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陈立群的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
近年来,发表了《班级文化论》《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等十多篇论文。其中《构建学校自培体系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教师自培的实践研究》发表于《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参与编写《数学趣苑》《中学数学同步学习指导》等书籍。
参与主编《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学校社会学问题研究》(中国文献资料出版社2001年版)。
主编《创新教育理论与思考》(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创新教育实践探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宏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论班集体与个性互动原则》(论文)获香港紫荆花教育科研成果奖,《学校社会学问题研究》(著作)获浙江省教育科学第三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② 张宝臣的获奖情况
1. 2001年获温州师范学院“最受学生爱戴老师”荣誉称号
2. 2002年获温州师范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
3. 2003年获温州师范学院“最受学生爱戴老师”荣誉称号
4. 2006年获温州大学首届“最受学生爱戴老师”荣誉称号 1. 2008年获温州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1992 年获齐齐哈尔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四等奖
3. 1993 年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三等奖
4. 1994 年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
5. 1995 年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
6. 1995 年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7. 1996年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8. 1997 年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9. 1998 年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10. 1999 年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1. 《教育学“范例─结构─发展”教学法》,2001年获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 2000年获温州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 1989年获克山师专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4. 1993年获克山师专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 1994 年获克山师专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6. 1997 年获克山师专教学优质奖一等奖
③ 浙江大学为什么能在全国高校中稳居TOP3
1. 科研实力
浙大工科和农学历来是很强大的,由于专业,对浙大农学相关的专业比较熟悉。浙大植物保护、园艺、茶学稳居世界前三,学校在科研上的经费投入大。在比较科研实力的时候,科研人员,也就是高校的师资十分重要。浙大的这些强势学科都由该领域的带头人带领。比如园艺专业中的果树方向,目前就是由陈昆松老师带领的,他是国内果树领域数一数二的大牛了。其次,浙大的地域优势和人文氛围也吸引了很多中青年学者入驻,他们是现在科研的生命力。
④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的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13年高考,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文理科(不含艺术、体育类)第一批上线人数为293人,其中文科55人、理科238人;此外,该校一学生获温州地区理科最高分。
2012年高考,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文理科(不含艺术、体育类)第一批上线人数为271人,其中文科68人、理科203人;此外,该校县区班报考学生34人,上重点线33人,重点率为97%。
2011年高考,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报考学生共计473人,第一批上线人数为300人,重点率达63.4%;此外,该校县区班报考学生38人,上重点线35人,重点率超过92%。 素质成绩 时间学生/团体竞赛项目获奖情况/荣誉2014年5月洪陈枝2014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亚军2014年1月陈继劲2013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全国一等奖林驰宇、章索全国二等奖2014年1月木宏亮、戴嘉臻、冯仁政、吴昊第三届温州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学生产品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二名2013年12月校乒乓球队2013浙江省中小学生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暨ZSTL浙江省第五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协会杯浙江省高中组男子团体亚军浙江省高中组女子团体第五名2013年10月潘炳南等10人浙江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6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2013年5月校民乐团温州市第二十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合奏比赛第一名2013年4月林心怡2013走进欧洲——浙江省高中生英语及欧洲文化知识大赛一等奖2012年12月许方正201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决赛全国二等奖2012年11月周星壹、班林曜、陈继劲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一等奖罗经纬三等奖参考资料: 2011年至2013年10月,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共开发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职业技能四大类校本课程110门,其中浙江省精品课程10门,温州市精品课程9门,省、市级展示课程29门。
2010年至2013年,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共有18个省、市级相关研究项目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5篇。 时间教师竞赛项目获奖情况/荣誉2015年3月李文影获温州市“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014年12月徐丹青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2014年11月林梦痕2014年全国中学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4年2月陈靓、黄秀娟浙江省第四届精品课程评选选修课程入选浙江省精品课程2013年10月余安恺浙江省2013年高中社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比第一名2013年9月程永超2011-2012年度温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被评为温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2013年8月程永超、杨香云、张薏浙江省第三届精品课程评选选修课程入选浙江省精品课程参考资料: 校标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标志主体图案由温2两字组合而成,整体造型包含博士帽书籍屋顶等元素,分别寓意品德须修 、学术是竞 、百年学府,抽象的2字是一条曲折的路径,既代表该校校址屡迁、校名屡变的办学历程,又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标志以红色为主色调,与学校校园建筑基色吻合,也代表该校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 校训 品德须修,学术是竞
“品德须修,学术是竞”于2010年被确定为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训,该校训出自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歌歌词,这句话,点出了孙冶让教育思想的菁华,也显示了其对办学方向和学子培养目标的殷切期望。这句话也能体现教育新理念,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既符合该校重人格、重学术、重学以致用的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也符合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当前教育改革和方向。 校歌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校歌
词:王元振曲:吴梦非
瓯江学府,黉宫旧址,
缅怀先哲,誉声鹊起。
遗风未沫,望儿辈英才秀出,匡时济世。
怀念缔造艰难,盛衰屡变,还做中流砥柱。
品德须修,学术是竞,
恩继轨前踪,应先立志。 校名(简称)职务姓名任期温州蚕桑学堂馆长(待查)1897-1901黄庆澄1901-1904堂长诸葛和卿1904-1911监督施震泽1911-1912校长施震泽1912-1913周仲详1913-1927洪国琪1927-1928郑濂1928-1931商业学校余朝绅1914-1917唐浩岑晴溪1917-1921谢德铭1921-1924吴兆璜1924-1926杨震霖1926-1931女子师范所长林卓1920-1923所长(代)木节1920-1923校长木节1923女子中学刘仲琳1920-1923木节1923-1931共立初级中学杨振霖1931.2-1942.10联立初级中学叶杞1942.10-1948.6永嘉县立中学陈骁1948.9-1949.8温州市立中学沈炼之1949.8-1951.12冯增荣1952.4-1953.1金式荣1953.2-1953.10张丰1953.12-1958.3李元勋(代)1955.2-1955.8施振声1960.1-1961.7温州第二中学革命会主任孔宪邦1970.9-1977.12校长1977.12-1978.8叶昌干1978.8-1982.4刘国华1982.4-1984.1王环玲1984.7-1986.2陈保禄1986.2-1994.5温州第二高级中学杨立本1994.5-2004.2温州第二中学王朝曙2004.2-2013.8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徐坚2013.8-参考资料:
⑤ 高亚军的学术成就
先后参加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培训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班学习,参加过省重点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被确定为浙江省名校长培养对象。
