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关于文化的定义中,认为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是对( )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劳 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中义的文化:回与物质相对,特答指人类所 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即人类 精神文明。
狭义的文化:与教育、科技等相对,专 指与艺术相关的领域,如新闻、出版、 演出等。
Ⅱ 文化究竟是什么含义求解
何谓文化,鄙人不才,略述如下:
首先说一下汉语文化的涵义。中国古籍中的文化是“文”和“化”的复合词。甲骨文上“文”象一个身上有花纹的人。其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后有文字、花纹之意,又同文章、文采文德。古文中“化”有改变、化生和造化等含义。“文”和“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战国时代。《易 -贲卦》的象辞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和“化”组成一词,始于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所以,中国古时的文化意为“文治和教化”,属于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
其次,在看看西方语言中文化的涵义。西方文化源于拉丁文,其原意为“土地耕耘和作物培育”。引申为“培养、教育、发展和尊重”西方的文化有两重意思:一是人对土地的耕作,是外在的自然人化;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的素质,使内在得自然人化。这就具有现代“文化”意义的雏型。
再次,当今文化概念的涵义。文化作为专业术语源于人类学的著作。由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开篇第一段就指出:“从广义的人种论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得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此后,各个学科都根据这个概念进行各自的理解和诠释,以致于文化各概念多达250多种。
再其次,中国学术界对文化的解释。《中国大网络全书》哲学卷对文化的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的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同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
综上述,文化:就是人化, “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
进一步理解文化的涵义: a,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 b,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是为社会所普遍具有和享受的,不是专属于个人的。 c,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改造自然,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融入到各种产品之中,又丰富了技能,这种人化了的产品和技能就是文化。再进一步说,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形式。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分;就文化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的角度来看,没有进步与落后差别。
Ⅲ 文化的科研成果
1、《从指称到意义:符号·象征与民族气质——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马”的文化阐释》,载《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3期
2、《人名:民间文化的多棱角镜——从蒙古人名的变迁看中国文化中的民族关系》,载《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医学人类学及其应用》,载《兰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2期
4、《从历史民族学的视角论蒙古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载《卫拉特研究》2004年2期
5、《试论甘肃穆斯林家庭的人际关系》,载《西北民族研究》(CSSCI)2006年第4期
6、《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载《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5期
7、《从历史民族学的视角解析蒙古语族民族民间口头文学》(蒙古文),载《中国蒙古学》2007年第3期
8、《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亲子关系探析》,载《西北民族研究》(CSSCI)2007年第1期
9、《甘肃穆斯林家庭结构解析》,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0、《卫拉特蒙古人的迁徙及其社会文化变迁》,载《西北民族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
11、《跨国卫拉特蒙古支系的文化变迁与文化认同》,载《西部蒙古论坛》2008年第1期
12、《卫拉特蒙古文化变迁特点及其当代启迪》,载《兰州学刊》2008年第5期
Ⅳ 文化的历史成就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一)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组织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活动,开展文华奖、群星奖评奖,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艺术创造搭建展示舞台,营造良好环境。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各个文艺门类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其中,“文华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有96个剧目获“文华大奖”,329台剧目获“新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共推出50台精品剧目,100多台优秀剧目。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了104件优秀美术作品,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昆曲、京剧等艺术的专项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传统艺术焕发了新姿。“文化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坚持不断,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少年的艺术修养。2002至2008年,全国各级艺术院团在农村演出场次达202万场、观众人数超过32.5亿人次。文艺理论研究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成果。自1983年以来,850余项艺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中华艺术通史》等理论研究成果完善了艺术学科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薄弱,1949年全国各类图书馆只有55个,文化馆(含群艺馆)896个,博物馆21个。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20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18个、博物馆1893个,分别是1949年的51.28倍、3.59倍和90.14倍。到“十五”末期,已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从无到有,2008年底乡镇文化站达到4107个,村(社区)文化室247332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国家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就建设了包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文化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加大,建成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占地1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拥有坐席6002个。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于2008年9月竣工后,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计划2010年竣工,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9.19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
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知识工程、少儿文化蒲公英计划,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批惠民文化工程相继实施,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2004年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逐步实行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到2008年底,全国已有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观众人数突破1.54亿人次。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得到重视。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Ⅳ 文化包括哪几方面
文化包括是个方面:
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5)文化专指成果扩展阅读:
文化与文明
1、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2、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3、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4、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它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一个褒义概念。
Ⅵ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成果
A错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物质和意识,而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及其回产品;
B错误,C正确,文化答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是广义上的文化,不是文化生活中的“文化”;
D错误,“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属于文化活动,而文化不仅包括文化活动,还包括文化产品.
故选:C.
