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李真真科研成果

李真真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29 13:19:29

Ⅰ 杨振宁极力推荐的天才,24岁成麻省理工博士,学成后毅然回国,是谁呢

杨振宁慧眼识英才,希望小苗尽快成长,开花结果验证奇迹

Ⅱ 中国河南省巩义市李真真女

因为巩义市李真真,是个女人,她不是男人。

Ⅲ 如何管控科研活动“灰色地带”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从事科研活动及参与科技管理服务的各类机构要切实履行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从事科研活动和参与科技管理服务的各类人员要坚守底线、严格自律。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要发挥自律自净功能。

《意见》强调,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将科研诚信建设要求落实到项目指南、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监督评估等科技计划管理全过程。着力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科研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会有不端行为的出现。”在李真真看来,将科研诚信管理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始终,不留死角,不仅惩戒踩“红线”者,而且对处于“灰色地带”者也形成威慑。“这样既能够保证科研成果的可靠性,也有利于保证‘人才真的是人才’。”李真真说。来源:人民日报

Ⅳ 用 我爱你李真真,开头写几句话

我认为的
爱情是两个人
你要付出 我也是
李子树是甜的
真理是这样 也会有酸的啊
真理也可能不对啊

Ⅳ 学术休假的春晖计划

尽管学术休假与中国科学家仍有距离,但是中国科学界对此并不陌生。典型事件是中国教育部于1996年设立的“春晖计划”,即利用海外杰出人才的学术休假进行的“柔性引进”。 2000年底又增设了“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
“春晖计划”由政府部门积极推行,有着温情的细节规定: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执行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励津贴、补助经费。受聘的海外留学人才在国内招聘高校工作期限为6个月至1年。
“春晖计划”在作10年总结时写道:共资助140多个留学人员团体,12000人次短期回国工作。
也许是尝到了国外学术休假的甜头,第一批被列入“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试点的高校,也可以算是国内学术休假制度的先行者。尽管相关部门没有提出具体措施,清华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在2004年前后相继提出学术休假制度。
“至少从规章制度上提出学术休假是一个教授的权益,这是一个进步!” 林杰是一位乐观的倡议者,“学术休假一般是在工作满6至7年之后,这时候该上的职称也上了,要争取更高职称可能还需要经过几年。所以,这时正适合休假、充电。”
哈佛大学教授何毓琦在科学网博客中讲述了自己在学术休假时坚持每天和研究生散步的事例:1987年我在麻省理工学院“休假”,每天早上我特意把车停到哈佛大学,让研究生们轮流陪我步行两英里,走到麻省理工学院。这样一来,我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讨论每个人的研究进展。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李真真也很推崇学术休假。目前的状态是一些科研机构都在紧紧跟随社会热点或者国际热点,导致研究人员只能考虑很实际的问题,跟着热点走下去,没有静下来思考的时间。“学科积淀会越来越薄。而研究人员有时需要的仅仅是跳出惯有的思维、方法和路径。”李真真说。
然而,学术休假仍然远离着中国科学家。
如果以2004年部分高校高调宣布实行学术休假制度算起,至今2009年,时过5年,却无法在国内找到一位真正享受过学术休假的人,0比“春晖计划”的12000应是一个学界无法释怀的比例。
资金约束?
“推行学术休假主要是资源问题。谁出钱支持这种休假?国内要执行这一制度,主要要看每个科研单位或大学能否有经济力量支持这种休假。”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助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扬生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说。
林杰对美国学术休假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可美国的做法,即学术休假的经费主要应由学校承担或者一些基金会项目的支持。林杰建议,学术休假甚至可以作为教师发展的组成部分,从教师发展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支持。
徐扬生院士提出了资金来源更广泛的可能性。如一种可以是由“派出单位”出,另一种是由本人的科研经费支出,也可以是由“接受单位”支出。他认为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派出单位出一半,另一半由本人的科研经费或“接受单位”支出。
学术休假对相关个人收入规定也不尽相同,有薪水减半、取消课时费等,总而言之,相对在岗期间,个人收入是有所下调的。
不过,收入问题并没有引起被采访者的过多关注,而国内实行多年的访问学者制度,似乎也没有因为国内机构要承担派出学者的基本工资而受阻。
抱憾实施细则
中科院政策所在2001年前后正式提出学术休假,但是一直没有实际演练过,这与其他许多科研院所的情况大致相同。在李真真看来,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实施细则。作为一项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学术休假不仅仅是一个研究人员离开多久的简单问题,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措施。
