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成果奖怎么申报需要什么材料
科技成抄果鉴定及进步奖申报评袭审程序
(一)材料准备阶段
由申请鉴定(验收)单位准备以下材料:
(1)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2)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审批表;
(3)项目计划任务书或实施方案;
(4)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按科技局提供的提纲);
(5)成果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
(二)鉴定申请阶段
(1) 申报单位将按照要求组织好的材料报送县科技局;
(2) 由科技局对申请鉴定(验收)的项目材料进行审查,需进一步补充完善的,返回申报单位对材料进行补正;
(3) 材料审查合格后准备进行鉴定(验收)。
(三)鉴定阶段
(1) 由科技局聘请同行专家组成鉴定(验收)委员会(小组),并提前15天将全套材料送交鉴定(验收)成员审查;
(2) 召开鉴定(验收)会议,对申请鉴定(验收)项目进行鉴定(验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鉴定(验收)意见;
(四)公告、授奖阶段
通过评审的获奖项目报经县政府批准后,由政府发出公告,公告时间为30天。
公告期满后对获奖项目予以授奖
2. 改革开放的科技的成就有哪些(附图片)
照片网络一下就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用于科技事业的财政拨款为1689亿元,是1980年的26.1倍,年均增长达13.4%。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据统计,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3710.2亿元,是1991年的26.1倍,年均增长22.6%;按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R&D支出为280.8元,是1991年的22.8倍。2007年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比1991年增加0.84个百分点,表明社会资源配置对于自主研发的倾斜逐年加大。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研发投入总量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六的研发投入大国。
(二)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255万人,是1978年的5.2倍。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是1991年的2倍;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折合全时人员达173.6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42.3万人年,分别是1991年的2.6倍和3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0.3%提高到82%,增加了11.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尤其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稳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
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中,各类企业支出2681.9亿元,是2000年的5倍,占全社会R&D支出的72.3%,比2000年高12.3个百分点;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2112.5亿元,是1995年的14.9倍,年均增长达25.3%,大中型工业企业R&D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比重已达56.9%,比1995年高出16.3个百分点。
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基本都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至2007年,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有49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402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800亿元,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该基金自1999年6月启动以来,共安排资助资金逾70亿元,其中2007年安排12.6亿元。创新基金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基础研究工作得到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代表了一国原始创新的能力,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三十年,我国基础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并进入跃升期,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07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174.5亿元,是1995年的9.7倍;用于基础研究的人力投入达13.8万人年,是1991年的2.3倍。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涌现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大疾病防治及创新药物发现、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预测等重点战略需求领域的一批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化工、钢铁、铝材、聚合物材料、水泥、油气勘探开发等行业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涌现出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一个新粒子、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距离、新型铈基金属非晶结构材料金属塑料研制成功、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发现、完成水稻第四号染色体全序列测序工作等基础研究成果,也表明我国的基础研究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创新阶段。
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一)高技术产业成就瞩目
