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能帮我写一份企业专利成果运用报告。
报告自己些比较好科技评价的重要性1. 显著提升科技成果的价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评价是行业公认的权威评价,评价委员会成员均为国内顶级专家, 经评价委员会专家组严格质询、认真审查得出的专业评价结论公信力强、认可度高,科技成果价值显著提升。2.可获得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管理,促进国家科技成果的信息交流和转化推广。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成果登记、科研计划立项、生产许可证审批、科技成果转让交易、科技资产评估、科技成果宣传推广以及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重要依据。3.可获得国家及地方政府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4.可申报国家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以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尤其是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的企业,可获得更多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等。5.帮助企业掌握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国家级行业专家,都是国家各部委(专家级80%)领导、行业内的企业总工、国内顶级研究机构专家,有些专家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对行业发展、国家资助行业发展方向都很清楚,这些专家通过企业组织的科技成果产品研讨会等形式,来到企业指导,给企业带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带来正确发展思路。企业的产品优化、创新、提升都会围绕国家的发展规划走,不会盲目投资,避免投资失误等损失,杜绝风险。6.有机会享受“绿色通道”待遇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企业,可申请参与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起草或修订,并承担行业科技支撑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推广,列入各部委相关行业领域发展专项规划等。7.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② 应用成果
1)完成了西部荒漠戈壁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的地电化学方法研究工作,圈定出Au异常6处、Ag异常4处、Cu异常3处,为新疆荒漠戈壁区金窝子金矿的外围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2)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虎拉林金矿区,按200m×20m测网(异常中心地段加密到20米)布置6条线(84、76、68、60、52、44)开展地电化学测量找矿评价工作。结果在测区内共圈出了三条带状分布的金异常,按照分布的平面位置,将异常从东到西分别编为D1、D2、D3号:其中D1号异常经深部工程验证见到隐伏金矿体。
3)在广西大瑶山西侧北段新造铅锌矿区进行了0.96km2的详查阶段的深部找矿研究,在已知铅锌矿体上方有清晰的地电提取异常显示,主元素Cu、Pb、Zn异常浓集中心与矿体空间赋存位置对应关系密切;在矿区外围圈定出了1个长约1.2km的Cu、Pb、Zn、Ag预测成矿带。
4)在山东招远栾家河断裂北段进行了1.02km2的详查阶段的隐伏金矿预测研究,在西区圈定出了4个相互平行的线状异常带,其展布方向与本区的断裂构造延伸方向相一致,异常强度较大,且具有元素组合特征;在东区圈定出Au异常4处、Ag异常2处、As异常4处、Sb异常2处、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3处,也均具有线状特征,为本区进一步评价断裂构造的含矿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5)在广西横县泰富金矿外围进行了0.2km2的详查阶段的找矿前景研究,圈出5个找矿有利地段,其中Ⅳ-1异常与Ⅳ-2异常经边采边探,在离地表100m深处见到了金矿体,平均品位5.4×10-6;Ⅱ-1异常经钻孔验证见工业矿化;Ⅴ-2异常经槽探工程揭露,发现金矿化体,平均品位2.063×10-6。
6)在大巩山金矿主矿带西侧河滩地带的一个呈北东向展布、长1000m、宽600m的范围内,按100m×20m网度共布置了11条测线,除0线长1300m外,其余测线均为600m,总长度为7300m。开展了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金矿的预测研究工作。测量结果在测区内发现四个地电提取地电提取Au异常(Au1、Au2、Au3、Au4)。其中Au1号异常经深部工程验证见到隐伏金矿体。
7)根据湖南刘湾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按不等距的勘探网度布置了4条测线,开展找矿预测的研究,结果在测区发现了两处主要地电化学W、Pb、Mn、Co、Ni、Be等异常,以及其他的一些呈散点分布的小异常点。
8)在杜荒岭矿区外围的金沟东西测区,开展了地电化学深部找矿预测评价研究,根据以往的工作情况及化探Au异常分布的范围,在金沟西测区按100m×20m测网布置9条线,在金沟东测区按100m×20m测网布置5条线开展工作,获得了4个地电提取Au异常,编号为JWD1、JWD2、JWD3、JWD4。
9)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三元井金矿区,开展了地电化学深部找矿预测评价研究,根据以往的工作情况,在三元井金矿区按100m×20m测网布置13条线开展工作。获得了两个地电提取Au异常,编号为Au1、Au2。
③ 旁压测试成果的应用
旁压测试在实质上是一种横向载荷试验。旁压测试与载荷变形观测、成果整理及曲线形状等方面,都有类似之处,甚至有相同之处。但旁压测试的设备重量轻,测试时间短,并可在地基土的不同深度上(尤其是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测试,因而其应用比载荷测试更广泛。目前国内外旁压试验成果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地基承载力
