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成果应达到什么标准
培养出的学生可以独立的创作。
学生能够反映出成熟的理论思想,同时具备深厚的绘画基本功,水平达到央美高材生水平,不是普通央美学生。
❷ 中国经济的关键之举高质量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据报道,在10月21日举行的新闻记者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经济的航船还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中国经济还将谱写新的篇章,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是划时代的变化。 报道称,数据显示过去的五年,也是我国经济增长让世界叹服并为世界作出贡献的五年: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过去4年年均增长7.2%,以约占全球经济15%的经济体量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30%,居世界第一位。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进口占全球份额的1/1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口额增加了5815亿美元,占全球增量的近20%,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动力。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在44个国家的97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89.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30.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万多个就业岗位。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正在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发展时期,未来中国会进入改革深化期、转型攻关期、新动能全面发展期,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内涵就是更注重质量和效益,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创新等工作。相信通过十三亿人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❸ 形容取得了丰富成果的成语有哪些
1、华结实
【拼音】: kāi huā jié shí
【解释】: 生出花朵,结成果实。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2、开华结果
【拼音】: kāi huā jié guǒ
【解释】: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
【出处】: 《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❹ 高质量发展是指什么有什么特质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其特质有六个方面,即六个高质量。
“六个高质量”中起头的是经济发展高质量,而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前提是企业发展高质量。那么,企业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们给出的结论是转型升级。
五是资金问题,企业都缺钱,有的是不想用自己的钱,有的是真的没钱,随着金融审核越来越严,市场上的钱也会更加谨慎。
❺ 什么是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瑞典学者Mats Alvesson与Kaj Sköldberge于2010年合作出版了《Reflexive Methodology: New Vista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台湾译本将书名译为《反身性方法论:质性研究的新视野》, 内地出版社译为《质性研究的理论视角:一种反身性的方法论》)。 第一位作者,Alvesson,是瑞典德隆大学(University of Lund)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属于在管理学研究方法,特别是质性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哲学方面国际知名的领军人物, 也是领导力方面的著名学者。Alvesson在过去20几年里辛勤耕耘, 著述甚丰,除了在顶级期刊上不断有文献发表之外,还撰写或者编著十几本学术著作。他对后现代理论、话语分析、女权主义、批判性方法、诠释学等等都有深刻研究并出版过专门的文献对其进行探讨。 Alvesson是目前为数不多同时在方法论哲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极具极造诣的大师级学者。
关注这部《反身性方法论》源于彭长桂同学在年初来港时的大力推荐。真难为小彭费心,得知我对此书有兴趣,他特地跑到位于中环的商务书店给我买来一本。小彭和我都热衷于质性研究。 在今天量化分析方法独揽学术研究霸权、众人飞蛾扑火般投入科学主义新宗教怀抱的时代,小彭仍然坚持走质性研究道路,试图通过案例分析折射社会实际,其精神实在可嘉。小彭头脑灵活,阅读面十分宽广,属于那种任何书都读下去, 而且对新思想极为敏感,灵感恒生的横向思维学子。这两年,在他的推荐下,我倒是读了不少书。如果不是小彭推荐的话,我有可能与这部《反身性方法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后生可畏。
不过,书虽然有了,但是却一直放在我的案头,没有心思读。几次打开,不是因为分心的事情太多, 无法专心, 就是因为看到翻译的文字太艰辛,难以深入。总之, 就是读不进去。
《反身性方法论》是一本方法论的理论著作,书中涉及大量带有浓重的哲学色彩的词语和概念,可以用“艰深隐晦”四个字形容。读这种理论著作,需要有心情。所谓心情,一是要净化头脑中世俗纷纷的各种念头,静心;二是需要大块的时间,要有连贯地阅读, 避免零碎化;三是,对某些要点要反复阅读,做笔记,才能真正弄懂作者的意思。
趁着上月赴澳洲访学的机会,我特地挑上这本书带着,在旅行期间和空暇时,用心读了几遍,整本书都贴满标签, 读后自感收获颇丰。
“反身”,就是反思。反身性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过去20多年才逐步成型。到目前为止, 不同的学者对这个词和相关的方法定义也有不同理解。总体上说,反身,或者反思,就是不断以批评的态度评价“知识”和生产以及处理知识方法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在处理研究资料时,严肃地关注不同类型的语言、社会、政治和理论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彼此纠结以及对研究结果诠释的影响, 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建立理论的框架,而不是去寻找所谓的“真理”。
两位作者在本书一开始,就指出,当下如果仍然将“定量”与“质性”研究方法的讨论局限在哪一种更科学或者哪一个更有利于理论构建的争论范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或者说,类似的话题已无可探究的深度。 社会研究领域的学术界人士心知肚明,即便是最严格的定量分析也难保得出“科学”的结论。那么,我们到底是继续钻牛角尖寻找更加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还是干脆换个角度接受质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另辟蹊径解决问题呢?
