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塔科马社区学院(Tacoma Community College)都与哪些院校签订了转学协议
目前,Tacoma Community College与超过25所合作院校签有转学协议,其中包括排名前50的公立大学,如爱荷华大学和俄勒冈大学。
② 美国塔科马大桥倒塌的教训
塔科马海峡吊桥是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的两条悬索桥,也是华盛顿州16号干线的一部分。每桥长1.6公里,横跨塔科马海峡。第一条桥于1940年首度通车,但不到五个月便倒塌,其后重建及另建的新桥分别于1950年及2007年启用。第一条桥倒塌的原因,是因为其桥面厚度不足,在受到强风的吹袭下引起卡门涡街,使桥身摆动; 当卡门涡街的振动频率和吊桥自身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引起吊桥剧烈共振而崩塌,这次事件成为研究空气动力学卡门涡街引起建筑物共振破坏力的活教材,也被记载为20世纪最严重的工程设计错误之一
③ 塔科马是一个重要港口,该港口属于什么上
塔科马(Tacoma, Washington)是美国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南端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普吉特湾南端,约在西雅图和州府奥林匹亚之间。地理坐标47°14′29″N 122°27′34″W。人口21.3万,大市区48.5万平方公里。海陆空交通要地。农林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是该州第三大城市、皮尔斯县县治,有“美国木材业首都”之称。
④ 塔科马海峡大桥的现状
公路:华盛顿州16号干线
地点:塔科马海峡(Tacoma Narrows)
连接:塔科马(Tacoma)至吉格港(Gig Harbor)
昵称:强健的格蒂(Sturdy Gertie)
桥梁形式:双悬索桥
主跨:2800英尺(853米)
全长:5979英尺(1822米)
通航净空:187.5英尺( 57.15米)
通车日期:1950年10月14日(西行);2007年7月15日(东行)
收费:3美元(东行) 1998年,华盛顿州几个县的选民通过了一项议案,决定建造一座新的大桥。2007新的大桥将是一座东行桥,与原先的大桥平行,2002年10月4日开工,2007年7月竣工,建成后,原先的大桥将只作为西行桥使用。华盛顿州交通部收取每车次3美元过桥费以收回建造成本。而原先的西行桥从1965年起就免收过桥费,未来也将如此。新的大桥也第一次安装了新型“Good To Go”电子收费系统。
⑤ 塔科马海峡吊桥坍塌设计师莱昂莫伊塞夫结局
他跟马海峡吊桥崩塌设计师莱昂莫可是结局应该。
⑥ 风为什么能吹垮塔科马海峡大桥
塔科桥在施工时发生过摆动。不时的振动使修桥工人感到晕眩。桥竣工通车后,摇摆得更加厉害。它吸引了不少远方的客人驾车到此一游,为的是寻求刺激,尝尝汽车驶过摇摇晃晃的狭桥时的滋味。在某些日子里,桥身上下振动的幅度竟达1.5米,使得驾驶员看不见在它前面行驶的汽车。
研究的结果表明,是桥上竖直方向的结构板引起了桥的振动。它对风的阻力很大,风被挡之后,大量的气流便从结构板的上方经过然后压向桥面。由于吹过的气流因不断地被屈折而使速度增加,所以在竖直结构板的上方和下方压力降低(伯努利定律)。如果风总是从板的正前方吹来,那倒不要紧,因为上下方的压力降低会互相抵消。但是,如果风的方向不停地变换的话,压力就会不断地变化。这一压力差作用在整个桥面上,并因挡风的竖直结构板后所产生的涡流而得到加强,结果桥就开始振动。与这类似的情况是电话线在压力差和涡流的作用下会产生啸声
⑦ 塔科马海峡大桥的重要事件
大桥被风吹垮发生于美国太平洋时间1940年11月7日上午11时,原因是气弹颤振。
里奥纳德·科茨沃斯(Leonard Coatsworth)在桥梁坍塌事故发生时成功地逃离,以下是他的报告:“当我刚驾车驶过塔桥时,大桥开始来回剧烈晃动。当我意识到时,大桥已经严重倾斜,我失去了对车的控制。此时我马上刹车并弃车逃离。我耳边充斥着混凝土撕裂的声音。而汽车在路面上来回滑动。大部分的时候我靠手和膝盖爬行,我爬到500码(450米)外的大桥塔楼我呼吸急促,膝盖都磨破流血了,双手上满是瘀伤。最后我使出最后的力气跳到了安全地带,在收费口回头望去,我看到大桥彻底被摧毁的一幕,我的车也随着大桥一起坠入了海峡。”
