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技成果登记有什么用
科技成果登来记后,在应用方面享有源以下支持:
1、获得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的基本资格;
2、对于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登记证书和验收证书(或结题证书、结题报告)一同作为结题验收必须具备的证明材料;
3、优先推荐申请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省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4、优先获得科技成果推介等其他相关转化和技术转移政策支持。
❷ 2019年甘肃省科技成果评价申请表怎么填
2019年甘肃省科技成果评价申请表的填写,一般都会有范文的,你按照范文去填写申请表格就可以。
❸ 求问如何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抄一、科技成果登记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登记材料规范、完整;
2.已有的评价结论持肯定性意见;
3.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下列材料
1.应用技术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鉴定证书或者鉴定报告、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行业准入证明、新产品证书等)和研制报告;或者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书、植物品种权证书、软件登记证书等)和用户证明。
2.基础理论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本单位学术部门的评价意见和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证明。
3.软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软科学成果评审证书或验收报告等)和研究报告。
三、程序
1.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办理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出具登记证明。科技成果登记证明不作为确认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❹ 如何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1.登记材料规范、完整; 2.已有的评价结论持肯定性意见; 3.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专和政策。 二、提属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下列材料 1.应用技术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鉴定证书或者鉴定报告、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行业准入证明、新产品证书等)和研制报告;或者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书、植物品种权证书、软件登记证书等)和用户证明。 2.基础理论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本单位学术部门的评价意见和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证明。 3.软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软科学成果评审证书或验收报告等)和研究报告。 三、程序 1.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办理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出具登记证明。科技成果登记证明不作为确认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2.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已经登记的科技成果应当及时登录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并在国家科技成果网站或者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上公告。四、相关文件《科技成果登记办法》
❺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成果
建院以来,截止2005年12月31日,鉴定验收并登记的科研成果为776项。自1978年以来获奖成果390项(凡重复获奖者,均以最高奖计), 其中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含国家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获得省部级奖194项,市、厅级奖126项 ,院奖40项。
29项国家级奖励中, 主持9项, 协作参加15项, 获国家专利5项。
其中:全国科技大会奖3项主持2, 协作1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协作3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协作2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协作1
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协作1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主持4, 协作3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协作1
国家科技情报三等奖1项主持1
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4项主持2,协作2
全国农业区划成果三等奖1项协作1
国家专利5项
1978-2005年,我院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4项(协作15项),国家专利5项。其中:
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协作1项)
春小麦甘麦8号(1978)
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1978)
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研究(1978)(协作)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协作3项)
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试验研究和应用(攻关项目)(1985)(协作)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1992)(协作)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2003)(协作)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协作2项)
我国研制的新土壤杀虫剂-甲基异柳磷(1985)(协作)
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总体研究(1993)(协作)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协作3项)
祁连山北麓海拔1700-2300米冷凉灌区100万亩春小麦栽培体系研究与推广(1988)
高抗枯萎病丰产稳产胡麻新品种陇亚7号(1993)
GS 陇糜4号(1995)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地膜小麦)研究与示范(1996)
基本查清中国猕猴桃资源(1991)(协作)
我国核试验下风向地区农业环境中放射性水平的调查评价(1996)(协作)
繁6及其衍生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研究(1999)(协作)
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协作1项)
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鉴定与初步利用(1998)(协作)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协作1项)
