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袁隆平研究成果是水稻那研究经过是什么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B.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主要成果——__________________
籼型杂交水稻 |
C. 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
通俗地讲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杂交水稻的成功使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庞大的人口,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杂交水稻不仅使我国的粮食增产,还被广泛应用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比如印度,伊朗,菲律宾,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都引进了杂交水稻。它是一项造福于世界人民的方法。
作为发明杂水稻的人,袁隆平在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3)水稻的成果扩展阅读:
杂交水稻的特点
一、根系更发达
杂交水稻与一般常规水稻品种相比,具有根多、根长、根粗、根系生长快、入土深、吸收能力强等特点,所以,杂交水稻耐肥、抗倒、不早衰,自然就具有了一定的产量保证;
二、生长力更旺盛
分蘖能力强是杂交水稻的突出点,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杂交水稻的茎叶生长更为旺盛,叶面积大;
三、穗更大、粒更多
在杂交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内,叶面积系数都会要比常规水稻更大,穗就比较多,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也多,产量自然会有所提升;
四、适应性更强
很多作物的品种是有所局限性的,这当然也包括水稻,有的水稻品种并不适合所有地区播种,但是,杂交水稻的适应性就比较强,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肥田等,都可以栽培杂交水稻,并且,增产效果都很明显!
D. 复交水稻的研究成果
复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打破当代常规、杂交水稻高产不抗病、优质不高产自然现象;可从通过国家九五攻关;破解世界水稻育种难题,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2000年湖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十六次会议公布审定合格的水稻新品种获悉,1、审定的晚稻品种;6、由吴炆耕选育湘晚糯一号、原名湘集优9512,通过全省两年区试鉴定抗;亩产424公斤,多抗,病、寒、旱,评为优质稻品种,可在全省推广。8、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崴优134亩产487公斤,米质一般、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可在稻瘟病轻发区推广。2、认定品种;33,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香1号,亩产350公斤,中抗稻瘟病米质优;尤其农民应用生产实验证明是在大田示范生产采用吴炆耕专用栽培技术优质、高产、多抗三大优势更为明显,——未完
E.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在水稻研究领域内堪称典范还是模范
应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在水稻研究领域内堪称典范”。
F.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取得了哪些成就
袁隆平在中国家喻户晓,以开发出第一个大幅提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品种而闻名。他在中国中部湖南省省会长沙的一家医院去世。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花费了 50 多年时间,帮助中国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用不到世界总耕地的 9% 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袁老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年轻的时候,他亲眼看到人们吃不饱。“1949 年以前,我看到人们在路上饿死的令人心碎的场景,”袁回忆说。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从事农业教育和研究工作。
近年来,他的研究重点转向探索维持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方法。2017年9月,袁征团队与湖南省农科院合作开发的一株低镉籼稻,在重金属污染地区,水稻平均镉含量降低90%以上。同年,他的团队成功培育出耐盐碱水稻品种,2020年中国东部江苏省最高平均亩产800公斤以上,或每公顷12吨。耐受性水稻品种也在迪拜等地得到推广,并被高度评价为对抗全球粮食不安全的新方法。
G. 袁隆平的水稻,举世皆知,那杨振宁都有着怎样的成就
杂交水稻非袁老一人之功。在歌颂袁隆平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那无数同样为了杂交水稻付出努力的科研一线的工作人员。不过袁老确实居功至伟。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榜样标兵。
而杨振宁先生自然也是无比伟大的科学家。是堪比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家。虽然很多人诟病杨振宁先生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没有回国。但是要清楚以当时杨振宁先生所研究的科研项目。
至于拿杨振宁先生和翁帆女士的婚姻来说事的人。只能说他们就是羡慕嫉妒恨而已。杨振宁先生和翁帆女士。合法的夫妻。生活幸福和美。没偷没抢。没有犯法。拿这个说事。真是没有点道德感。
H. 中国杂交水稻现在的成果研究的如何
前不久在长沙举行的中国稻米高峰论坛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表示,2010年,他主持的超级稻研究项目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而目前,已有个别百亩连片的实验基地,平均亩产创记录地达到980公斤以上。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一直遥遥领先于国际社会。2004年,袁隆平从以色列领取了“沃尔夫”奖后,又从美国捧回“世界粮食奖”。一年之内连获两项国际农业类最高奖项,其辉煌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赞扬他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水稻的杂种优势并加以应用而获得成功。他为促使中国由粮食短缺不足转变为粮食充足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研究的杂交水稻以20%的增产幅度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数千万人口。
中国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4年,当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水稻的杂交优势。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奠定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基础。此后他和同事埋头研究,于1973年完成三系杂交水稻研究,1976年大面积推广种植成功。1987年7月,安江农校青年教师邓华凤在袁隆平的理论指导下突破了两系法杂交的制约瓶颈,经过七八年的攻关,1995年中国宣告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
袁隆平根据国内外发现的育种新材料,1987年发表了“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设想”的论文,大胆而科学地把杂交水稻育种划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到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再到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为中国杂交稻研究确定了技术路线。1997年中国启动了“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项目,确立了常规稻和杂交稻并举、三系法和两系法并重、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在着力提高产量潜力的同时,注重改善稻米品质、增强病虫抗性和生态适应性。目前,超级稻研究亩产700公斤的一期目标于2000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二期目标也已于2004年提前实现,目前正在进行三期研究。
我国杂交稻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以来,到2003年已经累计种植了45亿亩,帮助农民增收稻谷4亿吨。袁隆平介绍说,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研究或引种杂交水稻,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多个国家的试种示范都取得了极其显著的增产效果。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国引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幅增加。2003年越南种植60万公顷杂交稻,每公顷单产比常规稻高出40%以上;在中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帮助下,菲律宾种植3000公顷杂交稻,每公顷单产高达8.5吨,比当地水稻平均单产高出近一倍。
早在十五六年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被世界粮农组织列为解决世界上粮食短缺国家的首选技术,这项成果还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然而,这项科研成果早期并没有在知识产权方面进行保护。“过去我们的技术都是敞开的,现在知识产权意识逐步加强,我们也开始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袁隆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不重视知识产权,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转让中曾蒙受过巨大损失。1981年当中国向美国转让11项杂交水稻核心技术时,美方只承认1项有效。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加强了杂交水稻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杂交水稻研究机构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加强了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以及科技人员流动、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袁隆平说,对于这个为人类造福的科技产品,中国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绝不是永久的,只能是保护一段时间。为了让更多的人受惠,目前中国的三系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是完全公开的。
I.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 Henry Beachell 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后被授予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
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