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信息学成果

信息学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01 21:16:28

① 杭州第十四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2年高考,一本上线率70%,理科总共480个考生,363人上一本线。
2013年高考,一本率70%,其中理科重点率为75.62%。
2014年高考,凤起校区: 一本上线422人,一本上线率80.84%,其中北大、清华共录取4人。1人获浙江省文科第17名。康桥校区:一本上线148人,占比36.2%, 4人考上浙江大学,1人考上香港城市大学。
●竞赛成绩
2003年,学校学生参加了在白俄罗斯举行的国际生物学科奥林匹克
奥竞赛,并荣获金牌,实现了浙江省生物学奥赛金牌零的突破。
2004年,学校学生参加在雅典举行的第16届中学生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金牌,实现了浙江省信息学奥赛金牌零的突破。
2007年,学校学生摘取在加拿大举行的第18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学奥赛金牌。
2010年,学校学生在德国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锦标赛中,获得了F1E-1KE和F1E+1KG两个项目(青少年组)金牌,并刷新了这两个项目的青少年世界纪录。
2014年8月,一名同学荣获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
2014年12月,一名同学荣获安卓应用开发全国一等奖。
2015年4月,一名同学荣获第27届丹麦青年科学家竞赛二等奖。
2014年,学校学科竞赛有184人获省级以上奖项,并获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奥赛浙江省团体优胜奖。 在2014-2015学年间,学校老师获得了如下主要成绩:
2014年6月,学校一名老师获杭州市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优胜奖 ,一名老师在市首届教职工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 。
2014年6月,学校数学教研组被省总工会评为浙江省“工人先锋号”。
2015年1月,一名老师荣获杭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2015年2月,学校一名老师被评为“杭州市第九届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2015年3月,学校两名老师校被杭州市教育工会评为2013-2014年度杭州市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 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如下:
浙江省重点中学
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全国先进单位
省文明学校
省文明单位
浙江省“千校结对”特色学校
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特色学校
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