质性研究方法一向被人批评“不科学”。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这种研究方法依靠观察、访谈和对材料的诠释从新构建事件, 而这些活动均有可能对反映真实客观事实的“可信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意义产生重大影响。
的确,研究者在收集材料和处理素材的时候,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以及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造成影响。实际上,不仅被研究对象、研究者本人会因个人情感和主观认知的局限影响提供的材料以及对材料的处理,而且研究者在撰写报告研究时使用的语言也会对读者理解研究发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是因为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大多使用日常语言。即便使用某些专业单词,论文报告绝对不会像自然科学的数学公式一般抽象。所谓科学的一大原则就是使用单一和一致的专业名词,以避免由于对词汇理解不同导致的误解或者歧义。社会研究文献的读者也并非白板一块。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研究成果的理解未必绝对遵守严格的“科学”意义,而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经验加以诠释, 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传统的质性研究方法为了满足“可信度”和科学性的要求发展出很多具体的处理经验资料的方法。比如对采访的文字进行编码、分类,采取多个来源交叉比对资料内容,采取开放问题、无结构或者半结构问卷,避免误导或者引导性问题, 以在经过处理的数据基础上获得的研究结论真正具有普遍的抽象意义。
Alvesson等两位作者指出,既然主观和客观因素存在在那里,我们不如换个视角理解它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我们不妨公开承认它们的存在,承认自己的情感, 承认被研究对象也是在某种社会政治和文化形态下塑造的主体。问题不在于个体的主观意识,也不在于个体的情感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些号称“噪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对待以上这些噪音的传统方法是尽量将其排除在研究结论之外。这也是处理研究资料时惯用的方法。在案例研究中,特别强调多重资料来源,以检验陈述的真实性,并力求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从而发掘现象背后的“真相”。
而反身性方法却提出不同的主张:研究者不妨将这些因素本身就是研究材料的原始材料组成部分, 然后考虑如何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构建理论。要做到这一点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按照“反身性方法”的程序,以严格谨慎地态度对研究资料进行精心的梳理和诠释,找出背后的影响因素。
可见,反身性方法不是拒绝“噪音”, 而是将各种因素看作研究资料的一部分加以分析。研究结论不再是所谓“科学”真相,而是将经过反身批判与重构的研究结果向读者敞开的,并基于此建立具有多重诠释意义的理论框架,促使读者自行决定该发现对构建理论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研究资料的处理要从过去那种寻找所谓“可信度”或者科学性的框框中跳出来,而转移到“知觉、认知、理论、语言、互文、政治与文化的环境的考量上”(台湾译本第9页,英文原版第6页)。
这不仅是一个大胆的提议, 而且是极其富有哲理深度的研究指南。
这不仅使我想起了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教授桑德尔。 在他那著名的“正义”课程上, 桑德尔举例说明美国人对宗教与国家政治之间关系在认识上的转变。1960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休士顿发表了一场讲演。肯尼迪信仰天主教,而当时有选民担心肯尼迪一旦当选是否会将天主教信仰带入美国国策之中。针对选民的这种担忧,肯尼迪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只会考虑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理会外界宗教的压力。
46年后的2006年,美国民主党人奥巴马为争取成为总统候选人发表讲演。这一回,他也面临宗教信仰问题。不过,奥巴马没有回避,而是明确表示那种认为坚持政治法律之中不应该具有宗教成分的想法是不对的。
桑德尔对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讲演与40多年前肯尼迪总统的就职讲演时指出, 肯尼迪在演说中向美国人民保证自己的宗教信仰不会影响作为美国总统的执政理念和行政决策; 而奥巴曼呢?恰恰相反,他却严肃地告诉美国人民,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深具宗教情结的国家。既然如此,美国人民为什么不应该大胆地承认自己的宗教信仰呢?美国人民应该以自己信仰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作为行动纲领感到自豪, 而不是试图排斥宗教的影响。当然,奥巴马的这种做法应该注意如何平衡与其他价值体系和信仰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其他群体的利益, 因为宗教不仅是可以引起共鸣的语言来源,而且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也需要发挥宗教提供的那种道德提升。
