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煤矿地质成果

煤矿地质成果

发布时间:2021-10-14 02:02:27

⑴ 宁夏煤田地质局的成果

50多年来,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完成勘探面积9100多平方公里,累计钻探进尺230多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300余件,探明煤炭资源/储量314.5亿吨,居全国第六位,预测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量1721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奠定了宁夏资源大省的地位,累计探明水资源量9亿立方米。勘探建成了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呼噜斯太、宁东、王洼、炭山等重点煤矿。完成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煤田碎石井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获第三次全国煤田优秀地质报告奖;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参与“一号工程”建设,完成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煤炭资源勘查总体规划,承担了基地建设全部地质技术工作和资源勘查任务。完成项目报告88个,完成钻探进尺40万米,产值7.2亿元,探明煤炭资源量186.72亿吨。其中,《宁夏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梅花井井田勘探报告》荣获国土资源部特大型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宁夏宁东煤田鸳鸯湖矿区清水营井田勘探报告》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第十三届优质地质报告一等奖。在承担自治区“一号工程”勘探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开展“攻深找盲”工作,在陶乐红墩子勘查区提交新增探明煤炭资源量20亿吨,在候家河勘查区提交新增远景煤炭资源量190多亿吨。在1993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获“全国煤炭工业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
目前,自治区煤田地质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又好又快地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为指导,以为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煤炭资源保障为己任,以《宁夏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宁夏煤炭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等综合研究项目为基础,加大“功深找盲”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为全区新增煤炭资源量30~50亿吨,为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煤炭资源保障。

⑵ 煤矿地质报告多少年修订一次

《矿井地质规程》第四十三条 综合分析成果必须以矿井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采后地质总结等形式提供设计生产部门使用。
矿井地质报告一般每8~10年修改一次,并报省(区)煤炭厅(局、公司)批准。

⑶ 矿产勘查成效显著

2006~2009年,全国矿产勘查力度不断加大,西部重点成矿区带地质找矿进展较大,中东部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成果突出,煤炭、铜、铅、锌、钼、金等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增幅较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2006~2009年,全国矿产勘查工作共完成钻探5300.48万米、槽探4891.26万立方米、坑探357.38万米、浅井955.99千米。钻探、槽探和浅井工作量呈连年攀升之势(图6)。

图10 2006~2009年全国完成阶段性勘查矿产地个数及勘查程度结构图

2006~2009年,全国主要矿种新增一批资源/储量(333及以上,表1)。

表1 2006~2009年全国主要矿种新增查明资源储量

⑷ 煤矿地质勘查程度及开发利用

(一)以往地质勘查工作

1956年,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第一普查队在本区进行普查,填绘了1∶5万地质图,施工钻孔11个,提交了《昌临区概查报告》。

1957年8月,山东省工业厅勘探队对五图煤田进行了勘探,施工钻孔10个,提交了《五图煤田地质勘探报告》,但该项工作时间短,工程量少,难以对煤田进行全面评价,报告未审批。

1960年5月山东省煤炭管理局勘探局121队提交了《五图煤田地质勘探最终地质报告(详查)》,由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5月复审,1962年7月下达复审意见书。复审意见书结论为:“该地区的勘探工作就中煤组而言,其煤的用途、构造的控制、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以及储量的探明程度基本上可以满足小井报告的要求,同意批准中煤组储量。油页岩的勘探工作,由于对层数、厚度、品位等基本要素缺乏了解,仅按 ‘组’估算,远景储量尚达不到最终勘探的要求,应根据国家需要的缓急进行补充勘探。”《五图煤田地质勘探最终地质报告(详查)》提交中煤组储量(B+C1+C2)778.5万t,油页岩储量(C2级)富矿(焦油产率≥5%)29017.5万t,贫矿(焦油产率4%~5%)13265.3万t,合计42282.8万t。复审批准中煤组储量(B+C1+C2)700.5万t。