我国目前基本上采用临塑荷载和极限荷载两种方法,来确定地基土体的容许承载力。
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定的方法如下:
1.临塑压力法
大量的测试资料表明,对于土质均匀或各向同性的土体,用旁压测试的临塑压力Pf减去土层的静止侧压力P0所确定的承载力,与载荷测试得到的承载力基本一致。在国内在应用旁压测试确定地基承载力f0时,一般采用下式:
f0=Pf-P0(6-19)
式中:f0为地基承载力(kPa)。
2.极限压力法
对于红粘土、淤泥等,其旁压曲线经过临塑压力后,急剧拐弯;破坏时的极限压力与临塑压力之比值(PL/Pf)小于1.7。为安全起见,采用极限压力法为宜: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F为安全系数,一般取2~3。
对于一般土体,宜采用临塑荷载法,对旁压曲线过临塑压力后急剧变陡的土,宜采用极限荷载法来确定地基土承载力。
建设部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规定,推荐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按下式计算:
fak=λ1(Pf-P0)
fak=λ2(PL-P0)
(6-21)
式中:λ1、λ2为修正系数。
λ1对于一般粘性土,可结合各地区工程经验取值;具体取值可参照建设部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λ2对于粘性土取0.42~0.50;粉土取0.30~0.43;砂土取0.25~0.37。也可根据经验取值,但λ1不应大于1.0;λ2不应大于0.5。
二、确定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
桩基础是最常用的深基础,其承载力由桩周侧面的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两部分提供。考虑到旁压孔周围土体受到的作用是以剪切为主,与桩的作用机理比较相近,因此,分析和建立桩的承载力和旁压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可能的。于1978年,Baguelin提出了估算单桩的容许承载力的计算式: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qd]为桩端容许承载力(kPa);[qf]为桩侧容许摩阻力(kPa)。
建设部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议:打入式预制桩的桩周土极限侧阻力qsis,可根据旁压试验极限压力查表(表6-3)确定。而桩端土的极限端阻力的值qps可按下式计算:
粘性土:qps=2PL
粉土:qps=2.5PL
砂土:qps=3PL
表6-3 打入式预制桩的桩周土极限侧阻力qsis(kPa)
对于钻孔灌注桩的桩周土极限侧阻力qsis为打入式预制桩的0.7~0.8倍;桩的极限端阻力qps为打入式预制桩的0.3~0.4倍。
三、确定地基土层旁压模量
地基土层旁压模量是反映土层中应力和体积变形(可表达为应变的形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代表了地基土水平方向的变形性质。
由于加荷方式采用快速法,相当于不排水条件,依据弹性理论,对于预钻式旁压仪,根据梅纳德(Menard)理论,在P-V曲线上的近似直线段,土体基本上可视为线弹性介质,根据无限介质中圆柱形状孔穴的径向膨胀理论,孔壁受力ΔP作用后径向位移Δr和压力ΔP的关系为: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G为剪切模量。
旁压试验实测孔穴体积的变化所引起的径向位移变化Δr为:
Δr=ΔV /2πrL (6-24)
式中:L为旁压器测试腔长度(图6-12)。
图6-12 求旁压模量原理图
将式(6-24)代入式(6-23)可得: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在式(6-25)中,可取r为P-V曲线上近似直线段中点所对应的旁压孔穴半径rm。这时,相应的孔穴体积为V,则:
V=Vc+Vm (6-@26)
式中:Vm为近似直线段中点对应的体积增量(cm3);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弹性理论中剪切模量G与弹性模量E之间的关系式为: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若将旁压测试中的E用Em来表示,将式(6-25)和式(6-26)代入式(6-27),则可得到: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Em为旁压模量(kPa);μ为土的泊松比;
由上式可知,计算旁压模量通常用下式表示: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Em为旁压模量(kPa);μ为泊松比;Vf为与临塑压力Pf所对应的体积(cm3);Vc为旁压器量测腔初始固有体积(cm3);V0为与初始压力P0对应的体积增量(cm3);ΔP/ΔV为旁压曲线直线段的斜率(kPa/cm3)。
国内也有采用测管水位下降值,即将体积值除以测管截面积,则式(6-29)可改为: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Sc为与测试腔原始体积相当的测管水位下降值(cm);S0,Sf为P-S 曲线上直线段所对应的测管水位下降值(cm);ΔP/ΔS为旁压曲线直线段的斜率(kPa/c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通常旁压模量 Em和变形模量 E0的关系,梅纳德(Menard)建议用下式来表示:
Em=α·E0(6-31)
表6-4 土的结构系数α常见值
式中:α为土的结构系数,其取值在0.25~1.0之间,具体见表6-4所列。
对于自钻式旁压试验,仍可采用上两式来计算旁压模量。由于自钻式旁压试验的初始条件与预钻式旁压试验长期保持不同,预钻式旁压试验的原位侧向应力经钻孔后已释放。两种试验对土的扰动也不相同,故两者的旁压模量并不相同。因此,在工程中应说明试验所用的旁压仪器类型。
四、确定土的变形模量
变形模量是计算地基变形的重要参数,它是表示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受压时,土体所受的压应力与相应压应变之比。变形模量与室内试验求得的压缩模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E0为土的变形模量(kPa);ES为土的压缩模量(kPa);μ为泊松比。