幸运的是在大桥坍塌事故中没有人失去生命。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主任西奥多·冯·卡曼(Theodore von Kármán)是事故调查组成员,他在报告中指出:华盛顿州没有为大桥筹集到足够的钱,因为代理商以欺诈手段贪污了部分款项。代理商哈雷特·法兰奇(Hallett French)以盗窃罪被指控。
1940年11月28日,美国海军水文办公室报告说,大桥残骸位于北纬47 °16',西经122 °33',水深180英尺(55米)处。 大桥由坚硬的碳钢和混凝土建成的。原先的设计是在路基下使用格状桁架梁。这将是第一座以板状钢梁作为支撑的大桥。按照原先的设计,风只会直接通过桁架,但新的设计将风转移到了桥面上下两端。大桥在1940年6月底建成后不久(通车于1940年7月1日),人们就发现大桥在微风的吹拂下会出现晃动甚至扭曲变形的情况。这种共振是横向的,沿着桥面的扭曲,桥面的一端上升,另一端下降。司机在桥上驾车时可以见到另一端的汽车随着桥面的扭动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的奇观。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当地人幽默地将大桥称为“舞动的格蒂”。然而,人们仍然认为桥梁的结构强度足以支撑大桥。
大桥的倒塌发生在一个此前从未见过的扭曲形式发生后,当时的风速大约为每小时40英里。这就是力学上的扭转变形,中心不动,两边因有扭矩而扭曲,并不断振动。这种振动是由于空气弹性颤振引起的。颤振的出现使风对桥的影响越来越大,最终桥梁结构像麻花一样彻底扭曲了。在塔科马海峡大桥坍塌事件中,风能最终战胜了钢的挠曲变形,使钢梁发生断裂。拉起大桥的钢缆断裂后使桥面受到的支持力减小并加重了桥面的重量。随着越来越多的钢缆断裂,最终桥面承受不住重量而彻底倒塌了。
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坍塌使得空气动力学和共振实验成为了建筑工程学的必修课。这里的共振和受迫共振(由周期运动引发的,如步伐整齐的一队士兵渡桥)不同。在该案例中没有周期性扰动。当时风速稳定在每小时42英里(67公里/小时),频率0.2赫兹。这样的风速本应对大桥够不成威胁。因此此次事件只能被理解为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分析不严密所致,以后所有的桥梁,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和风洞测试。
1943年,纽约市一座类似的大桥——白石大桥,加装了一个14英尺的华伦式桁架和倾斜支柱以减少桥面的振动。2001年,华伦式桁架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液压阻尼器。 沉没的大桥残骸编号92001068,被登记在国家历史地点记录册中。水下的残骸已经作为一座人工礁石被保护起来。
⑧ 美国的塔科马大桥1940年坍塌后有没有重建
塔科马海峡大桥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海峡。第一座塔科马海峡大桥,绰号舞动的格蒂,于1940年7月1日通车,四个月后戏剧性地被微风摧毁,这一幕正好被一支摄影队拍摄了下来,该桥因此声名大噪。重建的大桥于1950年通车,2007年,新的平行桥通车。
不清楚你说的图片是哪一张,贴出来的话可以帮你找一下。
⑨ 请问西雅图塔科马市冬天冷吗气候如何
西雅图-塔科马(Seattle-Tacoma)位于美国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位于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西临奥林匹克山脉,东临华盛顿湖,距离加拿大与美国边境约100余公里。
西雅图-塔科马的气候深受海洋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西雅图-塔科马的雨季是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旱季为每年4月到10月。西雅图最冷月(2月)气温在4℃以上,最热月(8月)气温在22℃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小。但气温日较差大,最多可达到10℃以上。 塔科马的气候温和,空气十分湿润。大多数降雨是小雨或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