桑德尔教授以这个事例说明社会对宗教与政治关系认识的转变。 40多年前,人们普遍相信认为国家的执政者应该将宗教信仰与国家治理分开处理。40多年后,人们认识到宗教可以解决很多重大问题。特别地, 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是:国家执政者和社会成员的信仰往往都是宗教的产物。显然,一名信仰来自某种宗教的人是不可能在行动中完全不顾自己的信仰,成为一个道德“空白”者。
以上这个事例对我们认识研究者、研究对象和使用研究成果的读者等等个体自身的主观意识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意义。既然没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作为一个实质意义上抽象的“人”,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情感,而且都生活在某种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和文化体系内,个人对社会的观察和得出的结论以及采取的行为如何能够做到完全“科学”和理性呢? 刻意追求所谓研究结果的“科学化”无疑在假设以上这些参与到研究的个体都有可能脱离现实生活、抽象出完全“空白”的人。 这种假设真实吗?或者说,这种假设符合科学精神吗?批判性研究方法更进一步质疑:即便是纯自然科学的理论,难道也没有某种意识形态或者哲理信仰的影响吗?
依此道理,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管理研究中方法论面对的争议吗? 过去半个世纪,是科学主义取得霸权的时代。出现这种倾向一点儿也不奇怪。这是现代化理性扩张导致的必然结果。在理性的假设下,科学主义极力排除个人主观意识和情感对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和研究资料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不“科学”的,会影响结论的科学性,是研究材料中的“噪音”。
追求科学当然没错。特别是学术研究,对材料来源地考证和交叉取证,必须遵循一系列标准程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方法, 特别是具体的操作技术,都必须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和程序。
质性研究方法面对的挑战是:来自同一来源的经验资料很有可能不一致。 比如,同一个人在讲述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内容可能因听众不同而变化,而且也会由于时间不同而出现差异。在访谈中, 以上情况经常发生。传统观点认为,如果按照严格的科学要求,研究者必须扩大证据来源, 交叉验证。如果无法获得“真相”的证据, 这样的材料宁可不用。
如果我们重新理解科学本身的含义, 我们也许发现可以有其他方法处理上述资料。真正的科学,不是主观臆测,而是以坚实的观察和事实为依据并在观察到的变量之间建立一系列假设, 而这一系列假设关系应该是合乎逻辑、能够被他人重复验证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不同。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异在于人是自身意识的产物。因此,社会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本应该也不同。最明显的例子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具有排它性,即一旦一个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某种自然现象,就会替代解释这一自然现象的其他理论。这就是科恩说所的“规范替代”。 而这一定理在社会现象领域并不适用。对一种社会现象,可以存在不同的理论解释,而且每一种都有其特有的视角价值。
可见,在研究社会现象的时候,真正科学的态度是认识到现实的多样性,从而考虑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创造性地解释社会现象, 才能繁荣社会研究。在定量分析方法日趋垄断社会研究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其它可以创造理论的方法,比如文化人类学的研究, 比如历史的研究, 比如语言的研究,等等。有些方法可以通过科学理性,保证结论的普遍意义。而对某些现象来说,例如历史的解释,多某一现象的出自多人不同的诠释,也许只有事实存在,而无“真理”。 甚至理论本身,难道不是语言的产物?
当一个人面对6只给出不同时间的座钟时,传统的“科学主义”认为只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即真相。研究者的责任是从这6个不同的钟表中找出正确的时间。
反身性方法却认为,这6个不同时间也许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们要找出的不是那个“真相”时间,而是为什么不同的钟表会给出不同的时间, 这些不同时间背后的含义为何?各个钟表之间的差异对我们理解时间以及不同形态下时间的含义有何贡献?
