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第四届辽宁十大法学杰出成果

第四届辽宁十大法学杰出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31 11:20:23

㈠ 李丹的获奖情况

曾获辽宁省第十一届(2007-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学术论文类二等奖、2008年度辽宁省首届软科学研究论文优秀奖、2009年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中流文教基金会与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奖教金”、沈阳市社会科学2005年度立项管理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2006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课题类三等奖、沈阳市社会科学2006年度立项管理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沈阳市社会科学2007年度立项管理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成果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曾获2009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2007年东北大学第四届教学基本功竞赛(双语组)一等奖(排名第一)等教学奖励。
曾获2006年度文法学院阳光教职工最佳助教、2007年度东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五四奖章、2007年度文法学院阳光教职工最佳讲师等荣誉称号 。

㈡ 姚建宗的荣誉和奖励情况

2015年《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第六批);
2014年《法学研究及其思维方式的思想变革》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3年《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0年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任首席专家;
2009年4月第一届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
2008年《法治生态环境》荣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08年被评为全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最佳宣讲奖;
2006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确定的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得资助;
2005年“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12月,“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吉林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04年12月,“法学理论教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3年,《生活的场景与法治的向度》,司法部2002年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优秀奖;
200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2001年7月,“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教育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4月,“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1月,《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获吉林省第5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1年12月,《法律与发展研究的理论倾向》,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2001年1月2日,《法治与良知》,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2001年1月2日,《法治的多重视界》,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二等奖;
2000年12月7日,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项目奖励;
2000年7月19日,被评为东北地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1998—2000年度优秀编辑;
2000年3月,《国外政治发展研究述评》,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优秀奖(最高奖);
1999年12月,《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第六次优秀著作奖专著优秀奖(最高奖);
1999年11月30日,荣获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1999年8月14日,《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1998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
1998年12月,《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法学论文二等奖;
1998年1月,《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吉林大学199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特等奖;
1998年1月,《法律制度构造论》,吉林大学199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1998年12月,因“八五”以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成绩显著而获奖;
1996年1月,《“法治经济”解析》,吉林大学第四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1993年11月,《略谈法的价值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最根本价值》,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第三次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㈢ 范忠信的成就及荣誉

(1)199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二十六史大辞典》编委,策划人之一);
(2)1995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合著《情理法与中国人》,第一作者);
(3)1995年,获苏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合著《法理学:市场经济下的探索》,第二作者);
(4)1998年,获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情理法与中国人》);
(5)2001年,获第二届湖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
(6)2002年,获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三等奖(论文《“亲亲尊尊”与亲属相犯:中西刑法的暗合》);
(7)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届获中国法律史学会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论文《中国古代道德教化之法制惯例及其借鉴意义》、《自然人文地理与中华法律传统之特征》、《大陆法系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8)2003年,获第三届湖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中西伦理合璧与法治模式的中国特色》);
(9)2003年,获第八届武汉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著作《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10)2003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作者);
(11)2004年,获第四届湖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专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12)2007年,获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专著《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
(13)2008年,获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曾宪义基金会首届“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专著《中西法律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1993年,“苏州大学优秀骨干中青年教师”;
199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1996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1996年,入选“江苏社会科学界跨世纪学人”。
1999年,获中国法学会“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2001年9月,湖北省政府“湖北省优秀教师”;
2002年,获中国法学会“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2002年7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4年9月,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和金质奖章;
2004年12月,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2004年12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2005年3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
2005年10月,湖北省宣传文化界“五个一批”人才入选;
2005年11月,中国法学会《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首批入选;
2006年3月,湖北省政府“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2009年1月,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

㈣ 邱兴隆的个人成就

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全国法律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组成员等。
他曾获得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称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入选“新世纪湖南省首批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近年来他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出版独著9部,译著、合著等17部,发表学术论文118篇。他的《刑罚理性导论》、《刑罚的哲理与法理》、《比较刑法(第一卷.死刑专号)》等著作,在刑罚基础理论、死刑等领域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影响。他还主持、参与了多次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在振兴法学教育、参政议政、参与司法实务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㈤ 董玉明的获奖作品

