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转让党籍

转让党籍

发布时间:2021-07-29 02:26:51

① 解放军党纪处分补充规定

军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补充规定

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军队中的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结合军队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军队中的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的纪律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本规定。插手干预基层敏感事务、违犯军官职务任免纪律的,依照《关于军队领导机关工作人员插手干预基层敏感事务的处理规定(试行)》和《违犯现役军官职务任免纪律的处理规定》处理。

第三条公开发表反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播出、刊登、出版前款所列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四条在军队中进行策反或者组织、参加危害国家、军队安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五条在军队中擅自成立军队条令条例规定以外的团体、组织或者擅自参加社会团体、组织及其活动,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成立或者参加军队禁止性组织及其活动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六条编造或者传播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信息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私藏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信息载体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七条参与或者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所等方式支持社会上的游行、示威、静坐、请愿、串联上访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组织社会上的游行、示威、静坐、请愿、串联上访活动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八条参与宗教、迷信活动,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组织宗教、迷信活动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九条擅自出国、出境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超过六个月不归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十条弄虚作假,骗取不正当利益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瞒报、谎报案件、事故或者其他按照规定应当上报的重要情况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战时瞒报、谎报军情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贻误战机或者造成作战失利等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十一条违抗或者消极执行上级命令、指示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在执行作战、抢险救灾或者处置突发性事件等任务中,违抗或者消极执行上级命令、指示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十二条无故不参加学习、工作、训练、执勤,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十三条授意、指使部属违法违纪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战时有前款所列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由于上级授意、指使,致使部属违法违纪的,对部属依照第一款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分;事先进行抵制或者及时报告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不予处分。

第十四条隐瞒、截留战利品、慰问金、慰问品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私分战利品、慰问金、慰问品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十五条插手部队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报废装备器材处理,以及转让、出卖、租赁军队房地产等,为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利用职权把亲友调离参战部队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十六条用公款吃喝、送礼,经批评教育不改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用党费或者专项业务经费吃喝、送礼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十七条违反财经纪律设立“小金库”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十八条在征兵工作中失职、渎职,接送不合格兵员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在征兵工作中收受钱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十九条违反武器装备使用管理规定,遗失、遗弃、损坏武器装备,擅自出卖、转让、出借、私存装备器材,或者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造成不良后果,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战时有前款所列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二十条违反规定出借军用车辆或者军车号牌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出租、出卖军用车辆或者军车号牌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二十一条违反规定出借军队房地产或者擅自改变军用土地用途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擅自出租、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二十二条违反规定使用军队印章,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使用军队印章进行违法违纪活动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二十三条违反群众纪律,侵犯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战时有前款所列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二十四条虐待俘虏,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二十五条对同时违犯党纪、军纪的行为,应当按照规定分别处理。其中,受到开除军籍或者除名处分的,一律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受到行政降职(级)、撤职处分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对违犯党纪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的,如本人因同一行为已经受到行政记大过(含)以下处分,也可以不再给予党纪处分。

第二十六条对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二十七条对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本规定以及其他党内法规没有规定,但危害党、国家、军队和人民利益,确需追究党纪责任的违纪行为,比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本规定以及其他党内法规中最相类似的条款处理。需要比照处理的案件,按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应当由军级单位或者军区级单位党委、纪委批准的,报中央军委纪委批准;应当由师、旅级单位党委、纪委批准的,报军区级单位纪委批准;应当由团级单位党委、纪委批准的,报军级单位纪委批准。各级纪委批准的比照处理案件,报中央军委纪委备案。

第二十八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的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由中央军委纪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规定自2005年7月22日起施行。2000年2月18日中央军委发布的《军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补充规定》同时废止。

② 下列()行为不属于违犯党的工作纪律行为。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例》分则部分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百一十三条党组织负责人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疏于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一)不传达贯彻、不检查督促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或者作出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错误决策的;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单位发生公开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行为的。

第一百一十四条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一百一十五条党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一)党员被依法判处刑罚后,不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而不处分的;
(二)党纪处分决定或者申诉复查决定作出后,不按照规定落实决定中关于被处分人党籍、职务、职级、待遇等事项的;
(三)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对受处分党员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的。

第一百一十六条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员叛逃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员出走,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一十七条在上级单位检查、视察工作或者向上级单位汇报、报告工作时对应当报告的事项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第一百一十八条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活动的;
(二)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营活动等事项的;
(三)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等事项的;
(四)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
(五)干预和插手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等事项的。