也许,根本就没有所谓“真相”,留下的只是个体有选择保留在记忆中的“事实”或者想象而已。
读者如果看过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作品《罗门生》, 自然不难体会有些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真相。存在的只是对现象的诠释而已,而且因人而异。
可见,社会研究结论的价值未必是提供所谓“真相”,而是为人们提供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不同视角。而只有允许这种丰富存在的多样化视角,人们才能真正地理解社会,理解自身。只有允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共存,才会使社会研究更加丰富多彩。
这本书内容丰富。我在这里只是简要地摘引两位作者提出的衡量高质量研究的5个标准。 其英文原文(原著第276页)如下:
1.Empirical arguments and credibility (经验论据与可靠性)
2.An open attitude to the vital importance of the interpretative dimension to social phenomena (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维度的极端重要性持开放态度)
3.Critical reflection regarding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ntexts of, and issues in, research (对研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语境以及研究中的问题作批判性的反思)
4.An awareness of the ambiguity of language and its limited capacity to convey knowledge of a purely empirical reality and awareness about the rhetorical nature of ways of dealing with this issue (对语言的含糊性以及在传达关于纯粹经验是在的知识时的有限能力的自觉,以及对于处理这一问题(表征—权威问题)的方式的修辞本质的自觉)
5.Theor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entioned issues (建立在所提到的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理论发展)
(注:译文来自陈仁仁译本《质性研究的理论视角:一种反身性的方法论》, 第316页)
虽然两位作者提出这些建议时指明是针对质性研究方法而言, 我仍然认为这些标准普遍适用于所有的管理研究。
对于如何使用反身性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这本书着墨不多。大概,具体实践还需要社会研究工作者共同努力。
❻ 形容取得了丰富成果的词有哪些
功成名就 丰功伟绩 永垂青史 功高镇主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鸣惊人 举世瞩目 举世无双 劳苦功高 汗马功劳 功盖寰宇
如日中天
百举百捷
蒸蒸日上
鲤鱼跳龙门
名利双收
如日方升
滴水穿石
计日奏功
九转功成
可操左券
一蹴而成程门立雪
水到渠成
累足成步
成语词条: 马到功成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 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释疑: 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成语示例: 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
★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词条:马到功成)
成语词条: 功成名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释疑: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示例: 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词条:功成名就)
成语词条: 旗开得胜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 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释疑: 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示例: ~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旗开得胜)
成语词条: 指日成功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 zhǐ rì chéng gōng
成语释疑: 指不久即可成功。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语词条: 一蹴而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 yī cù ér jiù
成语释疑: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成语出处: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成语示例: 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其中~代表本词条:一蹴而就)
❼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从()转变的治本之策。 A “量变”到“质变”; B “有没有”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转变的治本之策。速度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很难谈到发展的质量,高质量发展同时注重发展的“量”和“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雄厚的经济基础。