1 、2004年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法研究》 获山西省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 、2002年 《试论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职责》 获第三届山西省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
3 、2001年《会计法概论》 获山西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二等奖
4 、1990年《试论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 获山西省首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5 、2005.05 《试论我国行业管理法的地位与体系》获2004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6 、2002年 《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所需政策环境研究》获2001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7 、2003年《以德治国的法律思考》获2003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一等奖
8 、1999年《试论中观经济法治化的几个基本问题》获1998年度“百部(百篇)工程”优秀成果奖 优秀成果奖
9 、2001年《试论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职责》获2000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10 、2004年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法研究》获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2004年度优秀著作、教材奖 一等奖
11、 2004年《经济法语义、语境辨析》 获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2004年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12 、1993年《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计划立法问题》 获十三省市自治区法学会第九次经济法学研讨会论文奖 一等奖
13 、 1997年《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形式立法比较及思考》 获十三省市自治区法学会第十三次经济法学研讨会论文奖 二等奖
14 、2002年《试论区域经济法律调整的二元结构——兼谈西部大开发的法律调整》 获十三省市自治区法学会第十八次经济研讨会论文奖 二等奖
15 、2003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获山西省社科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重点成果奖 重点成果奖
16 、2003年《论社会主义现代法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致性》获山西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17 、2003年《经济法责任“综合说”质疑——兼谈经济法责任独立的几个基本问题》获十三省市自治区法学会第十九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 一等奖
18 、1997年《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法律形式》获山西省第二次法学研究成果评审奖 二等奖
19 、1997年 《会计法概论》(教材) 获山西省第二次法学研究成果评审奖 一等奖
20 、1997年 《试论依法治省与山西市场经济法治对策》获山西省依法治省理论研讨会论文奖 一等奖
21 、1998年 《我国经济法制化的问题与对策》 获山西省法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奖 二等奖
22 、1998年《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法律调整》 获山西省法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奖 二等奖
23 、1998年《论中国行政性垄断及其综合治理》获山西省法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奖 一等奖
24 、2005年 获山西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25 、1992年 《企业法律地位与山西国营经济的振兴》获“深化改革,振兴山西”征文奖 三等奖
26 、1997年《略论香港公司法中有关审计监督规定的特点》 获香港法律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二等奖
27 、1998年《会计法概论》(教材) 获优秀教材著作奖 三等奖
28 、2000年《论中国行政性垄断及其综合治理》获中日国际间法学研究科研成果奖 被列入中日国际科研成果
29、2005年 试论我国行业管理法的地位与体系 2004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30、2005年 山西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山西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中青年法学家
31、2005年 地方预算权基本问题研究 第四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三等奖

㈥ 廖永安的人物荣誉

2001年
《对民事诉讼中法院不作为行为的思考》获中国法学会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独著)。
2003年
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青年骨干教师;
《地方性大学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2-2003年度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民事诉讼认证制度中若干问题之再思考》获湘潭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04年
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个人);
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 2004年 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
2005年
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地方性大学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征收依据》获中国法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独著);
《诉讼证据法学》荣获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称号(主持人)。
2006年
《诉讼法学案例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获2006年度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诉讼费用制度研究》获湖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理由》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 ;
《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之运行现状——以一个贫困地区基层法院为分析个案》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
荣获湖南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荣获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法学家称号;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
《诉讼费研究——以当事人诉权保护为分析视角》(排名第一)获湖南省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
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教学名师。
2008年
《诉讼费用研究——以当事人诉权保护为分析视角》获湖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获湖南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
入选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人才培养对象;
被列为湖南省理论学习服务体系第一批省级服务专家;
《发扬特色与优势,强化课程建设,培养多层次、高素质法律人才》荣获2009年度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潜在的冲突与对立:诉讼费用制度与周边制度关系考》荣获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
《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获中国法学会第二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0年
荣获湖南省第二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称号;
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1年
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
2012年
经湖南省人事厅评定为二级教授岗位;
《实施多元主体参与的模块化教学,培养多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荣获2012年度湘潭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之再思考》获中国法学会第三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中青年优秀成果一等奖;
《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获湖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㈦ 邱兴隆的生平经历

生平经历

1979年至1986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后考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从邱兴隆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先生,后未完成学业就下海从商。曾两次因“经济犯罪”含冤入狱,遂了早年的进监狱体验的想法。后经师友鼓励,重走学术之路。

1998年12月在西南政法大学工作,1999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2001年至2006年在任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2005年,创办湖南醒龙律师事务所,任主任律师、合伙人,后来兼任湖南省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6年至2010年任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2010年8月调任湖南大学,任湖南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学科带头人。

2016年6月调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任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先后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全国法律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组成员等职。