Ⅶ 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文化
[wén
huà]
[释义]
1.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2.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3.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东西方的辞书或网络中对文化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如哲学、宗教、科学、艺术、道德等。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一定社会经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的总和,偏重于狭义文化的方面探索。
Ⅷ 中国文化复兴的成果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百年中华民族精神觉醒的继续,也是21世纪新时代的文化巅峰;自宋明理学以来,重新为中国文化史注入了丰厚的灵魂,在世界思想学术界树立起了中国作为“世界学术文化中心”的新旗帜;为中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谱写了最为惊心动魄的黑夜与星空并存的经典;经历93年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95年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2010年它上升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与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现历史的成功合流。
2011年,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政府历史性的发出了文化自觉、文化强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动员。 历经诸多有识之士群体坚韧顽强的探索,由刘浩锋主席领衔的大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2012年终于实现对中国文化核心智慧“天道”宇宙科学法则的现代化与全球化系统工程的复兴重建,完成《宇宙和学——中华文化复兴宇宙科学》,六卷,100万字;由北京逻辑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数理辩证逻辑第一人赵总宽教授亲自作序——《一部让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分的当代杰出学术著作》。
该书以发明《中华天道数学逻辑学原理》为基础,创建《心力伦理学原理》、《政治科学原理》、 《经济科学原理》、 《美学科学原理》、《宇宙生命科学原理》等“宇宙科学”思想体系,与时俱进复兴“中华天道”宇宙科学法则, 率先推动了中国逻辑学与数学从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的转向,指出西方文化自性危机逻辑缺陷以及周期政治、经济、艺术危机所在,用“共富共和数学原理”,重建了实现整体与局部利益互补均衡的利益最大化的科学政治经济艺术模式,颠覆重建了西方主流学术,为构建全球文化一体化新秩序打开了大门,吹响世界文艺复兴的号角! 2012年6月19日,由世界和谐科学院、世界文艺复兴协会、中华文化复兴世界金融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老子同道会、世界佛教协会慈善事业基金管理委员会等联办,中华老子文化促进会、世界佛陀同道会(新加坡)大力支持,北京和谐大公文化公司承办的“中华文化复兴构建和谐社会暨中华文化复兴512工程”在北京香山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由世界和谐科学院荣誉主席孙式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北京逻辑学会前会长数理辩证逻辑泰斗赵总宽教授、湖南社科院院长朱有志等任学术总顾问;中国文联出版社副社长朱辉军、武警总部直工委原副部长徐友金、湖南广播电视报原副社长梁志涛、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副会长安卫华、世界佛教协会慈善事业基金管委会主任儒释宗大和尚、中华文化强国行活动组委会副主任郭闻奇等出任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兼评委;由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中南工业大学罗会均教授、中央党校客座教授吴宗熿、中国文联出版社著名书法家曾正国、陕西省委党校曹飞教授、世界和谐科学院重彩研究所所长韩雪璜教授、香港卫视《亚洲新闻周刊》总编辑王璞、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周翔 、烟台鲁东大学教授于海飞、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京张星水等担任评委,世界和谐科学院院长刘浩锋出任世界圣贤和谐奖、世界文艺复兴奖组委会主任;世界和谐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者高连奎任副主任。此外特邀世界和谐基金会秘书长杨烨、天津警备司令部原上校李廷聚等贵宾。
“文化复兴512工程”就是一个科学院、一个协会、一个金融委员会、一个报社、一个出版社五大机构,与一个节日论坛、两个奖的简称。包括老子世界院士节、“科学生存新时代论坛暨中华文化复兴精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圣贤和谐奖、世界文艺复兴奖。
本次活动的宗旨是:“建中国为人类精神之都,创五洲为天下大同之家;举世界文艺复兴新旗帜,领和谐社会主义大潮流”。 《天道辩证逻辑的数学基础与中华文化复兴》/《天道是宇宙科学的数学逻辑学以及自然物理证明》皆多次入选全国逻辑学会议,引起学界高度赞誉,率先推动了中国乃及世界科学界由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为发展主流的转向《圣贤为首的民主集中制是现代禅让制乃人类最优政治制度的数理逻辑证明——兼论实现和谐社会的数理哲学》一文有利于化解对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长期误解,为坚持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义理基础;
运用数学“均值不等式”推理“圆桶原理”、“等周定理”,破解了西方周期经济危机,科学论证了建立在“利人利己、均衡之道”“道德经济人”理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实现资源配置最大收益的科学制度。并且从数学原理证明了佛家发圆满菩提心乃宇宙科学,用数学几何解密了中华核心智慧心学“天人合一”,论证出了心灵定律——“心能守恒与心极必反”;以及解密“天人同构”,破解了霍金“黑洞悖论”,建立宇能守恒定律,将科学与宗教修行贯通合一,在爱因斯坦未完成的大统一理论上,运用“心力”统一宇宙四大基本作用力,完成“宇宙统一场”原理,科学论证了上帝心力创建宇宙时空引力场,震撼世界学术界!
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主办的学术讲座上,被学术界赞誉为:完成儒释道基督伊斯兰世界五大文化合流与科学的圆融统一,是继宋明“理学”时代与东方文艺复兴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宇宙和谐科学哲学”(和学)时代与世界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历史跨越。见证了21世纪中华文化复兴领导人类文化更新与文明转型提升,在世界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Ⅸ 文化馆单位学术、专业技术成果指什么
额,这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你还要问什么?你不认识中文还是你小学 就没毕业?
.也可以先查阅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