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万方数据库论文查询李秀娥吉林省林业科技成果奖1996,斑克松害虫防治技
)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内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容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B. 宋丛文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
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林业部重点课题1项,国家九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948计划科研项目1项及多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
其中:
林业部九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湖北省马尾松、杉木种子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1999年获湖北省林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九五攻关专题(95-014-03-01)的子专题 “重要针阔叶树种种质资源库建立与保存技术研究” 1999年获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北省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成果推广应用” 2000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国家948项目“日本优良果梅品种的引进”于2002年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验收,且列入了国家林业局2003年重点科技成果推广指南;
湖北省科委科技攻关课题“濒危树种秃杉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 2004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全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林业科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湖北林业科技》等公开发表各类科技论文30篇。代表作有《垂枝杉种质资源RAPD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天然珙桐群体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湖北省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策略的研究》、《利用PCR—RAPD法和同工酶分析法对日本柳杉无性系识别方法的研究》、《秃杉种质资源保存及区域性试验研究》等10余篇。撰写各类可行性报告、总体规划、调查报告等近20卷50余万字。
C. 张康健的著作成果
1.《中国神树-杜仲》,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总182页;ISBN:7-80118-388-6/8.50元
2.《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总217页。定价:¥21.00;
3.《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ISBN号:7-5604-1596-2 / Q945.1 【原书定价】 10.00 ;
4.《中国杜仲研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5.《中国杜仲次生代谢物》,科学出版社,2002;
6.《风靡全球的杜仲健康新理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ISBN:781092400;
7.《Du-zhong,Agobally Fashionable Healthcare Concept》(2008);
8.《杜仲次生代谢物与人类健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总158页。 1、《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2月1日
2、《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郑州市工业竞争力评价》,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9月1日
3、《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动态的研究》,林业科学,1999年2月1日
4、《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态学研究初报》,林业科学,1999年6月1日
5、《杜仲叶次生代谢物与个体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林业科学,2001年6月1日
6、《杜仲次生代谢物部位差异性的研究》,林业科学,2002年6月1日
7、《杜仲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西北林学院学报,1994年4月1日
8、《杜仲幼树短截效应和防护效益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年2月1日
9、《杜仲叶与皮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年2月1日
10、《杜仲综合开发的进展与前景》,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年2月1日
11、《杜仲综合开发的进展与前景》,经济林研究,1996/S2
12、《杜仲快速育苗技术的研究》,林业科技通讯,1992年3月1日
13、《油松穴底植苗好》,陕西林业科技,1981年4月1日
14、《“多杯”育苗盘》,陕西林业科技,1982年1月1日
15、《淳化县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适生树种选择的调查研究》,陕西林业科技,1983年4月1日
16、《渭北黄土高原油松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的编制及其应用》,西北林学院学报,1984/00
17、《渭北黄土高原油松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的编制及应用》,林业科技通讯,1984年5月1日
18、《介绍几种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的造林混交类型和造林方式》,陕西林业科技,1984年1月1日
19、《Fuzzy聚类分析在造林立地分类中的应用》,林业科技通讯,1985年12月1日
20、《淳化县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的调查研究》,陕西林业科技,1985年1月1日
21、《林木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陕西林业科技,1985年3月1日
22、《油松造林立地质量预测方程基准变量的选择》,陕西林业科技,1986年3月1日
23、《渭北黄土高原油松适生立地选择及方法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1987年1月1日
24、《陕南杜仲的经营现状及前景》,陕西林业科技,1987年2月1日
25、《黄土高原造林立地评价新方法——土壤水分数量化方法》,陕西林业科技,1987年4月1日
26、《陕西扩大栽培杜仲适宜气候生态区域的探讨》,西北林学院学报,1988年2月1日
27、《干旱阳坡植苗造林新方法》,林业科技通讯,1988年10月1日
28、《杜仲优化播种育苗方式的试验》,陕西林业科技,1988年3月1日
29、《植物生理极性不显现象及其应用》,林业科技通讯,1989年10月1日
30、《杜仲优树返幼及快速繁殖方法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89年2月1日
31、《毛白杨、河北杨多代循环繁殖方法的研究》,林业科学,1990年2月1日
32、《杜仲》,中国林副特产,1991年3月1日
33、《杜仲优树根萌苗返幼特性的研究》,林业科学,1991年5月1日
34、《森林立地定量评价与分类的研究现状》,陕西林业科技,1991年2月1日
35、《油松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试验》,种子世界,1985年10月1日
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从事林业工程(工科)及木工加工机械、农林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动力机械和流体机械等机械类产品研究40多年的教学科研队伍。先后取得了科研成果420多项,其中获国家、省、部、市级奖励135项,获国家专利51项。
动力机械和流体机械研究方面
历年来完成科研项目120多项,其中有55多项获得各种奖励;完成科研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篇。
动力机械方面
自主研究开发的倾斜式、立式、轻型等系列小型内燃机,如175F-1、175F-2、L175F、TY165F、X160F、X165F、XX160F、XX165F等系列,4次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TY165F型柴油机为国家级新产品,175F-1型柴油机累计产量达200多万台,产值近20亿元,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研究开发的2V80F柴油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流体机械方面
完成科研项目100多项,获得各种奖励30多项。其中“喷灌泵系列更新改进”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IQ型单级单吸离心泵及水力模型”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泵辅助设计及数据库软件”和“多相流泵设计方法及水力模型研究”“KDY400-100×6稠油输送泵”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另外,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2项,获厅局级一等奖1项,获厅局级二等奖3项,获厅局级三等奖3项,获厅局级四等奖2项。
食品包装机械方面
拥有以下两个研究室:
食品加工机械研究室(长沙三益粮食机械有限公司),湖南省重点难题招标攻关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MCHJ50型高档优质精米加工成套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国家专利的项目《JXT60型系列大米窝眼滚筒精选机》。长沙三益粮食机械有限公司主要是对研究室的科研成果进行生产推广,同时是 我院的 科研和新产品中试基地以及实验教学基地。
干燥机理与设备研究室(长沙大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干燥设备研究开发,其科研成果有十多项,尤其是QC600型组合式气流干燥机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科技成果都已经小批量生产。长沙大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是对研究室的科研成果进行生产和推广,同时是我院的科研和新产品中试基地以及实验教学基地。
E.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科技成果
多年来,我院形成了以“导师制”为依托开展“林业之星”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1年我院大学生荣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4年我院大学生在“中国园林滕头杯”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中一举夺得金奖1名、银奖1名、佳作奖3名和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2005年我院大学生在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06年由我院研究生参与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Self-fertilization Strategy In An orchid》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上公开发表,引起国内外科技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07年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参加“2007金斧中国家具设计大赛”荣获院校组两枚银奖。2009年旅游管理本科生荣获“2009广东旅游明星导游大赛冠军”。2009年在第二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中,我院本科生获得全国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2011年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广东省首届高校旅游专业导游大赛中夺冠,2012年、2013年旅游管理本科生连续两年在广东省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大赛中获一等奖,2008级园林专业本科生荣获2012届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称号。
为鼓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我院积极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与援助,目前有中山四海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大兴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知名企业在学院设立专业奖学金或资助专业技能竞赛。
F. 万方数据库论文查询李秀娥吉林省林业科技成果奖1996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G. 申请省级林业科研成果奖挂名怎么搞
自己选课题是错误的做法,应该找研究相关方面的老师,看他们有没有正在做的内科研项目,跟着老师一起做容就行了,一般老师都会答应的,并且这样省去了选课题的烦恼和找老师的麻烦,因为假如老师没有在做自己的科研项目,特意去帮你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直接去找老师就行了,直接问他们有没有在做科研项目,做什么样的项目,加上你一起做就行了
H. 孔凡斌的科研成果
1. 廖文梅、孔凡斌,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1-78。
2.孔凡斌、廖文梅,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及与农户投入产出的关系--基于江西省8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林业科学,2012年第4期:119-126。
3. 廖文梅、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研究述评与展望,林业经济,2012年第7期:18-24。
4.孔凡斌、廖文梅,基于收入结构差异化的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分析--以江西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8期:89-96。 5. 孔凡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滨湖地区农村贫困特征及扶贫资金需求供给分析,经济地理,2011年第9期:1545-1550。
6. 孔凡斌、廖文梅、郑云青,集体林权流转理论和政策研究评述与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1期:100-105。 7. 廖文梅、孔凡斌 等,农户参与林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为例,林业经济,2011年第10期:26-30。 8. 孔凡斌,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林业市场化水平评价--基于中国15省(区)2002-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10期:43-56。
9. 孔凡斌、杜丽,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理论及15个省(区)的实证研究,林业科学,2010年第10期:135-143。
10. 孔凡斌,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财政补偿机制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8期:1360-1366。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专题,2011年02期全文转载。
11. 孔凡斌,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及我国政策机制研究方向,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7期:105-109。
12. 孔凡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经济地理,2010年第2期:299-305。
13.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5。
14.孔凡斌,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当代财经,2010年第2期:22-28。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专题,2011年06期全文转载。
15.孔凡斌、张利国等,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41-47。
16. 孔凡斌、郑云青、雷瑶,中、东欧国家林权私有化改革进程、问题及政策趋势,林业经济,2010年第10期:14-20。
17.杜丽、孔凡斌,国际市场化进程评价研究与林业借鉴,林业经济,2010年第9期:77-83。
18. 雷瑶、孔凡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年第5期:69-72。
19. 孔凡斌,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论与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4期:101-104。
20.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区县乡财政性收入影响评价-基于江西省赣州市的调查,林业科学,2009年第9期:121-129。
21.孔凡斌、杜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与综合绩效评价-基于江西、福建、浙江和辽宁4省的改革实践,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6期:96-104。
22.孔凡斌、陈建成,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2-39。 23.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2484户林农收入增长的视角,林业科学,2008年第10期:132-141。
24.孔凡斌,我国林业投资的机制转变与规模结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9期:91-96。
25.Hualin Xie, Fanbin Kong. Spatial Behavior of Land Us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and GIS in Dongjiang Riverhead Area, JiangxiProvince. vol. 1, pp.178-181. 200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Shanghai, China,2008. (EI收录)
26.孔凡斌,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政策有效性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46-52。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专题,2008年02期全文转载。
27.孔凡斌、杜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流转及规范问题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5期:377-384。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体制改革》专题,2009年02期全文转载。