第一百一十九条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向有关地方或者部门打招呼、说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施加影响,情节较轻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公共财政资金分配、项目立项评审、政府奖励表彰等活动,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一百二十条泄露、扩散或者窃取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内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私自留存涉及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方面资料,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二十一条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违规录取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二十二条以不正当方式谋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国(境),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二十三条临时出国(境)团(组)或者人员中的党员,擅自延长在国(境)外期限,或者擅自变更路线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二十四条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触犯驻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令或者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的宗教习俗,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二十五条在党的纪律检查、组织、宣传、统一战线工作以及机关工作等其他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③ 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签署协议转让集体所有,但宅基地证未过户,仍为本人持有。该宅基地拆迁赔偿怎么算

土地法 第八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宅基地本来就是村集体所有,所谓的协议根本不是协议,你们纯属多此一举。村干部明知道县政府对宅基地管理有掌控大权,为什么不上报县政府,由县政府做决定,没有组织性纪律性,愿意被开除党籍了

④ 关于党籍转让的问题

1、要先征得你深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同意,同意接受你。
2、然后,回到党籍所在地,如果你的党组织关系在村里,要去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找组织委员,此信要针对县组织部开。
3、拿着乡政府针对县组织部开具的介绍信,到县委,打听,组织部的组织科在哪里办公,找到组织部组织科的同志,把介绍信拿出来交给他,给他说明你的来意。他会针对市委组织部开具一张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和乡镇府开具的那张差不多)。
4、接下来,拿住县委组织部开具的介绍信,到市委组织部,找市委组织科,找到组织科的同志,拿出介绍信,说明你的来意,他会针对深圳市委组织部开具一张党组织关系转移介绍信的(记住要把你在深圳的单位及党组织名称记好,还有你的身份证号、你的联系电话)。
5、拿着市委组织部开具的介绍信到深圳市委组织部,找到组织科,把介绍信交给组织科的同志,当场会给你换一张介绍信的。
6、你拿着深圳市委组织部开具的介绍信,到你现在工作单位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部门,如果是区委的话(或者是县委),你到区委组织部,找到组织科,换一张介绍信。
7、拿着区委组织部开具的介绍信,到你现在工作单位的党组织报道,把介绍信交到负责人手中。

我看上面的那位仁兄说的可真是简单啊,楼主要不相信你可以按照上面仁兄的建议去做,哈哈。如果搞不下去了,再按照我说的去试试。

⑤ 几十年前的预备党员还能转让吗

按照规定,预备党员预备期为一年。

如果一年后,支部经过考察,认为尚未能转正,那么再延迟预备期一年。

再过了一年仍然不能转正,那么该预备党员要开除党籍。

第二十五条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党支部应按时讨论其能否转为正式党员。具备党员条件的,按期转正;不完全具备条件、需进一步教育和考察的,可延长一次预备期,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按期转正,延长预备期,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必须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委批准。

第二十六条 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是:本人提出书面转正申请;党小组提出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支委会审查;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报上级党委审批。

⑥ 请各位帮忙找马来西亚六位首相的资料:

马来西亚的第一任首相:
姓名:东姑阿都拉曼,或阿卜杜勒·拉赫曼 (Tunku Ab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l Hamid Shah)
出生:1903年2月8日
死于:1990年12月6日
出生地:吉打州
1951年吉打州王子东姑阿都拉曼继翁惹化为巫统领导人,陈祯禄与东姑阿都拉曼密切合作。由于1949年英国人宣布不管马来人愿不愿意马来亚将在数年内获得独立,两位领导人必须设立一个在两个社群中均可以被接受的协议来作为一个稳定的独立国家的基础。后来马来西亚印度人国大党也加入了这个巫统-华人公会联盟。这个联盟在1952年和1955年的大选中在马来人和华人地区均获胜。

引入地区性的政府选举是战胜共产党的另一个重要步骤。1953年斯大林死后在马来亚共产党内部发生了是否继续进行武装斗争的争执。许多共产党游击队员丧失了武装斗争的信心重返家园。尽管陈平依然带领着一些死顽固的游击队员继续在难以进入的泰国边境地区的深山老林里坚持了多年,但是1954年邓普勒离开马来亚时紧急状态已经结束。紧急状态时期遗留下来的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仇恨却依然遗留了很长时间。

1955年和1956年里巫统、华人公会和英国一起起草了一部独立的马来亚的宪法基础。巫统承认所有民族享受平等的公民权,华人公会则同意马来西亚国家元首由马来亚苏丹轮流担任,马来语为官方语言,促进和资助马来教育和经济发展。实际上这个协议标志着马来亚由马来人统治,管理机构、警察和军队主要由马来人控制,而华人和印度人则在内阁和议会中获得适当的代表,在他们占多数的州中管理,他们的经济地位受到保护。谁来控制教育系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拖延到独立后才解决。1957年8月31日东姑阿都拉曼成为独立的马来亚的第一位首相.