为跟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下同)。二十多年来,863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微电子装备、能源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培养和凝聚了一批高技术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为我国高技术研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6348亿美元,是1986年的111.3倍(1986年以前无该项统计);其中出口3478亿美元,进口2870亿美元,分别是1986年的484.4倍和57.6倍;进出口贸易实现了由1986年的逆差42.7亿美元到2007年顺差608亿美元的转变。高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为28.6%,比1986年的2.3%增加了26.3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得到推进
1988年,政府开始批准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不断推进,区内企业不断增加,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至2007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从1990年的27个发展到54个,区内企业数由1600多家发展到超过4.8万家,从业人员由12.3万人增加到650.2万人;2007年实现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5.5万亿元和4.4万亿元,分别为1990年的726倍和769倍。高新技术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五、科技产出成绩斐然,重大成果振奋人心
(一)科技奖励凸现成就,重要成果层出不穷
据统计,从1981年到2007年,我国共累计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6万项;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8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9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99项;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等十二位科学家获得2000年开始评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奖励。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各个领域硕果累累,重大成果影响深远
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
在航天科学领域,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成功跨入深空探测的新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纳米电子学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获突破性进展,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完成洋底调查任务,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0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系统正式启用,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完成水稻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汉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体细胞克隆羊、转基因试管牛以及重大疾病的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三峡工程成功完成,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功解决冻土施工的世界性难题;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高能物理等各个新老学科均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
(三)专利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
专利情况是反映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交流,国家于1985年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加。从1986年到2007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以16.7%和2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至2007年底,我国专利部门已累计受理国内专利申请331.5万件,授权专利179万件。其中2007年当年受理国内专利申请58.6万件,是1986年的25.4倍;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15.3万件,是1986年的20.2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26.1%。2007年授予国内专利权30.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2万件,是1986年的354.9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10.6%,比1986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来看,据世界各主要国家均为成员的《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显示,200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456件,排名从1997年的第22位跃升至世界第7位。
(四)论文数量与质量均有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逐年增加,也迅速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0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达40.5万篇,是1990年的4.6倍。而据国际上几种较有影响的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最新数字显示,《科学论文索引(SCI)》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7.1万篇,是1987年的14.6倍,论文总量的世界排位从1987年的第24位跃升到2006年的第5位;《工程索引(EI)》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3.6万篇,是1987年的15.7倍,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2位;《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2006年收录我国论文6.5万篇,是1987年的36.7倍,世界排名从第14位跃居第2位。从论文引用情况看,从2002年到2006年共有69.2万篇《SCI》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是1995到1999年间累计量的4.9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3.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科技进步奖有什么区别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是研究的成品,是成就,是真实的结果。
