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人民政协理论2010年度课题研究成果集

人民政协理论2010年度课题研究成果集

发布时间:2021-08-01 21:22:43

1. 周谊的科研成果(部分)

2004年
125、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调查,《当代教育论坛》,2004.3.110-5。
126、思茅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4.2.19-21★,
127、社区安定,教育为先——欧文的教育实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104-8★
128、1948-2002年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统计研究》,2004.2.61-2★,。
129、值得思索的瑞士幼儿教育,《当代幼教》,2004.4.26
130、近50年日本社会教育经费及其使用效果,《学术研究》,2004.4.122-4★。
131、印度的职业教育(2作者),《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6-7,
132、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2作者),《医学教育探索》,2004.2.9-11
133、晚清沈葆桢的留学教育思想(2作者),《乐山师院学报》,2003.6.。
134、酉阳清溪村职业教育调查,《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8-11,。
135、宪法修改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分析(2作者),《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2004.8.
136、关于比较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人才培养论坛,2004.7.10-1,西南师大
137、当代美国私立高等教育透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67-70,。
138、战后日本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4.5.9-11
139、1948-2002年日本幼儿园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4.11.78-9★。
140、美国的“一师校”,《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2.45-6★,。
141、日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高管专供信息·教育版》,2004.47.37-8
142、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史研究》,2004.4.72-4.34.全文见万方数据网。
143、城市形象工程应该改为教育工程,《高管专供信息·教育版》,2004.49.22-3;《教育情报参考》,2005.2.17.全文见万维网。
144、对一个贫困生20年教育状况的透视,《西南教育论丛》,2004.4.43-9
145、美国家庭学校的利弊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2.50-2。
146、外国教育史(光盘版)ISBN7-900662-28-6/G.48,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47、论性格因素与学习效果,《当代教育论坛》,2005.2.35-7。
148、美国小学教师的学历,《天津教育》,2005.3.46★。
149、日本高中教师竞争激烈,《新华社高管信息·教育版》,2005.13.32;
150、美国私立高校的多样性及原因分析,《现代教育论丛》,2005.1.32-4,。
151、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初探,《西南教育论丛》,2005.1.90-2
152、1955-2000年日本义务教育经费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48-9★,
153、中美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量及体系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6.15-7★
154、日本幼儿园经费情况简介,《早期教育》,2005.6.20★。
155、美国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统计研究》,2005.6.78-80★。
156、从“明星”教师说开去,《上海教育》,2005.13.07A39★。
157、1948-2002年日本高中发展统计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32★,全文见CNKI中国期刊网。
158、值得注意的德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5.9.57-9★,
159、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5.9.64-9★;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职业技术教育》,2005.6.47-51;。
160、日本高中教师的证书与学历,《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0.48★。
161、《国外教育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徐辉、刘新科、陈坚、杨晓萍、周谊,第486项,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二等奖19:53 2005-10-19
162、腾冲县和顺镇职业教育调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5.61-7,72,。
163、教育改革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第二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2005.8.22-24,北京师范大学
2006年
164、拒绝教育资源的“不和谐”(2作者),《教育与职业》,2006.7.82-3★。
165、统计数字下的美国农业教育,《教育与职业》,2006.7.91-2★。
166、外国教育实验史·欧文培育新人的教育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5-80,书实到2006.3.31
167、1948-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4。
168、日本各级毕业生就职率研究,《中国统计》,2006.4.48-49★。
169、移动教室处处学,《上海教育》,2006.4.38★。
170、论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冲突,《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91-3
171、英、美两国特色学校初探(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4.24-7。
172、令人惊讶的美国在职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06.8.95-6★。
173、瑞士教育的特色,《教育与职业》,2006.19.88-9★。
174、美国公立中学9-12年级教师情况,《上海教育科研》,2006.7.23-4★。
175、试论英国公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6.8.14-6。
176、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2作者),《中国家庭教育》,2006.3.22-4
177、美国中学教师网络学习团体及其启示(2作者),《基础教育参考》,2006.5.19-21,。
178、美国小学的不分年级教育(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6.10.41-3★。
179、国外热门职业:中小学教师,《师资建设》,2006.6.20-21
180、论教育交流与国家发展,比较教育13届年会,上海师大,2006.11.22-24
18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情况的几点国际比较,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南京师大,2006.12.8-9;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国际比较,《统计研究》,2007.3.78-82。
182、论中职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建设(2作者),《文教资料》,2006.32.153-4。
183、特色学校的底蕴(2作者),《山西教育》(综合版),2006.8. 。
184、巴西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2作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007年
185、中德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比较(2作者),《世界教育信息》,2007.2.26-8.全文见维普网。
186、美国幼儿教师概况(2作者),《上海教育科研》,2007.2.61-2★
187、中美中小学优生评定标准之比较(2作者),《基础教育参考》,2007.3.41-2
188、中美职业课教师学历比较,《师资建设》,2007.2.64-5
189、从美国的“隔离但平等”的判决看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34-6★
190、谁应该接受职业教育(2作者),《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2.54-9
191、兼职教师——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2作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期192、成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2作者),当代教育研究,2007(3):14-5;人大复印《成人教育学刊》,2007(6):49-50,58193、日本幼儿园的移动教室,《早期教育》2007年9期32-3★
194、美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TNE)述评(2作者),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9期5-8195、美国特许学校的契约精神(2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6月196、美日两国职业人教育及启示(2作者),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6月197、论打工热背景下如何给教师减负(2作者), 《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年8期198、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探析(2作者),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0期; 《继续教育》2007年11期★19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必要性问题的探究(2作者), 《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增刊108-9★200、多样化听写策略在初三英语总复习中的实践(2作者), 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7-8
201、中等职业教育能削弱吗(2作者), 《职教论坛》2007年12月下28-92008年202、日本幼儿园的男教师, 《早期教育》2008年1期30★203、优化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2作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期92-4204、德国农业教育现状及其启示(2作者), 《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3期102-3205、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8.4:1-289206、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2作者),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2期22-4207、澳大利亚多元化高考制度初探——以新州的HSC考试为例(2作者), 《江西教育》2007(Z2).80-1208、正规化:边远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5期72-4209、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调查(2作者) ,《教育与职业》,2008年28期(10月上)43-4210、美国的家庭学校(2作者),《科教文汇》2008年9月上期31
211、澳大利亚新州高中毕业证书考试探析(2作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12期
周谊2009年科研成果
2009-1-1 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教育与职业 周谊
2009-02-15 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调查与理性思考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易全勇 周谊
2009-06-15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教育探索 赖炳根 周谊
2009-03-25 近代中国的性教育思潮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马小敏 周谊
2009-09-20 双元制模式下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以重庆永川职教城为例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陈远远 周谊
2009-07-14 职业义务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 周谊
2009-09-01 1870年以前的德国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 周谊
2009-09-01 外国教育史研究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 周谊
2009-09-01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失败的原因探析——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比较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陈利 周谊
2009-09-01 管学宣在云南丽江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 周谊
2009-3-6 大学生就业有多难 重庆政协报 周谊
2009-7-17 从国际比较看大学生就业 重庆政协报 周谊
周谊2010年科研成果
2010.01.15 高职院校薪酬目标的制定与激励模型构建研究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07.11 九省市免费中职教育政策特色及发展走向探析 教育与职业 陈远远;周谊
2010.08.08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及未来发展走向 职业教育研究 陈远远;周谊
2010.07.20 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对策调查研究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05.28 美国中部地区农村教师培养举措及启示 教育与考试 徐欣;周谊
2010.08.01 真正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办法 教育与职业 周谊
2010.09.21 挪威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及财政投入简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楚海莲、周谊
2010.27 兼职教师——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 江苏教育 张翠琴、周谊
2010.03. 转型时期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及特点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刘小竹
2010.09. 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调查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李勇;周谊;韩兰娟
2010.12 澳大利亚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影响因素探析 职教论坛 刘其晴、周谊
2010.15 挪威高中阶段职教师资的培养研究及其启示 职教论坛 楚海莲、周谊
2010.18 澳大利亚2004-2010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战略评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刘其晴、周谊
2010.25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教师专业发展框架评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刘其晴、周谊