㈧ 刘杨的主要成就

著作:
《法律正当性观念的转变——以近代西方两大法学派为中心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论文: 《道德、法律、守法义务之间的系统性理论——自然法学说与法律实证主义关系透视》,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逻辑学方法与法理学研究》,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法治的概念策略》,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6期。 《正当性与合法性概念辨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
…… 立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获奖: 辽宁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第三届省政府奖)一等奖。 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第四届省政府奖)二等奖。 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三等奖。 第二届辽宁省杰出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 第三届辽宁省优秀法学成果奖。 第四届辽宁省法学杰出成果奖。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

㈨ 郭萍的荣誉奖励

主要获奖包括:参编的《海商法大辞典》1999年获得省人文社科优秀学术成果著作一等奖。
《21世纪国际海事立法特点、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研究》于2002年获中国航海学会三等奖;《国际海事立法趋势与对策研究》于2002年获得辽宁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同年获大连市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租船实务与法律(第二版)》于2003年11月获得大连市科学著作奖二等奖;参与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课题于2004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的《海商法专题研究》获得2005年大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类壹等奖以及2003-2004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作为主要课题成员参加的“关于大连建立东北亚重要航运中心法制环境”课题获得2004-2005年度辽宁省“青花杯”十大法学杰出成果,“论东北亚航运中心与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法制建设”论文获得2006年首届东北法治论坛一等奖以及2007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一等奖及大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进步奖论文类三等奖,专著《国际货运代理法律制度研究》2009年6月获得大连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进步奖著作类三等奖,主编的《航运业务与海商法(第2版)》2009年12月获得2009年度大连市科学著作一等奖以及辽宁省精品教材,同年获得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等等。
并曾先后获得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校“百名优秀青年”、“辽宁省百千万工程优秀人才”、首届全国交通企业法治先进个人、大连海事大学校知名航运专家等荣誉称号。还获得辽宁省法学会系统优秀法学工作者、大连海事大学优秀教学二等奖、东方优秀教师奖二等奖等其他奖项。2007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工程”千人名单。