用旁压测试曲线直线段计算的变形模量公式,由于是采用的加载比较慢,实际上考虑了排水固结的变形。而土的旁压模量也是所测曲线直线段斜率的函数,规范规定,旁压模量的测试方法,采用快速加荷的方式,所以土的旁压模量与土的变形模量不是相同的。
五、估算地基沉降量
图6-13 两个变形区
Ⅰ区为球形应力张量引起的变形区;Ⅱ区为偏斜应力张量引起的变形区
采用旁压试验法来预估沉降量可将沉降分为两个部分(图6-13),其计算式为:
S=SA+SB
式中:SA为球形应力张量引起的沉降;SB为偏斜应力张量引起的沉降。
偏斜应力张量引起的沉降又可分为两部分,即
SB=SBe+SBp(6-33)
式中:SBe为弹性沉降;SBp为非弹性沉降。
对任意的形状基础,球形应力张量引起的沉降计算公式为: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P为基底压力(kPa);B为基础半径或半宽(cm);E0为变形模量,可根据式(6-31)中的旁压模量换算;λA为形状系数;当基础为圆形基础时;λA为1。其他基础的形状系数见表6-5所示。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偏应力张量引起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的总变形量为: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B0为基础的参考半宽:取30cm;α为土的结构系数(有一些参考书称为流变系数),由表6-4决定;λB为形状系数;当基础为圆形基础时:λA为1。其他基础形状系数见表6-5所示。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表6-5 形状系数λ值
由上式分析可得到总地基土体变形量为: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应注意的是:用旁压试验法估计的沉降量,往往比采用弹性理论计算法得到的沉降量要小。
目前,在国内、外一些生产单位的科研部门,利用旁压试验P-V曲线来模拟载荷试验的P-S曲线;也可以通过对比地基处理前后旁压曲线的临塑荷压力和旁压模量的数值来检验经过地基处理后(强夯、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等)加固的效果。
④ 科研项目的成果形式具体有哪些
1、论文和专著
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
4、发明专利
5、实用内新型专利
6、外观设计容专利
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
8、基础软件
9、应用软件
10、其他
⑤ 谁能帮我写一份企业专利成果运用报告。
科技评价的重要性
1. 显著提升科技成果的价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评价是行业公认的权威评价,评价委员会成员均为国内顶级专家, 经评价委员会专家组严格质询、认真审查得出的专业评价结论公信力强、认可度高,科技成果价值显著提升。
2.可获得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管理,促进国家科技成果的信息交流和转化推广。
科技成果评价是科技成果登记、科研计划立项、生产许可证审批、科技成果转让交易、科技资产评估、科技成果宣传推广以及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重要依据。
3.可获得国家及地方政府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
4.可申报国家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以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
尤其是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的企业,可获得更多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等。
5.帮助企业掌握国家重点发展方向
国家级行业专家,都是国家各部委(专家级80%)领导、行业内的企业总工、国内顶级研究机构专家,有些专家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对行业发展、国家资助行业发展方向都很清楚,这些专家通过企业组织的科技成果产品研讨会等形式,来到企业指导,给企业带来明确的发展方向、带来正确发展思路。
企业的产品优化、创新、提升都会围绕国家的发展规划走,不会盲目投资,避免投资失误等损失,杜绝风险。
6.有机会享受“绿色通道”待遇
通过科技成果评价的企业,可申请参与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起草或修订,并承担行业科技支撑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推广,列入各部委相关行业领域发展专项规划等。
7.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⑥ 在今后成果更新中的应用
农用地分等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全面完成和成果应用工作的开展,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准确性、现势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各省(区、市)农用地分等开始和完成的时间不同,采用的基础数据基期不一,影响我国宏观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现势性及其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面临着更新问题。