2. 2010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河北体育学院

序号 姓名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项目类别
1 赵全勇 基于SWOT分析的“环京津健身休闲圈”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1003171 一般课题
2 韩红雨 燕赵传统武术文化研究 201004055 青年课题
3 季彦霞 构建和谐社会下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201002037 重点课题
4 唐金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素质教育启迪 201003170 一般课题

保定学院
何秉群教授主持的《我省涉法涉诉信访一体化法律救济机制研究》(201001015)、体育系高峰松教授主持的《河北省高校开展网球联赛的可行性研究》(201002002);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6项,分别为院办公室齐卫东副研究员主持的《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实证研究》(201001125)、基础教学部于爱英教授主持的《保定市廉租房建设实际效果考察及发展前景建议》(201001133)、刘增芝教授主持的《加强我省地方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研究》(201003291)、周颖副教授主持的《保定徐水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201001107)、美术系马紫薇副教授主持的《南宋小幅工笔花鸟画研究》(201003001)、政法系张鸷远讲师主持的《当前“民工荒”现象暴露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01003002)。

石家庄经济学院
课题编号
项目类别
负责人
课题题目
成果形式

201002041
重点课题
高 峰
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学生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论文

201002042
重点课题
苗泽华
基于社会责任的医药营销伦理与医药市场建设研究
论文

201002043
重点课题
谢军安
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问题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3207
一般课题
陈 民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公共政策终结经验研究
论文

201003208
一般课题
李春播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3209
一般课题
李存霞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论文

201003210
一般课题
刘耀辉
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北省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3211
一般课题
陶红茹
石家庄“夜经济”发展面临问题调查及政策建议
研究报告

201003212
一般课题
闫新红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的供给研究
论文

201003213
一般课题
于开宁
水文化传播有关问题的思考
论文

201003214
一般课题
郑 浩
集团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3215
一般课题
周雯珺
河北省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制度研究
论文

201004059
青年课题
董晓宏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4060
青年课题
雷 鸣
乳业广告叙事批评研究
论文

201004061
青年课题
李小静
河北省消费需求结构现状分析及影响和调整措施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4063
青年课题
汤永鸿
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问题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4064
青年课题
吴 巍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视角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
研究报告

201004065
青年课题
赵青霞
河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4062
青年课题
曲芳芳
基于需求的河北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论文

河北科大
201002022
重点课题
申彦霞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外语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
论文

201002023
重点课题
张志华
河北省旅行社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论文

201003102
一般课题
樊维夏
市民主动学英语 构建人文石家庄
论文

201003103
一般课题
冯建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论文

201003104
一般课题
谷欣颖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论文

201003105
一般课题
郭红卫
高校网络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及对策研究
论文

201003106
一般课题
郭宏
河北陶瓷文化产业品牌的创立于营销对策研究
论文

201003107
一般课题
胡金秀
大学生创业模式调查及扶持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3108
一般课题
刘克功
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
论文

201003109
一般课题
魏胜辉
河北省环京津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论文

201003110
一般课题
院佳莉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框架下的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策略研究
论文

201003111
一般课题
张飞龙
河北省网络文化的消费伦理研究
论文

201003112
一般课题
张燕
河北省产业机构低碳化问题研究
研究报告

201003113
一般课题
郑君玲
关于完善我省城乡卫生服务系统形象设计的研究
论文

201003272
一般课题
宁坤
河北省文化产业业态创新与动漫产业发展研究
论文

201003273
一般课题
纪媛
创新性仿写策略在英语主页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法政学院
课题名称:民国直隶省议会的民情上达职能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课题编号:201003182 承担人:赵艳玲
课题名称:先秦冀州平原人口与经济研究 课题编号:201003279 承担人:曹迎春

石家庄学院
1.
张海燕
强化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典型案例调查
研究报告
重点课题

2.
史艳
关于建设高校音乐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
论文
重点课题

3.
张伟民
城市品牌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
论文
一般课题

4.
丁利锐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推进研究
论文
一般课题

5.
张占杰
孙犁现实主义理论及其渊源研究
论文
一般课题

6.
李志华
华裔美国文学女性作家作品研究
学术论文
一般课题

7.
贺宇涛
河北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研究
学术论文
一般课题

8.
赵彦杰
外语对河北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学术论文
一般课题

9.
李莉
低碳型音乐文化与省会低碳型城市夜经济发展的研究
论文
一般课题

10.
黄雅
河北音乐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构建
论文
一般课题

11.
杨国燕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之性别差异
论文
一般课题

12.
杨洲
中国古典艺术的优秀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论文
青年课题

衡水学院
深入推进“三年大变样”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规范化研究
201003181
宋国双

