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许成果是谁

许成果是谁

发布时间:2021-08-01 07:08:26

① 许志文是谁

许志文(Randar Xu)北京兰道尔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著名组织文化专家,亚太地区十大咨询师之一,大中华区十大培训师之一;多所资深研究机构与名牌高校的研究员、兼职教授,多家著名传媒的专栏作家;提出并构建东方式管理学说,提倡卓越组织六项修炼,倡导创建仁慧型组织,被舆论誉为新管理大师、东方式管理大师。发明以东方式管理学说为核心的一系列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形成具有东方特色、融欧美先进理念和技术于一体、契合社会发展实际的管理学说与技术,并在咨询实践中得到了客户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出版或发表著作两百余万字,例如《成功启示录》、《老板诡智》、《+式思维》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例如《标准受众与中国传媒潜在市场》等,产生广泛影响。主要服务的客户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新兴(建设)集团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医院、卫生部中英合作项目、芜湖港等。主要研究方向:组织文化、发展战略、品牌建设、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等。

许志文领导的兰道尔公司其前身为北京仁慧东方管理咨询公司,自2007年创建以来,不断探索组织管理与咨询的深层成功规律,严格以世界一流的专业水准要求自身,不断创新,持续超越自我,成为国际上最具专业实力的管理咨询机构之一,同时其本人成为组织文化学集大成者。许志文与兰道尔公司率先对世界500强公司的企业文化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对中国500强公司的企业文化也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对国内外的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等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梳理与分析,产生出调研诊断方法的变革,对于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结构、相互关系的认识变革,对于集团文化与分公司或科室文化的关系、子文化建设的咨询变革。

许志文曾在中央媒体担任编辑、记者多年,编辑的作品获得中国新闻论文奖三等奖。在1998年中国驻南使馆遭轰炸事件的系列报道受到中宣部《内部通讯》专页肯定,受到中国记者协会表彰。在此阶段,他编辑发表了中国第一篇传媒文化建设与管理论文,研究与探索传播学中“传通”规律,潜心摸索人的心理需求奥秘,使得他领导的兰道尔管理咨询项目更善于“落地”。

② 亚洲第一人!她弃美回国,研究成果让亿万人受益,智慧颜值双爆表,她是谁

一直以来作为科学家是很受国家欢迎的,如果能够为国家效力更是被国家奉为座上宾。但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有的人为了财富和地位选择投奔其他国家,有的却为了祖国的兴荣选择报效国家,比如我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不顾美国的阻拦,毅然决然的回到中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女科学家,虽然她没有钱学森的成就,但是她却造福了亿万人,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人。”

胡海岚并没有因为更多的财富而选择背叛国家,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为中国数亿人民带来了福音。她是数亿抑郁患者的白衣天使。她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创造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成果,她是国家的骄傲。

③ 谁知道中国近代数学家的简介和成就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
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的中都作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
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位传奇数学家,一生最高文凭是初中,早年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后,闻知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粱园随好,非久居之处"呼吁在国外的科学家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跟他同时代在闻讯回国的科学家,许多都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
dan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dan做出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创立了\yuanzi dan qing dan等;
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
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2:
2.陈省身
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
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道“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3:
3.苏步青
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
早年对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做出了贡献,
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
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
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4:
4.陈景润
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
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
陈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陈为世人所知是由于报告文学家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当年很多人热血学子因为这篇文章而走上数学道路!!
趋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注:
"1+1":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能分成两个素数之和.
"1+2":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者是素数,或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这是目前陈景润证明得到的距歌德巴赫猜"1+1"最近的结果!
数学家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也是非常有趣的,人们是从"m+n"去逼近"1+1"的,"m+n"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为素因子不超过m个与素因子不超过n个的两个数之和。
当时各国数学家不断努力,最终解决了"3+3","2+3","1+3",在这一逼近过程中,在华罗庚带领下也写下了许多中国数学家名字如王元,潘承桐等,最终陈景润解决了"1+2"!!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5:
5.丘成桐
陈省身的学生,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
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兹奖得主。

