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俄罗斯科技
科学技术在俄罗斯复兴中的作用被越来越重视。随着俄罗斯政府对经济改革方针进行调整,俄政府更多地转向发展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基础的国内现有工业、技术和科学潜力。
随着俄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俄罗斯的科技队伍已开始出现稳定,人才流失速度也有所减缓。而且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俄科技界流失人员的绝大多数是转入国内收入较高的商业部门和私有化企业中,到国外谋职定居者只是小部分。据俄科学统计与研究中心估计数字,近年俄罗斯科技界移民到国外的人数分别为:1990年2,100人,1993年2,300人,1995年为2,200人,1997年1,200人,1998年1,100人,1999年1,400人。
在科技发展体制上,俄罗斯其科技发展的激励机制并不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其长处在于能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最具前景的关键科技领域,并能较快居于这些领域的世界前列。俄基础研究、军工和宇航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便是这种体制长处的体现。虽然当前俄科技体制也在向市场经济方向转轨,但政府对重大科研活动的支持系统仍得到维持。尽管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但对于那些代表国家高科技术水平的世界尖端科研项目舍得投入。
在基础研究方面,俄从苏联继承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由于投入不足,目前俄基础研究水平已落后于美国,但仍位居世界最先进国家之列。近年来,尽管困难重重,俄罗斯仍基本保持了其整体科技的完整性,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数十项世界级科研成果。在十分困难的物质条件下,俄科学院仍完成了约5,000个研究课题。近年来,在基础研究的所有方面,几乎都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那些不进行多年耗资庞大的观察就不可能取得成就的研究。如:俄罗斯科学院在微电子和毫微电子、电光绘图新工艺、高温超导、化学、天体物理、超级计算机、分子生物学、气象等领域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核激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俄科学家先后在实验室合成元素周期表上第114号和166号超重元素等。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在面向21世纪的科技角逐中,仍是实力较强的一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不遗余力地捞取俄罗斯的科技人才和成果的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这点。
在高技术研究方面,由于过去的积累和各方面的努力,俄罗斯在很多领域仍然保持着先进地位和许多原创性技术。据俄工业科技部调查,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罗斯在其中12—17项技术领域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低,如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参考资料:江西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
B. 苏联两项黑科技,一项至今没参透,不得不求助俄罗斯
资料图:RD-180火箭发动机内部
在美国全面对俄罗斯实行制裁的今天,美国宇航局也不敢宣布立即停止采购RD-180,DARPA在研制一款新的火箭发动机替代RD-180,这项研究还是在做NK-33的“逆向工程”。
相对于窃取NK-33遭遇的尴尬,雅克141却带给了美国人巨大的利益。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在美军下一代隐身战斗机的竞争中,洛克希德·马丁做出了一项至今看起来非常正确的事情,就是获得雅克-141的技术。在研制F-22同F-35战斗机中,雅克-141的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波音错失了订单,只能在F/A-18大黄蜂战斗机上止步不前。F-22让美军获得了领先一代的空战力量,F-35则让洛克希德·马丁赚了数千亿美金。
这是美国抢劫来自苏联的黑科技的结果,一项至今无法超越,一项赚的金玉满钵。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苏联领先于美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成就是什么
航天技术~
苏联是第一个成功实行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 1945年美苏分了德国的科技成果。美国得到了导弹之父,而苏联得到了什么
俄罗斯抢的是设备和一些武器成品 半成品 而美国几乎搜刮了所有的资料和科学家 短期内看苏联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但观看现代美国的科技 结果见分晓
E.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什么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下所示:
1、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2、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3、建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
个人崇拜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但赫鲁晓夫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官僚主义专政的官僚独裁的形成,这也成了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
(5)苏联的科技成果扩展阅读
所谓苏联模式,如果仅就其内涵本身而言,那可以从经济和政治这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
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F. 为什么前苏联的科技那么发达都是什么人发明的
决定科复技发达不发达的制最关键因素是投入。因为现代科技过于复杂,难以空想。能够实现和尝试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而实现需要花很多钱。所以投入决定了科技发达程度。
苏联的科技发达就是投入很多的结果。领导人包括科罗廖夫、朗道等。当然他们和之前的中国一样,不太强调个人的作用。所以虽然成果很多,但是能数出来的人不多。
现在有些人认为科研体制很重要。诚然不能说体制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是如果看到和欧美同体制的菲律宾、拉美没有什么科研成果,而中国近年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成果指数增长,就可以认识到其实体制并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
G. 前苏联有哪些科学成就
1922年,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处在膨胀之中。 1934年,苏联科学家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伦科夫发现,运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当它穿过液体或半透明物体时发光。这种现象被后来物理学界称为"切伦科夫辐射"。随后这个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中,用于检测带电粒子并测量它的速度。 1954年,苏联在奥勃宁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端。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标志着人类活动进入太空。 1959年,苏联空间探测器「月球」Ⅱ号发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片。人类第一次了解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苏联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2年,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4年,苏联物理学家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霍罗夫和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汤斯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奖。表彰他们分别独立制成微[2]波激射器,并导致了激光器的发展。 1978年,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因从事低温学方面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86年,苏联发射了和平号太空站,在2001年坠毁以前,它是人类最大的飞行器。
