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 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 列举新世纪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重返联合国,复关入世,亚太经合
③ 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地位开始取得独立,逐步摆脱了外来压版迫,这是新中国外交取得成权就的前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取得成效,这使以此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这是基础;有了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争取领导,这为关键;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一套不同于以前政府的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这是保障;二站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国际上,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这也是重要因素。(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成就的原因,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这个时期)
④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三、改革开放以来抄的外交
背景:国袭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⑤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内的。1955年,于万隆容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4、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5、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⑥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顶住国际压力,打破西方“制裁”。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对我采取“制裁”措施,我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多做工作。1989年底,日本率先恢复对华政府援助。从1990年底起,我国同西欧国家逐步恢复高层互访。1993年,江泽民主席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晤,结束了1989年6月以来中美没有元首会晤的不正常局面。
2、推动同各大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合作关系,构筑有利的大国关系框架。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1997年,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表明两国愿共同积极寻求发展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性而非对抗性的关系。1998
年,中国与欧盟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与日本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3、发展睦邻友好,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继与印尼复交、与新加坡和文莱建交、与越南和老挝关系正常化后,1997年中国与东盟确定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在与朝鲜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的同时,实现同韩国关系正常化。在中亚与中亚五国建交后,又与俄罗斯共同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我还与绝大多数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000年,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我国同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加强了联系和协调。
5、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全面参与多边外交各领域的活动,并开始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0年9月,江泽民主席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议举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领导人首次会晤。我国成功承办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6、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多次挫败台湾当局“重返联合国”图谋,挫败世界卫生大会涉台提案。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多次挫败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妥善处理了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遭袭和我国军机被撞事件。
⑦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成就
二、改革开放30年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正是国际体系发生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大发展的30年。中国外交根据国内发展的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借势而为,抓住了内外机遇,实现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大转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1、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服务改革开放大局
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中国外交这30年最大的贡献就是因势利导,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政治上,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到国际体系中,中国外交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又积极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保证了改革开放不受外部干扰。经济上,中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关系全面发展,不仅引进了大量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同时也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开展相当顺利,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安全上,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与以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灵活运用双边、多边平台,既注重发展与各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同时又通过机制平台整合各相关国家,形成区域安全、政治、经济合作的态势,并将遏制分裂势力纳为合作的主要内容,建立并巩固了相关的外交处理机制。
2、完善外交的战略布局,形成全面开放态势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交改变了先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价值传统国家的关系。自1979年以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当时的120个上升到2008年的171个。过去相对保守的对外交往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中国还注重利用有限的外交资源进行了最合理的配置,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布局。在过去30年中,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又相互影响。在处理三者关系的时候,中国外交充分表现出中国文化的智慧,三者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而多边机制则将三者联系起来,将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结成一个整体。
3、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承担更多国际义务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逐步学习国际规范和融入国际体系的30年,30年中,中国经历了从被排斥到得到接纳、获得承认直至受到尊重乃至仰慕的历程。中国的外交理念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实力也发生着变化,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同样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989年后的短暂孤立并未中断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步伐,恰好相反,进入90年代后,中国对参与国际体系、尤其是多边外交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更为积极地参与国际体系和国际规范的建设。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与此同时,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国际体系中承担起自己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中国不仅在周边地区的机制建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许多全球热点问题上,如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等,中国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开始尝试着在国际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提出具有深厚中国文化背景的理念、观念和发展模式。2005年,中国第一次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阐明了中国对世界发展前途的构想和主张,为国际规范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4、实现外交现代化,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在过去30年中,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中国外交在理念、机制和手段等诸方面也经历着现代化的过程,向科学化、多元化、专业化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中央加强了对外交工作的领导,将认识世界形势、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联系起来,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提上日程。其次,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外交决策机制,特别是危机管理机制。过去30年中,我国外交决策实现了从单一决策向多层次综合性决策的转变,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构成了中国在新阶段外交决策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三,总体外交的框架基本成形,一是外交领域扩大,包括政府、政党、议会、民间等各方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领域;二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布局和外交部的原则指导下,中国地方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在配合和落实国家外交全局的前提下,推进了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地方外事工作。最后,中国外交正实现从“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的转变过程。一方面,外交决策的社会参与度增大,外交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企业、智库研究机构乃至民间与外交部门的互动在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外交为民服务的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和公民个人日益成为中国外交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公众外交、民间外交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⑧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国庆到了,回想新中国成立版57年来的外交成就权,真的是令人瞩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树立主持正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二,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
第三, 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第四, 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第五,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六, 开展睦邻外交打破西方制裁。
第七, 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第八, 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第九, 稳定周边,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第十,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树立大国形象。
经过几十年的外交努力,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工作格局。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会取得更伟大的成就!
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主要成就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参加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1)联合国的活动及其作用:①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推动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等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缓解和政治解决地区冲突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③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促进了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的进程,从而增进了国际和平与安全。④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2)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作用
①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为促进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东南亚各国和整个世界的广泛赞誉。③加强与欧盟各国的关系,④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⑩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①建国第一复年就同苏联等制17国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都促成了会议成功。
⑤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⑥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关系实现正常化。
⑦在新的国际形式下,中国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自己对外工作的根本目标。
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中国一贯主张互不干涉内政,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而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异同为标准。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一些国际性组织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