总体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在继续保持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优势的同时,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走绿色均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7)高质量的成果扩展阅读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速度依旧重要,但是强调在更加宽广领域上的协调发展。就经济体系而言,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要合理,需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就创新而言,创新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增长、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向结构更合理、附加值更高的阶段演化;就城乡区域发展而言,高质量发展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要兼顾生产、生活与生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因此,在宏观经济层面,质量的内涵还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应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且形成有效社会治理、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❽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对中甸岛弧西斑岩带内发育的印支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相斑 (玢) 岩侵入体和赋存于其中的典型矿床-春都斑岩铜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模式的研究, 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鉴定、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综合分析研究表明: ①春都矿区及中甸岛弧西斑岩带侵入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 其次为花岗闪长斑岩, 均属于亚碱岩系中的钙碱性岩类。②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 高场强元素Ta、Nb、P、Hf、Ti、HREE相对亏损, 具有岛弧火成岩基本特征; 斑 (玢) 岩中成矿金属元素W、Sn、Mo、Bi、Cu、Pb、Zn丰度高。③闪长玢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于87.25~255.49之间, 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分配曲线右倾, 有轻微的铕正异常; 花岗闪长斑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于184.34~294.87之间, 球粒陨石标准化图为轻稀土富集型, 分配曲线右倾, 有微弱铕负异常和微弱铈负异常。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高, 由早期的闪长玢岩→晚期的花岗闪长斑岩演化, 岩浆中的轻稀土富集程度和碱性程度趋于增强, 闪长玢岩岩浆侵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 是同源或相似岩浆不同演化过程的产物。
(2) 在宏观地质研究基础上, 依据岩浆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的分析, 对春都矿区及中甸岛弧西斑岩带成岩成矿构造构造环境进行了判别, 对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①研究区侵入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与俯冲造山作用有关的地幔和地壳的混合, 产生于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格咱微陆块俯冲的消减带 (俯冲带)构造环境; 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 是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②研究区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于-6.54‰~0.14‰之间, 极差为6.40‰, 均值为-2.28‰, 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 成矿物质来源比较单一, 硫主要来自深部岩浆, 具幔源硫的特征 (0±3 ‰), 同时有一定数量的地壳沉积物还原硫的混入。 研究区铅同位素的206Pb/204Pb值变化于17.863~18.036之间, 极差为0.173; 207Pb/204 Pb值变化于15.448~15.614之间, 极差为0.166; 208Pb/204Pb值变化于37.753~38.188之间, 极差为0.435; 具有单一的成矿物质来源。依据硫化物的铅μ值及铅平均增长曲线图、铅同位素△β-△γ成因分类图解、铅同位素构造环境判别图的判别, 矿石铅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或上地幔。③通过含矿石英脉样品进行氢、氧同位素测试。δD值为-73.1‰~100‰, 变化幅度较大;δ18OSMOW值为13.2‰~13.9‰, 分布较为集中; 研究区成矿流体主要为原始岩浆水为主, 同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④闪长玢岩样品的DI值介于60.43~75.13之间, 平均为67.25; 花岗闪长斑岩样品的DI值介于77.60~90.55之间, 平均为81.16; 花岗闪长斑岩分异和酸性程度均较高于闪长玢岩。研究区闪长玢岩形成明显受结晶分异作用所控制, 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微弱; 花岗闪长斑岩同时受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所控制; 二者具有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关系, 属于同源异相的产物。 闪长玢岩SiO2、Al2O3、CaO、MgO、K2O、Na2O的质量百分数与lgSI值的线性关系均不明显。 花岗闪长斑岩SiO2、Al2O3、CaO、MgO、K2O、Na2O的质量百分数与lgSI值的线性关系均明显, 春都闪长玢岩发生同化混染作用,有地壳物质的混入; 花岗闪长斑岩岩浆中也有少量大陆地壳物质混入, 同化混染作用较弱。
(3) 通过研究区侵入岩与埃达克质岩的对比研究, 并结合其宏观地质特征分析, 研究区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高Sr、低Y、低Yb、高Sr/Y、富轻稀土, 无Eu异常或仅有轻微的负Eu异常, 与埃达克质岩特征相似。