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分等成果 6 年更新一次。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第一批国家试点于 2004 年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在完成农用地分等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重新部署了“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建立省、国家级二级标准样地体系”的工作,并于 2005 年 11 月启动。随着农用地标准样地设置工作的深入,往往会发现诸如地类错误、村名错误、实地与原分等等别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农用地分等成果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新,以便反映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为今后的管理工作应用提供翔实、准确、现势的基础数据。但是,如果重新收集因素因子数据,对所有分等单元按照原来过程计算并修正,其工作量巨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体系的 535 块标准样地代表着农用地利用等别为 2 ~ 15 等的农用地的综合条件,也代表着一定区域或者乡(镇)农用地的综合条件,通过对不同利用等别分等单元(特别是标准样地)现状前后变化,可了解区域内农用地的动态变化,在此,可考虑利用现行标准样地成果更新农用地分等成果。在没有新的更新方法出台前,不考虑计算方法、分等规则、分等参数数据的更新,仅探讨利用标准样地成果对分等对象部分原始数据、投入产出调查数据、图件三方面的更新,其技术路线详见图 6-4。
图 6-4 基于标准样地成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技术路线图
⑦ 试验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由试验测记的百分表读数εy,εc和εg,根据式(5-5)、(5-6)可求出饱和粘性土的原状和重塑状态的不排水剪强度Cu和C′u。若采用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资料则可用式(5-7)、(5-8)计算强度Cu和C′u值。根据Cu和C′u值据式(5-11)可计算出土的灵敏度St。
一、十字板强度与室内三轴强度的比较
十字板测得的不排水剪强度,与室内三轴不排水强度相比,能更好反映土的天然结构和应力状态。国内、外学者曾将十字板资料与室内试验资料进行对比。
1.国内对饱和软粘土所做的比较试验
我国曾在东南沿海一带做过大量的比较试验,以比较十字板强度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及三轴不排水强度之间的差异。所用的试样都是以薄壁取土器钻取的高质量的未扰动土样。所有土样的塑性指数Ip=15~24,粘粒(d<0.005mm)含量为9%~50%。由34个土样整理得qu/2-Cu关系式,其关系用下式表示:
表5-3 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记录表
qu/2=Cu-0.03 (5-12)
由34个土样整理出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强度Cuu-Cu关系式:
Cuu=Cu-0.037 (5-13)
表5-4 十字板强度与三轴固结不排水强度的比较
之后,在进行福建莆田北洋海堤,浙江舟山大成塘海堤及温岭东海塘海堤现场试验时,都曾比较三轴固结不排水剪的Ccu与十字板试验的Cu、qu的试验(十字板试验的Cu、φu指标的取得,是将十字板强度沿深度的变化换算为十字板强度Cu与垂直固结压力的关系式确定出来)。所得结果如表5-4所列。
2.国外对灵敏软粘土所做的比较试验
1972年,Bjerrum提出对填土工程地基,根据假设滑动面所通过的方向分别采用三轴压缩、单剪、三轴拉伸三种试验测定不排水抗剪强度,以三者的平均值代表整个滑动面的平均抗剪强度(图5-5)。
图5-5 现场不同位置的抗剪强度与室内剪切试验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两个场地做了十字板试验与室内强度试验的比较。室内试验为K0结状态下的不排水三轴压缩及拉伸试验、单剪不排水剪切试验。此外,还测定了有效上覆压力σ′v0及先期固结压力σ′p等值。
表5-5 各种归一化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平均值
两个场地为高灵敏度的海相粘土,其灵敏度由浅层的 St=30 至深处的近于St=400。静止侧压力系数K0=0.55,Ip=10%~17%。两处的十字板强度Cu(FV)、三轴压缩τc、三轴拉伸τe、单剪τd及平均强度τave,以相应深度的先期固结压力σ′p对上述各种强度进行归一化。在5.5~12.5m范围内算出各种归一化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平均值,列于表5-5。
由表可以看出,两个场地的τave/σ′p与Cu(FV)/σ′p平均值是相等的,与τd/σ′p也相当一致。这说明:如室内的固结不排水试验是在现场应力条件下进行固结的,则十字板试验强度与室内归一化不排水抗剪强度是相同的。
研究资料表明:十字板抗剪强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一般加荷速率比工程实际的加荷速率大。
Bjerrum依据软基上筑堤的破坏实例,绘出理论的破坏安全系数与地基土的塑性指数的关系,如图5-6所示。在综合分析比较实测的十字板强度与实际破坏工程反算的平均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的修正系数μ,以修正后的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强度作为设计值,即:
Cu(设计值)=μ·Su(实测值) (5-14)
式中:Cu为设计采用的不排水抗剪强度;Su为十字板试验的实测强度;μ为修正系数,随土的塑性指数而变。
图5-6 软基上筑堤的理论破坏安全系数与地基土塑性指数的关系
图5-7为μ-Ip关系。由图可见:Ip越低,μ值越高。其后,一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Bjerrum公式的合理性。
图5-7 修正系数μ与Ip的关系曲线
二、成果应用
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可按地区经验来确定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计算边坡稳定,并判别软粘土的固结历史。
1.计算软土地基承载力
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华东电力设计院的经验,地基容许承载力可按式(5-15)估算:
fk=2Cu+γh (5-15)
式中:fk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Cu为修正后的十字板强度(kPa);γ为土的重度(kN/m3);h为基础埋深(m)。