第二任首相:
姓名:敦阿都拉萨, 或者敦拉萨 或者阿卜杜拉·拉扎克 (Tun Abl Razak bin Haji Dato' Hussein Al-Haj)
出生:1922年3月11日
死于:1976年1月14日
出生地:彭亨州
敦拉萨被我国成为发展之父(Bapa Pembangunan),相信他在我国的反战上有很大的贡献。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承继人。独立后,他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一直到1970年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退休之后,他乃坐上巫统主席之职位,并且出任首相之职位。

他於1950年参加巫统,并且被选为巫统青年团团长。1951年出任巫统副主席。一九五五年,参加我国首次全国立法议会之大选。1956年,联盟代表团前往英国谈判独立,他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除了副首相职位之外,他亦曾兼任乡村发展部长,国防部长之重要职位。

1969年,五一三事件发生后,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阿都拉萨出任国家行动理事会主任。一九七0年九月廿二日,东姑阿都拉曼退休,他乃接任首相之职位,并且署理国防及外部长。

巫统在阿都拉萨的领导下。采取了一连串的新政策,积极推动国民教育政策,宣布新经济政策,俾在20年内建立起一个马来人的经济社会,这给巫统带来了新的面貌。

这一路来,原本由巫统,马华和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挫,损失了许多席位。敦拉萨进行活动之下,最先在砂劳越与人民联合党,较后则槟城民政党,霹雳州人民进步党,以及泛马回教党,组成了州和中央联合政府。於是,国民阵缐组织便正式成立。

在外交关系方面,阿都拉萨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1974年五月,率领马来西亚代表团,官式访问北京,正式签署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协定。而在7月,马来西亚举行第四次之全国普选。

这次之大选,国阵赢得了135个席位。而在州议会方面,全国360个席位中,国阵赢得了215个席位。於是,便产生了一个犟大的中央和各州政府。这可说是阿都拉萨的一项辉煌的成就。

在应付五一三事件以后的国内动荡局面,阿都拉萨所采取的策略,是尽量减少政党的政治活动手段,去促进各政党之间的合作。国民阵缐的成立,乃基於这一精神,而国阵取得的成就,也说明此一策略获得了成果。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巫统的地拉。

第三任首相:
姓名:敦胡先翁(Allahyaraham Tun Hussein bin Dato' Onn)被称为“团结之父”
出生:1922年2月12日
死于:1990年5月29日
出生地:柔佛州
由于胡先翁生在一个富有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的政治世家,深受其家族影响,所以在担任公务员的同时,他也积极地投入了政治活动。马来人统一机构(巫统)在1946年成立后,他就被委任为副秘书长。1950年,他成为了巫统青年团(巫青团)的第一任团长,随后,又被推选为巫统秘书长。与此同时,他受委为联邦议会议员,并兼任柔佛州立法议会议员及柔佛州行政委员会委员。

然而,他还是在1951年随父亲翁惹化退出巫统,并加入了他父亲新创办的马来亚独立党以及随后的国家党。由于他父亲的新政党一直得不到大众的广泛支持,在连连失利下,他也渐渐地淡出政治圈,转而前往英国林肯律师学院(英语:Lincoln's Inn)深造。在1958年,他考获“出庭律师”的资格,回国后就在吉隆坡开设了自己的律师楼,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1968年,胡先翁在当时副首相阿都拉萨的游说下重新加入巫统,随后,在1969年的大选中为联盟赢得了柔佛新山东区的国会议席。在经历五一三事件之后,1970年在阿都拉萨的新内阁中担任教育部长。

1972年,胡先翁在巫统代表大会中获选为巫统副主席。1973年8月8日,被巫统最高理事会任命为代理署理主席(即第一副主席),以接替8月2日逝世的副首相敦伊斯迈医生。13日,晋升为副首相兼贸易与工业部长。

1976年1月14日,首相阿都拉萨在伦敦病逝。15日,胡先翁在国家皇宫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17日,在巫统最高理事会的紧急会议中受确定为巫统代主席。1978年,在巫统党选中不劳而获,成为巫统主席。

第四任首相:
姓名:敦马哈迪,或者马哈蒂尔 (Mahathir bin Mohamad)。
出生:1925年7月10日
出生地:吉打州
马哈迪·莫哈末是一名深具争议性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马来西亚首相期间,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无论如何,他也备受批评,特别是他的权威式的领导方式及其裙带作风。

