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东北师大学报怎么样
东北师大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主办:东北师范大学
周期:季刊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大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1951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22-1062/C。国内邮发代号12-21,国外邮发 代号:BM357。本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佳期刊。
该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东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
刊登的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等国家级奖励;荣获吉林省一、二、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0多篇。本刊在《新华文摘》、《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权威文摘刊物上的年转载率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居高校文科学报前列。其中,历史学论文转载篇数居高校文科学报之榜首。海内外报刊经常转载介绍本刊所发表的文章,在海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读者对象: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文科师生等。
B. 韩秋红的获奖情况
1.韩秋红 全国优秀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7年
2.韩秋红 《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 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 2007年
3.韩秋红 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长春市委、市政府 2006年
4.韩秋红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网络课程 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网络资源类)二等奖 吉林省教育厅 2006年
5.韩秋红 社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九届高教科研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2005年
6.韩秋红 东北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女教师” 东北师范大学工会、妇委会 2005年
7.韩秋红 积极履行职责的省政协委员 政协吉林省委员会 2005年
8.韩秋红 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宗教问题 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2004年
9.韩秋红 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宗教问题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 2004年
10.韩秋红 关于深化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民盟第十五次高等教育研讨会一等奖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教育委员会 2004年
11.韩秋红 积极履行职责的省政协委员 政协吉林省委员会 2004年
12.韩秋红 陈爱梅 《黑格尔之后——现当代西方哲学》 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东北师范大学 2003年
13.韩秋红 当代中国文化中的宗教问题 吉林省哲学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吉林省哲学学会 2003年
14.韩秋红 关于城市社区建设 长春市优秀调研成果 长春市优秀调研成果评审委员会 2002年
15.韩秋红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嬗变的社会根源——从哲学转向当代资本主义理论 吉林省哲学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哲学学会 2002年
16.韩秋红 吉林省民盟优秀盟员奖 中国民主同盟 2002年
17.韩秋红 关于长春市社区建设的调查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社会学学会 2001年
18.韩秋红 西方马克思理论方向嬗变的社会根源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论文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领导小组 2001年
19.韩秋红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吉林省哲学学会一等奖 吉林省哲学学会 2001年
20.韩秋红 长春市民盟特殊贡献奖 中国民主同盟 2001年
21.韩秋红 《理性的耕耘》 东北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奖 东北师范大学 2000年
22.韩秋红长春市民盟优秀盟员奖中国民主同盟2000年
C. 吴丹的人物业绩
论文:1.《知识经济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7期,CSSCI;2.《知识经济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CSSCI;3.《国际贸易流量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新进展》,《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4.《国际直接投资与东亚国家间贸易的互补性关系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7期,CSSCI;5.《中国影响下的东亚新型产业循环机制一区域经济合作》,《亚太经济》,2007年第6期,CSSCI;6.《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与潜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亚太经济》,2007年第6期,CSSCI;7.《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一潜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5月,CSSCI;8.《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变化》,《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2期,CSSCI;9.《制度因素与东亚双边贸易: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08年第3期,CSSCI;10.《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国际商务》,2011年第6期,CSSCI;11.《减少尾气污染 改善空气质量》,《环境保护》,2011年第19期,CSSCI。项目:主持项目:1.《吉林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吉林省环保厅,2011-2013;2.《长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有效支撑能力研究》,长春市科技局软项目,2009-2010;3.《电子商务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教学与学科建设项目,2010-2011:4.《东亚区域内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2005年。参与项目:1.《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国际化路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10-2013;2.《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1-2013;3.《吉林省县市科技进步评价研究》,吉林省科技厅软项目,2009-2010;4.《吉林省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开发以支持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08-2009;5.《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系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6-2009;6.《完善长春市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长春市科技局,2002-2004;7.《中国证券市场违规行为与对策问题研究》,横向课题,2002-2004.著作:1.《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杜撰;2.《世界经济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二作者;3.《世界经济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第二作者;4.《世界经济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第二作者。奖励:1.《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研究》,2010年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暨省社科联第三届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知识经济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2001年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02年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3.《世界经济概论》,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第七届社会和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特等奖。
D. 史宁中的获奖信息
在数理统计方面的突出成就,赢得了国际学术界同行的重视和赞誉,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中青年数学家。多次接受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邀请,前往讲学和合作研究。事迹被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理科学部编撰的《跨世纪的攀登者》一书。
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11月),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长春市“五一”劳动模范奖章(2000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年).2003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1-2004年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位).2006年两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位)。2009年荣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⒈史宁中教授主讲的“数理统计”课程被评为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⒉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对策建议(史宁中等),荣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奖(2007年)
⒊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对策建议(史宁中),荣获吉林省政府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
⒋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史宁中、柳海民),荣获长春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
⒌《教育与数学教育》,荣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2007年)
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史宁中、柳海民),荣获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
⒎教师教育职业专业化:21世纪高师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史宁中),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奖(2004)
⒏建构多功能开放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体系(史宁中),荣获东北师大教学成果奖(2004)
E. 田克勤的成就荣誉
综合获奖
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荣誉称号(曾获得“吉林省高级专家”称号3次以上)。2011年,中共吉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1年,中共吉林省高校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
2008年,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05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
2003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2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2000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1999年,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授予: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二等奖。
1998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省管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1995年,获吉林省“十佳理论工作者”称号。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师称号。
科研成果获奖
2012年,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演进与体系概括》,独著,获长春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2010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主编,获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9年,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
2007年,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独著,获长春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6年,著作《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排名第一,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2003年,著作《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1年,著作《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获第五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0年,著作《当代中国发展大战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研究》,主编,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