西方国家学术休假的审批过程为:有此项打算的教师需预先提交一份详细的计划,在得到系领导和院长的同意以后,被送到分管学术休假事务的教师评价委员会讨论通过,最终递交校长和董事会审批。有些大学会对每年享受学术休假的教师数量作出限制;有些大学则遵循预算作出相应的规定。
“首要是管理部门如何考虑。如果一个单位真正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甚至可以采取强制性休假,关键是前期要可操作,后续要可评估。比如,一位教授打算学术休假,提交的计划是写本专著,他销假时就可以用这本书作为考核对象。”李真真说。
美国芝加哥大学生态与进化学系教授龙漫远向记者介绍:在美国,只有“终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才有资格享受学术休假。有了终身职位,不用参加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的短期考评,教授们自然会珍惜自己学术休假的机会,利用这段时间,为自己长远的学术生涯作积累。他说,“一般来讲美国的中青年科学家会珍惜这次机会,我没见到过有到我们实验室来学术休假的人偷懒。”
对于高校,师资力量能否允许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国外高校一般采用模块教学,即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一个模块通常是一个总量为4~8 学期周学时的教学单元。而国内高校教师除了科研,教学任务比较重,特别是一旦承担了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就是一个很长的教学过程,很难真正脱身一段时间去作学术交流。
“因为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在教务安排上也难以同时让很多老师学术休假。我们学院一直想推行学术休假,但终因难以平衡而未能实施。”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曹广福告诉《科学新闻》。
休,还是不休?
有资格休假而没有准备去利用这一资源的人,提到学术休假先摇头,管理制度、配套措施、工作环境等不利因素脱口而出。
“学者自身就没有重视学术休假!”李真真没有丝毫犹豫地评说。
但她也认为部分教授可能并不愿意学术休假,“因为涉及考评制度、学术环境等,很复杂”。
还有更多的理由使一线人员无法完成休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科院科研人员分析,现在已经有一定工作年限、出成果的研究人员忙于跑课题,潜规则是一个大课题就那么个小圈子敲定,融入这样一个圈子十分不易。如果你离开了,不要说一年,有可能几次缺席重要场合,都有可能被踢出一个项目的“申请游戏”。
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曾在其科学网博客上发表《导师学术休假和研究生培养“放羊”》一文。老教授一片苦心是为了提醒校方,一定要处理好导师学术休假和别让研究生“放羊”的关系,而对那些“放羊”过度的导师们也该有切实的整治措施才是。
李真真则认为不能休假的原因之一,是整个学术环境还没有达到。一个研究课题,可能会因为一个重要研究者的离开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美国很多研究机构则有很好的研究团队,彼此研究水平相当,团队中某一个人的离去,对研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休假还是休息?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研究者Celina Sima曾对美国一所公立大学三个学年被批准的学术休假申请进行调查,发现教师们无论是对学术休假的预期还是实际的目标,都首推学术研究。
在《科学新闻》采访过程中,国内大部分学者也认为学术休假应该是出于学术目的,而非个人放松。
然而在中文语境中,“休假”更多联系着的,则是“休息”的语义。
从网上可以浏览到青岛市发布的的《关于组织2008年专家学术休假考察活动的通知》,内容大意是:国家或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可以参加此休假考察,时间为8天,休假考察路线为云南线(昆明、大理、丽江、玉龙雪山、香格里拉、泸沽湖等)。
“对纯休假,我持反对态度,原因是学术研究本来就是个很有弹性的工作,你某个阶段想做研究,可以专心做研究,若不想做,大可以休息一下,不需要行政安排。”曹广福说。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贾贵儒认为学术休假这个名词翻译不准确,容易产生歧义。
徐扬生对此特别释义了学术休假的概念,“学术休假不是‘休假’,也不是因为职业生涯倦怠,而是学术发展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制度改进
尽管学术休假在西方国家已经实行百年之久,但也有诸多问题。如1991年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院长罗斯(M. Richard Rose)休假四个月为政府部门做研究。虽然他的休假是保密的,但还是被透露出去,引发争议。学校董事会成立专门审查小组,调查结果属实,罗斯因此辞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越来越多的立法者对学术休假持批评态度,那些锐意改革的校董们也主张对这一制度进行审查。
“学术休假应该是所有在职教师都可以享有的基本权益。为了使这项制度达到实效,中国高校在试行学术休假时,很有必要加强休假申请与评估的环节。”林杰说。
也有些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所产生的收益并非预期那样高。如全美有关公立大学教师及其学术休假的法律规定最完善的路易斯安那州每年用于教师学术休假的花费甚巨。但统计表明,该州大约只有59%的教师休假后返回原校。因此学生与公众并没有从学术休假中受益多少。
“但是国外并不是否定这一制度,而是在思考如何完善!”李真真说。