1958~1962年,山东省地质局、北京地质学院在该区进行了1∶20万地质测量工作。

1962年,山东省地质局进行了1∶5万地质测量工作。

2004年12月,昌乐县五图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山东省昌乐县五图煤矿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山东省评审中心批准。检测报告深入研究了前人资料,指出五图矿区深部煤层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可进行详查。

2006年12月,山东正元公司依据原山东省煤炭管理局地质勘探局121队1960年提交的《五图煤田地质勘探最终地质报告(详查)》、五图煤矿开采资料及2006年的钻探成果,编制了《山东省五图煤田五图煤矿深部详查报告》。提交褐煤二号资源量(332+333)2704.7万t。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742.8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61.9万t,伴生油页岩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7212.9万t。

(二)开发利用

褐煤主要由1985年投产的五图煤矿开采,另外曾有三处集体煤矿开采老矿区残留资源。五图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2013年产煤9.21万t,实现工业总产值1256万元。

朱刘煤矿于1976年投产开采,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所产煤主要用作能源、炼焦和化工原料。2013年停产,在办理关闭手续。

⑸ 煤矿必须备齐哪些区域地质资料和图件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应该是指基建和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的各类图件的总称。其中矿井水文地质图包括:1、矿井充水性图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4、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5、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6、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7、区域水文地质图8、矿区岩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⑹ 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工作内容与主要成果

李寅等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危机矿山勘查实物成果集成项目的工作内容,总结了取得的主要成果,论述了成果特点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危机矿山;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集成

一、前言

为了在有资源潜力和市场需求的老矿山周边或深部,新发现并查明一批储量,延长危机矿山服务年限,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以下简称“危矿专项”)。

我国自2004年开始,至2011年,共在230个危机矿山开展了深部找矿勘查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1.9亿元人民币,完成钻探工作量249×104m。危矿专项取得了重大成果——获得了一批资源储量,使矿山平均延长开采年限17年,稳定矿山职工约60万人;危矿专项除了使一批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外,还在勘查技术和成矿理论、找矿预测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了我国深部找矿能力。

危矿专项在取得多方面丰硕成果的同时,获得了十分丰富而又特别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不仅是危矿专项成果的实物见证,同时也是反映我国主要固体矿产矿床特征和成矿类型的实物代表,具有重要的保存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为了使危矿专项取得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管和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工作。

在危矿专项办公室领导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精心组织实施该项工作,并得到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危矿勘查主管部门、实施单位、矿山以及众多专家的支持帮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于2012年12月提交了成果报告。该项工作成果得到危矿专项办公室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先进集体”称号;成果集成报告得到终审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评为“优秀”。

根据该项工作成果报告,笔者撰写了此文,简要介绍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总结工作成果,供相关工作借鉴。

二、目标任务与主要工作内容

1.目的意义

收集典型矿山代表性岩(矿)心,同时采集系列标本和大标本,进行整理、建档、著录、数字化及实物展示与信息集成,使危矿专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长久保管;建立危矿专项实物地质资料成果档案,充分展示危矿专项取得的显著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丰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库藏,完善全国典型矿山实物地质资料体系,为提供社会服务建立基础。

2.目标任务

全面跟踪危矿专项实施进展,系统收集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对所收集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初步研究与成果集成,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提供实物成果资料,服务于社会。

3.主要工作内容

(1)实物地质资料采集

主要采集危矿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具体工作内容是:在危矿勘查项目中,选择找矿成果突出的典型矿山(新增矿产储量巨大,或在勘查技术方法、成矿理论、矿产预测与深部外围找矿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的矿山),每个矿山选取1~3个代表性钻孔,收集全孔岩心或重要孔段岩心,同时采集一套反映矿石类型、围岩与蚀变特征的系列标本,再采集1~3块代表矿床主要矿石类型的大型标本;另外,为了说明实物来源及矿山地质矿产条件,收集相关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影像资料,形成相对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系列。

为了丰富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本项目除重点采集危矿勘查实物地质资料外,还适当开展其他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主要包括:中国主要含煤盆地和主要煤田代表性煤样品;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非金属、稀有金属矿山代表性矿物标本;湖南、贵州重点矿集区矿物晶体标本。