28.何尤刚、孔凡斌,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现状、问题与研究展望,生态经济,2008年第2期:147-150。
29.孔凡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研究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50-53+111。
30.孔凡斌,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林业科学,2007年第1期:95-101 。
31.孔凡斌、何尤刚等,退耕还林工程成本补助:性质、结构及有效分担,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4期:97-101+111。
32.孔凡斌、何尤刚等,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期:12-15。
33.孔凡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0。
34.孔凡斌,基于Porter理论的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林业科学,2006年第9期:106-113。
35.孔凡斌,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0-52+86。
36.孔凡斌、王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第5期:77-80。
37.孔凡斌,中国纸浆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5期:388-391。 38.孙晓梅、张守攻、孔凡斌等,日本落叶松家系对树高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林业科学,2005年第1期:79-84。
39. 孔凡斌,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与系统补偿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2期:196-200。
40.孔凡斌、宋诚英,振兴江西林业产业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6期:330-333。
41.孔凡斌、宋诚英,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森林私有化概况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2005, 年第5期:73-75。
42. 孔凡斌、楼折辉,美国的城市林业概念与管理,江西林业科技,2005年第5期:62-65。
43.孔凡斌,退耕还林(草)工程政策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林业科学,2004年第5期:62-70。
44.支玲、孔凡斌等(第4作者),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林业科学,2004年第2期:1-8。
45.孔凡斌,商品林市场化经营与政府管理职能改革,世界林业研究,2004年第2期:54-58。
46.孔凡斌、魏华,森林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5期:112-118。
47.孔凡斌,江西及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比较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18-121。
48.孔凡斌,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资源产权管理模式,林业资源管理,2004年第2期:12-16。
49.孔凡斌、何尤刚,基于树体性状法的马尾松林分结实等级划分与应用,林业科技,2004年第2期:8-10。
50.孔凡斌,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江西为对象,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18。
51.蔡体久、孔凡斌等,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 年第3 期。
52.孔凡斌,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中国林业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 年第2 期:41-45。
53.方华、孔凡斌,火炬松林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3 期:280-283。
54.方华、孔凡斌,不同密度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分配,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2 期:182-185 。
55.孔凡斌,试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理论、对象、原则和实现途径,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1 期:101-104。
56.孔凡斌等(第3作者),我国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3 年第2 期:42-47。
57.江惟舒、孔凡斌,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及森林生态环境控制对策,林业资源管理,2003年第6期:36-40。
58.孔凡斌、邓华峰,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南方农村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制度创新,南方农村,2003 年第2 期:23-27。
59.孔凡斌,论南方农村税费负担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创新,南方农村,2003 年第1 期,27-33 。
60.孔凡斌、方华,不同密度年龄火炬松生物量对比研究,林业科技,2003年第3期:6-9。
61.孔凡斌等(第2作者),苏南丘陵火炬松幼林生物生产力研究,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第6期,6-8。
62.孔凡斌、张万明,试论平原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制约因素,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 年第1 期:9-11 。
63.孔凡斌、何尤刚,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影响要素分析,江西林业科技,2003年第3期:10-20+31。
64.孔凡斌,江西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国社会林业工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与类型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1 月。
65.孔凡斌、宋菲,我国现代林业行政立法问题的思考,林业科技管理,2003年专刊。
66.孔凡斌,马尾松开花结实特征及种子产量预测,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150-154。
67.孙晓梅、孔凡斌,中国林业税费制度的法律原则探析,世界林业研究,2002 年第5 期:61-68 。
68.孔凡斌,现代中国外商企业林业政策与法律环境优化对策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4期:195-198。 1. 孔凡斌、杜丽 著,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 孔凡斌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扶贫问题研究(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 孔凡斌著,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4. 孔凡斌著,集体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绩效与改革探索(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5.孔凡斌著,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6.孔凡斌、何尤刚著,森林、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
7.孔凡斌著,中国社会林业政策法律体系研究(国家科技部公益项目成果,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6月。
I. 建国以来我国最重要的林业科技成果及现阶段我国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支持你
J. 中国发布林业科技成果有何亮点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5日发布了5项林业科技成果。其中一项关于森林对PM2.5调控作用的研究显示,针叶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沉滞效果更显著。
近年来中国频繁遭遇大范围的雾霾污染,有效调控和消除PM2.5等颗粒物是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在防霾治污方面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厘清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作用,原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1月启动了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科研专项“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
此外,不同树种滞留PM2.5等颗粒物有能力差异,多数针叶树种的滞尘量高于阔叶树种。滞尘能力较强的前十种为雪松、白皮松、油松、圆柏、侧柏、红松、栾树、丁香、山桃、刺槐。
研究还显示,森林能够有效调控PM2.5等颗粒物的最佳半径是3000m,森林对PM2.5等细颗粒物下午的阻滞效率高于早上,建议人们在城市森林晨练变成下午锻炼。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