拥有“Dr. M”之称的马哈迪·莫哈末,在国际舞台上也非常积极,特别是以热切推动「亚洲价值观」著称。

1.马哈迪在任内, 对司法部门进行政治干涉, 1998年, 他为了一些对政府不利的法庭宣判, 罢免联邦法院院长和好几名最高法院法官, 造成司法危机。
2.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高庭法官陈汉章透露, 他在1997年的一场选举官司中宣判执政党候选人当选无效之后, 马哈迪欲透过法官仲裁委员会来革除其法官职位。
3.马哈迪牵涉轰动一时的司法丑闻“林甘影片”[3], 在他给皇家委员会的供词中, 他承认在委任法官之前会谘询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这些人当中,有可能包括商人陈志远。
4.在一些经济专家的反对下,马哈迪执意推动国产车普腾(Proton)计划,专家们反对的理由是马来西亚缺乏宏大的国内汽车市场以及该计划缺乏经济效益。过去20年来,马来西亚纳税人支付政府津贴来维持普腾, 马来西亚驾车人士因为政府征收高昂关税以保护普腾而需支付高价钱来购买汽车,这使得一些因为公共交通系统欠完善而买普腾车的马来西亚人承受财务负担。
5.1987年10月, 因为前副首相安华执意委派不懂中文的副校长掌管华文小学, 造成华人社会普遍不安, 马哈迪采用高压手段进行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 援引内部安全法扣留了100多人(包括年迈的华教人士沈慕羽)和关闭了3家中英文报章:中文《星洲日报》、英文《星报The Star》和马来文《祖国报(Watan)。
6.严重的裙带风气,例如: 最显著的是玲珑集团的哈林沙艾(Halim Saad)、流动电话集团工艺资源(TRI)和马航的达祖丁(Tajudin Ramli)[7]。还有经营槟城造船工业(PSC)失败的阿明夏(Amin Shah Omar)以及伊佳兰(Ekran)的陈伯勤(Ting Pek Khiing)。2000年马哈迪领导的政府以每股8令吉的价格向达祖丁(Tajudin Ramli)买回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股权,那时候,马航在吉隆坡股票市场的市场股价只有3令吉68仙。
7.自以为是,无视经济专家的建议,实施抄袭日本和韩国的重工业计划(所谓的向东政策), 发展钢铁业(柏华嘉控股Perwaja)、汽车业(普腾Proton)和混凝土业, 这些失败的计划带来重大问题和无数的金钱损失。特别是柏华嘉, 涉及高层贪污舞弊、管理不当的问题。
8.藐视马来西亚联邦宪法、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社会, 执意推动回教化, 甚至宣称世俗国家马来西亚是回教国。于1981年拉拢安华进入巫统,协助推动国家行政回教化(Menyerap Nilai-Nilai Islam Dalam Pentadbiran Negara)的政策。
9.2008年3月马来西亚国会大选后, 马哈迪的言论渐渐变成种族主义。 2008年8月9日, 马来西亚律师公会公开讨论改信回教所引出的问题。这个公开论坛的目的是要克服改信回教后衍生的课题, 可是进行不到几小时就受到回教激进份子的干扰与恫言闹事的情况下被迫提前结束。马哈迪较后发表声明, 表示“由于马来人越来越软弱,才令其他种族越来越大胆提出本身的诉求,侵犯马来人的权益,甚至还谈及敏感的宗教课题,马来人的前景令人担忧。”
10.2003年, 马哈迪在第10届回教大会组织峰会上发表反犹太人言论, 此举受到西方国家的谴责。
11.2008年8月26日槟城威省峇东埔举行国会选举,,巫统槟城升旗山区部主席阿末依斯迈尔在选战中批评“华人只是寄居,即使得权也不会平均分配财富给各族”(参见:华人寄居论)。这种带有狭隘种族主义的言论遭到朝野及民间人士的批评。巫统最高理事会也因为执政党内的压力暂时冻结阿末依斯迈党籍3年。然而,在这场种族言论风波中,马哈迪却为阿末依斯迈打抱不平,并提出非马来人发出种族主义的言论与声明时,马来人却不曾要求他们道歉。马哈迪在他的部落格中提出兴都权益行动委员会及黄明志为例子。实际上,兴都权益行动委员会的四位领袖已在内安法令第8(1)条文下不经审判被扣留,而黄明志父子两人已本身及通过政党道歉无数。马哈迪虽曾贵为一朝首相却选择性忘记这些事实,为种族主义者辩护,这证明了他内心里的种族主义是和阿末依斯迈尔无异。