(2)实物地质资料库藏管理与数字化

实物地质资料整理工作包括:核查、清洁、倒箱等。

实物地质资料库藏工作包括:登记、上架等。

实物地质资料建档、著录工作包括:编号、编制目录,著录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产出背景、相关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摘要(说明)等。

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包括:岩心扫描、图像处理、绘制钻孔柱状图;标本照相;相关文本资料数字化等。通过该项工作,建立矿山实物地质资料档案和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成果。

(3)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展览展示

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展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开辟展厅,陈列典型矿山岩心、标本,配合图像和文字说明,展示危矿勘查实物成果,反映危矿勘查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绩;②大标本保护与展示,即建设大标本园,对大标本进行清洁、保护和陈列,制作标本园说明和标本描述。

(4)典型矿床实物标本物性测定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及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研究

A.典型矿山实物标本物性测定

选取典型矿山的代表性岩心和大标本,测定密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电阻率、极化率、波速、放射性等参数;总结物性测定和参数统计方法,制定《馆藏实物标本物性测定方法与技术要求》。

B.危矿专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研究

研究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方法和表达方式,开发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系统。

C.危矿专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研究

研究实物地质资料效益评估理论方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选择典型矿山进行实验性评估实践。

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成果集成工作内容与流程示意图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1.危矿勘查专项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

在230个危矿勘查项目中,筛选收集了116个典型矿山的254个钻孔125469 m岩心,采集了3811件系列标本和174块大型矿石标本。

(1)采集实物地质资料的矿山(项目)具备的特点

1)找矿成果突出,新增矿产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大型、中型矿床规模的矿山。

2)在矿床区域组合、矿床分带特征、成矿构造与成矿地质作用、成矿流体标志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新发现、新认识的矿床。

3)在其他方面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矿床。

(2)在勘查项目(矿山)中,收集下列钻孔的岩(矿)心

1)主勘探线或矿体连续性好的勘探线上的钻孔。

2)穿过主要矿体、能够反映主要矿床类型及矿床特征的钻孔。

3)尽可能选择矿石类型和围岩以及主要蚀变类型齐全的钻孔。

4)优先选择深孔和岩心采取率高的钻孔。

(3)根据条件采集系列标本

1)不同开采区段和开采水平段的矿石标本、岩石标本、地层标本。

2)反映矿石类型、围岩与蚀变特征及矿床成因、成矿方式、构造条件的标本。

(4)采集的大型矿石标本具备的特征

1)位于主采矿层内。

2)含矿品位较高,代表该矿床主要矿石类型。

采集实物地质资料的矿种主要包括:铁矿(共17个),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等,代表性矿床有辽宁弓长岭铁矿、湖北大冶铁山铁矿等;铜矿(共25个),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受变质型、沉积改造型等,代表性矿床有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湖北大冶铜录山铜矿等;金矿(共30个),代表性矿床有山东招远玲珑金矿,山东莱州新城金矿等;其他矿床,如铅锌、钨、锡、锑、钼、镍、铬、锰、铝、银、磷等,成因类型包括沉积型、热液脉型、石英脉型等,代表性矿床有云南个旧大箐东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锑矿、广东韶关大宝山钼多金属矿、西藏曲松罗布莎铬铁矿、云南鹤庆小天井锰矿等(表1)。

表1 危矿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统计

采集实物地质资料的矿山分布在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辽宁、河北、山东、安徽、陕西、江西、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东部、中部省(区)外,还包括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北部、西部地区。

从矿山分布特征看,采集项目广泛分布在主要成矿区(带)上。

2.煤炭样品与矿物标本采集

(1)中国主要煤田煤炭样品采集

在我国13个煤炭基地的40个重点煤矿区采集了106件标准样和系列样品。系列样品包括:反映煤化作用的煤级系列样品;表征煤岩基本属性的宏观煤岩类型系列样品;显示煤体构成特征的煤的结构、构造系列样品(表2)。