民国直隶省议会的民情上达职能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201003182
赵艳玲

环京津、环渤海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003278
谢新栋

先秦冀州平原人口与经济研究
201003279
曹迎春

3. 朱庆华的研究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基金项目包括:
国家级基金5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1025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772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70202006,2007年后评估为“特优,成果简介收录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度报告》基金巡礼中);2009年度NSFC-JSPS协议项目;2003-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才计划项目2项,分别为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霍英东教育基金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其他省部级项目6项,包括辽宁省社会发展攻关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4项,分别用于邀请美国、加拿大专家来华合作研究和到德国学术交流。
(1)基于外部动力和内部资源系统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70772085);(2)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生态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2003年1月-2005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70202006),后评估为“特优”(2007年7月20日),收录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度报告》基金巡礼中;(3)中日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扩散模型实证研究(2009年4月1日-2011年12月31日),2009年度NSFC-JSPS协议项目;(4)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机制与绩效提升实现机理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082)(5)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规划与对策研究(2003年7月-2005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CJY001);(6)基于博弈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2004年3月4日-2007年3月3日),霍英东教育基金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91082);(7)供应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2007年1-2008年12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6JHQYB0025);(8)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2180);(9)资源环境与辽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08年1月-2009年6月),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07CJL026);(10)绿色采购提高企业绩效的方法与应用研究(2002年1月-2004年12月),省博士启动基金(2002102090);(11)面向国际竞争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及应用研究(2004年1月-12月),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03]406号);(12)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模型研究(2008年5月15日-6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0810107002);(13)绿色供应链管理与循环经济发展(2006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0610107033);(14)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产品生态设计(2005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0510107030);(15)工业园可持续管理研讨会(2004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007028);承担的其他项目:(1)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态规划(2008年5-12月),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高速公路建设生态成本核算研究(2008年5-12月),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3)中-日环境管理比较研究(2008年1-6月),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4)大连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9-12月),大连市纵向课题(大发改投字[2006]588号,大财指建[2006]784号);(5)中国制造企业环境管理效率研究(2004年1-12月),日本绩优中心计划——环境管理和国际合作社会能力,日方负责单位为广岛大学国际开发与合作研究学院;(6)绿色供应链管理教材和教科书开发(2003年3-8月),CIDA Tier 1(加拿大国际发展署重大项目资助,S-61562)子课题;(7)大连高新技术园区七贤岭生态规划(2006年4-12月),副组长;(8)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5年3-12月),执行负责人;(9)大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5年5月-2006年5月),执行负责人;(10)大连双D港生态工业园规划(2004年4月-2004年8月),副组长,主要负责一体化固体废物资源管理规划和生态产业链规划;(11)天津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2002年5月-2003年4月),副组长,主要负责一体化固体废物资源管理规划、企业生态设计指南和政策规划;(12)烟台开发区生态规划(2002年1月-6月),副组长,主要负责企业绿色供应链规划与设计;(13)绿色供应链评估方法研究(2000年10月-2001年4月),香港理工大学资助;(14)绿色供应链的建立、评估与管理(2000年9月-2001年8月),本校小额资助;(15)基于绿色供应链的产品生态设计评估方法研究(2001年9月-2002年8月),管理学院小额资助;(16)大连-香港环保人员环保意识比较研究(2000年6月-12月),香港理工大学资助;(17)大连-香港企业领导环保意识比较研究(2000年4月-9月),香港理工大学资助,第二负责人,主要负责大连市企业经理环境意识研究;(18)生态工业园运营管理模式研究(2000年7月-2001年6月),大连市科委项目,第二负责人。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的项目主要有:(1)基于GIS的大连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2005年7月-2007年6月),大连市留学回国启动基金(2005J22JH015),第二参与人;(2)碧流河流域GIS数字化管理中心示范工程(2005年7月-2007年6月),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第三参与人;(3)中国沿海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CIDA Tier1(加拿大国际发展署重大项目,S-61562)(2002-2007),申请者为主要参加者,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等,总经费400万加元(约合人民币2600万元);(4)大连保税区生态规划(2005年6-12月);(5)黑龙江省甘南县富华国际生态产业园规划(2005年3-12月);(6)营口港A港池生态规划(2005年3-12月);(7)营口港仙人岛港区生态规划(2005年6月-2006年12月),排名第三;(8)大连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2002年3月-2003年1月),副组长,主要负责案例搜集、翻译和加入WTO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规划。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2)企业环境管理(3)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4)博弈论应用研究
作为第一参加人(合作单位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71033004)。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者副组长承担完成国际合作、政府委托和横向咨询课题18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各类课题8项。 国外学术期刊:
(1)朱庆华,柳卿,‘Eco-design planning in a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any: Benchmarking its parent company’,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录用);(2)朱庆华,耿涌,Fujita Tsuyoshi,Shizuka Hashimoto (2010),‘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leading manufacturers: Case studies in Japanese large companies’,Management Research News,33(4),April 2010;(3)耿涌,朱庆华, Brent Doberstein,and Tsuyoshi Fujita (2009), ‘Implementing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Concept at the Regional Level: a review of progress in Dalian’, China, Waste Management,29,996-1002,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1.123,2006年1.223,2007年1.338)、EI检索,Available online 19 September 2008;(4)朱庆华, Jo Crotty and Joseph Sarkis(2008),‘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Automotive Instry’, 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 journal,7(4):467-488,SSCI检索;(5)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size in the adoption of GSCM practices in Chin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5(6):322-337,Published Online: 14 Feb 2008.(6)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Confirmation of a measurement model for GSCM implemen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ction Economics,111:261-273,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1.008,2006年1.183,2007年0.995)、SSCI检索(检索号:260AK)、EI检索(检索号:075211002346),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2008-LN0164;(7)朱庆华, Joseph Sarkis,J.J.Cordeiro and Kee-hung Lai(2008), ‘Firm level predictors of Emergen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Ome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Volume 36, Issue 4, August 2008, Pages 577-591,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0.648,2006年0.663,2007年1.327)、SSCI检索(检索号228OY);(8)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Closing the Loop’,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Vol 44/1 pp 1-18,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0.904,2006年0.896,2007年1)、SSCI检索(检索号:231GG);(9)朱庆华, Joseph Sarkis(2007),‘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on emergent green supply chain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ction Research,45(18-19):4333-4355,SCI检索(2006年影响因子0.799,2007年0.56,检索号216DD)、SSCI检索(检索号:216DD)、EI检索(检索号073610804393,September,2007;(10)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2007), ‘Initiatives and outcomes of GSCM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85(1):179-189,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1.163,2006年1.477,2007年1.446)、SSCI检索(检索号:205UF);(11)耿勇,Murray Height,朱庆华(2007).‘Empirical Analysis of Eco-In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Sustainable Development,15,121-133,SSCI检索(检索号170NV);(12)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7),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essures,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within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stry’,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15(11-12):1041-1052,SCI(影响因子2005年0.832,2006年0.762,2007年1.073,检索号165FD)、SSCI检索、EI检索(检索号071110486724);(13)耿勇,朱庆华,Murray Height(2007),‘Planning for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t the Instrial Park Level: A Case of Tianjin, China’, Waste Management,27(1):141-150,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1.123,2006年1.223,2007年1.338,检索号115UZ)、EI检索(检索号064610234691),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2008-LN0022;(14)朱庆华, E. Lowe, Yuan-an Wei, Donald Barnes(2007), ‘Instrial Symbiosi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Guitang Group’, Journal of Instrial Ecology 11(1):31-42,SCI(2007年1.962,检索号139LP)和EI双检索(检索号070710426813);(15)朱庆华,Joseph Sarkis(2006), ‘An inter-sectoral comparis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 Drivers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 14(5):472-486, SCI(影响因子2005年0.832,2006年0.762,2007年1.073,检索号015ZE)、SSCI检索和EI双检索(检索号06049662063),2007年大连市自然科学奖(论文类)二等奖(证书编号:2007-133);(16)朱庆华,Joseph Sarkis, 耿勇(2005),‘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 pressures,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ction Management, 25(5):449-468, SSCI检索(检索号946EC),影响因子2006年0.597;(17)朱庆华,耿勇(2005)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relations between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mo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um(in German), 13 (1): 65-70;(18)朱庆华,Raymond Cote (2004). ‘Integra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o an embryonic eco-instri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Guitang Group’,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 12 (8-10): 1025-1035,SCI检索(2004年影响因子0.688;2005年影响因子0.832)、EI检索;(19)朱庆华,Joseph Sarkis (2004). ‘Relationships between operational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among early adopter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2(3):265-289,SCI检索(影响因子2004年1.955;2005年1.419;2006年2.042;2007年1.851)、EI检索,2004年期刊最优秀三篇论文之一;(20)朱庆华,J. Sarkis (2004). ‘The link betwee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firms of differing size: An analysis of different siz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 ,13(3): 53-64;(21)朱庆华,耿勇(2002).’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to supplier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and Practice,2002年8月发表,Issue 35,PP27-40.发表录用中文期刊文章52篇。编著
(1)朱庆华、耿勇,《工业生态设计》(22.3万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25.4万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 2004年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三篇最优论文之一(2005年8月),Elsevier Science and Ecation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of APICS,2005年8月,JOM 2004 Finalist Paper Award。
2007年获得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得辽宁省2005-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2008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
2009年获得AOM(Academy of Management)美国管理学会年会最优论文。
参与项目曾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4. 刘晓莉的主要科研成果