② 王永贵的主要研究成果

在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Review, Information System Frontiers等国际知名英文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英文国际会议论文30余篇(其中2篇是科幻索引期刊,19篇荣索引,全文收录12篇ABI公司,2篇isshp检索,15篇ISTP收录检索),2007年在英国出版英文学术专着一部,在《管理科学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管理世界》和《经济管理》和《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在国内出版《顾客资源管理》、《战略柔性与企业高成长》、《消费者王朝》等专著、译着、教材30余部。其中,“服务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两部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1)王永贵,里克公顷路丽华,市场营销能力和在中国的战略灵活性,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公司,2007(英文学术著作)
2)钟扬,里克公顷路丽华,小张,王永贵,企业创业精神和市场表现:在中国的实证研究,技术管理杂志在中国,2007,(ABI公司)
3)阎连科歌曲,王永贵,江如伟,重新在汉语语境中的动机偏好:一个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研究。 2007年,1,1,25 - 41(ABI公司)
4)王永贵,杰伊kandampully,兴宝螺,桂城石,公司声誉和品牌资产:一个中国的研究,企业信誉的审查,2006年,第一卷。 9,3号,pp179 - 197(ABI)
5)王永贵兴宝螺,张泉,薛有志,技术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一个综合框架的应急办法为基础,技术管理杂志在中国,2006年,第一卷,没有。 1,p27蛋白(ABI公司)
6)王永贵,兴宝螺,永恒阳,核心能力与企业绩效成分:从高科技公司在中国,工程和技术management2004,4,pp.249 - 280(SCI,EI收录期刊的证据)
7)王永贵,兴宝螺,永恒阳一对服务质量,顾客价值,满意度的综合框架:从中国的电信业的证据,信息系统frontiers2004,6:4,pp325 - 340。(科技)
8)王永贵和惠普卤味,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能和关键资源为基础的动态环境,竞争力的审查,美国社会中的竞争力决定因素,美国,2004,14(1 / 2):34 - 59(ABI公司)
9)王永贵,单集耀等。,荟萃分析之间的产品创新和业务性能(icmit2008)(荣)关系
10)王永贵和辉锋,客户关系管理服务产业的能力:概念化和规模发展,2008年IEEE国际会议服务业务,物流及信息学,北京(EI)的
11)客户资产管理能力王永贵:尺寸和性能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基础上,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刊的工程,服务和知识管理,2008(荣国际会议)
12)王永贵,桂城石钟耀的前因和后果的关系强度:在一个中国的服务行业,ieem 2007年,新加坡(荣中分类方法)
13)他家和王永贵,消费创意,参与和满意度:在服务领域方面,ieem 2007(荣知识的影响)
14)王永贵,汇丰,金港兴,管理客户资产为优质客户关系的能力:在企业市场,采取了分类方法,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刊的工程,服务和知识管理,2007年,上海(荣实证研究国际会议)
15)王永贵,非常小器案例点评:销售模式与产品的不匹配,北大商业评论,2008年10
16)王永贵,常建坤,顾客资产管理与顾客资产管理能力平台及其构成研究,《管理世界》, 2008。
17)王永贵等,对市场导向、顾客资产导向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探索性研究——基于中国背景的调节效应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08。
18)王永贵,高忠义等,创新用户社区的运行机制及其管理研究,《珞珈管理评论》,2008
19)贾鹤,王永贵等,参照群体对消费决策影响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
20)常建坤,王永贵等,领先优势状态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财贸经济》,2007
21)王永贵,贾贺,全球客户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的现状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
22)常建坤,王永贵,顾客关系能力的关键维度及其对顾客资产的驱动过程研究,《管理世界》,2007
23)王永贵,顾客关系活动对顾客资产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中大管理评论》,2006年
24)王永贵,张炜,顾客关系管理活动、关系收益与顾客资产,《营销科学学报》,2006年
25)韩顺平,王永贵,市场营销能力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
26)韩顺平,王永贵,顾客资产管理视角下的顾客忠诚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经济管理?新管理》,2006年
27)王永贵,顾客关系活动、关系质量与顾客资产的关系研究——基于顾客视角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年
28)石贵成, 王永贵, 邢金刚,于斌,对服务销售中关系强度的研究——概念界定、量表开发与效度检验,《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
29)王永贵, 韩顺平,邢金刚,于斌,基于顾客权益的价值导向型顾客关系管理: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管理科学学报》, 2005年。
30)王永贵,邢金刚, 李元,战略柔性与竞争绩效—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
31)王永贵,顾客资产管理:背景、现状与问题,《经济管理》新管理,2004年
32)etzel/ walker/ stanton/王永贵著,《市场营销》(第14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3)王永贵,译著,菲利普?科特勒著,《政府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4)王永贵,译著,《营销策划分析》,唐纳德。勒曼和拉塞尔?温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5)王永贵,冯慧,译著,《顾客利益代言》,格伦.厄本(glen urban)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6)王永贵,译著,《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7)王永贵,译著,《组织市场营销》,james anderson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8)王永贵,译著,《管理:使命、责任与实务-责任篇》,peter drucker,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9)王永贵,译著,《管理:使命、责任与实务-使命篇》,peter drucker,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40)王永贵,译著,《管理:使命、责任与实务-实务篇》,peter drucker,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41)王永贵,董伊人,编译,《战略市场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2)王永贵,杨永恒,译著,《公司战略》第一/二版,译著,1998/2005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43)王永贵,译著:《精益企业:降低浪费的综合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44)王永贵,译著,《精益供应链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45)王永贵,译著,《消费者王朝:与顾客共创价值》,prahalad,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③ 无锡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5年,该校二本以上达线率95.1%。
2014年,该校二本以上达线率线率为91%。
2013年,该校一本达线率76%,二本达线率为95%,在全省前100名中,无锡一中有4人。 学科竞赛 时间学生竞赛名称获奖情况2015年朱毅敏等29人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赛区)省一等奖2015年朱一凡等14人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赛区)省二等奖2014年黄世悦、陈劭源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2014年陈奕霖、赵天忻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一等奖2014年李永箭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一等奖2014年鲁心义等21人第28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一等奖2013年张子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国家一等奖2013年李永箭等16人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一等奖参考资料: 锡惠山下运河旁,
校园书声驻春光。
良师益友心相连
全面发展情趣高尚。
日日新,又日新,
读书明理求进向上。
中华腾飞为己任,
努力奋发求富强。
春风化雨映朝霞,
桃李代代遍四方! 读书,明理,求进

④ 高中信息学奥赛主要搞些什么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考核方式是采用封闭式(连续3~4小时)上机编程解题的形式,不限编程语言,竞赛题量通常较大。程序完成后要通过严格的数据测试,这就对同学们编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能编程,编好的程序能运行,而且所设计的程序还要能通过在各种边界条件下和各种环境下设置的测试数据。

这种严格的数据测试方法,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参赛名额分配:

参赛名额分为基本名额和奖励名额,奖励名额与基本名额比例约为1:2。

1、基本名额:根据上一年竞赛成绩,分别定出各市参加决赛名额的基数。获团体总分前三名的市(A类市)6人,获团体总分第四至八名的市(B类市)4人,其余的市(C类市)1~2人(去年有参赛的市2人,去年无参赛的市1人)。

2、奖励名额:上一年竞赛每获一个高中或初中一等奖、女同学前三名、参赛队员全部获一、二等奖的市均给该市增加1个名额,C类市中成绩最好的2个市各增加1个名额。并规定获校团体前三名的学校各奖励1个名额给原学校。

3、根据91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提出的“开展一个鼓励女孩参加信息学竞赛活动”的精神,全国赛从92年开始规定每个省队至少有1个女同学参加。

因此,我们在条例中也规定了A、B类市基本名额中包含有1个女同学名额,如不派女同学参加,则该名额取消。为了鼓励女同学多参赛,条例中也作了“女同学的奖励名额必须派女同学参加,否则该奖励名额无效”的规定。

4、为既保证各市组队的自主性而又保证尖子培养后继有人。条例作了“分配给各市名额,其高初中人数自定,但其差额不得大于1”的规定。

⑤ 信息学竞赛中有哪些冷门的数据结构

学习高中信息技术奥赛,最开始不需要一定要具备优异的数学成绩。
几年由于初高中分离,学校成为纯高中,没有了自己的初中部,需要组织信息学奥赛活动,却不一定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有信息学奥赛基础的生源支持,所以我们考虑在高中零起点的新生中培养自己的选手,经过几年的试验和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证明了高中阶段入门的信息学奥赛选手培养的可行性.
高中阶段信息学奥赛选手培养的选材非常关键.考虑高中三年,学生从零起点起步又要取得一定的成绩,时间是很有限的.我们的选材通常都是从高一新生中选拔,具体的做法是,先做宣传工作,一开学,给高一级每个班派发选拔通知,吸引学生的注意,鼓励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然后集中时间进行选拔测试.选拔的题目一般是逻辑推理,逻辑判断以及一些趣味数学题,例如数列求和,数列余项求值,排列组合,判断推理以及程序指令运行模拟等.从中选取逻辑思维,数理基础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对信息学奥赛的内容都会有持久的兴趣,为将来的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信息学奥赛选手的培养需要合理规划,统一布局.高中三年,参加培训的时间只有高一,高二两年,高三的学生是需要全力以赴高考的,在两年的时间里学生要从零起点起步并要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学生本身的高素质以外还需要有一个系统而合理的培养规划.高一,高二两年时间学生要学的东西非常多,包括入门的基础语言Pascal,程序编写和调试运行环境 ,基本数据结构,基础算法,运筹学基础,算法优化策略等.作为全盘化的考虑,我们在高一着重为学生打基础,高二则主要在高一的基础上对解题算法和策略进行深化和提高.从学生本身的素质培养出发,我们的辅导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利益,并不急于让刚入门的学生马上出成绩,而希望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有的很容易打开,有的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只要有门,总是能找到打开的方法,一旦打开精彩无限.信息学奥赛选手的入门也一样,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一下子就进入状态,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环境不那么敏感,可能需要多一些的时间才能顺利入门,而这与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关系不是很大.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要倾注教师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刚入门的学生,在教学进度上要稍微放慢一点,同时也要兼顾那些本身接受能力特别好的学生.多设计一些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教师也要对学生多做个别指导,对一些出现比较多的共性问题还需要多强调几遍,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规范的程序编写格式.