Ⅵ 把句子写具体一李真真做事真是一丝不苟。

把句子写具体一李真真做事真是一丝不苟。
我班的李真真同学在学校里做事真是一丝不苟让人不得不催肥。

Ⅶ 李真真的生僻字怎么写

若“生僻字”指的是繁体字的话,则“李真真”三字未曾被简化过,本身就可视作繁体字,与简体字通用。

Ⅷ 人浮躁时怎么办

遇事急躁,缺乏耐心,沉不住气,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这种毛病在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朋友中较为常见。

诗人萨迪说过:”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的确如此,急躁常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审视客观条件而任意行事,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急躁与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类型有关,一般来说,胆汁和多血质的人往往比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更易急躁。如A型性格的人有较强的紧迫感与竞争心,可见到他们整日忙忙碌碌、慌慌张张。却常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钻不进去,沉不下去,因而效率并不见高,效果也不一定好。当然,除气质与性格对引有一定的影响外,与一个人后天所处的环境与教育、自身的修养、认识也有较大的关系。那么,应该怎样克服急躁的毛病呢?

1、认识到其危害。只有充分认识到某事的危害,才可能有自觉去克服的动机与力量。在实际中,急躁的人易带来以下不良后果:一是浮光掠影,挂一漏万。如看书时,有的同学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但事后一回忆,却不知所云,做作业或考试时也是错误百出;二是骑虎难下,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有些人喜欢说起风就是雨,美其名”雷厉风行”,一旦有个或听到个新奇的想法,就不顾自身的主客条件如何,鲁莽上阵,不做冷静的全面的利弊与可行性分析论证。其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甚至让自己下不了台;三是常感情用事,易发脾气,出言不逊,不计后果,不顾人家的自尊心与个性特点,一味强求别人与自己保持统一,从而使人际关系难以和谐。有时好心也得不到好结果。四是给自己造成不愉快、烦躁的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2、要形成冷静慎重,三思而行的习惯。要看到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能都按我们个人的意愿行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有时光靠”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易将事情弄糟。因此,要冷静地思考,慎重地决策,全面地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耐心地处理,尽量避免一些偏差,提高办事的效率。如果条件暂时不成熟,一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二是耐心等待时机,三是对不具备可能性的事就改换目标或途径,以免费力不讨好。

3、适时进行自我暗示,以消除可淡化急躁心理。如,当急躁情绪出现时,就自己提醒自己:”要冷静点,靠着心急能解决问题吗?心急只会把事情弄糟的。”何必太心急呢?”等,也可请人在发现自己有急躁情绪又没意识到时,及时提醒一下。从而帮助自己恢复情绪的常态,以避免急躁心理。

Ⅸ 如何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真真认为,制度作为一套规则,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指令、道德规范等,激励或约束人的行为。我国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也要从体制机制、治理结构和价值认同出发,系统地加以考虑,提供一整套的规则。

李真真指出,目前一些科研人员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不甚了解,或者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知识。《意见》提出,将科研诚信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加强经常性的科研诚信教育,有利于科研人员更为深入地了解诚信规范、理解这些规范的内涵,从而将科研诚信教育与科学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全文

与李真真科研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