④ 洛必达是什么人

您好,洛必达出身贵族,从小就对数学很感兴趣,并且也有一定的天赋,他曾经在十几岁时解决了一道帕斯卡难题,但是长大后他并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数学方面的职业,而是服从兵役,后因视力不好而退伍。此后,他一方面继承了祖业,另一方面开始钻研自己一直以来喜欢的数学问题,并在同时期(1964年)对牛顿莱布尼茨刚刚发现的微积分非常感兴趣,但苦于不能理解(当时整个世界不超过5个人懂微积分,莱布尼茨,牛顿,约翰.伯努利,雅各布.伯努利,以及惠根斯),于是请来约翰.伯努利来做他的老师,弄懂了微积分。伯努利后来回瑞士执教,但洛必达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并约法三章:1,凡洛必达有疑问,伯努利需立即作出回答;2,凡伯努利有新发现,必先告诉洛必达;3,通信不可以公示第三方。作为遵守规章的条件,洛必达每年支付给伯努利300英镑。后来,洛必达法则在1696年《无穷小分析》这本书中为世人所知,但直到他去世后伯努利才向世人宣称他的作品剽窃了自己的许多成果,包括所谓的洛必达法则。为此,最为重要的洛必达法则究竟是谁的发现一时间饱受争议,成为20世纪一大公案。终于,在1694年7月22日,两人的书信昭告天下,伯努利曾在1676年7月22日向洛必达提起0/0类型问题的解法,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和洛必达书中的内容一致,由此可知,真正的0/0型问题的解法应称之为“伯努利法则”。(以上所说为老师所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详细的个人情况大家可以找相关资料和论文来看,无论如何,这样的约法三章在笔者看来确实有失数学家的风度,比起莱布尼茨和牛顿对微积分这一定理同时期的发现,剽窃他人的作品显得格外

⑤ 努力地活完自己短暂的一生把成果留给后代去继承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吧是谁说的

严格来说这不是迪迦奥特曼说的哈...这是迪迦奥特曼第四十五话里面的外星人路克说的!原话是:努力的活完短短一生,把成果留给下一代继承;人类就是如此反复成长...真的很了不起!

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谁的名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 金、 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 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在金庸武侠名著《 神雕侠侣》中,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会 引用此句而被广为流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摸鱼儿雁丘词全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裕之,山西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韩岩村人。因曾在忻州境内的遗山读书,故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曾有人赞叹说:唐有李杜,宋有三苏,而金元,只有元好问一人,他是金末元初的文坛盟主。迄今流传下来元好问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元好问在野史亭最大的成果是,终于收集、整理、编辑成了《壬辰杂编》,共100多万字。

⑦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谁写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句词出自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裕之,山西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韩岩村人。因曾在忻州境内的遗山读书,故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一代文宗,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曾有人赞叹说:唐有李杜,宋有三苏,而金元,只有元好问一人,他是金末元初的文坛盟主。迄今流传下来元好问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元好问在野史亭最大的成果是,终于收集、整理、编辑成了《壬辰杂编》,共100多万字。

⑧ 战国时期一共进行了几次合纵分别是谁主导取得了什么成果

连横合纵的实质就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别的国家而进行的外交和军事斗争,其中合纵是联合许多弱国来抵抗强国对弱国的兼并。

为了谋生存,五国尽最大努力拼错了一只五国联军,由赵将庞暖指挥攻秦,进攻开始比较顺利,但是攻入函谷关后,又秦军主力击败,联军败退,第五次合纵失败,也拉开了六国被依次灭亡的序幕。

⑨ 三年读完小初高,进入中科大,21岁研究成果轰动国际学界,他是谁呢

我们心目中的科学家大概都是满头白发,或者专注的看着实验室里的试管,又或者趴在办公桌上忙于写论文。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超级天才,他年少就成名,进入所谓的少年班,进入美国的麻省理工读过书,21岁时发表的论文让整个世界震惊!年少有为说的就是这个成年不久的男生——曹原。他用自己来向时间证明,人不少年枉英雄!

结语

天才,出生就有天赋一般的才能,可是如果后天不加以强化坚持,也会变成普通人。而曹原有良师益友,身边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一刻不曾降低。曹原不把自己当成天才来看待。同样在物理学界,曹原像牛顿一样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他永远记得浩瀚星空带给他自由而冷静的思考,永远学习,永远谦虚。