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Pascal编程语言.教材的选取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出版的《Pascal程序设计》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内容比较规范,专业性很强,但是针对信息学奥赛的实战性要求可能也有些不足,参考其他一些专门为信息学奥赛编写的Pascal教材,又比不上它规范.实际的操作中可以《Pascal程序设计》为主,其他教材为辅灵活运用多种教材进行培训教学.在Pascal程序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开始慢慢渗入算法设计以及数据结构相关知识内容.例如,讲到循环语句的时候,在练习中就多安排一些算法性较强的练习题目,如求任意数的质因子分解,验证歌德巴赫猜想等;讲到数组等结构数据类型的时候就安排插入线性表,树结构等数据结构内容,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内涵.在基本完成了《Pascal程序设计》内容的讲解后,安排给学生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构成,然后,针对计算机算法内容专门进行基本算法的讲解与练习.这样大概一个学年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学生的入门辅导.在入门辅导的过程中,课程讲解与上机练习的比例大约是3比7,在学生刚开始的阶段,讲课的时间还要再多些,而到后期则更多的时间安排上机练习.信息学奥赛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选手的实际能力和经验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来获得,因此培养选手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强调做题的重要性,要多安排各种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同时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循环语句中求质数的基本运算,几种不同的排序算法,数组类型练习中的八皇后问题解等,这些题目可以多练几次或者是一题多解,让学生了解到问题解的多样性也从中了解到算法的优化问题.
在实际开展信息学奥赛入门的辅导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信息学奥赛选手的人员流失.刚开始的时候,报名参加的学生一般会有一百多人,选拔后我们最大限度通常会确定三十多个学生,因为人太多了辅导工作也不方便开展,一个学期以后大概会有大半的人员退出,一个学年以后整个小组一般都会只留下十个人左右.人员的流失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其原因也是多样的.信息学奥赛本身是一门脑力劳动非常大的活动,很多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因对其感到神秘而充满热情,但随着时间一长,渐渐发现跟不上了,于是就自然掉队,这是自然淘汰的结果.另外一种就是因为数理基础好的学生一般都会同时参加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的奥赛组活动,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可能会有冲突,权衡以后有可能会放弃信息学奥赛的学习,这种学生是很可惜的,应当想办法将他们留住,我们认为学生参加数理化奥赛活动与信息学奥赛活动对学生的智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当是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的,因而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参加数理化的奥赛组,同时在辅导时间上尽量安排不与其他奥赛活动相冲突,以此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争取将他们留下来.还有个别学生是因为纪律问题被开除出队的,因为信息学奥赛辅导上机时间比较多,有个别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上课不认真,经常玩游戏,上网或做其他无关事情的,这种行为对其他学生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会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如果还是没有大的改观就需要强硬的开除出队,这样做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其他学生都有好处。
高中阶段开展信息学奥赛的入门辅导相对于初中或小学的奥赛入门辅导而言有其本身的特点,高中的学生在知识体系上要比初中,小学的学生完整很多,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要强出很多.因而高中学生的信息学奥赛入门辅导相对初中,小学来说要容易很多,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时间也相对紧张,要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培养出成绩来,还需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和高效率的辅导工作.几年的尝试,我们辅导的高中零起点学生中已有多位学生获得信息学奥赛的全国一,二,三等奖,从成效来看,高中零起点的信息学辅导工作还是有一片广阔的空间的。