表2 采集的煤炭样品

采集煤炭样品的矿区覆盖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采样层位包括石炭-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

对样品进行了整理、描述、显微组分照相以及工业分析、显微组分鉴定、镜质组反射率测定。

(2)矿物标本采集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非金属、稀有金属矿物标本20 种、155块;在湖南、贵州重点矿集区采集矿物晶体标本和富矿标本81件。

3.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与成果展示

完成42个矿山、88个钻孔、46509.16 m岩(矿)心的扫描工作。

开辟了大约300m2的展厅,展示了55个危机矿山勘查实物成果,包括代表性岩(矿)心、系列标本及相关图件和文字说明。

建设了占地约30亩的大标本园,陈列了60个矿山的127块大型矿石标本。

4.典型矿床实物标本物性测定及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与效益评估研究

完成3个典型矿山、1552个岩心标本、29件大型矿石标本的11项物性参数测定,编写了《馆藏实物标本物性测定方法及技术要求》;开发了危机矿山勘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系统,编写了系统管理与使用手册;收集了30个危机矿山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效益进行了试评估。

四、成果的突出特点与应用价值

1.突出特点

(1)系统性、完整性

本项目工作取得的成果,不仅涵盖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馆藏管理、利用服务的全部内容,而且涉及每一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方面,不仅筛选收集了典型矿山的代表性钻孔岩(矿)心,而且专门采集了系列标本和大型矿石标本,还收集了相关成果资料与原始资料,并专门编写了采集报告,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资料体系;在馆藏管理方面,除了整理入库、保管外,还进行了编目、著录、扫描、数字化;在利用服务方面,开发了服务产品,针对地质勘查、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科普宣传需要,开展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2)开拓性、创新性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已有几十年或更长历史,但远落后于地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0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成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了国家实物库,基本落实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及委托保管工作;但在此项目实施前,实物地质资料库的藏品寥寥无几,馆藏管理和服务利用工作也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本项目开启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业务工作的先河,因此,本项目各项工作均为开拓性工作,取得的成果均为首创性成果。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①首次系统采集了我国典型矿山代表性岩(矿)心和系列标本、大型矿石标本,实现了地质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②首次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编目、建档、著录、岩心扫描以及信息集成等工作,建立了首份地质勘查专项实物成果档案;③系统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与馆藏管理工作经验,首次建立了技术要求与工作方法。

(3)科学性、先进性

本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贯彻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采用的工作方法符合地质资料与科技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岩心扫描以及信息集成等工作采用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体现了地质资料管理的最新技术。

(4)推广性、应用性

本项目取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方面,本项目实现了项目管理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有机结合,即由危矿办牵头协调,通过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省级危矿勘查主管部门、危矿勘查项目(矿山)、有关专家的相互配合,顺利完成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工作。这种模式和机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地质工作(特别是大型地质专项)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中。本项目建立的馆藏管理技术方法与工作制度,可推广应用于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及委托保管单位。

2.项目成果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成果对于危矿勘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以及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本项目,使危矿勘查取得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管和科学管理,而且形成了系统的实物地质资料档案,进一步反映了危矿勘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本项目成果成为危矿勘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先进集体”称号。

2)本项目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奠基性工作,采集的实物地质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藏品,成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的基础;本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重要信息资源,为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基础。

3)本项目是我国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第一个大型地质勘查工程,建立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模式,可在其他地质工作项目中推广应用;总结的馆藏管理技术方法,可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对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⑺ 煤矿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1)钻探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煤矿钻探技术进展很快。岩芯钻探已推广为绳索取芯金刚石钻探,并朝着多种钻探工艺配合的方向发展。冲击回转钻探、定向钻探、反循环钻探、坑道钻探、复杂岩层钻进技术等都取得了成效。泥浆体系从高固相转为低固相,从单一无机为主转为高分子为主,地勘水泥和惰性堵漏材料也已得到推广。钻探技术已用于陆地区调与普查、能源与固体矿产、地热与建筑基础等勘探;水域里包括滨海钻探、深海钻探和极地钻探等,以及地下坑道中仰孔、斜孔钻探等。