1999年,著作《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独著,获吉林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1995年,著作《国共关系论纲》,独著,获吉林省社会科优秀成果评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4年,论文《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排名第一。入选中宣部牵头召开的“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教育部召开的“全国高校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分别收入《毛泽东与当代中国》(200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200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1995年,论文《论建设有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基本结构》(独撰)获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992年,论文《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初探》(独撰)获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1992年,论文《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其光明前途》(独撰)获吉林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二等奖。
教学成果获奖
2009年,教学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得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05-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编,获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2004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网络课程》,主编,获第二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类一等奖。
2002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主编,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1年,吉林省高等学校“两课”通用系列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主编,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教学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1年,多媒体教学软件《邓小平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光盘),总撰稿,获吉林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同年获教育部颁发的优秀电子出版物三等奖。
F.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怎么样
你好,
我是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
关于我们学校好不好这个问题,
其实问得很笼统,
而且你也没有一个参照点,
我个人觉得我们学校在长春的同类院校里还算比较不错的,
如果想了解更详细,
你可以在网络知道里搜索我们学校的名字,
我之前回答过很多各方面的问题,
希望可以帮到你。
G. 马云鹏的获奖情况
1.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荣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特等奖(2008.2)
2. 近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启示,(马云鹏 吕立杰)教育研究[J],2002年第9期,55-60,2006年9月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 《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课程获“清华紫光杯”2006年电大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12期,35-39.2006年7月获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类)
5. 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获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见2005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
6.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参与人:马云鹏、张向葵、曲铁华,陈旭远,赵宏义),2005年9月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3月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7. 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推荐使用资源”,见2005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
8.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推荐使用资源”,见2005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
9. 小学数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网络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数学(小学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见2005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
11.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概论(网络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小学数学教学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见2005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
13. 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马云鹏 唐丽芳),光明日报,2002年6月27日,B2版。2004年12月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14.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与模式,2004年9月获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参与人:马云鹏、张向葵、曲铁华,陈旭远,赵宏义)
15. 《课程实施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2004年9月获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9月获长春市人民政府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03年7月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16. 近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启示,教育研究[J],2002年第9期,55-60.2003年7月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17.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2000年第4期。2002年1月获长春市人民政府发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01年12月获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2001年4月获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2000年第4期。2001年4月获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2000年第4期。2001年12月获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3.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2000年第4期。2002年1月获长春市人民政府发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4.近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启示,教育研究[J],2002年第9期,55-60.2003年7月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5.《课程实施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2003年7月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6.《课程实施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2004年9月获长春市人民政府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7.《课程实施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2004年9月获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8.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与模式,2004年9月获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参与人:马云鹏、张向葵、曲铁华,陈旭远,赵宏义)9.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马云鹏 唐丽芳),光明日报,2002年6月27日,B2版。2004年12月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10.小学数学教学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11.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概论(网络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12.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数学(小学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13.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14.小学数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网络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15.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推荐使用资源”。16.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被评为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推荐使用资源”。 17.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参与人:马云鹏、张向葵、曲铁华,陈旭远,赵宏义)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H. 长春张向葵教授的信息
张向葵
张向葵 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 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出生年月:1958年9月
所学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部门:教育科学学院
办公电话:526035
E-mail:[email protected]
社会学术兼职情况:
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全国教育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成员,教育部心理成人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专职研究院,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春市首届社科成果评审专家组成员等职务。
研究领域:
运用信息加工观点,将人的心理历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加工流程,注重对认知结构、功能及过程的整体研究,尤其重视个体加工信息过程规律对学习本质揭示及因素研究。
指导研究生情况:
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6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1990年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读博士,1995年至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1995破格副教授,1997年破格教授),2001年高访牛津大学,现任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心理系教授。
讲授课程:
为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开设9门心理学专业课,获吉林省普通高等院校“巾帼优秀教师”称号。
承担项目:
主持国家、教育部、省级教学子科研项目14项。
发表论文:
“9—15岁儿童信息加工系统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5.4;
“Processing Capacity:Structure,development,and functions in complex problem-solving:A cross-culutural study in Greece and China”IV EUROPEAN,CONGRESS OF PSYCHOLOGY,JULY,1995,GRECE;
“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人助人行为发展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2;
“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4;
“影响信息加工容量的语言因素研究”《心理科学》 1997.3;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al Dimensions of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Longitudinal and Cross-Cultural evidence”HORIZONS OF PSYCHOLOGY,LJUBLJANA,1997
“3.5--6.5岁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4;
“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重的应用及其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 1999.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3.5--6.5岁儿童对丧失认知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4;
“小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策略与图式行为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 1999.5;
“学科素质教育与学习策略”《宁波大学学报》(全国文科学报文摘报转载) 1999.5;
“工作压力感和工作控制感对心理满意度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3;
“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机构问卷编制”《心理科学》 2001.4
著作:
《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7.11;
《步入青春河》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1
《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研究》长春出版社 2000.4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1
成果:
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6部;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01年)二等奖一项,高等教育吉林省教学成果(2001年)一等奖一项;吉林省社科(政府奖)一、二等奖各一项,首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
上面有EMAIL,自己问她吧!