⑩ 卡文提许是什么人物

卡文提许? 卡文迪许 亨利·卡文迪许 一、生平简介 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10.10.~1810.3.10.)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公元1731年10月10日生于法国尼斯。1742—1748年他在伦敦附近的海克纳学校读书。1749—1753年期间在剑桥彼得豪斯学院求学。在伦敦定居后,卡文迪许在他父亲的实验室中当助手,做了大量的电学、化学研究工作。他的实验研究持续达50年之久。1760年卡文迪许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成员,1803年又被选为法国研究院的18名外籍会员之一。 公元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 二、科学贡献 卡文迪许的才能是多方面的。1784年左右他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发现普通空气中氮占五分之四,氧占五分之一。他确定了水的成分,肯定了它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他还发现了硝酸。 卡文迪许生前在物理学方面发表的论文为数极少,一直到麦克斯韦审阅整理并出版了他的手稿后,人们才知道他在电学方面作出了很多重要发现。他发现一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这就是后来库仑导出的库仑定律内容的一部分;他提出每个带电体的周围有“电气”,与电场理论很接近;卡文迪许演示了电容器的电容与插入平板中的物质有关;电势的概念也是卡文迪许首先提出的,这对静电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还提出了导体上的电势与通过电流成正比的关系。 卡文迪许在热学理论、计温学、气象学、大地磁学等方面都有研究。1798年他完成最后的实验时,已年近七十。在物理学上他最主要的成就是通过扭秤实验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引力常数和地球平均密度。 推算地球密度:卡文迪许测量地球的密度是从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常数着手,再推算出地球密度。他的指导思想极其简单,用两个大铅球使它们接近两个小球。从悬挂小球的金属丝的扭转角度,测出这些球之间的相互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求出常数G。根据卡文迪许的多次实验,测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为5.517,误差为0.65253%左右),并确定了万有引力常数(他测得的引力常数G是(6.754±0.041)×10-8达因·厘米2/克2,这个值同现代值(6.6732±0.0031)×10-8达因·厘米2/克2,相差无几),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卡文迪许验证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采用自己设计的“扭秤”为工具,后人称为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 三、趣闻轶事 1.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 据说卡文迪许很有素养,但是没有当时英国的那种绅士派头。他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不好交际,不善言谈,终生未婚,过着奇特的隐居生活。卡文迪许为了搞科学研究,把客厅改作实验室,在卧室的床边放着许多观察仪器,以便随时观察天象。他从祖上接受了大笔遗产,成为百万富翁。不过他一点也不吝啬。有一次,他的一个仆人因病生活发生困难,向他借钱,他毫不犹豫地开了一张一万英镑的支票,还问够不够用。卡文迪许酷爱图书,他把自己收藏的大量图书,分门别类地编上号,管理得井井有序,无论是借阅,甚至是自己阅读,也都毫无例外地履行登记手续。卡文迪许可算是一位活到老、干到老的学者,直到79岁高龄、逝世前夜还在做实验。卡文迪许一生获得过不少外号,有“科学怪人”,“科学巨擘”,“最富有的学者,最博学的富豪”等。 2.视名利如天上的浮云 有一次卡文迪许出席宴会,一位奥地利来的科学家当面奉承卡文迪许几句,他听了起初大为忸怩,继而手足无措,终于坐不住站了起来,冲出室外径自坐上马车回家了。卡文迪许沉默寡言,对慕名来访的客人常常一言不发陪坐在旁,脑中想着科学问题,使一些帮闲文人尴尬扫兴。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但只发表过两篇并不重要的论文。(其实是因为他这个人孤僻腼腆到“病态”的程度,连他和管家之间都需要以书信方式交流;连当时参加每周由班克斯举办的聚会时,都要求参与的人当他不存在,询问他建议时需要当做周围没人那样说话,这样也许你才能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或者是怒气的尖叫。) 3.卡文迪许实验室 人们为纪念这位大科学家,特意为他树立了纪念碑。卡文迪许一生勤俭,逝世后留下了大笔遗产,其中一部分由它的家族在1871年捐赠给剑桥大学创办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曾经对物理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培养出2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4.沉睡了一百年的手稿 1810年卡文迪许逝世后,他的侄子齐治把卡文迪许遗留下的20捆实验笔记完好地放进了书橱里,谁也没有去动它。谁知手稿在书橱里一放竟是70年,一进到了1871年,另一位电学大师麦克斯韦应聘担任剑桥大学教授并负责筹建卡文迪许实验室时,这些充满了智慧和心血的笔记获得了重返人间的机会。麦克斯韦仔细阅读了前辈在100年前的手搞,不由大惊失色,连声叹服说:“卡文迪许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几乎预料到电学上的所有伟大事实。这些事实后来通过库仑和法国哲学家的著作闻名于世。”此后麦克韦决定搁下自己的一些研究课题,呕心沥血地整理这些手稿,使卡文迪许的光辉思想流传了下来。