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转让注册商标获利是否违法
你好,不违法,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贰』 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怎样进行会计处理
回答复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制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单位向外转让已入账的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其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事业收入”科目,结转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借记“事业支出--其他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对外投资转出无形资产按“对外投资”科目的有关规定处理。
『叁』 事业单位人员经商转让情况说明
公务员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第一百零六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肆』 事业单位编制可以给别人吗
在政府编委的编制管理中,采取的是对号入座的实名制管理。每个有身份编制的人,对应的是什么性质的编制都是经过审批而相对固定的。
编委对所属管理的各单位、各部门,实行的是以编定岗、以编控人的宏观管理。
在编制管理范围内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如果出现在编人员因特定原因彻底离开单位的情况时,空余出来的编制是不可以私下转让的,也就是不可以顶编接班。
对事业单位而言,有编制的人员离开后,要想使用空余出来的编制指标,必须向编制管理部门申报审批,有编制身份的人才可上岗补充。
『伍』 事业单位房屋如何过户
与一般二手房过户相同。
只是事业单位要上级单位及财政单位批准后,才能过户房产。
『陆』 事业单位投资的公司的股权转让
事业单位的股权属于国有单位的股权转让,如果抓让事业单位的的股权需要进场交易,取得国资部门的批准文件。
如果你公司对外投资的股权转让,如果是重大交易事项,需要取得3分之二以上有表决权股东同意,首先由有召集临时股东会的主体通知其他股东召集临时股东会,形成股东会决议,然后对外签订股权抓让协议,持以上的文件到工商部门变更登记。
首先应依法通知其余全部股东,拟转让的股权比例和金额。经过其余股东的同意的可以对外转让,在同等条件下股东有优先受让权!其次,与受让方交易成功后,办理工商变更手续!
先签订股权转让意向性协议,再召开股东大会,表决后转让双方再签署正式的转让协议,将股权变更情况记录于股东名册,再去进行工商登记。程序复杂,所需文件专业而繁多,建处理。
『柒』 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可否转让经营权
可以.
建设局就是政府供热主管部门,有他们签约就可以了.
『捌』 企业人员转国家事业单位条件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确保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制定本规定。
一、财务、资产关系变更
1.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以下简称转制单位),应当制定转制方案,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2.转制单位与原主管部门脱钩的,由财政部门履行财务监管职责,其国有资产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3.转制单位财务隶属关系需要划转的,由划出方的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商划入方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后确定;涉及预算指标划转的,按照有关预算管理程序办理。
二、资产清查、资产评估、产权和工商登记
4.转制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由主管部门或转制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其中,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转制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转制单位,参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5.转制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要在转制方案批准后6个月内完成。资产清查结果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6.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核批复。其中,对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转制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的有关规定审核批复;对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转制单位,参照《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4号)的有关规定审核批复,其中涉及资产损失的,按照《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确认。
7.完成资产清查后,转制单位要按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负债重新分类建账,并由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
8.转制单位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及进行产权转让等,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
9.转制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等手续。
三、财政、税收政策
10.转制单位完成转制后,在过渡期内,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原有的正常事业费是指财政部门核定的基本支出经费,不包括项目支出经费。
11.在转制过渡期内,转制单位原事业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中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拨付;转制前人员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资金尚未解决的,转制时由财政部门一次性拨付解决;转制前人员经费自理的离退休人员以及转制后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住房补贴资金,由转制单位按照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政策以及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从本单位相应资金渠道列支。
12.转制前被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转制单位,转制过渡期内可继续享受非营利组织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转制前享受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转制单位,转制过渡期内可继续享受此项政策;对转制单位在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上述政策,在转制过渡期内,如因税制改革而发生调整变化的,按照调整后的政策执行。
四、社会保障政策
13.转制单位转制后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转制时在职人员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14.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转制后这类人员离退休费待遇支付和调整的具体办法,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后有关养老保险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2号)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原建设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等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5号)相关政策执行。
15.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企业的办法执行。在转制过渡期内,按照企业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如低于按照原事业单位退休办法计发的退休金,其差额部分采取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具体办法按照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的相关政策执行。
16.离休人员的医疗保障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照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照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待遇。
17.转制后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缴费,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定列支。
18.转制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与全部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转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
五、附则
19.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科研机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等转制为企业的,继续执行相应的现行转制政策。
20.本规定中的转制过渡期一般为5年,自转制单位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公司法人营业执照》之日起计算。
『玖』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能不能把自己的编制岗位转让给自己的家属吗
事业单位的编制是逢进必考,而且严格按照省(市)下达的指标招考录用,不能自主超编。
所以,不存在也不可能将编制岗位转让给自己的家属。
『拾』 某事业单位已搬迁,闲置下来的土地和老办公楼是否能转让给私人需要怎样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划拨土地不能转让。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 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情况外,不得转让、出租、抵押。
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一)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二)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的产权证明;
第四十七条 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因迁移、解散、撤销、破产或者其他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无偿收回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并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予以出让。 对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可以无偿收回,并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予以出让。 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时,对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根据以上规定,事业单位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只能由国家无偿收回后以出让方式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