第五任 (没有贡献):
姓名:敦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Tun Ab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同时,也是在位时间最短的马来西亚首相。
出生:1939年11月26日
死于:奇迹般的在世
出生地:玻璃市

阿都拉参政前曾任文化、青年及体育部副总秘书。1978年全国大选,他中选为槟城甲抛峇底区国会议员,之后於1980年受委为联邦直辖区政务次长,并於同年9月擢升为直辖区副部长。

在巫统重量级领袖当中,阿都拉·巴逹威无疑是相当出色的一位。特别是当巫统党内充斥金钱政治、朋党主义及裙带风的时候,阿都拉的清廉形象就像一股清流,有助於清洗及提升巫统的声誉。他也因此广为党内不同阵营所接受。阿都拉的政治生涯充满波折,他的沉浮,可说完全系於马哈迪之手。

阿都拉的父亲也是一名巫统领袖。他的家族与巫统有著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因此,他也就「子承父业」。八七年巫统党争中,这成了他最终选择归队的一个因素。早年的阿都拉在槟城接受教育。他於1964年毕业於马来亚大学回教研究系,后加入巫统。他的背景与他的前任同僚,前副首相安华相当接近。

不过,两者虽然同是来自槟州,并先后在马来亚大学受教育,份属「师兄弟」,阿都拉和安华的作风,却完全不同。在气质上,阿都拉没有安华「狂飙英雄」式的传奇色彩,也没有安华雄辩滔滔的口才,既使在青春焕发的大学时代,阿都拉也是一位沉著、冷静及温文的人物;他的温和形象尽管没有安华那麼突出,但是,也全无安华锋芒毕露,咄咄迫人的锐气,更容易为人接受。

因此,这两者在气质、个性上的迥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日后在意识形态、政治斗争路线、行事作风及价值观念的差距。在安华被马哈迪吸纳进入巫统,并在槟城峇东埔参选以来,阿都拉便感到这位「同乡兼学弟」的威胁。

尔后,两人在政治上的不咬弦,特别是在巫统槟州联委会中,安华以后来居上之势,登上槟州巫统主席职,阿都拉任副主席,更令当时的巫统党员,有著难以取舍的矛盾情意结。

1981年,阿都拉升做首相署部长,并被委任为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兼出任巫统槟州联委会主席。1984年,他中选为巫统副主席,并出任教育部长。1986年,阿都拉被调任为国防部长。1987年巫统党选中,他参与东姑拉沙里及拿督慕沙希淡的B队,与拿督斯里马哈迪的A队抗衡。阿都拉虽在这次的党选中成功保住副主席的职位,但其部长职位较后却被撤除,不过他却选择继续效忠巫统。1988年,新巫统成立,阿都拉受委为最高理事会成员,继而受委为副主席。1989年,他受委代表巫统参加国家经济谘询理事会,担任重组社会小组主席。

在1990年巫统党选中,阿都拉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蝉联副主席,并於1991年在内阁改组中受委为外交部长。不过,他却在1993年巫统改选中站在元老派的阵营,结果以微差的票数败给宏愿队的拿督斯里纳吉、丹斯里慕尤汀及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失去副主席的职位,但他仍被委任为巫统最高理事会成员。

1995年12月30日,阿都拉宣布参选1996年巫统副主席职位,最终顺利获胜。

2003年,马哈迪在巫统大会上宣布将辞去巫统主席职,同时将把职位交给署理主席的阿都拉。

2003年10月31日,正式从马哈迪手中接任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

2004年,马来西亚进行第十一届大选,阿都拉以新首相效应,让国民阵线大胜90%的国会议席。

2008年3月8日,马来西亚进行第十二届大选,以阿都拉领导的国民阵线遭到挫折,失去了超过三分之一国会议席。

2008年10月阿都拉原定于2010年转让职权给其副手拿督斯里纳吉,由于遭到巫统高层的压力下,被逼提早至2009年3月的巫统党选后转让职权,同时也不寻求蝉联巫统主席职。

现任首相:(没有贡献)
姓名: 拿督·斯里莫哈末·纳吉·敦·哈芝·阿都拉萨(Dato' Sri 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l Razak)
出生:1953年7月23日
死于:另外一个奇迹
出生地:彭亨州