(2)坑探

勘探掘进,即凿、装、运综合机械化程度已有相当大的提高,并形成作业线。勘探坑道软弱围岩锚注、锚喷加固支护技术和独立长巷通风技术,以及坑道内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等皆已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中型液压凿岩机的消化吸收良好,并已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同时还积极推广了新奥法(NATM)施工掘进技术。近些年来小断面竖井机械化作业线及井深170m掘进技术、小断面斜井机械化作业线及井深450m掘进技术、吊罐天井掘进技术、光爆及新型爆破器材等先进技术,都取得较好成果。

(3)物探

在物探方法方面,现已形成七大系统与系列,即区域重力调查、第二代航空物探、井中与地下物探、海洋物探等技术系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找矿、水工环物探等技术系列。在仪器设备方面,已建有十数家地勘仪器制造厂,可批量生产各类物探仪器,满足了国内勘查行业的需要。国际常规类型我国均有,且已更新了3~5代。在作用与贡献方面至今已获得数量颇为可观的重大地质找矿效果,探测出数以千计的矿产地,数以万计的供水井位,而且还完成了难以计数的工程勘测项目。同时解决了诸多大地构造和基础地质问题。

(4)化探

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首先,六种方法,即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植物、水化学、地气等测量技术业已建立,并取得发展与提高;其次,在应用方面,除用于地质找矿之外,已有成效的用于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污染监测、考古勘察、医学地质等多方面;最后,化探技术进步方面亦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研究并推广了一套山区、干旱区、高寒区、岩溶区等特殊景观区化探技术,同时,区域化探样品分析方法、质量监控、标准样制备和测试方法技术,用于检查异常的Au、Cu等野外现场分析技术等也发展迅速。

(5)遥感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航摄像片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来,地质遥感技术飞跃进步,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多波段成像的现代遥感技术已广泛用于区调、成矿远景预测、国土与农业调查、水工环地质普查等多方面,特别是城市遥感综合调查(如北京8301工程)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又陆续引进了德国RMK航空摄影设备、美国航空数字多光谱扫描仪、航空定量双道红外扫描仪及地面处理设备,并引进了陆地卫星多光谱仪拷贝底片资料。MT图像与SPOT图像已推广应用。我国也自行研制了JHY型机载航空红外扫描仪,开发和推广了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和相应的处理软件。

(6)测量

测量技术方法水平提高且发展速度很快,地形测量由平板仪测图为主发展到航空摄影测制(应用航片测制大比例尺1∶1000~1∶1万图件,提高工效2倍,成本降低1/3);推广光电测距技术,使测量工效比原来提高3倍,且可节约一半人力;航空与海洋勘测已应用先进的无线电定位与卫星定位GPS技术等,陆地GPS也已试用。目前地勘行业中测量专业分布在各个部门,从事工程测量、地勘测地、地形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矿山测量等,同时也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地面沉降与地震形变监测等多项工作。

(7)岩矿分析

近年来,岩矿分析技术发展很快,地矿行业已建立起方法较为齐全的实验测试技术体系。其中卓有成效的有区域化探主、次、痕量元素分析系统,超痕量Au分析方法,15个稀土元素分量测定方法,非金属矿的物化性能测定方法等。勘查的试验测试技术也具有较高水平。络合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都大步提高,极谱仪、光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等已经普及,并部分配置了石墨原子吸收、X荧光光谱仪、等离子直读光谱仪等大型设备。

(8)勘察电算

现在物探、化探、遥感、数学地质、测量制图、水文地质以及科研管理都已用上微机。应用电算主要是进行数据处理(包括物化遥资料解释推断、地矿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地质作用过程数学模拟等)、图形图像处理、数据管理(如各类数据库、检索系统等),以及建立勘察专家系统等。