2002年以来发表论文:
1刘晓莉 合撰第一 《刑法应增设拒证罪》, 东北师大学报 2002年6期.
CSSCI重点刊物
2刘晓莉 独撰 《刑法解释的主体》, 吉林大学学报 2003年3期 .
CSSCI
3刘晓莉 独撰 《论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志》, 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 2003年 .
4刘晓莉 独撰 《抢劫罪与罪数形态的关系辨析》, 刑事法律若干热点问题研究 2003年 .
5刘晓莉 合撰第一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 .
6刘晓莉 独撰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保障》,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6期.
7刘晓莉 独撰 《刑法解释的缘由》,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版 .
8刘晓莉 独撰 《刑事证人拒证的三大立法根源评析》,东北师大学报 2003年5期.
CSSCI重点刊物
9刘晓莉 合撰第一 《死刑废止之思考》,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2004年9月版.
10 刘晓莉 独撰 《抢劫罪的停止形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4年2期.
11刘晓莉 合撰第一 《刑法立法解释之废止》, 理论界 2004年4期.
12刘晓莉 合撰第一 《论生态犯罪立法的必要性》,当代法学 2004年5期 .
13刘晓莉 第一作者 《生态省建设需要地方生态立法》,长白学刊 2005年第6期.
核心期刊
14刘晓莉 独撰 《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立法现状评析》,刑事法新论集粹法律出版社
2005年6月.
15刘晓莉 第三作者 《论大学本科教学中生态观教育之必要性及实施途径》,2005年12月21日 .
16刘晓莉 第二作者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06年第1期 重点刊物.
17刘晓莉 第二作者 《吉林省生态立法与生态省建设的几点思考》,白城师范学院
报2006年第3期 .
18刘晓莉 第一作者 《生态犯罪立法论要》,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
CSSCI 重点刊物
19刘晓莉 第一作者 《传统环境犯罪的立法悖论与立法创新》,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3期 CSSCI 重点刊物
20刘晓莉第一作者 《俄罗斯生态犯罪的立法评析及借鉴》, 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 4期。 CSSCI
21刘晓莉独撰《有效保护草原的法律思考》,光明日报 理论版2007年8月30日。
国家级。该文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网——中国人大网(2007.9.27.)、中国
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2007.9.14)、北京市人大网(2007.9.28.)、中
国农业新闻网——三农在线网(2007.11.6)等多家网站转载。
22刘晓莉第二作者《 刑法解释与死刑的司法控制》,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2007年9月版.
23刘晓莉独撰《刑法立法解释之反思》,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CSSCI
24刘晓莉第一作者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化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CSSCI 重点刊物
25刘晓莉第一作者《草原保护的刑法立法研究》,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CSSCI
26刘晓莉第二作者《诱惑侦查的理性分析与法律规制》,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CSSCI (A)
27刘晓莉(通讯作者)《浅论男性遭遇性侵犯时的刑法保护》,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
报2009年第4期.
28刘晓莉第一作者《试论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9刘晓莉(通讯作者)《和谐社会中刑法价值的思考》,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年第1期.
30刘晓莉(通讯作者)《未成年被害人角色转换与犯罪预防的法律思考》,吉林公安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31刘晓莉第一作者《在草原牧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法律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10年
第4期.CSSCI (A)
32刘晓莉第一作者《草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的若干思考》,当代法学2010年
第4期.CSSCI (A)
33刘晓莉(通讯作者)《我国草原立法评价及其建议》,求索2010年第8期.CSSCI (B)
34刘晓莉独撰 《逃税罪数额的刑法解释》,法治研究2010年第9期。
35刘晓莉 (第一作者)《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客观认定论析》,载《经济刑法》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36刘晓莉独撰 《降低入罪门槛的当代价值探究》,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期。 CSSCI (B)
37刘晓莉独撰 《中国湿地保护立法评判》,求是学刊2011年第3期。 CSSCI (B) 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4期“学术卡片”摘要转载。
38刘晓莉独撰 《制售假药:有罪!》,光明日报2011年8月22日。 国家级 该文被新华网(2011.8.22.)、光明网(2011.8.22.)、中国日报网(2011.8.22)、中国新闻网(2011.8.22)、凤凰网(2011.9.2)、中国网络电视台网(2011.8.22)等多家网站转载。
39刘晓莉(通讯作者)《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伦理对我国草原立法完善的若干思考》,中国生态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1年10月。
40刘晓莉(第一作者) 《生产、销售假药罪作为行为犯的刑法经济评析》,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6期。
41刘晓莉(第一作者)《追究草原犯罪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1刘晓莉 参编 《刑法新立罪的理论与实务》,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
2刘晓莉 编委 《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3月版。
3刘晓莉 参编 《刑事法新论集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4刘晓莉 自著 《生态犯罪立法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5刘晓莉 参编 《草原执法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9月版。

