之爱不需要互相尊重的爱情不能贬低为单纯的享乐。9、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10、如果不能真正的了解对方,也就不可能尊重对方。
Ⅳ 以尊重为题写尊重教育,比如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学习等,写50到100字的尊重教育,如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
只要你学会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不要把尊重的对象设好,我们要尊重的不单单是有权有势的,也不一定是上司,下属也是我们尊重的对象。
做人不要把头放太高,多几个朋友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有权有势的朋友要交,但是没权没势的朋友也要交。
有些忙,有权有势的不一定能帮到你。
有些忙,没权没势的也帮不到你。
做人切记不要自大,小心害人害自。不
伤害对方就是尊重对方. 比如说别人有的忌讳你不要去做。
有人不喜欢你摸他的头,你就不要去做比如说你在做事情前考虑下会不会伤害到别人的感受,(我想利益上你还是感觉的出来的)做事多为别人考虑基本上就会尊重它 先学会怎么尊重自己,才能学会尊重别人
1.与对方见面时,要仪表整洁,搭配得当。
2.与别人交谈时,要轻声细语,不要大声喧哗,那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3.对方说话时,注意倾听,不打断,少说多听,注意言多语失。
4.对方言语中若有错误,不补充,不纠正。
5.不过问对方隐私,比如,年龄、婚姻等。
这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所谓“言为心声”,通过这些,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个人素质。
1.与对方谈话时,要保持微笑,认真听对方讲话,适当地点头示意,自己讲话时,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
2.别人讲话时,不要随便打断他们的对话,除非很急,要先说声抱歉
3.多用礼貌用语4.仪表要大方得体,与对方见面时要适当地化妆,表示尊重对方,如果是男的,要面部干净,勤洗头5.要懂得谦让,比如坐电梯等.
Ⅳ 有关尊重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Ⅵ 如何教孩子尊重他人 之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以礼服人。做好榜样
Ⅶ 关于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
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好些年了,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位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将捕获的大量猎物卖钱后,除了自己消费一少部分外,更多地是用来救济那些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着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
老猎人一面大量杀生,一面不断行善,风餐露宿,日子虽然艰辛却也逍遥自在。直到有一天清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老人眼睛一亮,迅速回到帐篷拿来猎枪,他举枪瞄准。这时候藏羚羊也看到了老人。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老人,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用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清泪从它的眼里流了下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因为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可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悲悯打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老猎人双眼一闭,扣动扳机。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虽然老猎人成功地猎杀了藏羚羊,但他并没有往日捕猎成功的喜悦和轻松。他感到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可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近藏羚羊,随后对藏羚羊开膛扒皮,当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被打开时,老人惊呆了,手中的屠刀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但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终于明白了藏羚羊的身体为什么肥肥壮壮,也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当天,老猎人没再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跟了他大半辈子的猎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天下所有的母亲,包括动物在内,都爱自己的孩子;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我们在有感于母爱伟大的同时,是不是也感悟到了生命的珍贵、感悟到了生命——来之不易。
的确,生命来之不易。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生命都寄托了父母、家人无限的希望,都饱含着母亲孕育的不易与生产的艰辛,都是母亲在十个月的喜悦、担心、期盼、害怕后迎来的新的、最大的希望。能顺利来到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幸运,能为这个世界添一抹亮光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我们更没有理由漠视生命、残害生命!
还清楚地记得我校高九六届有一名女生,高一第一眼见到她时,发现她的嘴唇是紫色的。显然,这孩子的健康有问题。随后听说她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在生下她时就被告知“这孩子活不过18岁”。女生的父母在猝不及防、伤心痛惜之后理智地接受了现实,他们向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疼爱着自己的宝贝,而这个女生也很懂事、很争气,从不怨天尤人、自怜自艾,她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孝敬父母、与人为善,她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但不出医生所料,未及上到高三,她的生命就终结了。对于她的离去,尽管父母亲人伤心、同学老师不舍,但大家悲痛过后,内心留下的是这个女孩儿的美好与顽强。对于她的离去,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内心释然、没有抱怨与遗憾,因为尽管她的生命很短暂,但她珍惜生命、认真过好了她所拥有的每一天。大家都觉得她没有死,她只不过像到过人间的天使一样重返了天堂,留给人们无尽的美好与遐想。相反,我们周围那些不珍爱生命,因为一点坎坷与不如意就自戕、就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留给父母亲人的是无尽的伤痛与悲哀,留给同学朋友的是长期的恐惧与阴霾。这些人,他们的世界是灰暗的,也让周围人的世界变得灰暗;他们的内心有阴影,最终让这阴影笼罩了更多的人。就在上周,土门新华印刷厂家属院内,一名15岁花季少年从16层楼上跳了下来,他的父母悲痛欲绝、精神崩溃。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得不问:多大的事情能让你放弃生命?你这是跳楼,如果没有身亡,而是摔残了、摔瘫了、摔成植物人了,你后半生怎么过?现在身亡了,你倒是所谓的“解脱”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你想过你的父母家人没有?你知不知道从此以后他们的天——塌了!他们将不再有欢笑和喜悦,不再有幸福与美好,他们万念俱焚、形如枯槁。特别是到了晚年,当别人阖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将在孤独、寂寞、追悔、痛苦中度过余生,想想这些,你忍心抛下他们不管吗?你真的就那么自私自我吗?