(4) 研究区蚀变分带明显, 存在以呈雁列式产出的花岗闪长斑岩岩枝或岩脉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钾硅化带 (钾长石、黑云母及硅化带)→绢英岩化带 (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 具有与 “二长岩蚀变” 模式相似的蚀变特征, 但蚀变分带的规律性相对较差, 存在重复-偏对称现象, 显示蚀变类型及其分带受岩体控制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般情况下, 铜矿化强度与蚀变类型有显著关系, 在硅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及其过渡带矿化强度较好。
(5) 中甸岛弧西斑岩带展布于烂泥塘—雪鸡坪—刺来—春都一带, 斑岩体由闪长玢岩及其以岩枝、岩脉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斑岩组成的复式岩体。春都硅化钾化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微区定年分析的年龄为246.1±3.0Ma~260.8±2.5Ma, 与雪鸡坪石英闪长玢岩体的角闪石40Ar-39Ar法年龄 (249.92±4.99Ma) 和刺来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 (252.3±3.4Ma) 基本一致, 但推测实际闪长玢岩成岩年龄应晚于246.1±3.0Ma~260.8±2.5Ma, 大约240Ma左右。 春都含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7.5±1.9~217.3±1.8Ma, 表明春都含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体年龄与中甸岛弧岩浆活动的高峰成矿期215Ma基本一致。 无矿闪长玢岩形成比花岗闪长斑岩早约25Ma。 如此之久的岩浆-热液系统是形成具有规模的斑岩铜矿必要条件之一。
(6) 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发现, 研究区花岗闪长斑岩中可见闪长玢岩捕虏和穿插闪长玢岩的关系, 矿化与蚀变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 从花岗闪长斑岩体向外蚀变逐渐变弱;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 春都花岗闪长斑岩体年龄与中甸岛弧岩浆活动的高峰成矿期215Ma基本一致。 揭示了研究区成矿母岩为印支晚期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
(7) 建立了春都矿区及中甸岛弧西斑岩带的斑岩成因模式。 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甘孜-理塘洋壳开始向西俯冲, 随着俯冲深度的增加, 导致板片脱水和部分熔融, 引发地幔物质部分熔融, 从而形成了上侵的钙碱性系列的岩浆, 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分异演化, 当演化至安山岩浆时, 于晚三叠世沿NNW向的格咱河区域深大断裂发生浅成-超浅成侵入, 形成早期呈岩株或岩枝产出的无矿闪长玢岩。 晚三叠世中晚期, 研究区底部的安山质岩浆演化为英安质岩浆, 英安质岩浆沿着闪长玢岩底部的构造薄弱带 (NNW向断裂构造系统) 上侵进入玢岩体内, 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 最终形成春都花岗闪长斑岩,同时由于岩浆热液的对流循环, 在斑岩体和围岩 (早期侵位的玢岩或三叠系地层) 中形成了不同矿物组合及蚀变分带。 由于西斑岩带先期侵位的闪长玢岩的阻隔或压制作用, 本阶段岩浆侵入活动主体区域向东迁移至中-东斑岩带, 所以西斑岩带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或侵位较深。 岩体在东斑岩带主要呈岩株或岩枝产出, 而在西斑岩带主要呈岩枝或岩脉产出, 岩体规模相对较小; 本期侵入体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本期侵入体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 为斑岩型铜 (钼) 矿床的成矿母岩。
(8) 通过总结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建立了春都 “雁列式斑岩脉” 控矿模式。 在东西向的洋盆挤压俯冲作用下, 中甸岛弧区西斑岩带的NNW向断裂构造产生左行走滑, 由此派生一定量的NE-SW向局部引张, 形成雁列式断裂构造系统。 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沿NNW向雁列式走滑断裂构造系统侵入早期玢岩体内或围岩, 形成 “雁列式花岗闪长斑岩脉”。 当含矿热液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中分离, 进入闪长玢岩或花岗闪长斑岩顶部的裂隙带, 与下渗的大气降水及溶解其中的部分成矿物质混合, 形成混合流体, 这种富含Cu、Pb、Zn、Fe等成矿物质和H2O、CO2、S2-、Cl-等挥发性组分的成矿流体进入围岩裂隙中, 与围岩发生硅钾化、绢英岩化等交代蚀变作用, 热液中的Cu等金属元素与硫结合,形成浸染状产出的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 或随着温度的降低成矿流体中的金属硫化物直接析出形成脉状的金属硫化物。 受NNW向雁列式花岗闪长斑岩脉的控制作用, 春都铜矿床的矿体也呈现出雁列式分布的特征, 形成与典型斑岩铜矿床不同的矿化格局。研究表明这种控矿模式在中甸岛弧西斑岩带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9) 系统分析了春都铜矿及中甸岛弧西斑岩带成矿地质条件, 总结了找矿标志。 对区内印支期发育的斑岩铜矿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 依据春都 “雁列式斑岩脉” 控矿模式, 优选了6个找矿靶区。 同时指出, 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 应把握好 “雁列式斑岩脉”控矿模式对含矿斑岩和矿体的控制规律, 在平行NNW走滑雁列式断裂构造系统和沿其走向延伸方向做重点的控制和总体部署, 并加强深部找矿工作。
❾ 如何确保教育研究方法顺利进行并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传记法、行动研究法、思辨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人种志研究、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现象学研究、教育解释学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