5. 王志伟的2010年之前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著作: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商德文、王志伟、宋新柳合著(王志伟承担其中第3、4、5 章,约5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
2.《评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胡代光、魏埙、宋承先、刘诗白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11章,约4万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该书曾获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0)、第二届“吴玉章奖金”著作奖(1992)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95)。
3.《国际金融学说史》,陈岱孙、厉以宁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一章第二节,约1万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
4.《中国经济概论》,萧灼基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3章,约3。7万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
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商德文主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19章,约4。5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6.《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编(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约6万字);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年。
7.《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经济思想研究》,王志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8.《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王志伟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
9.《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胡代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王志伟担任其中第十一章的写作。
10.《经济学发展轨迹》-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述要(第一辑),梁小民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王志伟承担其中“约翰·理查德·希克斯”部分,约5万余字)。
11.《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晏智杰(主编)、王志伟、杜丽群合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出版。(王志伟承担其中“第三篇:从马歇尔到凯恩斯之间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共6章,约9万字。)
12.《经济思想史》【附经济思想史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王志伟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13.《宏观经济学》王志伟 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4.《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王志伟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15.《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王志伟、杜丽群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16.《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志伟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17.《经济学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思考》(王志伟文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库,王志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18.《宏观经济学》王志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19.《宏观经济学》(第二版)王志伟范家骧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20.《宏观经济学》王志伟 编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 月出版。
21.《宏观经济学习题与解答》王志伟、李琼编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王志伟、湛志伟、毛晖合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连续实行短期
积极(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累积效应”(课题号:02JA790004)
23.《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王志伟 专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3
二、发表的论文:
1.“发展第三产业应注意我国特点”,载1985年7月13日经济参考报。
2.“控制基建规模主要应从资金来源上把关”,载1985年8月16、17日经济参考报。
3.“马克思评资产阶级早期国际货币金融理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6期。
4.“试论马克思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现实意义”,载经济科学杂志,1989年第2期。
5.“E。曼德尔对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的探讨”,载经济科学杂志,1986年第4期。该文曾获北京大学首届“五四”青年科学成果奖论文二等奖(1987)。
6.“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载经济科学杂志,1987年第3期。
7.“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载经济科学杂志,1988年第1期。
8.“二元体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理论”,载经济学家杂志1989年第4期。
9.“由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引起的思索”,载《西方经济思想评论》第2辑,商务印书馆。
10.“从凯恩斯到理性预期学派”,载经济学家杂志1990年第4期。
11.“论经济波动与调控-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深层思考”,载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第6期。
12.“经济波动与经济调整”,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13.“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发展演变趋势的分析和历史透视”,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14.“社会集资要规范化、法制化”,载时事报告1993年第9期。
1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中的波动理论问题”,载生产力研究1994年第4期。
16.“一定的经济波动是正常的”,载学习杂志1994年第11期。
17.“古典市场伦理道德观的现实意义”,载经济科学杂志,1997年第4期。
18.“人民币为什么不贬值: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可保持增长”,载中国评论(香港)杂志1998年4月号。
19.“中国金融风险的预防与经济隐患的消除――亚洲金融风暴的警告和改革的迫切性”,载经济科学 双月刊,1998年第4期。
20.“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变缓的原因及对策”,载 中国科学报(海外版)1998年8月25日第4版。
21.“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与实行减税政策的可行性”载《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实行减税政策的可能性”1999年第22期(总第24期)第7-15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22.“欧元汇率变动趋势的分析”,载《经济科学》杂志2001年第1期。
23.“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论要”,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四期。
24.“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侯艺为第2作者),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5.“20世纪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启示”,(毛晖为第2作者),载《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26.王志伟:“经济全球化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7.王志伟、范幸丽:“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及最新发展”,《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2期。
28.王志伟:“新经济自由主义在当前的国际影响及其教训”,《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29.王志伟:《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
30.“如何认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国际影响及其教训”,载《海派经济学》第7期,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31.王志伟:“核心产业、集群效应与区位优势:兼论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路调整”,载《发展经济学论坛》2004年第2期。
32.王志伟:“新经济自由主义研究中应该注意区分的若干问题”,载《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
33.王志伟:“哈耶克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载《福建论坛》2005年第5期。
34.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载《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35.王志伟:“要算长远的经济‘大账’,从根本上调整我国畜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5年9月4日第9版。
36.王志伟:“亟待启动内在驱动力”,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6年4月16日第9-10版。
37.王志伟:”动物安全与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皆须经济学’助阵’”, 载《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6年11月26日第9-10版。
38.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中'守旧'的'异端':评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载(第一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39.齐福全、王志伟:“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实证分析”,载《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7期。
40.李琼、王志伟:“中国货币传导机制:实证检验的再考察”,载《南方金融》2007年第4期。
41.王志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及其当前政策的基本认识”,载吴易风、程恩富、丁冰、李翀主编的《当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论文集)第184-188页。
42. 李琼、王志伟:“1994-2006年我国货币信贷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载《经济科学》2008年第1期。
43. 李琼、王志伟:“利率规则理论研究新进展”,载《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 期。
44.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以弗里德曼为视角的研究”,载《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45.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差异:弗里德曼与哈耶克”,载《社会科学研究》(双月刊)2008年第4期。
46. Li Qing, Wang Zhiwei,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ney supply, banking lending and aggregate demand in China: 1994-2006,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y, Volume3. Number4. December 2008.
47. 王志伟、孙科:《中国对美国出口决策机制实证分析》,载《亚太经济》2008年第6期。
48.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异类”,载《当代经济理论研究》(论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9月。
49. 王志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方法论异类——弗里德曼与哈耶克”,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50. 王志伟:“‘实事求是’和‘思想解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长期发展的方法论基础”,载《纵论改革开放30周年:刘国光等26位学者多视角解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53. 王志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权理论30年发展的阶段性认识”,载《经济科学》2008年第6期。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该文。
54. 王志伟:“我国产权改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新中国成立60年及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为依据”,载《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55. 王志伟:“产权问题的辨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权问题”,载《现代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吴易风、程恩富、丁冰、李翀、刘长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10月。
56.王志伟:“世界性经济危机:理论和现实的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
57.王志伟:“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58.王志伟:“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3期。
59.王志伟:“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什么不能解释和解决危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2期。
60.李琼、王志伟:“泰勒规则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1994-2006”,《经济科学》2008年第1期。
三、译著:
1.《管理经济学》[美]埃德温·曼斯菲尔德 原著,王志伟 等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应用微观经济学》[美]埃德温·曼斯菲尔德 原著,王志伟 等合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全四卷),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 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王志伟翻译部分词条。
4.《工商管理大网络全书》(全五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编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王志伟为第五分卷主编,翻译部分词条。
5.《西方经济学大辞典》胡代光、高鸿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王志伟参加编写部分词条。
6.《组织行为学》[美] 黑尔里格尔 斯洛克姆伍德曼 合著(王志伟为第二译者) 翻译第3篇(共5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出版。
7.《治理机制》[美] 奥利佛·E·威廉森 著, 王健、方世健 译, 陈光金、王志伟 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8.《产权的缔约分析》[美]加里·D·利贝卡普 著,陈宇东、耿勤、秦军、王志伟 译,王志伟 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9.《宏观经济学》(第8版)[美] 鲁迪格·多恩布什、斯坦利·费希尔、理查德·斯塔兹 合著,王志伟 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经济学网络全书》(上、下)王志伟为分卷主译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6. 胡建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土地市场化视阙中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造》,《求实》2014第6期;2.《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的路径与法制保障》,《中州学刊》2014年第5期;3.《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4期;4.《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立法问题探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5.《欧洲大陆法国家的死亡损害赔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以死亡损害赔偿请求权为中心》,《河北法学》2014年第5期;6. 《冲突与缓和:市民社会语境中市民和国家——以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立法为维度》,《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死亡损害赔偿额的算定——以法经济学的分析为视角》,《学术论坛》2012年第11期(合撰);8.《我国台湾地区公众在参与立法活动中的角色》,《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合撰);9.《新时期居住权立法问题探讨》,《理论月刊》2012年第8期;10.《市民社会的理论演变与民法的角色选择》,《东方法学》2012年第5期;
(二)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土地融资担保法律问题研究》(编号13CFX076)。2.主持安徽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应对》(编号2010SQRW053),已结项。3.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西部项目)《死亡损害赔偿研究——‘同命同价’的价值与历史追问》(编号:09XJA820010),已结项。4.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立法制度研究》(编号:09YJC820001),已结项。
(三)获奖
1.2010年安徽财经大学“十一五”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2011年荣获安徽财经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称号;3.2011年荣获安徽财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4.2011年荣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并获优秀论文三等奖;5.2012年荣获安徽财经大学“教坛新秀”称号;6.2012年10月荣获“鲁豫皖民商法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7. 2013年11月荣获“鲁豫皖民商法研究会2013年年会暨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7. 王平的主要科研成果