人常说,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问题、磨难与煎熬,但只要我们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多替他人想想,我们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定能跨过阻挡在我们面前的那道坎儿。我们要坚信山重水复之后一定会是柳暗花明,风雨过后定将有彩虹!
人的一生很长,也许你现在不出色但你将来很优秀,也许你做这件事情困难重重但做其他事情却得心应手。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乐观顽强,只要我们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过程,我们的一生必将无怨无悔。
珍爱生命,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药家鑫就是因为不尊重他人生命最终也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周克华就是因为践踏他人生命最终被武警击毙;纳粹分子、日本军国主义者更是因为涂炭生灵遭人唾弃,最终被压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害人者终将害己的道理大家都懂,可近年来,学生中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就报复同学、残害同学的事情还是时不时发生,让人难以理解。这些人,他们不懂得生命的宝贵,更不懂得尊重他人生命,他们的眼里只有一己之利、只有自己的私欲!他们视别人的生命如草芥,置别人的生命于不顾。其实,生命不分贫富贵贱,生命更没有优劣差异,他人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一样宝贵,一样值得珍惜、值得尊重。
珍爱生命,我们不仅要牢固树立这样的意识,更要认真落实这样的行动,要让珍爱生命成为我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大家知道美国“雅虎新闻网”上列举的全球10大意外死亡原因中居于首位的是什么原因吗? 对,是发短信走神。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称,2001年至2007年,因开车或走路时发短信、打手机造成的交通事故,已导致大约1.6万人死亡。 想想看,我们中的很多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危险习惯?的确,在死亡原因中,除了疾病,还有很多让我们忽视的因素:高空坠物、不良饮食、溺水、违规用电等等等等,你的许多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让你靠近死亡。
平日里,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肆意横穿马路,老师家长讲了一遍又一遍,可有多少同学真正听进去了?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做危险的事情,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2010年,18名复旦大学的学生因为探险,被困在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为了救他们,年仅24岁的民警张宁海不幸坠崖牺牲。近年来,因驴友探险遭遇险情的事件不断发生。应该承认,探险体现出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本可以提倡。但是探险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去的,要通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包括专业器材的准备。穿上鞋背个包,就敢杀进深山老林,就敢闯入鲜有人去的地方,那不是探险,那是冒险,是玩命。一旦遇险,你知道得有多少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你?得耗费多少社会成本、社会资源去换回你?如此浅显的道理,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同学不懂。更有甚者,事情发生后,有些获救学生不仅不反思、不感恩,反倒在校园网上忙着讨论如何控制媒体,如何危机公关,甚至有人说出“他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这样让人心寒的话!这件事不仅暴露出部分大学生的冷血与自私,更表明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在对待自己的生命以及他人的生命及付出时缺乏一种最基本的尊重与敬畏。试想若干年后,当推动社会前进的重担落在他们肩上时,他们能承担得起吗?
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前提是什么?是生命的美好延续,是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良好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珍惜生命、都有义务延续生命,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剥夺自己的生命、更没有资格践踏他人生命。真正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正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我认为,真正的智者,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生命。让我们做个智者,珍爱生命, 珍惜曾经的走过、此刻的经历、将来的拥有,不管是幸福快乐,还是苦痛折磨!做个智者,享受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苦难挫折那是我们活过的证据,爱和伤害都是值得欢呼的经历、都该表框起来当做回忆!做个智者,不让自己的生命贬值消逝,也不让别人的生命因为自己留下遗憾、缺少完美。
珍爱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及劳动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他应有的光辉!