中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体系(1988)(协作)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协作1项)
中国小麦光温特性的研究(1995)(协作)
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协作1项)
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繁种和农艺学性状鉴定(1989)(协作)
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协作1项)
定西丘陵沟壑区高效农业生态区建设与发展研究(1996)
陇东高原半湿润偏旱区(镇原)农业发展研究(1996)
高产、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1996)(协作)
国家科技情报三等奖1项
1、《甘肃农业科技》(1996)
全国农业区划成果三等奖1项
1、甘肃省综合农业区划(1985)
获国家专利5项
软包装水果罐头的加工方法(1994年国家发明专利)
温室保温被(1997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97 2 12593.0
温室复合保温被(2001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1 2 02618.2
温室轻质复合墙体保温板(2003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3 2 44175.4
玉米种衣剂(2004年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0 1 35477.9
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1、蔬菜病虫害诊断与多媒体咨询系统V1.0(简称:VDDMCES)(2005年国家著作权登记)
编号:软著登字第035763号? 登记号:2005SR04262
1978-2005年,我院的科研成果获得194项省部级奖励
其中: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协作9
农业部丰收一等奖 4项主持4
省科学大会奖 10项主持8, 协作2
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协作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主持9, 协作3,
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协作9项)
1、《中国谷子目录》(1980)(协作)
2、全国(甘肃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1981)(协作)
3、全国小麦品种资源目录(上下册)(1981)(协作)
4、我国西部地区粘虫越冬迁飞规律预测预报技术研究(1982)(协作)
5、地膜覆盖技术的引进、试验研究和应用(1983)(协作)
6、《中国高粱品种志》(1984)(协作)
7、麦蚜远距离迁飞和传毒规律研究(1984)(协作)
8、我国N、P、K化肥的肥效演变和提高肥效的主要途径(1985)(协作)
9、《中国小麦品种及其谱系的研究》(1986)(协作)
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协作4项)
1、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条中22、23、24、25号的发现和研究(1982)(协作)
2、《中国亚麻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亚麻品种志》(1984)
3、《中国绿肥区划》(1984)(协作)
4、北方旱地农业类型分区极其评价(1987)(协作)
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4项
1、甘肃省1800-2600米高寒阴湿贫困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示范推广(1991)
2、陇糜4号大面积示范推广(1993)
3、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法瓦维特大面积示范推广(1995)
4、甘肃省高寒阴湿区粮油作物丰产技术试验研究(1996)
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4项、
1、甘肃省15万亩低芥酸油菜综合增产技术示范推广(1990)
2、早熟丰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18号大面积示范推广(1998)
3、甘肃省旱地集雨补灌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2003)
4、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3号大面积示范推广(2005)
获得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协作)
1、《中国小麦品种志(1962--1982)》(1987)
获得甘肃省科学大会奖10项(协作2项)
1、河西春麦区发展冬小麦的研究(1978)
2、小麦红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1978)
3、甘亚4号(1978)
4、甘麦23号(1978)
5、洋芋品种:抗疫1号(1978)
6、谷子品种:陇粟2号(1978)
7、甘棉3号(1978)
8、绿肥品种选育及栽培利用方式研究(1978)
9、西峰9号冬小麦(1978)(协作,1981年补发)
10、庆选15号冬小麦(1978)(协作,1981年补发)
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协作3项)
1、1962-1965、1973-1981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区系鉴定与消长动态分析(1984)
2、小地老虎越冬与防治研究(1986)
3、高效低毒除草剂燕麦畏的研究(1986)(协作)
4、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6(1996)
5、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1998)
6、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粮食作物大面积亩产超千斤试验示范(1999)
7、创新糜子新品种-陇糜5号(2000)
8、抗锈、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27(2002)
9、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3号(2003年)
10、我国小麦条锈病长发易变区陇南冬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类型新分析及应用研究(2003)(协作)
11、亚麻新型雄性不育系的创建及研究(2004)
12、丰产、多抗、优质、配合力特佳冬小麦品种兰天10号(2004)(协作)
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9项(协作6项)
陇东旱塬粮食连年增产的经验(1981)
五一大队粮食高产稳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1981)
粘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规律研究(1982—83)
《甘肃省蔬菜地方志》(1982—83)
马铃薯花药培养的研究(1982—83)
春小麦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1984—85)
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1987)
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及创造高蛋白种质资源70668F2-2(1988)
化肥的增产效益及经济合理施肥技术研究(1989)
地下害虫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研究(1989)
甘肃果树资源调查整理研究(1989)
甘肃省农牧结合、种草养畜、增产增收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1989) (协作)
制罐桃、杏基地建设(1989甘肃省科技星火奖)
甘肃省灌区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1990)
当归麻口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1990)
定西黄土丘陵沟壑高效农业生态区建设研究(1991)
油菜新品种——陇油1号(1991)
