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
1、宣传教育;
2、机构设置和决策流程:核心机构、部门协调、决策
3、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制定(专利、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商标和名称、著作权、软件、芯片、不正当竞争)(开发、合作和技术引进)
4、开发:检索分析、保密(承诺、信息控制)、产权归属、知识产权利用、资料记录(资料、报告、日志、项目参与人签署)、项目终结时的整理;
5、保管:控制和权限、成果分级、证书合同等保管
6、利用:检索、更新、防止侵权(技术、信息和产品引入和合作利用的知识产权审核)、
7、合作、合同:产权审核、保密、产权归属(在先作品、工作成果、后续开发)、竞争禁止、责任划分(质量和知识产权)、侵权应对合作、质量和侵权认定机构的指定。
9、登记申请:动议关注(核心机构负责)、分析利弊、检索、侵权分析、登记方式和范围(技术内容、权利范围、地域范围)登记;
10、诉讼和纠纷:市场关注、侵权分析、证据收集、策略制定、策略实施、重大决策流程;
11、发表、广告、宣传、研讨会、采访、参观、安全保卫、用品垃圾
12、激励
13、费用管理
14、其他一般条款
Ⅱ 如何确定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如何确定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如何确定软件著作权的归属1、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即属于实际组织开发、直接进行开发,并对开发完成的软件承担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条件独立完成软件开发,并对软件承担责任的自然人。2、合作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合作开发者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无书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确约定,合作开发的软件可以分割使用的,开发者对各自开发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合作开发的软件不能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开发者共同享有。3、接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无书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确约定的,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4、由国家机关下达任务开发的软件,著作权的归属与行使由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规定;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确规定的,软件著作权由接受任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5、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中任职期间所开发的软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软件著作权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一)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软件;(二)开发的软件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者自然的结果;(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专门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开发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软件。
属于,开发者享有著作权
Ⅳ 软件归属权
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独立开发。
这种开发是最普遍的情况。此时,软件著作权当然属于软件开发者,即实际组织开发、直接进行开发,并对开发完成的软件承担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依照自己具有的条件独立完成软件开发,并对软件承担责任的自然人。
(2) 合作开发。
由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作开发的软件,一般是合作开发者签订书面合同约定软著作权归属。如果没有书面合同或者合同并未明确约定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合作开发的软件如果可以分割使用的,开发者对各自开发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是,行使著作权时,不得扩展到合作开发的软件整体的著作权。如果合作开发的软件不能分割使用,其著作权由各合作开发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权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提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开发者。
(3)委托开发。
接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一般也是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书面合同约定该软件著作权的归属;如无书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确约定的,则著作权人由受托人享有。
(4) 国家机关下达任务开发。
由国家机关下达任务开发的软件,一般是由国家机关与接受任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规定来确定著作权的归属与行使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机关下达任务开发,接受任务的人不能是自然人,只能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如果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确规定的,软件著作权由接受任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5)职务开发。
自然人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中任职期间所开发的软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软件著作权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一)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的软件;(二)开发的软件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者自然的结果;(三)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专门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开发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软件。但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对开发软件的自然人进行奖励。
(6) 继承和转让。
软件著作权是可以继承的。软件著作权是属于自然人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内,软件著作权法的继承人可以依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软件著作权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软件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著作权在条例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
Ⅳ 技术合同中的发明成果专利归属谁
一般都是在技术合同中约定的,如果以后打算给某个公司增资就不要写这个公司的名字
Ⅵ 委托开发合同中约定,技术成果归甲方所有,那在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权利归属是怎样的
1、甲方是哪抄方?
2、如袭果甲方是委托方,技术开发成果归委托人所有的,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亦属于委托人所有。
3、如果甲方是受托方,技术开发成果归受托人所有的,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亦属于委托人所有。但委托人有权利免费使用该技术成果,受托人转让技术成果的,委托人有优先受让权。
《合同法》
第三百三十条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之间就具有产业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订立的合同,参照技术开发合同的规定。
第三百三十九条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权的,委托人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
研究开发人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Ⅶ 技术开发合同中,关于技术成果 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内容以及归属问题
你好复,作为一个法律人,制我可以帮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因此,你的单位是受其他单位的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合同并未约定的话,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即你的单位);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为专利权人。
望采纳,可追问。
Ⅷ 著作权法与技术开发合同关于成果归属的规定差异
一、著作抄权包含身份权和财产权两种权利,而身份权不能强制执行,因此在规定权属归属时,如果双方那个约定不清,归属于创作人。
二、发明创造,有人的因素、还有资金、试验条件等因素,更多地强调财产权利,因此,技术开发合同的技术秘密、成果归属,既考虑技术创造人的因素,也要考虑财务投入等因素。为此,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规定委托方、受托方都具有使用、转让的财产权利。
三、合同法的规定,不是规定委托开发技术成果共有,而是两者均具有权力。
Ⅸ 在线求简述技术开发合同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办法
技术开发合同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一般归属委托人,委托人需要按合同约定为受委托人资金及其他必要条件。
Ⅹ 技术成果的归属
其他相关的技术专利如果是新公司下产生的,就属于职务发明,其专利权属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