(截至2011年6月)
一、专著、教材(独著、合著、主编、参编)
1. 刑法学(法大简明教材,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2. 刑法学(法大精品教材,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3. 罪犯风险评估与管理——加拿大刑事司法的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 犯罪学教科书(本校教材,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5. 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6. 犯罪学(统编教材,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7. 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8. Handbook of Restorative Justice, Willan Publishing 2007.
9. 中国监狱学会20年(198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10.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
11. 限制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中国行政性限制人身自由法律处分的法治建设,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2. 刑法概论(教材),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3.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版。
14. 外国监狱制度概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15. 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6.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与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版。
17. 监狱法学(北大教材,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8. 中国监狱改革及其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7月版。
19. 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5月版。
20. 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21. “六害”治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8月版。
22. 监狱法学(本校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23. 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群众出版社1995年4月版。
24. 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25. 贪污贿赂罪的原因与对策,群众出版社1992年5月版。
二、论文(包括合著)
1. 刑事法治:精妙与局限之间如何坚守,《人民检察》2011年第11期。
2. 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刑事司法指南》2010年第3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3. 被剥夺自由人的人格尊严与待遇——《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评析,载《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 监狱行刑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5. 社区矫正概念的反思与重构,《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2期。
6.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
7. 社区矫正:用语的改变与意义的翻新,载《犯罪、刑罚与人格——张文教授七十华诞贺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8. 中国法治30年——监狱法篇,载《中国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9. 监狱工作社会化的作用与中国实践,《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0. 罪犯探亲:对罪犯权利的人性化回应,《人民公安报》2008年7月9日第4版。
11. 当前中国监狱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韩文),《矫正研究》(韩国)2008年(总第39号)。
12. 恢复性司法视角下之少年司法构建,载《恢复性少年司法理论与实践》,群众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3. 减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及其改革思路,《中国司法》2007年第1期。
14. 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12期。
15. 监狱学教学:寂寞与辉煌的变奏,《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4期。
16. 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多元视角:监狱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与探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2期。
17. 开放式处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1期。
18. 中国法制建设与人权保障,载《新世纪中国人权》,团结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9. 我国假释制度之改革与完善,载《纪念监狱法施行十周年文集——回眸十年读华章》,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0. 我看累犯不得假释,《法制日报》2005年5月29日第3版。
21. 严打的刑事政策分析,载《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2. 论放逐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3. 恢复性司法的积极意义,《法制日报》2004年10月28日第7版。
24. 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文化机制,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司法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04年8月正式出版。
25. 惩罚和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的双重使命,《检察日报》2004年3月31日第8版。
26. 以罪犯为本体,《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27. 我国缓刑制度之改革与完善,《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2期。
28. 理性认识恢复性司法的预防思想,《检察日报》2004年1月20日第6版。
29. 监狱学研究的方法论,《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1期。
30. 罪犯权利观的现实指导意义,《法制日报》2003年12月26日第3版。
31. 中国监狱改革之基本构想,载《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32. 社区矫正是有益尝试,《人民日报》2003年9月5日第5版。
33. 为什么要保护罪犯的权利,《法制日报》2002年10月22日第12版。
34. 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日本札幌学院法学》第19卷第1号(2002年9月)。
35. 学者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9期。
36. 劳教司法化是大势所趋,《法制日报》2002年5月29日第3版。
37. 刑事执行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5期。
38.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大刑法学研究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9. 禁止奴役和强迫劳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4期。
40. 禁止酷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2期。
41. 刑罚轻重的根据,《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
42.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价值,《安徽职业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3. 监狱工作与监狱立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5期。
44. 把犯罪预防的措施落实到基层,载《走向21世纪的“枫桥经验”——预防犯罪实证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3月版。
45. 中国监狱现代化的方法论选择,《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46. 新世纪中国监狱定位问题初探,《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5期。
47. 监狱工作与监狱理论研究20年改革述评,《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第1-2期。
48. 理性化及其局限——监狱行刑观念的价值定位,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8月版。
49. 现代化、监狱现代化与现代化文明监狱,《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7期。
50. 我国现行监狱工作方针的价值基础,《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2期。
51. 监狱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法律科学》1997年第5期。
52. 监狱效能与宏观环境,《政法论坛》1997年第4期。
53. 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与刑事立法一体化,《中国监狱学刊》1997年其4期。
54. 世纪之交的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55. 贪污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载《反贪污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红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
56. 论行刑社会化,载《监狱学概论参考资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57. “行刑社会化”概念探析,《江西法学》1992年第3期。
三、主编文集
1.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7年卷,总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6年卷,总第二卷),群众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总第一卷),群众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8. 关信平的研究成果