科技进步奖只是一个证书,用来证明你的成就的。
4.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什么意思
科技成果奖抄是一个统称,主要指各省人民政府或国家部委授予的科技奖项,比如某某省科学技术奖就属于省部级科技奖,参照国家科技奖有一些分类,但每个省情况不同,基本分类是最高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推广奖等,不同的地级市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的数目是不一样的,要和科技实力挂钩。
地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按其理论水平,学术意义和作用划分奖励等级,地质报告,主要按理论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划分奖励等级。地质科技成果奖分为四等。
(4)科技成果奖图片扩展阅读: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以下四类成果:
1、属于国内首创,本行业先进和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2、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成果。
3、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
4、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特别显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5. 科技成果奖怎么申报
科技成果鉴定及进步奖申报评审程序
(一)材料准备阶段
由申请鉴定(验收)单位回准备以下材料:
(1)科技成答果鉴定证书;
(2)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审批表;
(3)项目计划任务书或实施方案;
(4)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按科技局提供的提纲);
(5)成果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
(二)鉴定申请阶段
(1) 申报单位将按照要求组织好的材料报送县科技局;
(2) 由科技局对申请鉴定(验收)的项目材料进行审查,需进一步补充完善的,返回申报单位对材料进行补正;
(3) 材料审查合格后准备进行鉴定(验收)。
(三)鉴定阶段
(1) 由科技局聘请同行专家组成鉴定(验收)委员会(小组),并提前15天将全套材料送交鉴定(验收)成员审查;
(2) 召开鉴定(验收)会议,对申请鉴定(验收)项目进行鉴定(验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鉴定(验收)意见;
(四)公告、授奖阶段
通过评审的获奖项目报经县政府批准后,由政府发出公告,公告时间为30天。
公告期满后对获奖项目予以授奖
6. 张忠的获科技成果奖情况
1、《苦荞麦系列饮料的研制》、科技进步二等奖、凉山州政府、第五、2008.12
2、《苦荞麦方便食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凉山州政府、第五、2007.08
3、《苦荞麦方便食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西昌学院、第五、2005.01
4、《HACCP系统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科技进步二等奖、西昌学院、第四、2006.01
5、Hypoglycemic Effect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 from Pursla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优秀论文特等奖、西昌学院、第五、2009.12
7. 张桂萍的个人科技成果奖
2005年11月,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10月,荣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回)。答
2004年11月,荣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12月, 荣获沈阳市科技振兴奖。
2002年12月,荣获沈阳市信息化成果一等奖。
2002年2月,荣获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1年8月,荣获辽宁省优秀软件奖。
2001年7月,荣获辽宁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10月, 荣获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8年5月, 荣获辽宁省青年科技一等奖。
1997年10月,荣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7年6月,荣获辽宁省国防科技一等奖。
1996年2月,荣获电子工业部突出贡献奖(中、日、印、马、泰五国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多国语言机器翻译)。
8. 求---我国近几年的尖端科技成果介绍 有图片更好
国造1000吨“天丝”项目打破全球技术垄断 (2004年11月19日)
中国发射“试验卫星二号” 小卫星研制有新进展 (2004年11月19日)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跨座式单轨车技术国家 (2004年11月19日)
云南罗体彦、欧兴义学者提出治疗艾滋病新方法 (2004年11月18日)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3年内升空 (2004年11月18日)
中医药治疗脱发享誉世界 能使再生的头发更亮泽 (2004年11月18日)
巡天遥看“千里眼”:我国初步建成对地观测体系 (2004年11月17日)
我国成功研制出“胶囊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 (2004年11月17日)
广西一科研成果解决甲状腺传统手术“毁容”难题 (2004年11月17日)
沪信息港装上“超级脑袋” 中国进入超级计算前列 (2004年11月16日)
中国2020年前将发射100多颗卫星 形成对地观测网 (2004年11月16日)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 比常规水稻增产20% (2004年11月16日)
中国建成新型卫星管理平台 实现自动智能化管理 (2004年11月16日)
佛山:“环保电子地图”有效监测企业排污 (2004年11月12日)
中国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将批量生产 (2004年11月12日)
泛珠三角区域9省区拟组建全国最大环境监测网络 (2004年11月12日)