H. 苏联科技为什么发达呢
苏联科技发达的原因苏联是由沙俄帝国发展而来,是在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成功后,建立的联邦国家。因此要了解苏联的科技,我们还是要从沙俄时代说起。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8世纪中叶,英国凭借着瓦特的蒸汽机,成为了全球工业界的带头大哥,而此时的俄国已经对这项技术有所耳闻。
1697年,沙俄皇帝彼得一世带着庞大的使团,前往欧洲学习先进的技术。在彼得大帝的努力下,英国人的造船、航海、蒸汽机等技术都学到手,还带回了大批的科技人员来俄国工作。
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俄国虽然脚步稍慢,却还是紧跟着世界的潮流。彼得一世出国学习的时间,对应中国是清朝康熙三十六年。
苏联的科技力量最初来自于沙俄,虽然在工业革命的改革上,沙俄没有成为全球的领跑者,但是他们也不是落后者。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沙俄始终保持着革新的态度,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二战后的苏联又得到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因此在历中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苏联就有了明显的优势,在核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敢于和美国一较高低。
I. 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l.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30年代苏联主要以外国商号和工程师、专家为媒介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pp.1-2)1929年10月,苏联政府批准七十多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美国占55个,为苏联接受援助项目的 78%〔2〕(p.207)。1930年执行的 104个技术援助协议中,约有84个是和美国、德国公司签订的。1929至1945年间,苏联和外国公司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1〕(p.16)。可以说,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1944年6月,斯大林就曾经告诉美国人,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1/3是在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捷克、丹麦、芬兰和日本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
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和札波罗热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其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是以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美国钢铁公司的格里工厂为模型设计的,而其余20个原有的钢铁厂也在外国的帮助下进行了技术改造。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尔基汽车厂是30年代初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的新厂,而莫斯科和雅罗斯拉夫尔这两个老厂则是得到了扩充,用新的外国工作母机全部重新装备。这三个厂加上1940年开工的一个较小的莫斯科装配厂,构成了二战前苏联汽车工业。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整套建于美国,再拆运至苏联的,约有80家美国厂商为该厂制造了所有设备,并由美国人及德国人在苏联加以组装。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也是由外国援建的,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在飞机和发动机的生产方面,美国供应苏联飞机或飞机附件,并给予技术援助。
苏联除了在重工业方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外,同时在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大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例如,苏联的棉织品的生产是在德国的援助下重振旗鼓的,并由美国大通银行提供资金输入美国原棉。后来,苏联产棉集中地区土尔克斯坦和外高加索的土地灌溉工程,曾得到担任过巴拿马运河建设顾问和美国农垦局局长的著名灌溉工程师戴维斯的帮助。戴维斯早在1913年就已经勘测过灌溉中亚细亚的“饥饿草原”卡拉甘荒地的可能性,并建议俄国当局进行更深入的勘测和设计工作。1929年6月,他被邀请到莫斯科并被告知,他的计划已在进行。他留下来,担任苏联棉花总管理局的总顾问,负责中亚细亚灌溉计划的整个工程。
2.引进西方的技术人员和专家。
苏联在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亦大量引进西方技术人员和专家。“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导,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另一个苏联文件报导,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约有400-500名美藉芬兰人在苏联工作。在1932年,有200名德国人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有730名美国工程师和专家于不同时期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工作过。1933年前英国大都会——维克公司有350名建设人员在苏联工作。
3.引进资金,解决资金困难。
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贷款。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危机发生以后,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1937年又增加至3.5亿里拉。德国、瑞典、丹麦、挪威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1936年英国给予苏联的一笔贷款利率又下调为5.5%。1939年8月,纳粹德国与苏联又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贷款给苏联以进口德国的设备。莫洛托夫说:“这种协议对我们有利,因为它的信贷条件(7年期限)使我们能够订购到我们迫切需要的、额外的大量设备。”〔1〕(p.3)这些信贷的获得解决了苏联进口设备的资金问题,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J. 求苏联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苏联激光坦克
1922年,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处在膨胀之中.1934年,苏联科学家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伦科夫发现,运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当它穿过液体或半透明物体时发光.这种现象被后来物理学界称为"切伦科夫辐射".随后这个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中,用于检测带电粒子并测量它的速度.1954年,苏联在奥勃宁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端.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标志着人类活动进入太空.1959年,苏联空间探测器「月球」Ⅱ号发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片.人类第一次了解到月球背面的景象.1961年,苏联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1962年,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苏联物理学家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霍罗夫和美国科学家查尔斯•汤斯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奖.表彰他们分别独立制成微[2]波激射器,并导致了激光器的发展.1978年,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因从事低温学方面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6年,苏联发射了和平号太空站,在2001年坠毁以前,它是人类最大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