真是一本名著,两代风流。不啻是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卡文迪许,1731年出生在英国。他一生都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中度过,在化学、热学、电学方面进行过许多实验探索。但由于他对荣誉看得很轻,所以对于发表实验结果以及得到发现优先权却很少关心,致使其许多成果一直未被公开发表。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才从他的手稿中发现了一些极其珍贵的资料,证实他对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卡文迪许最为人称道的科学贡献,首先是他最早研究了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并于1771年用类似的实验对电力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了说明。他通过对静电荷的测定研究,在1777年向皇家学会提出的报告中说:“电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很可能反比于电荷间距离的平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物体中多余的电几乎全部堆积在紧靠物体表面的地方。而且这些电紧紧地压在一起,物体的其余部分处于中性状态。”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电容器的容量;制造了一整套已知容量的电容器,并以此测定了各种仪器样品的电容量。而且预料到了不同物质的电容率,并测量了几种物质的电容率,初步提出了“电势”概念。 卡文迪许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从事实验研究达50年之久,性格孤僻,很少与外界来往。卡文迪许的主要贡献有:1781年首先制得氢气,并研究了其性质,用实验证明它燃烧后生成水。但他曾把发现的氢气误认为燃素,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1785年卡文迪许在空气中引入电火花的实验使他发现了一种不活泼的气体的存在。他在化学、热学、电学、万有引力等方面进行地行多成功的实验研究,但很少发表,过了一个世纪后,麦克斯韦整理了他的实验论文,并于1879年出版了名为《尊敬的亨利·卡文迪许的电学研究》一书,此后人们才知道卡文迪许做了许多电学实验。麦克斯韦说:“这些论文证明卡文迪许几乎预料到电学上所有的伟大事实,这些伟大的事实后来通过库仑和法国哲学家们的著作而闻名于科学界。” 早在库仑之前,卡文迪许已经研究了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问题。1777年,他向皇家学会提出报告说:“电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很可能反比于电荷间距离的平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物体中多余的电几乎全部堆积在紧靠物体表面的地方,而且这些电紧紧地压在一起,物体的其余部分处于中性状态。”他还通过实验证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他还早于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容器的电容取决于两极板之间的物质。他最早建立电势概念,指出导体两端的电势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欧姆定律在1827年才确立)。当时还无法测量电流强度,据说他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测量仪器,以从手指到手臂何处感到电振动来估计电流的强弱。 卡文迪许的重大贡献之一是1798年完成了测量万有引力的扭秤实验,后世称为卡文迪许实验。他改进了英国机械师米歇尔(John Michell,1724~1793)设计的扭秤,在其悬线系统上附加小平面镜,利用望远镜在室外远距离操纵和测量,防止了空气的扰动(当时还没有真空设备)。他 卡文迪许 用一根39英寸的镀银铜丝吊一6英尺木杆,杆的两端各固定一个直径2英寸的小铅球,另用两颗直径12英寸的固定着的大铅球吸引它们,测出铅球间引力引起的摆动周期,由此计算出两个铅球的引力,由计算得到的引力再推算出地球的质量和密度。他算出的地球密度为水密度的5.481倍(地球密度的现代数值为5.517g/cm3),由此可推算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为 6.754×10-11 Nm2/kg2(现代值前四位数为6.672)。这一实验的构思、设计与操作十分精巧,英国物理学家J.H.坡印廷曾对这个实验下过这样的评语:“开创了弱力测量的新时代”。 卡文迪许在1766年发表了《论人工空气》的论文并获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他制出纯氧,并确定了空气中氧、氮的含量,证明水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他被称为“化学中的牛顿”。 卡文迪许一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工作,被称为“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卡文迪许于公元1810年3月10日去世。 后来,他的后代亲属德文郡八世公爵S.C.卡文迪许将自己的一笔财产捐赠剑桥大学于1871年建成实验室,它最初是以 H.卡文迪什命名的物理系教学实验室,后来实验室扩大为包括整个物理系在内的科研与教育中心,并以整个卡文迪许家族命名。该中心注重独立的、系统的、集团性的开拓性实验和理论探索,其中关键性设备都提倡自制。近百年来卡文迪许实验室培养出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已达26人。麦克斯韦、瑞利、J.J.汤姆逊、卢瑟福等先后主持过该实验室。
希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许成果是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