日本中濑明男(1963)利用图5-8给出地面处条形荷载下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土体原位测试与工程勘察
式中:λ为Cu-h直线的斜率;t为Cu-h直线段的延长线在h轴上的截距;B为条形荷载的宽度。
图5-8 Cuh关系
根据式(5-16),结合荷载、上部结构和地质条件,取安全系数1.5~2.0,计算地基容许承载力。
2.软土地基抗滑稳定性分析
用十字板能较准确圈定滑动面位置,并为复核和采取工程措施提供可靠的抗剪强度指标。
对饱和软粘土地基施工期的稳定问题,采用φ=0 分析方法,其抗剪强度应选天然强度,可选十字板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或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强度。
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内、外都以破坏工程实例总结使用十字板强度的经验。瑞典的Cadling和Odenstad(1950)根据11处滑坡工程,以十字板强度计算安全系数,其平均值为1.0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认为,以十字板强度用总应力分析方法进行稳定分析时,稳定安全系数选用1.30左右。交通部港口工程规范(1978年版)规定,当采用快剪指标时,选K=1.0~1.2,而采用十字板强度,选K=1.1~1.3;而JTJ250-98版中,笼统提到K=1.1~1.3,仍意味着对不同强度选不同的K值。
3.估算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
桩端阻力
qp=9Cu (5-17)
桩侧阻力
qs=α·Cu (5-18)
式中:α为与桩类型、土类、土层顺序等有关的系数。
根据桩端阻力qp和桩侧阻力qs可以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
4.检验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
实践表明:十字板强度能十分敏感地反映出地基强度增长的状态,故已经成为检验加固效果的主要手段。
例如,浙江杜湖土坝地基加固效果的检验,时间的跨度长达10年,有很好的规律性,见图5-9。
图5-9 1970~1980年浙江杜湖土坝地基加固效果检验
5.判定软土的固结历史
根据Cu-h曲线,可以判定饱和软土的固结历史。如果Cuh曲线大致呈一通过地面原点的直线,可以判定为正常固结土;若Cu-h直线不通过原点,而与纵坐标的向上延长轴线相交,则可判定为超固结土。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林宗元主编.2003.《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孟高头.1997.《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所.2003.《土工试验技术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王钟琦,孙广忠,刘双光等.1986.《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喜发,刘超臣,栾作田,张文殊.1984.《工程地质原位测试》[M].北京:地质出版社
⑧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1、论文和专著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4、发明专利5、实用新型专利6、外观设计专利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8、基础软件9、应用软件10、其他
⑨ 怎样把先进的教学成果运用于实际
教学成果应用于实际不是很简单的事情,首先教学与实践存在一定差异,教学以理论或者专实验室数据或者流程属为主线,未必适用于实际工程;其次实践中很多现场具体实际问题是仅仅靠教学无法解决的,应用于实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工作中实践并得到认可。
⑩ 科技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009年,我国10大科技创新成果回眸1.“嫦娥”探月圆满成功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受控撞击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月球丰富海区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句号。随后,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月球三维立体图自动构建技术、结合“嫦娥一号”原始影像制作完成的可实时浏览的全月球三维立体图,可为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月球软着陆器选址、月球机器人运动规划和仿真等提供技术支撑。
2.大洋科考实现多项突破
2009年3月17日,征程300多天、航程4.6万多海里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稳稳地停靠在青岛北海分局团岛码头。“大洋一号”科考船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经历7个航段,创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此次科考开展了深海底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深海海山区、富钴结壳、深海洋盆、多金属结核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发现了11个海底热液区和4个热液异常区。
3.煤间接制油技术试产成功
内蒙古伊泰集团投资近27亿元建设的16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2009年3月试车成功,产出了合格的柴油、石脑油等产品。这是我国首套试产成功的煤间接制油产业化装置,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制油技术进入工业化生产示范阶段。
4.国产抗菌药上市