茅草行动
1987年,纳吉曾作为巫统青年团团长为马来特权辩护,并在一个被广泛记载的演说中发誓“要以马来西亚华人的血液来洗马来短剑(keris)”。 过后不久,政府以内安法令为由,不经法庭审判地拘捕和扣留异议分子(参考茅草行动)(Operasi Lalang),但纳吉却未因他的极端言论而被拘留。 同一集会上还悬挂着一些横幅。上面写有以下的标语:“那些反对马来统治者的人将被撤销(他们的)公民身份”、 “ 5月13日已开始”(指1969年5月13日种族骚乱事件)和“让它(马来短剑)浸泡在在马来西亚华人的血泊中” 。

蒙古女郎炸尸案
纳吉曾有过一位亲密助手叫阿都拉萨·巴金达,兼涉一位叫阿尔丹杜雅·沙丽布 (Altantuya Shaaribuu)的蒙古女郎谋杀案。阿都拉萨·巴金达(其后无罪释放)是受审的三名被告之一。 纳吉在法庭宣誓书中据报道有牵连,他在一张照片被照到与阿都拉萨·巴金达和阿尔丹杜雅·沙丽布在一起。不过,纳吉已完全由马来西亚当局免于调查,引起了外界对司法进程的怀疑。更详细的法律分析,可以在<<今日马来西亚>>英文网站 一篇文章中找到。

回教国
纳吉曾宣布,马来西亚“从未被世俗过,因为所谓“被世俗”在西方的定义里是指“在我们的治理国家理念下分离伊斯兰教原则” 。

国民服务
马来西亚国民服务计划由纳吉在担任副首相时创立,一直都管理不善。截至2008年5月,已有16人在马来西亚国民服务中丧生。纳吉没有为这些死亡采取任何行动,且反应冷淡。有一次他被引述说:“只有”14名孩子已死亡,应尽量减少这些死亡的不良报导。更多人呼吁在最近的施压中为16名孩子的死亡而暂停该计划,纳吉回应时表示,(暂停该计划)并不可行因为该计划是“多方涉及的” 。最后声明激怒了更多的马来西亚的父母和公众,使人更相信纳吉比较关注的是让死亡数字持续增加,并批出合约给那些有政治关系的承办人包办该训练营,多过孩子的死亡。

继承首相
在许多对他的争议,首相巴达威在2008年4月6日确认副首相纳吉·阿都拉萨作为他可能的继任者符合了对执政党的政治继承传统。 但纳吉暗中涉及备受争议的阿尔丹杜雅·沙丽布蒙古女郎谋杀案的情况在法院的审判经历了众多的违规行为和延误。

⑦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除党籍

很多条款里面都有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一十八条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活动的;
(二)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营活动等事项的;
(三)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等事项的;
(四)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
(五)干预和插手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等事项的。
第一百一十九条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向有关地方或者部门打招呼、说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施加影响,情节较轻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公共财政资金分配、项目立项评审、政府奖励表彰等活动,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一百二十条泄露、扩散或者窃取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内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私自留存涉及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方面资料,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二十一条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违规录取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二十四条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触犯驻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令或者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的宗教习俗,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二十五条在党的纪律检查、组织、宣传、统一战线工作以及机关工作等其他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二十七条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者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分。
第一百二十八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一百二十九条有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⑧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规定:

1、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2、党纪面前一律平等。

3、实事求是。

4、民主集中制。

5、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6、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8)转让党籍扩展阅读

党员处分的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撤销党内职务;

(四)留党察看;