⑻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公会一带煤矿地质详查

(1)概况

勘查区位于张北县西部与尚义县接壤地带的公会镇—海流图乡一带,隶属公会镇和海流图乡管辖,距张北县城30千米,据张家口市75.30千米。

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开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煤矿,工作程度为详查,勘查资金3430万元。

(2)成果描述

本区含煤地层主要是下白垩统青石砬组,按岩性组合分上段含煤地层和下段不含煤地层。上段地层含煤0~33层,有7层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稳定性为较稳定—极不稳定,可采性为大部—局部可采。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为中灰分—高灰分、低硫分—中高硫分、低磷、高热值的高挥发分煤。

共探获(332+333+334)资源储量1.62亿吨,其中,(332)资源量0.32亿吨,(333)资源量0.99亿吨,(334)资源量0.31亿吨。资源量通过已评审。

⑼ 煤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煤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尽量收集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及邻近矿区的生产资料,充分利用地质孔、水文地质孔来满足工程地质调查的要求。在详查阶段,勘探孔间距一般500~1000m,用于工程地质目的一般不需增加勘探孔数,孔径一般采用89mm或108mm,对松散层、软弱岩层及煤层采用双层管取芯以减少扰动。须安排一定数量的孔全孔取芯。取芯深度一般要求从煤层之上30m至煤层以下10m。

3.1.3.1 钻孔编录工作

(1)在钻进过程中,每一岩层分层的钻进速度、钻杆振动以及冲洗液消耗量的变化、水位变化等均应作仔细观察、记录。

(2)取样或破坏岩芯之前,擦净岩芯表面的泥浆进行彩色拍照,这可提供一个持久良好的记录,而且可通过这些相片给出节理、自然岩层分层、软弱岩层及软弱夹层。

(3)对于取芯的每一岩(土)层,取芯后应立即观察描述。

黏土类土:首先根据黏土颗粒含量多少(借助于搓条、刀切等手段)划分为黏土和亚黏土,再描述其颜色、成分、层理、结核包裹体、化石、滑面及其倾角、接触面、温度和可塑性等。

砂类土:首先根据颗粒粒组的百分含量划分为砾石,粗、中、细、粉砂,再描述其颜色、颗粒成分及含量、分选性、滚圆度、层理、接触面、化石、结核、湿度和密实程度等。

岩石:要描述每一岩石分层的岩石名称、颗粒成分及含量、分选性、滚圆度、胶结物成分及含量、胶结方式、层理、接触类型、该层的岩石质量标志(RQD)、强度、不连续面的密度及崩解、膨胀特性等。

野外可按以下简易标志描述:

1)RQD:某一地层分层>10cm长的岩芯之和与该分层岩芯总长度的比值(%)。

2)折断强度:从岩层中取出150mm岩芯,试着用手将其折断。折断强度可用下列标准予以估计:高的——手折不断,中等的——很少折断,低的——经常折断。

3)不连续面密度:以每分层中每米节理或不连续面的数量分级。

高的:>10,结构面极发育,岩体破碎;

较高的:2~10,结构面发育,岩体破裂;

中等的:0.5~2,结构面较发育,岩体呈块状;

低的:<0.5,结构面不发育,岩体完整。

4)崩解性:将有代表性的风干的长25cm的岩芯放入水中10min,据以下标准评价确定。

高的:完全崩解;中等的:有些崩解;低的:很少或没有崩解。

(4)取样方法:根据煤层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要求,对岩(土)层分层依次采取尺寸和数量均符合实验要求的完整试样,经包装、蜡封后运往实验室,如果是土样、湿度敏感性较大的岩石均应在取芯后立即取样,以保持湿度和不被风化。

(5)每个钻孔应进行物探工作。

(6)钻孔编录的综合成果必须反映在钻孔工程地质柱状图上,该图应包括下述项目:地层岩性、柱状、RQD、折断强度、不连续面密度、崩解性质、综合评价等。这一图件对评价地层的冒落特性,查明潜在的地层控制问题,估计平均支护载荷密度都是非常有用的。