2009年5月底,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氟喹诺酮类(沙星类)抗菌新药——盐酸安妥沙星,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这标志着我国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打破了长期依靠仿制的局面,中国百姓可以用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价钱更便宜的“中华牌”抗菌药了。
5.ARJ21-700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喷气客机ARJ21-700飞机101架机,2009年7月15日成功从上海转场至西安阎良,实现了研制以来的首次城际飞行。这是ARJ21-700飞机101架机继2008年成功首飞后的又一重大进展。飞机转入西安阎良试飞基地后,将投入更加繁重的科研试飞和适航取证试飞,为下一步推进ARJ21-700飞机通过中国民航和美国适航当局联合适航审查,取得中国和美国的适航证,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目前,ARJ21-700后续2架飞机也在加紧研制。预计首架ARJ21-700飞机有望于2010年底正式交付用户。
6.万吨级重型设备制造实现国产
2009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功完成热调试,这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万吨以上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属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极端制造”领域,是重大工业基础装备之一,主要用于大型电站、石油化工行业急需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代表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破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对大幅降低电力、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电力、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7. 正负电子对撞机通过国家验收
我国“十五”期间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2009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验收后,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投入高能物理实验运行,并向同步辐射用户开放,提供同步辐射专用光。据介绍,正负电子对撞机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设计对撞亮度比原来提高了30倍至100倍,并实现“一机两用”(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
8.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面世
2008年9月下线的中国第一台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运算峰值速度为每秒230万亿次。一年后,2009年10月,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峰值性能提升到了每秒1206万亿次。这个数字意味着,“天河一号”计算1天,一台当前主流配置的微机需要计算160年。“天河一号”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9.“绿色低碳”世博中心竣工
历经3年多的精心建设,由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中的重要场馆之一——世博中心于2009年12月25日正式竣工。它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世博公园内,总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建筑节能率为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为61.3%,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料比为28.9%,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吨,年节水16万吨。作为中国公共建筑节能科技的典范,世博中心创造性地解决了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环保和减排的世界性难题,在绿色建筑专项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和集成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在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集成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武广高铁通车运营
世界上第一条时速高达350公里、里程最长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列车最高时速达394公里,粤、汉实现3小时通达。武广高铁全长约1068.8公里,投资总额1166亿元,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客运专线,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建成1000公里的客运专线。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已在机车制造、铁路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列车运行控制、铁路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技术,率先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