《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思考与实践》、《高中物理图象教学》等十余篇论文在《南京大学学报》、《教学月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参加编写《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等书。
“曲线运动演示仪”、“机翼空气升力演示仪”、“电场力实验”等创作实验仪器分获省一、二等奖。
主持《学案导学法——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性实践》科研课题获2001年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第三届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第三届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省创新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持“网络环境下高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型校长。
⑥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浙江教育年鉴
浙江教育年鉴》[2010]由《浙江教育年鉴》编写指导委员会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浙江教育年鉴》编写指导委员会主任刘希平,副主任李鲁、蒋胜祥,编委张绪培、何杏仁、鲍学军、褚子育、韩平、夏建勇、丁天乐、王玉庆、吴永良、方展画;主编方展画、吴永良,副主编高迎春、朱永祥。《浙江教育年鉴》[2010]设有特载、教育发展总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教育人事管理、教育纪检监察、教育计划财务、国际及与港澳台教育合作交流、语言文字工作、教育考试、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远程教育、教育科研与学术活动、教育综合管理、机关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杭州等11个市教育、浙江大学等各高校、教育大事记等栏目,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了2009年度浙江省教育现状及发展各方面情况,是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编纂的权威性、资料性工具书。全书为16开本,518页,109万字,
⑦ 蔡铁权的科研简况及代表性成果
1. 论物理教育的人文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5
2. “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3. 课程理论:教师专业化的主旋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5.074. 公众科学素养与STS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2.04
5. STS教育和科学教育改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6. 后现代课程观和创新思维的自组织理论基础,全球教育展望,02,6
7. STS教育: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科学,2003,3
8. 后现代视点下的科学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9. 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全球教育展望,2005,9
10. 三维目标的课程观诠释,全球教育展望,2006,3
11. 中学科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教育科学研究,2006,6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07,1
13. 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滥觞与演变,全球教育展望,2007,6
14. 理解科学教育,浙江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15.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质观现状调查及认识,全球教育展望,2007(8)
16. 生成性教学设计的多维观照,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17. 科学哲学观的改变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全球教育展望,2008(2) 1.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2005.5
2. 物理教学丛论,科学出版社,2005.2
3.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
5.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
6. 高中新课程国家教材(物理2),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8
7. 高中新课程国家教材(物理3-3),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8
8.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100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6
9. 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
10. 科学课程与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11. 新编科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3. 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FFB011147 1.0 教育部,2003 1
2 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0.2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3 1
3 浙江省名师成才之路研究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0.2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2001 1
4 中学《科学》课程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综合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 教育部
DAB030309 自筹5.0 2000-2006 1
5 在基础教育中系统开设技术教育课程的研究 教育部
FHB060316 自筹 2006-2008 2 1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 1
2 中学物理教师培训教学内容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浙江省教育厅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 独立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论研究 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4年) 1
4 高师科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 浙江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12月) 独立
5 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8月) 2/5
6 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2007.12 已毕业各类研究生数量:12
在读研究生数:11人
优秀研究生2人
考取博士生3人
⑧ 熊才平的成果获奖
1、2013年3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回(教社科[2013]2号),获奖项目:答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
2、2010年3月,获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政发[2009]79号),获奖项目:
教育信息化新视界(丛书)共8册
3、2008年3月,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进步奖(浙社科规办〔2008〕3号),获奖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获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排名:1/3
5、2005年9月,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面向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应用”,排名:3/5
⑨ 吴朝晖的科研奖项
(2007) 《钱塘中间件平台软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07) 《支持数字化产品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05) 《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技术与系统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3) 《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产品开发技术与系统》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03) 《金盾工程动态调查系统》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00) 《协同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系统》 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颁发
(2000) 《工作流管理软件平台及其应用系统》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⑩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是什么级别课题
一般来说这个是省级类的课题研究,通过很多资料显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的规模和重要性,分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研究课题”(简称“省重大课题”,编号序列为SA***)、“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简称“省重点课题”,编号序列为SB***)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简称“省规划课题”,编号序列为SC***)三类等等,对于课题研究上的各个细节的问题要求,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