(五)开除党籍。

⑨ 大学里的严重警告处分、属于行政处分、党籍处分!纪律处分!中的那一个依据是什么

属于行政处分,依据是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我校设有下列六种处分:
(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记过;(四)留校察看;(五)勒令退学;(六)开除学籍。
第三条 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和行为者;组织和煽动闹事、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坚持不改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四条 触犯法律,受到刑法处罚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五条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者:
(一) 处以拘留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二) 处以罚款和警告者,给予记过处分。
第六条 偷窃、诈骗国家、集体或个人财务者:
(一) 价值在200元以内者,给予记过处分。
(二) 价值在200元(含200元)以上者,视情节给予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学处分。
(三) 多次作案,价值不足200元者,视情节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 多次作案,价值累计在200元以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 曾因偷窃行为受到纪律处分又重犯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六) 盗用或伪造他人证件冒领财务者,除追回财务外,给予记过、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学处分。
(七) 偷窃公章、保密文件、档案等物品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八) 故意为作案者提供信息、工具或进行掩盖等活动者,加重处罚,给予留校查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七条 故意损坏公共财务、破坏公共设施者:
(一) 故意损坏公物价值不满100元者,除加倍赔偿损失外,给予警告处分。
(二) 故意损坏公物价值100元以上(含100元)者,除加倍赔偿损失外,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 损坏贵重物品者,除加倍赔偿损失外,视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四) 毕业生离校前,故意损坏公物和设施者,加重处罚,视情节给予记过直至勒令退学处分。
第八条 窝赃、销赃或明知是赃物而购买者:
(一) 窝赃、销赃价值不满100元者,给予警告处分。
(二) 窝赃、销赃价值100元以上,不满200元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 窝赃、销赃价值200元以上,不满300元者,给予记过处分。
(四) 窝赃、销赃价值300元以上者,给予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学处分。
(五) 购买赃物者,依其价格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九条 走私、贩私、非法经商和非法倒卖者:
(一) 走私、贩私者,视走私、贩私的物品及价格,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二) 非法经商、非法倒卖者,视性质及获利情况,给予警告直至留校查看处分;屡教不改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三) 禁止参加社会上的传销、直销等营销活动。不能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活动,违反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四) 擅自倒卖或非法转让学校科技成果者,视情节和造成后果的程度,给予记过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条 肇事、策划或参与打架、作伪证、为打架提供凶器者:
(一) 肇事者(不守秩序,不听劝阻,用语言文字挑逗,用各种方式引起事端)
1. 虽然未动手打人,但造成打架后果者,给予警告处分。
2. 动手打人者,给予记过处分。
3. 致他人轻伤者,给予留校查看处分。
4. 致他人重伤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5. 唆使他人报复打人者,不管动手打人与否,给予记过或记过以上处分。
6. 鼓动他人打架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7. 对证人报复、威胁或动手打人者,给予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学处。
8. 不遵守公共秩序,违反公共场所管理规则,不听从管理人员管理,发生争执并造成不良后果者,视情节给予记过直至勒令退学处分。
9. 带头起哄、破坏公共财务、干扰他人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坏影响者,给予严重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二) 策划者
1. 策划他人打架,并造成人员伤害或损坏财产者,给予记过或留校查看处分。
2. 策划他人打架,并造成人员伤害或损坏公物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3. 策划他人打架,并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4. 策划或引入非本校学生打架者,分别按上述条款加重一级处分。
(三) 打架者
1. 动手打人,造成一般后果者,给予记过处分。
2. 动手打人,致他人轻伤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3. 动手打人,致他人重伤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4. 持械打人者,视后果程度,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5. 先动手打人者,加重一级处分。
6. 累计打架二次以上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 参与者
1. 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致使殴斗事态发展并造成后果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2. 打架后,纠集他人报复或寻衅闹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五) 为他人打架提供器械者
1. 根据造成伤害后果程度,给予记过直至勒令退学处分。
(六) 作伪证者
1. 故意为他人作伪证,使调查造成困难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2. 犯有(一)至(五)条款之一,同时作伪证者,加重一级处分。
(七) 打架后,不通过组织解决,“私了”勒索财物者,加重一级处分。
(八) 犯本条两款以上者,分别裁处,在最高处分上加重一级处理。
(九) 凡因打架斗殴致人受伤者,一律负担伤者医疗、护理等必要费用,并赔偿受伤者经济损失。
(十) 打人致伤不按管理部门裁定(数目、时间)交纳赔偿或罚款者,加重一级处分。
第十一条 打麻将、赌博或变相赌博者:
(一) 在校内或实习地打麻将,除没收麻将牌外,给予记过处分。
(二) 以任何形式参与赌博者,除没收赌具、赌资外,给予记过处分。
(三) 为他人提供 赌博场所或赌具者,为赌博放风者,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十二条 酗酒或酗酒闹事者
(一) 酗酒初犯者,给予警告处分;屡犯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二) 酒后肇事,按照相应条款,加重一级处分。
第十三条 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结婚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第十四条 有流氓行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道德败坏,或其它不检点行为者:
(一) 卖淫、宿娼或介绍、收留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二) 窥看、滋扰等流氓行为者,初犯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 非法同居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 集体宿舍留宿异性、在异性宿舍留宿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同宿舍其他人知而不报者,给予警告处分。