㈩ 董藩的学术成就

1,论文《关于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分析的几点补论》获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4.12.独立完成.
2,论文《城市吸纳农民 需要制度创新》获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4.12. 第一作者.
3,论文《金融市场的直接调控机理分析》获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4.12.第一作者.
4,论文《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劳动力商品关系考辩》获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6.12.独立完成.
5,论文《关于外商承包或承租国有企业的探讨》获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8.10.独立完成.
6,研究报告《大陆亟需建立自己的二板市场》获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2000.12.独立完成.
7,论文《西部开发与人才积聚》获民革全国征文评比一等奖(民革中央),2001.6.独立完成.
8,论文《大陆亟需建立自己的“二板市场”》获“99’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二等奖(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团中央、全国青联等5家单位评选,辽宁共有3项成果获奖,本文为最高奖),1999.5.独立完成.
9,论文《适度扩大私营经济上市比例有好处》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00.1.第一作者.
10,论文《兴办三资企业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获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4.12.第一作者.
11,论文《抓轻放重:尽快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现实选择》获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6.12.独立完成.
12,著作《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土地市场运行——侧重于制度、政策和发展模式的考察》获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8.10.第二作者.
13,咨询建议《采用“抓主放次”思路,落实“抓大放小”方针》获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1998.10.第一作者.
14,论文《关于国家股上市流通管理问题的探讨》获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2000.12.第一作者.
15,论文《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与中国经济增长》获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2002.8,独立完成.
16,论文《政策调校与制度完善: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获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2002.8,第一作者.
17,论文《三峡库区移民的调查与思考》获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2002.8,第一作者.
18,论文《教育融资的新思路:发行教育彩票》获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2002.8,独立完成.
19,咨询建议《“十五”计划必须着力促进沿边国际经济合作》获全国“十五”计划献计献策征文”三等奖(国家计划委员会),2001.4,独立完成.
20,论文《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劳动力商品交换关系考辩》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家提名奖(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奖组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11,第一作者.
21,论文《关于外商承包或承租国有企业的探讨》获全国“当代企业改革论坛”首届年会征文评比优秀奖(国家体改委办公厅、当代企业改革论坛组委会、北京当代商城实业公司),1998.1,独立完成.
22,论文《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职业校长市场的培育》获全国“关于‘十五’发展动力问题的探讨有奖征文活动”四等奖(光明日报理论部、仕奇综合研究机构),2001.8,独立完成.
23,论文《论三大地带投资布局调整的原则与思路》获中国投资学会第二届投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中国投资学会),1994.12,第二作者.
24,论文《西部主导产业选择:重工业是科学决策吗?》获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优秀奖(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2000.12.独立完成.
25,论文《关于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分析的几点商榷意见》获全国“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学文章评奖活动”二等奖(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科学年鉴》编辑部),1993.5,独立完成.
26,论文《区域经济规律与区域经济发展》获全国“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学文章评奖活动”二等奖(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科学年鉴》编辑部),1993.5,独立完成.
27,论文《关于建立我省闲置设备租赁市场的探讨》获全国“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学文章评奖活动”三等奖(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科学年鉴》编辑部),1993.5,第一作者.
28,论文《区域经济规律与区域经济发展》获“第一届全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优秀奖(中国区域经济学会),1994.6,独立完成.
29,论文《论劳动力商品交换》获学习探索杂志社优秀论文一等奖(对该杂志创刊以来所有发表的论文进行的评奖活动),1994.5,第二作者.
30,《争建“二板市场”应未雨绸缪》获辽宁省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育委员会),1999.7,第一作者.
31,论文《关于外商承包或承租国有企业的探讨》获辽宁省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育委员会),1999.7,独立完成.
32.,论文《关于建立我省闲置设备租赁市场的探讨》获辽宁省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辽宁省教育委员会),1996.5,第一作者.
33,论文《争建“二板市场”应未雨绸缪》获辽宁省优秀咨询建议奖(不分等)(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2001.4,第一作者.
34,论文《中国股指的合理区间到底在哪里》获“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执行委员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1995.10,独立完成.
35,论文《充分竞争:补偿所有权监督不足的市场安排》获辽宁省首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征文活动二等奖(辽宁省科协),2001.11,第一作者.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的构建》(01BJL039),2001.5-2003.5,5.2万元;
2,主持国家民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沿边大开放与西部地区工业化道路的修正》,2001.3-2002.11,1.5万元;
3,主持国家民委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开发战略与政策问题研究》(242007),1999.5-2001.11,0.4万元;
4,主持省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辽宁房产市场管理问题研究》(重点资助A1),1996.6-1999.11,0.5万元;
5,主持省教委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轻重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9736210168),1997.6-1999.11;
6,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关于辽宁省开展小额直贷业务的研究》(20000615),2000.10-2001.12,0.3万元;
7,主持院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散论(2020102),2002.4- 2005.4,5万元;
8,主持校级教改项目《让本科生具备研究生素质——社科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与创造力的激发》,2001.7-2004.7,0.3万元;
9,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关于在职称评审中实施贡献排序法的探讨》,1999.9-2001.6;
10,主持北京睿智文化公司横向课题《政策调校与制度完善——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1999.7-2000.7,1万元。 1.荣获“民革全国先进个人”称号(民革中央,2000.11).
2.荣获“辽宁省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省政府命名1995.10).
3.荣获“辽宁省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称号(中共辽宁省委命名1996.10).
4.荣获“辽宁省学雷锋模范”称号(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命名.1993.3).
5.荣获首届“辽宁省十大青年科技先锋”称号(省科委、省科协、团省委等9家单位命名.1993.5).
6.荣获“辽宁省十大优秀青年”称号(团省委、省青联等5家单位命名.1999.5).
7.荣获“辽宁省社会主义建设十大青年突击手标兵”称号(团省委、省青联命名.1992.5).
8.荣获首届“辽宁省首届高校十佳青年教师”称号(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等3家单位命名.1999.9).
9.荣获首届“辽宁省十佳大学生”(第一名)称号(团省委、省学联命名.1992.9).
10.荣获“辽宁省社会实践积极分子”称号(中共辽宁省委高教工委、省教委、团省委命名.1990.12).
11.荣获“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辽宁省教育委员会1999.9)
12.入选“辽宁省百千万工程”(辽宁省人事厅1999).
13.荣获“民革辽宁省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民革辽宁省委,2000.12).
14.荣获第二届 “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共青团大连市市委、市青联等6家单位命名.1994.5).
15.被评为“享受大连市政府津贴专家”(大连市政府2000.12).
16.入选“大连市‘111工程’”百名重点培养科技人才(中共大连市委1997).
17.入选“大连市‘551工程’”局级干部培养对象(中共大连市委2002.9)
18.在大连市建市百年庆祝之际,经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批准,其足迹被铸于大连市建市百年纪念城雕上。
19. 荣获2002年度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2003.3)
20.荣获“大连市民主党派2000—2002年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共大连市委统战部、市八大民主党派命名2002.11)

阅读全文

与第四届辽宁十大法学杰出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