业内专家:2008年我国有望实现手机上看奥运 (2004年11月11日)
中国微小卫星技术获突破 创新一号卫星运转良好 (2004年11月11日)
中国加强对大熊猫保护研究 克隆大熊猫取得进展 (2004年11月11日)
我国发现“传播阻断候选疟疾抗原” (2004年11月10日)
高科技带来简易生活 1分钟学打字 15分钟测甲醛 (2004年11月10日)
保护珍贵文物 西藏将为“古格遗址”建立数据库 (2004年11月10日)
中国首个环境监测小卫星星座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2004年11月09日)
我国建成西北干旱区沙尘暴数据库 (2004年11月09日)
我国最大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2004年11月09日)
中国明年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和大容量通信卫星 (2004年11月09日)
中国可录光盘核心技术在深圳取得突破进展 (2004年11月08日)
中国最大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已进入调试阶段 (2004年11月08日)
心脏比常人大四倍 江苏一罕见巨心患者成功“瘦心” (2004年11月08日)
我国研究出24小时杀菌率近100%的纤维抗菌技术 (2004年11月05日)
我国肿瘤放疗达到“精确制导”水平 副作用减少 (2004年11月05日)
中国民用飞机研制提速 正研究论证大型干线飞机 (2004年11月05日)
我国西北干旱区沙尘暴预警与服务研究取得进展 (2004年11月04日)
退休老人陈继忠发明“油水分离”获专利 (2004年11月04日)
山鹰高级教练机将定型投产 (2004年11月04日)
我国探月计划分三步 20年后有望实现太空游 (2004年11月03日)
“神六”宇航服研制成功 宇航员可在太空除衫 (2004年11月02日)
大豆超高产育种获重大突破 最高亩产逾312公斤 (2004年11月02日)
舰船有了“中国芯” 国产燃气轮机珠海航展面世 (2004年11月02日)
我国已研制成功三大系列直升机成熟产品 (2004年11月01日)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核酸干扰技术治疗乳腺癌 (2004年11月01日)
“神六”明年两人飞五天 航天员首进轨道舱生活 (2004年11月01日)
成活场景全球共享 卧龙的大熊猫也“上网” (2004年10月28日)
中科大办灭火机器人表演赛 学子欲以智慧胜火害 (2004年10月28日)
重庆农民种出五彩大米 色彩斑斓米香扑鼻(图) (2004年10月28日)
我国菌草技术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04年10月27日)
深圳将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实现全程安全化无害化 (2004年10月27日)
全球最小的3G手机昨北京亮相 (2004年10月27日)
南京大学专家提出肿瘤细胞免疫分析新方法 (2004年10月26日)
我国航天测控用新方法对C星实施定点获成功 (2004年10月26日)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化学研究获新突破 (2004年10月26日)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汗国“国徽”复制成功 (2004年10月25日)
雪龙号考察船今日离沪挺进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2004年10月25日)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清漂船”将在三峡库区投入使用 (2004年10月25日)
黑龙江省历时四年 培育成功“黑色马铃薯” (2004年10月22日)
世界首例杂交旱稻诞生 (2004年10月22日)
中国古代72道制瓷工序在景德镇完成复原图并首展 (2004年10月22日)
外观好看抗病性强 乌鲁木齐:彩色土豆上市 (2004年10月21日)
国产首条垃圾焚烧发电示范线输送设备在唐山诞生 (2004年10月21日)
新疆首次引种加拿大维达尔葡萄取得成功 (2004年10月21日)
车子似轮椅 电瓶当动力 首批地铁爬楼车月底启用 (2004年10月20日)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术临床应用获重大突破 (2004年10月20日)
群体监控 我国建第一个沿流域水电工程地震台网 (2004年10月20日)
中科院自动化所展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新成果 (2004年10月19日)
上海建成世界最大的“巨无霸”集装箱起重机 (2004年10月19日)
中国第一颗业务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2004年10月19日)
世卫正式命名浙江首次发现的两个人类新基因 (2004年10月18日)
世界首种彩色陶瓷在景德镇面世 明年即可量产 (2004年10月18日)
云南:覆盖全省的远程可视医疗网动工兴建 (2004年10月18日)
先进技术制作的“立体地图”首次亮相乌鲁木齐 (2004年10月15日)
武汉协和医院完成一例严重漏斗胸患儿矫形手术 (2004年10月15日)
陆军集团军测绘手段实现传统技术到数字技术转变 (2004年10月15日)
退伍军人杨嘉能热心研制开发劳动防护用品 (2004年10月14日)
高效集约化机采棉技术在新疆石河子推广成功 (2004年10月14日)
“神舟”六号飞船拟明年升空 有望载两名宇航员 (2004年10月14日)
国内惟一产业化电动车亮相 充电40元可跑350公里 (2004年10月13日)
北京新技术监考成人高考 “手机探测狗”反作弊 (2004年10月13日)
中国第一件纳米免熨衬衫在京上市 (2004年10月13日)
河南研制成SARS快速检测试剂 确诊只用一个半小时 (2004年10月12日)
9. 怎样获得科技成果奖
首先必须有成果,这就需要先有科研项目,然后这个项目要已经完成并经过评价(科技成果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之后到省厅成果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很多省可以网上办理),拿到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就可以等通知了。一般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登记都是常年受理的,你可以在年中办理。到每年3-4月左右,省开始会发通知申报科技进步奖。然后就组织材料申报就可以了。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科技成果鉴定时你要尽可能排名靠前(很多排10名以后评奖时是不算的),报奖时的排名一般会跟成果鉴定证书一致。到时评职称,会看是几等奖,如果是二等,排前五都有用(评职称),但如果是三等,可能要求排前三了(不过每个地区具体应该不一样,但排名靠前比较好);
2、一般企业都是应用成果评奖的居多,这里要求成果必须推广2年以上(国家的好象是3年),所以今年做的成果鉴定或项目验收一般2年内再报效益等比较符合条件,较容易得奖。
3、一般先报市科技奖,再由市向省里推荐比较好。科技奖通常需要推荐单位/推荐人,推荐单位市市科技局,推荐人是这方面专家,通常程序是先市评奖,市二等以上再推荐省的。当然,若你的项目特别好,跟行业专家又熟,可以找人推荐。
4、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一般比只是单纯验收的得奖更容易,获奖层次更高(此纯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