1)节理和不连续面的密度和方向,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充填情况。利用这一资料可评价顶、底板岩层变形性质及分析残余构造应力的方向。

2)直接顶板地层的厚度和力学特性。这些性质会大大影响工作面后方地层的冒落性、变形特征、工作面支护载荷、顶底板移近、煤巷支护及岩层移动。

3)详细调查岩芯丢失的层段,以查明软弱岩层。

4)黏土岩和砂岩位置及厚度的变化,由此可查出古河床或河漫滩的标志,预计可能出现的地层控制问题。

5)每一地层单位的RQD、强度、崩解性、各岩层间出现离层的可能性。据此可确定平均支护密度及煤巷支护。

3.1.3.2 专门工程地质工作

下面讨论更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的获得方法。这些资料包括节理和不连续面的性质、原岩应力状态、岩土层的强度指标、崩解性、岩体变形性质等。

(1)节理和不连续面的密度、间距、形状和延伸等,这些可在岩石露头上进行节理裂隙统计得到;也可通过岩心直接测绘,如此需考虑使用双管钻进,取得定向岩芯;还可使用物探技术或钻孔电视于孔内直接测得节理裂隙图像。

(2)可在邻近矿井中使用应力解除法,或在钻孔中通过水力破裂法测定原岩应力状态。水力破裂法适应于较深处的应力测量,且只能得到水平面上的两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垂直方向的应力则需按深度和上覆岩层的容重计算得到。以上测量必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区有构造应力存在时才进行,否则即按自重应力场计算原岩应力。

(3)实验室测定的岩(煤)块强度变形指标有变形模量、泊松比、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岩块和节理面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值。这些参数应尽量在较大直径的岩样上测定,以便更接近岩体指标。

在进行岩移预计或留设防水煤柱时,尚需得到松散层的变形和强度指标,它们是土的压缩系数、无侧限变形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无侧限抗压强度,黏土的抗拉强度、固结系数、先期固结压力,还要得到其他常规的物理性质指标,如含水量、黏土的塑限及液限、砂土的相对密度、颗粒成分等。

(4)水理性质:在水或湿气作用下,顶、底板岩石的恶化对地层控制是极其不利的。岩石的水理性质可由膨胀和崩解指标表示,决定这一性质的内因是它所含黏土矿物的性质及含量,如含蒙脱石的黏土类岩石最易崩解和膨胀,因此还必须进行岩石的矿物成分分析。

(5)岩体的变形性质:在钻孔内设置钻孔膨胀仪以测量直接顶、底板横向变形性质,通过声波测井可得到垂直层理方向的岩体变形性质。

3.1.3.3 水文地质调查

包括松散层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和基岩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调查。这些调查应提供以下信息:(1)地下开挖时潮湿的区域;(2)开挖区地下水量的预计;(3)采矿引起的地面及岩层移动对地表和地下水变化的影响。为此,必须进行野外钻孔抽水、注水试验,以查明地下水水位、水流方向,岩层的渗透性,各主要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等。

3.1.3.4 图件的编制

工程地质工作的成果应反映在以下图件上,可便于开采设计和生产使用:

(1)工程地质柱状图。在综合钻孔编录及专门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并需将各岩层划分为工程地质岩组(指工程地质性质相近的岩层的组合)。它包括以下内容:地层单位、深度、厚度,各岩组岩性描述,岩石(体)的变形指标、强度指标、膨胀崩解特性,节理裂隙的密度和方向,可能离层的部位和岩层的渗透系数等。

(2)工程地质剖面图。着重反映沿勘探线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包括工程地质岩组、风化带界线、各岩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岩层渗透性等内容。

(3)工程地质问题平面预测图。根据顶、底板岩性岩相、岩石物理力学指标、岩体变形性质,节理、裂隙、断层的产状和密度,地下水活动情况,瓦斯集中的可能性等,对顶、底板岩层进行稳定性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地层控制问题,为选择采煤设备和顶、底板管理方法提供依据。

阅读全文

与煤矿地质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