1.关信平主编:《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2月(2004年出第一版)
2.关信平主编:《社会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3.关信平著:《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4.关信平著:《社会保障制度》,载《新世纪干部书库:社会知识系列》,科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1999。
5.[美]格尔哈特.伦斯基著,关信平、陈宗显、谢晋宇译:《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中文
论文:
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百三十多篇论文。其中新近发表的论文有(除注明作者的之外,均为本人独著): 当前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关信平、赵婷婷),《西北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 对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的辩证考察,《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06(下)总第05期,2012年6月 滨海新区社会管理研究—基于体制机制创新视角的研究报告,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社会管理》(郝寿义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滨海新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社会管理》(郝寿义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载《社会救助与贫困治理》(米勇生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2月 论我国当前加强和改善社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城市观察》2012年第2期 试析建立“共赢模式”劳动关系的目标、原则和体制创新,《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独著)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是面镜子——评《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11期 把握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必备之书——读《社会服务与管理》,光明日报/2011 年/10 月/18 日/第002 版 论当前我国转变社会发展方式,《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社会公平价值观的缺失及其重建,《人民论坛》2011年20期(7月中),总第332期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建设路径,《人民论坛》,2011年4月(中),总第324期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及相关政策,《东岳论丛》,2011年5期(2011年5月) 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问题研究,载《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研究》(民政部社会工作司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1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社会发展方式,《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1期 完善我国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新时期我国社会政策建构和发展的若干理论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6期基本全文转载) 论“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兼论“新福利国家理论”要点,《社会福利研究》(高鉴国等主编,第二辑),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0月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我国社会政策改革与发展,《理论文萃》2010年 第2期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需要、内容及主要领域,《学习与实践》2010年 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8期转载“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需求、内容及特点”)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必要性、任务及体制机制,《中国社会工作》,2010.8(上) 大力推动服务流动人口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2010年第4期 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流动人口的体制机制建设,《中国社会工作》2010年 第4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与发展,《民主》杂志,2009年第3期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构九大议题,《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9期 社会-经济干预是应对危机的理想选择,《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8月12日,第5版 经济波动,政府的社会干预如何行动?《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7月3日第3版 我国农民工社区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关信平、刘建娥),《人口与经济》,2009年第3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社会政策议题,《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4期 社会救助筹资模式及经费管理的国际比较,《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离土不离乡”与离土又离乡:费孝通小城镇理论再认识,载:马戎等编,《费孝通与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 社会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工作》2009年 第1期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发展,[J]. 甘肃社会科学,2008,(5). 农民工参与城镇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制度及社会基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8年10期全文转载) 共同体内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保障覆盖—欧盟的经验,(关信平、吴伟东),《人口与经济》,2008年第2期 人类安全:分析框架及应归措施”,(关信平、郭瑜),《学海》,2008年第1期 社会政策实践中的国际经验与本国创新,《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27期 社会政策行动中的福利机制与市场机制,《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24期 制度性与补缺性社会政策, 《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21期 社会政策行动中各级政府间关系,《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15期 社会政策行动中政府与民间的关系,《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12期 社会政策目标中的以人为本”,《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9期 专业素养是怎样炼成的,《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6期 当代社会政策中的公共行动与个人责任,《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6期 社会政策行动中的公平与效率,《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 第3期
外文
1.Equal rights and soc Equal rights and social inclusion: Actions
for improving welfare access by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ese cities,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中国社会工作期刊),V.1 No. 2, July 2008
2.Institutional and Indivial Autonomy: Investigating Predictors
of Altitudes toward Institutional Care in China, (1st author), (U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64 (1): 83-107 2007
3.Recent Developments in Institutional Elder Care in China:
Changing Concepts and Attitudes, (3rd author),(US)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 Vol.18,Number 2, 2006.
4.Willingness and Availability: Explaining New Attitudes toward
Institutional Elder Care among Chinese Elderly Parents and their Alt
Children,(3rd author, with Zhan, Heying Jenny; Liu, Guangya),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vol. 20, no. 3, pp. 279-290, Sept 2006.
5.China’s Social Polic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Marke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Huck-ju-Kwon, Ed.,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Welfare State in East Asia, UNRISD,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6.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welfare services in China,
(with CHOW, Julian),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Global Human Needs,Vol. 25 (3) 2003
7.“Poverty and Anti-Poverty Policies in Urban China”, in
Kwong-Leung Tang & Chack-kie Wong Ed. Poverty Monitoring and Alleviation
in East Asia,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3
8.“Policies Geared to Tackling Social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 in Social Policy Reform in China: Views from Home and Abroad,
Ed, by Catherine Jones Finer,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9.Social Welfare Reform in China: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Dynamics of Change at the Start of the
New Millennium, ed. by P.W. Preston & Jurgen Haarcke, RoutledgeCurzon,
London & New York, 2003
10.“Globalization, Inequality and Social Policy: China on the
Threshold of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英)“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Vol. 35, No.3, 2001
11.China's Social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英文),
载: 《国家之再定位:亚太区社会政策之经验与挑战》,(香港)2001-9-7
12.“China’s Social Polic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Marketisation and Globalisation”,in (英)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2000年3月Vol. 34, No.1,
13.“Staatlishe Betriebe: Beschaftigungspolitik, Lohn und Sozial
leistungen”,载<China:Ein Selbstportrat>,(德)Westermann Schulbuchverlag
Gmb H, Braunschweig,1997
14.“Chinese Social Welfare Transformation System in A Market Economy
Orientation”(英文),“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论文 (1995,11),收入《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优秀论文选》
15.“Poverty & Anti-Poverty in Rural China since the Mid-1980s”(英)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 Vol.29, No.3, 1995,9
16.“Social Security System - An Outline on its Reform and Problems
since 1979”,论文,载:Social Security in P.R.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Hamburg ,1994
17.“A Report on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Living situations of
the foreign trained scholars in Nankai University and Tianjin
University”(英文), 发表于美国Los Angeles 环太平洋地区高级人才流动国际讨论会 (1988)