I. 长春大学的学术研究
2006年-2014年,学校共承担科研课题924项,其中科技部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科技计划和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8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项,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项目2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1项,企事业委托及成果转化103项;发表学术论文4000篇,被SCI、EI等检索论文546篇,CSSCI收录期刊论文8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90部,获授权专利51项,科研成果获奖93项,其中吉林省科技进步奖6项、技术发明奖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
长春大学2009年-2012年主要科研获奖情况一览表 年度 姓 名 获奖名称 类别 级别 2012 王丽荣 盲文自动识别系统 二等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12 徐德斌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学思考 论文类
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1 宋立军 量子混沌系统中自旋压缩性质的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2011 王丽荣 基于RFID技术的实车离合器检测系统 一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王丽丽 高磁性Fe-N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二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于淼 串并联动研抛加工的协调控制研究 二等 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谷再秋 基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建 三等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1 陈研 课堂主题活动中彰显艺术魅力研究 三等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0 王金玲 幽默语篇理解的多维理论阐释 著作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高市 ERP沙盘高级实训教程 著作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潘福林 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研究 著作类一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武一 试论英语习语语义及结构特征对其翻译策略的影响 论文类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刘娟 术语Концепт及其概念意义探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泽霞 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解读与思考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爱国 融合背景下的聋人高等网络教育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宗世英 艺术设计教育中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于焱 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灰色关联评价方法 论文类三等奖 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王力民 基于知识联盟的集群企业知识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乔志强 从信息流与知识传递探究供应链协同运行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乔 梅 吉林省大中型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刘宣杰 关于3C框架下制造成本控制的研究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尹桂凤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效益分享型企业会计核算 论文类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010 丁宁 稀土永磁起重技术发明及应用 发明类 吉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 2010 李丹 生物酶法转化大豆异黄酮的技术与产品 进步类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0 胡淑莉 西方意识流小说对宗教信仰观念的反叛 论文类三等奖 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10 赵珺 冬虫夏草深层发酵新条件与产品 一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10 陈星 油莎豆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10 王晓红 吉林省地区城市屋顶花园的植物选择与栽培技术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9 于淼 含间隙铰的柔性机器人动力学研究 二等奖 吉林省高校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9 王力民 吉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 三等奖 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09 张丽英 医疗污水排放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研制 三等奖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9 宋立军 Entanglement Dynamics and Chaos in the Dicke Model 二等奖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学术期刊 《长春大学学报》是长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1年1月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数理科学、生态林业、医学卫生、经济管理、语言文学、政治法律、美学艺术和萨满文化等。分《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和《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长春大学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显示,长春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19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43万余册;电子图书53万余册。图书馆先后购进了12个数据库,有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期刊全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数据库;爱迪科森就业培训数据库;国研网教育版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考试资源系统;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资源数据库;读秀知识库;森图就业数字图书馆;ABI数据库;SPECIALSCITMDBS学术资源平台; EBSCO外文数据库; Emerald管理学期刊数据库;Osiris全球上市公司分析数据库;bankscope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数据库。
J. 方长春的学术成果
A参编参著:1. 风笑天主编《社会研究方法》之“实地研究”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风笑天主编《社会学导论》之“社会阶层”与“社会制度”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8年。
B主要学术论文
1. “资源、价格及其合理性——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一个社会学分析”,南京:《唯实》,2002年第10期;
2. “家庭背景与教育分流:教育分流过程中的非学业性因素分析”,上海:《社会》,2005年第4期;
3. “阶层差异与教育获得——一项关于教育分流的实证研究”,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4. “从‘再分配’到‘市场’——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研究综述”,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5. “从方法论到中国实践: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分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 “教育分流意向——差异与影响因素”,南京:《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年第3辑,(与风笑天合作);
7. “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一项对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就近入学’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实证研究”,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与陈友华合作);
8. “断裂、碎片抑或结构化:对当前中国阶层分化的再认识”,西安:《人文杂志》,2008年第3期。
9. “论市场转型与中国社会精英的生成机制”,南京:《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与万闻华合作);
10. “家庭背景与学业成就——义务教育阶段的阶层差异研究”,杭州:《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11. “从GPI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北京:《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1期;
12. “趋于隐蔽的再生产——从职业地位获得看阶层结构的生成机制”,广州:《开放时代》,2009年第7期;
13.“分层过程中的权力与市场——对当代中国分层过程研究的反思”,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4.“地位获得的资本理论:转型社会分层过程的一个研究视角”,贵州:《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