⑥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
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
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
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
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
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
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⑦ 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及成果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专学、航空属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⑧ 昆明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5年,学校总分600分以上共计229人,其中文科总分600分以上67人,理科总分600分以上162人,文科1名同学进入全省前10名,理科1名同学进入全省前10名,文科2名同学进入全省前50名,理科3名同学进入全省前50名,文科一本上线人数180人,一本率81.08%;理科一本上线人数665人,一本率85.40%;文、理科一本上线率84.43%;文、理科上线率100%。海外大学申请中,24名毕业生共收到87份录取通知书,顺利申入美国排名前100、英国排名前30的大学。22所美国排名前40的大学首次录取云南学生,一位艺术类学生进入艺术类排名第一的伦敦艺术大学。
2014年,学校总分600分以上共计344人,其中文科总分600分以上113人,理科总分600分以上231人,文科3名同学进入全省前50名,理科2名同学进入全省前50名,文科一本上线人数182人,一本率85.45%;理科一本上线人数555人,一本率82.71%;文、理科上线率100%。
2013年,学校总分600分以上的有268人,其中理科总分600分以上215人,文科总分600分以上53人。赵真同学690分名列云南省文科总分第一名,文科6名同学进入云南省前50名。理科1人进入云南省前50名。理科一本上线率90.81%,文科一本上线率83.60%,一本综合上线率88.86% ,文、理科上线率100%。 2012年,学校高考总分600分以上的有107人,占学校应考人数的12%。其中理科总分600分以上81人,文科总分600分以上 26 人。一本综合上线率83.48% ,本科上线率99.11%,总上线率100%。不含加分,学校有4名同学进入云南省总分前50名,1名同学进入云南省总分前10名。文科班李晴川同学高考675分(不含加分)位居全省文科第三名。
2011年,学校理科总分600分以上52人,文科总分600分以上5人,文理科600分人数占全省600分人数的7.43%;理科本科上线率98.96%,文科本科上线率97.14%,文理本科上线率98.47%,文理科上线率100%。理科总分校平均分509.84分,文科总分校平均分507.60分。不含政策加分,理科有4名同学进入云南省总分前50名,文科有4名同学进入云南省总分前50名。 学科竞赛 2012年,在“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中,学校有2人获得一等奖,43人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2009年,在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中,学校获得全国二等奖2名,全国三等奖3名。
2008年,在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学校李天阳同学获云南赛区第一名,将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数学奥赛冬令营,赵恒禹、万签霄同学获全国联赛一等奖。
2005年,在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学校张扬、王翀同学分别以74.4和79.4分的成绩摘取了两枚金牌。
2003年,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学校2人获一等奖。 素质成绩 2015年,在云南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中学校杨瑞涵同学取得高中组男子双打第三名。
2015年8月,在“七彩云南”全民健身运动会云南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校足球队获得甲组(U18)第一名。 8月18日,在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段巍、江顺发、刘星雨同学的参赛项目“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根系抗拉强度研究”获得“香港城市大学科技创新奖”和“北京公益学学会科技创新奖”。“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根系抗拉强度研究”获得全国二等奖。
2015年7月,在第十九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学校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了Robcup Junior CoSpace Rescue项目,邹昊澜、唐誉铭、赵长宇、龙荃同学在Secondary Indivial Team项目中获得亚军,在SuperTeam项目中获得亚军,邹昊澜同学在个人技能挑战赛中获得冠军。
2008年,在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夺得全国一等奖1项、云南省一等奖2项、昆明市一等奖2项、专项奖励2项。周桐同学的发明作品“具有节水功能的太阳能装置”荣获全国一等奖。
2007年,在云南省和昆明市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荣获云南省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7 项、三等奖10项。荣获昆明市一等奖9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 2015年10月,学校教师张兴虎、赵露、叶早音、年红梅、曹红兵、孙愿录像课被评为昆明市2014—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市级“优课”。
2015年7月,在“《云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动——第十二届云南省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学校夏耘等五位老师的六篇论文均获一等奖。
2012年4月,学校教师杨杰文论文《也谈中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举办的第八届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2011年12月,学校教师季新文在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荣获全国二等奖。
2010年,学校教师纳仲明在昆明市第二届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竞赛获一等奖。 3月,在第七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学校教师王文思获得课堂教学获全国一等奖。10月,学校教师杨杰文论文《古典诗词中的草意象刍议》在云南省第八届教育教学论文研讨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2009年,学校教师杨杰文获云南省演讲学会“庆祖国60华诞”演讲比赛一等奖。9月,学校教师王文思论文《提高高中学生课外练习的有效性》获全国论文交流二等奖。
2008年,学校教师年红梅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教师发展研讨会教学观摩赛中,获高中组一等奖及高中组最佳课堂教学组织奖,学校教师杨冬梅获云南省第六届高中政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0月,学校教师王文思在第二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获全国优秀课例展评一等奖,同时获得最佳课件使用奖。
2007年,学校教师杨建萍获云南省高中政治说课比赛一等奖。在第二届“英语周报”年中,学校教师年红梅获昆明市中学生英语阅读竞赛优秀辅导奖。学校教师杨琍参加全国“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奖赛”获二等奖。
2006年,学校教师杨建萍获云南省高中政治教学竞赛一等奖,年红梅获昆明市第二届高三复习课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2005年,学校教师杨建萍获昆明市高中政治教学竞赛一等奖。
2001年,学校教师杨杰文在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大赛分获昭通市一等奖、云南省一等奖。
1998年,学校教师孙彪参加第三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二等奖。
1996年,学校教师杨杰文获云南省“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昭通赛区二等奖。
1994年,学校教师杨杰文论文《语文教学语言十法》获全国教师征文大赛一等奖。学校教师杨琍参加“西南四省五方语文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香港大学优秀生源地中国海洋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中国百强中学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生源地云南省“三生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三生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云南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依法治校先进单位云南省级文明学校资料来源:

⑨ 什么是信息学和媒体

信息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规律性的一门新兴学科。信息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规律性的一门新兴学科。信息学(信息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等技术为研究工具,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又称信息科学,旧称情报学(和制汉字)。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问。与图书馆学有密切的关系。
信息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加工学、信息资源管理学、信息安全学、信息传播学及计算机科学等等。伴随记忆和运算工具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和运算设施,加速了人类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物体,二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
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阅读全文

与信息学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