甘肃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管理与评估系统(1991)
黄土高原地区重点县(甘肃正宁县)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1992)
花椒病虫害防治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1992甘肃省科技星火二等奖)
优质大粒无核葡萄新品种技术开发(1992甘肃省科技星火二等奖)
甘肃省省级土壤普查成果(1993)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陇春8139(1995)
陇谷5号(1995)
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法瓦维特(1995)
软包装水果罐头新产品研制(1995)
中国黍稷品种资源收集整理与利用研究(1995)
集水农业的理论与实践(1996) (协作)
双低丰产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2号(1997)
小麦根病防治技术研究(1997)
干旱高扬程灌区水盐运动监测及次生盐碱化综合防治研究(1997)
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1997)
软罐头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建设与系列产品开发(1997)
多抗优质丰产稳产耐盐碱耐瘠薄春小麦新品种花培764(1997)
早熟番茄新品种陇番5号(1998)
优良辣椒杂种一代新品种“陇椒1号” (1998)
辣椒枯死病防治技术示范推广(1998)
利用生物技术选育耐盐抗锈小麦新品系的研究(1998) (协作)
甘肃旱地集雨节灌高效农业试验示范(1999)
甘肃省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999)
《甘肃植被》专著(1999)
优质谷子陇谷6号(2000)
番茄、黄瓜、辣椒专用肥研制与应用推广(2000)
甘肃省高寒阴湿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区粮食作物丰收工程暨试验研究(2000)
节能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新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陇薯3号(2001)
陇中丘陵区(定西)作物抗旱丰产与经济发展综合研究(2001)
玉米杂交种引进和新品种选育(2001) (协作)
小麦条锈病持久控制技术研究(2002)
甘肃张掖市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A)(2002)
甘肃庄浪县水洛乡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2003)
美洲斑潜蝇监测及综防技术的试验示范(2003) (协作)
半干旱山区天然降水的高效富集利用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2003) (协作)
新型种子包衣剂的研制开发极其应用(2004)
谷子新品种陇谷8号(2004)
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SiOx)保鲜果蜡研制(2005)
小麦条锈菌HY和水源致病类群的监测及控制(2005)
水旱兼用型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0号(2005)
双低优质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5号选育(2005)
❻ 全省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指的是什么
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
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其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基本相一致,是无形资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基本特征:
(1)是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
(2)是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
(3)是应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
(4)是应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❼ 科技成果登记完以后怎么办
首先我先回答什么是科技成果转化
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更详细的你可以查看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网。
由于你说的很朦胧,不知道你是属于哪类项目,具体奖励额度是根据相关标准制定的。所以你还是直接登录网站联系他们!都是义务行为!
❽ 甘肃省科技成果鉴定现在是哪个部门做呢联系方式有吗
省科技厅成果处就可以组织。不过现在省市一级的鉴定没什么含金量,专家也大多是地方院校的老师,报项目什么的都没用。如果技术条件比较好的话还是做一个级别更高一点的
有问题可以私信
❾ 科技成果编号是不是批准登记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相关直属单位:
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和《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做好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登记范围
执行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省部级专项计划科技类项目等完成的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应当履行科技成果登记手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登记;省部级专项计划科技类项目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登记。其它非财政投入产生的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可以项目为单位参照进行成果登记。
按照《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的成果必须是已办理过登记手续的科技成果。自2014年起,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未完成登记的科技成果,不能参加当年度的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单位,应在结题验收后三个月内进行成果登记。
二、登记要求
非涉密成果通过登录国土资源部网站“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专栏,按照“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登记系统”要求进行网上登记上报(网址:http://www.mlr.gov.cn/kj/)。所有登记成果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资料汇交清单各一份(分别加盖第一完成单位公章)、原始资料归档证明,电子版数据一套(包括登记表,原始资料归档证明,PDF格式的科研报告、技术评价证明、项目合同或任务书,其他相关图表)。
为加大登记成果的推广转化,按照科技部统一要求,今后,对有转化需求的成果,在进行成果登记的同时,一并填写《科技成果信息表(有转化需求)》(可在“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登记系统”中下载),与登记材料一同汇交。之前已经完成登记的成果,如有转化需求,可单独提交《科技成果信息表(有转化需求)》。
所有登记的非密成果纳入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查询数据库,按照权限开展成果资料数字化全文服务,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和转化。
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对办理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登记要求的科技成果予以登记,并出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登记证明书》。科技成果登记证明不作为确认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