9. 宋德发的科研成果

(1)独著:《厄普代克中产阶级小说的宗教之维》,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独著:《西方文学的口语传承》,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
(3)独著:《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
(4)独著:《19世纪欧洲作家笔下的拿破仑》,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年。
(5)独著:《大学的痛与梦》,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6)独著:《用整个的心做大学老师》,湘潭大学出版社2015年。
(7)独著:《大学教学名师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5年。
(8)主编:《文学名师谈教学》,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
(9)主编:《从湖湘走向世界——胡良桂与文学理论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 (1)主持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故事中的人生——西方古典文学选讲”(2014) 。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大学教学名师研究”(2010) 。
(3)主持教育部精彩一课“文学的功能”(2015)。
(4)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席勒式英雄研究”(2014)。
(5)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因素”(2009)。
(6)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中产阶级史诗——厄普代克长篇小说研究”(2007)
(7)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9世纪欧美作家笔下的拿破仑形象”(2010)。
(8)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厄普代克长篇小说的伦理指向”(2005)。
(9)主持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2012)。
(10)主持湖南省工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中心课题“西南联大的师德及其当下启示”(2014)。
(11)主持湘潭大学博士博士后专项资金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厄普代克中产阶级小说创作”(2007)。
(12)主持湘潭大学CSSCI青年培育项目“厄普代克女性小说研究”(2007)。
(13)主持湘潭大学“公开示范课”《比较文学》(2014年)。

10. 赵宏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奖、专利

科研项目:国家水专项协作项目:“水污染CMB源解析模型的优化研究与应用示范” (2011166)负责人国家973计划 空气颗粒物致健康危害的基础研究的第一课题:空气颗粒物来源与人体暴露表征研究(2011CB503801)(2011.1——2015.8) 学术骨干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课题“颗粒物污染防治思路与控制对策研究”(A类(甲)2010A079)(2010)山东省济南市科技重大专项“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典型工程示范 ——第5子课题 城市大气颗粒物监控预警综合管理平台”(济科合字200904015)(2010.1-2011.12)负责人济南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横向课题:城市大气颗粒物微粒子(PM2.5)数值预报研究与应用2006-2007年度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大气颗粒物环境基准的预研究”(200709048)2006-2007年度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东北地区城市大气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及相关途径研究”(200709013)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天津市灰霾的形成机理、危害评估及防空技术研究”(06YFSYSF0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灰霾的理化表征和形成机制(20677030)国家环境保护城市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气模型数值模拟的性能评价与优化研究” 负责人天津市气象局科研课题基金项目“大气模型数值模拟的性能评价与优化研究”负责人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奥运期间天津市空气臭氧预报”协作项目 负责人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区域灰霾形成与演变的影响”(CCSF2007-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节点自治的完全分布式网络计算模型”(60473088)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反攻击能力的双向指纹密钥校验系统”(023601211)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行机内部结合网模拟及性能评价体系”(043600111)软件著作权:MOSS权限管理工具系统V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著作权编号:2012SR113655 2012年11月25日河流污染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系统V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著作权编号:2012SR088895 2012年9月18日基于GA_ANN空气质量预测系统V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著作权编号:2009SR034449 2009年8月27日基于GA_ANN灰霾天气预测系统V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著作权编号:2009SR034448 2009年8月27日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系统NKCMB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著作权编号:2008SR25032 2008年10月16日 教学项目: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系列教材,南开大学2008年度教材建设资助立项 负责人2、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现,2005年度南开大学教改立项

阅读全文

与人民政协理论2010年度课题研究成果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