Ⅷ 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重要性
创教学模式改革,不如微型教学方式改变
1.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实中教学内容任务的繁重,课时的不足,生源问题,应试评价与知识为本倾向的评价方式等,与学本课堂理念的矛盾依然突出。
2.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矛盾:传统的“三中心”教学,讲授成为快捷未必高效的教学方式。中央提出的生本探究体验教学方式在地方落实中障碍重重,根源于新教学理念的“土壤”或“条件”还贫瘠,如教材改革,评价改革仍然滞后。
因此我认为:要统筹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讲授与探究和谐共存。讲授要精讲,探究要真探究。从时间分配看,适当比例。从教学内容看,非重点可以略讲,重难点可以探究性教学后精讲。
作业设计也分层:针对知识性的传统基础性作业,也要有体现探究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作业。
考试命题必须不断重视探究性命题,可能数量和比重会慢慢提高,现在还比较低。
3.模式与方式的矛盾:教学模式是一种成熟的教学结构。各种教学模式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艰苦的探究摸索过程。如我市的学讲教学模式,推行到现在也不能说很成功。而教学方式的推行却是灵活的。在教学实践中,各种教学方式竞相绽放,尤其是在各种评优课,公开课中,教师们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所以我区教研室提出了“微改革”的理念,包括微教研,微教学,微探究,微检测等。通过局部微改变,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一点一点推进高质量教
学的发展。
所以我想:我们的课堂能否进行微探究?
关于讲授:针对教学任务重的问题,讲授能否更加直观话,简洁化。如课件问题呈现,讲授内容结构化,形象化展示,促进学生更好理解。
关于探究:课堂教学能否在集体备课中,针对某个或某几个重难点尝试设计探究性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规律总结等,实现对重难点的主观建构,理解内化,化学反应。
4.期中与期末考试矛盾:
期中考试是区统考,命题的素养指数不太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方式。但期末考试是市统考,根据以往经验,期末考试命题素养指数要高。所以我们老师在下一阶段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意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注意理解性教学和有意义教学的落实。
各位: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各位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水平,相信我们年级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更有艺术性,让课堂教学展示各位个性的魅力和风格。
Ⅸ 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在生活中抄,劳动是艰辛的袭,会付出汗水,付出辛劳。因此我认为每个人的劳动成果都应该受到尊重。
劳动不仅伟大,而且神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整个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劳动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当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早早来到自己的岗位,为城市扫去了垃圾;那些建筑工人每天起早摸黑、风吹日晒,将一砖一瓦盖成高楼大厦;我们的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一个个学生走上成功之路……这些不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吗?
然而,有些人却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走在大街上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即使不远处就有垃圾箱,也不肯多走一步;上课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不仅自己学不好,还影响了其他同学;走在公园里踩踏草坪,乱摘鲜花,使环境受到破坏……这些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人的行为是可耻的!
Ⅹ 尊重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尊重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是包含多种因素的活动,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是对教育的最大尊重。同时,也要尊重教育工作者,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如何尊重教育呢?第一,教育部门要按教育的客观规律来办学,社会各界要按教育的客观规律来评价教育、要求教育。第二,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高尚的事业,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
“尊重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
如今,体罚学生的现象不多了,可“心罚”还是屡见不鲜。“尊重教育”的实质就是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一直强调的是“师道尊严”,这本身并不错,但由于过分突出这一点,而很容易忽视了对学生的应有尊重。有些教师为了显示“师道尊严”,对学生则表现了过分的严肃,让学生觉得其可敬而不可亲,也就只能敬而远之。有的教师甚至摆出“惟我独尊”的架势和“家长制”作风,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消极的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培养教育学生,而且不利于形成学生的“尊重”意识和习惯。
“尊重教育”是对传统意识的一次强烈冲击。对一些现成的做法已经视为正常自然,早已深深积淀于意识深处,以至于习惯成自然,见怪不怪了。比如师生谈话难以做到平起平坐,使学生感到不安;学生迟到了要喊“报告”,老师当众责备,使学生感到尴尬;还有的动不动就翻学生书包,使学生感到隐私权受到侵犯等。这些在无形中伤害了学生,而我们还觉得是应该的。而“尊重教育”则把这类看似正常的做法彻底抛弃,极大地显示了“尊重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
近来学习十六大报告,时时被精辟的论述所吸引,尤其是其中的“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是让人感动。这“四个尊重”涵盖了一切领域和各个方面,其意义不仅仅是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重视,而且是对“尊重”的呼唤与倡导,其意义十分重大。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也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有了尊重,才会有和谐;有了尊重,才会有安定;有了尊重,才会有发展。人生和社会不能缺少“尊重”。
尊重只有形成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其真正得到自然体现。而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时代风尚,就必须从孩子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