(五) 无正当原因夜不归宿的学生,视其情节,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经教育不改者,给予记过直至勒令退学处分。
(六) 在厕所乱写、乱画、乱刻者,视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勒令退学处分。
(七) 有不检点行为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五条 收看、复制、传播淫秽物品或吸毒、贩毒者
(一) 收看或收听淫秽书刊、光盘、录相、录音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二) 传播、复制、出租淫秽书画、录相带、录音带、光盘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 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或贩卖毒品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六条 无故不按时报到注册者
一次无故不按时注册者,全校通报批评;两次给予严重警告;三次给予记过处分。逾期两周无故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十七条 迟到、早退、旷课者
(一) 上课无故迟到、早退五分钟以上者,按旷课一学时论。
(二) 一学期旷课累计达四学时者,给予学院通报批评。
(三) 一学期旷课累计达八学时者,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四) 一学期旷课累计达十六学时者,给予警告处分。
(五) 一学期旷课累计达二十四学时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六) 一学期旷课累计达三十二学时者,给予记过处分。
(七) 一学期旷课累计达四十学时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八) 一学期旷课累计达五十学时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十八条 违反考场纪律者
(一) 违反考场纪律视情节轻重及学生认识态度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二) 违反考场纪律构成作弊者,视情节轻重及学生认识态度给予留校查看或勒令退学处分。
(三) 请他人代考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四) 替他人考试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五) 在随堂测验、实验中,请或替他人代做者,视清洁轻重及学生认识态度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九条 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以及各种集体活动秩序者:
(一) 初犯或情节较轻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为首者,给予记过处分。
(二) 屡犯或情节严重者,给予留校查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三) 在食堂加塞起哄者,给予通报批评,不听劝告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四) 在考试成绩、奖励、毕业分配等方面,因个人愿望或要求得不到满足,对教师、干部或管理人员进行侮辱、威胁者,给予记过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五) 隐匿、销毁、私拆或冒领他人信件、包裹或汇款单等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六) 煽动或组织他人罢课、罢餐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条 破坏环境卫生,妨害校园管理秩序、影响学校公共场所正常秩序者
(一) 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禁烟区内吸烟者,给予批评教育,不听劝阻者,将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二) 故意损坏草坪、花卉、树木者,除加倍赔偿损失外,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三) 未经学校同意,在校内举行集会、讲演、讲座、报告等公共集体活动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四) 在建筑物、课桌等公物上乱涂、乱写、乱画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五) 在学校张贴(公共广告栏除外)各种录相单、广告、通知、海报、启事者,视情节,给予警告直至记过处分。
(六) 在学校散发电影、录相单等宣传材料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七) 承包电影、录相者,给予记过处分。
(八) 违反《学生宿舍管理条例》规定者,按有关规定处罚,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穿着、蓄留与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装、发式,经教育不改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二条 学生在校累计出现两次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纪律处分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十三条 凡受行政处分者,同时给予下列处罚:
(一) 停发其享受的奖学金。
(二) 接受国家贷款者,停止其贷款一年,确有悔改,进步表现,可重新申请贷款。
(三) 一年内不得参加奖学金评选,不得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一切荣誉称号。
(四) 受记过以上处分(含记过处分)的学生,取消其学位授予资格。
第二十四条 留校察看以一年为期。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留校察看期间有较好的表现,可按期解除;有立功者,可提前解除;表现不好或重犯错误的学生,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受留校察看处分的毕业班学生,不能在毕业前给予解除者,不能毕业,按结业处理。一年后,由工作单位鉴定,学校同意后,换发毕业证书
第二十五条 在处分决定下达前,由被处分人所在学院将处分决定意见书面通知被处分人,被处分学生如不服,可在接到通知书三日内,向校学生处提出书面申诉。学生处在接到申诉后,一周内复审并给予答复。
第二十六条 处分决定的批准权限和报批程序:
(一) 对犯有错误的学生,要进行说服教育,处理时要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处分要恰当。处理结论要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意见,对本人申诉,学校要进行复查。处分材料归入本人档案,处分决定由学生所在学院寄给学生家长。
(二) 给予学生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由学院学生工作组讨论,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或副院长签字,报学生处审核备案后公布。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处分,须学院提出意见,经学生处审核,报主管校长审批。给予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由校长审批,报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备案。
(三) 同一违纪事件涉及几个学院的学生时,由学生处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四) 在调查事件过程中,根据需要,学生处有权责令当事学生停课协助查清事实。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未列举的违纪行为,但确应给予行政处分的,参照本规定相关条款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解释权在校学生处。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日起执行。

⑩ 党籍关系如何跨省调转

的方式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1,党组成员,由于军队的动员工作,招聘,学习,移民业务以及其他原因,从原来的地方,单位同意转让方组织关系,党的组织。
2,根据相关规定,中央组织部,彼此在全国县级以上各级地方党委组织部直接传输党员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下面县级党组织不能直接用于国家相互传输。
我希望你能帮助。

阅读全文

与转让党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