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建所以来,我院的科研成果共获各级科学技术奖141项,包含国家级科学技术奖4项,市部级科学技术奖52项,局级科学技术奖85项。成果内容涵盖园林生态;树木引选育;草坪、地被、宿根花卉引种和筛选;草花育种;古树保护;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生物多样性保护;特殊环境绿化;工程技术 。
园林生态与数字园林
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从事园林生态研究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在园林生态的前沿领域,做了许多基础与开拓性的工作,其创新发展与北京经济和园林绿化建设紧密相连,是中国园林生态科学发展的一个浓缩。在后奥运时代,仍将瞄准北京乃至国家的科技需求,致力于园林生态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 。
第一阶段(1979年-1990年):构建园林生态学的定性研究框架
建所伊始,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为我所)就强调园林生态与绿化美化功能的和谐统一,即在清除卫生死角,保证“黄土不露天”的简单绿化基础上,首次在国内系统开展了园林绿地生态效应定性研究。
其中,由我所李嘉乐与刘梦飞主持的“航空遥感在绿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课题,是国内首次探索利用航空遥感资源的方法研究城市绿化,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城市绿化数据库,是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北京市城市绿化遥感研究工作,得出了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城市绿化生态效益数据,此项课题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不仅居于领先,还达到了国外同类研究的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另外,由李嘉乐主持的“北京市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课题,通过对1983年北京市航空影像资料的解译计算,分析了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植物分布特点和建成市区范围的绿色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城市热岛的强度和平面结构与绿化程度的关系,对绿化覆盖率不同地段对城市小气候和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做出综合评价,并对绿地减少降水径流、涵养地下水的效益进行分析和测算。此项课题成果在全市进行了示范推广,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同时,我所还进行了绿色植物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城市大气,以及道路绿化的减噪效应等研究,从定性角度揭示了北京市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以及各种结构绿地的小气候特点,很多研究成果对后续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二阶段(1990年-2000年):园林生态的定量化研究
1990-2000年,是在原有基础继续扩大影响、颇有成就的十年,期间,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以定量化研究北京城市绿化生态效益为中心,首次引入园林植物“绿量”的概念,首次建立了以绿量作为关键要素的园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定量评估了北京城市绿化生态效益;在系列化研究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重点推荐了适用于北京的园林植物,提出了提高北京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合理绿化方向,以及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种植模式,其定量研究成果,被引频次合计超过了700次,后续对应研制的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定量经济评价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三阶段(2000年-2009年):园林生态研究水平全面提升
针对北京城市园林发展的新需求,从城市区域的尺度,为促进城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多学科交叉下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围绕遥感普查、北京城市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研究、小尺度气象模式在北京城市绿地建设规划中的应用等课题,继续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着力解决园林生态学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北京城市楔形绿地系统规划建设、集中绿地改造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是园林生态研究成果相对最丰硕的时期。跟踪调查显示,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贰』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部门为北京绿化建设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部门为了进一步推进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国50周年的到来,在已获得356项各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需要,筛选适用成果,加以推广应用,充分发挥首都园林绿化的示范作用,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发展。
『叁』 求北京市各区的绿地指标 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 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005年新修订)
一、组织领导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施有力;
(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
(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并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西北、东北地区 80种)。
三、景观保护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四)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买,措施有力;
(五)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见附页);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
2、全市“园林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持完好。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全市“园林单位” 占60%以上;
2、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
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和应用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1、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2、组织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显著。
(七)立体绿化
1、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2、立体绿化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
五、园林建设
(一)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
(二)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
(三)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
(四)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六、生态环境
(一)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二)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55%以上;
(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效果较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六)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城市建有湿地公园。
(七)城市新建建筑按照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七、市政设施
(一)燃气普及率80%以上。
(二)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城市不低于20%,中等城市不低于15%;
(四)实施城市照明工程,景观照明科学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灯率98%以上;
(五)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O%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机械清扫率20%;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100万以上人口城市 50—100万人口城市 50万以下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绿地 秦岭淮河以南 7.5 8 9
秦岭淮河以北 7 7.5 8.5
绿地率(%) 秦岭淮河以南 31 33 35
秦岭淮河以北 29 31 34
绿化覆盖率(%) 秦岭淮河以南 36 38 40
秦岭淮河以北 34 36 38
备注:国家国林城区评审
国家园林城区的评审参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下列项目不列入评审范围: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2、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植物)规划;
3、城市大环境绿化;
4、按城市整体要求的市政建设。
『肆』 北京东西城迅速“崛起”6片森林是哪些
近日,荆芥、紫菀、风铃草、千屈菜……最近居民惊喜地发现上百种乡野植物出现在了京城的街头巷尾,圆润如玉的鹅卵石也在居民家门口“排排坐”,与环绕其间的溪水相映成趣。如今东西城居民一出家门便可领略清新绿色的“乡风”,这就是今年首次启动建设的城市森林公园,其中西城菜市口等3处已开放迎客。
过去的大通滨河公园所在地曾是连片的平房,一墙之隔的火车昼夜呼啸而过,响彻整个平房区,如今隆隆火车声已成为大通滨河公园的一张名片。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全市16区每个区原则上都要启动建设这样一处城市森林公园,面积至少在1公顷以上。
『伍』 2019年北京全面提速,通州区园林绿化建设加快构建两带一环一心的大尺度城市森
现在北京的发展谁都想象不到,我相信会发展的很好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