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湛中乐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专著:《现代行政过程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2003年); 《法治国家与行政法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国家责任法》(合著)(台湾元照出版社,2005年)
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与教材有:《公立高等学校法律问题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 ;《行政法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该书为国家九五、十五核心教材,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教学成果一等奖);《公务员法释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公务员行政许可法读本》(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依法行政培训教材》(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行政法学》(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中国九十年代行政法治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公安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年);《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该书获1995年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法治的理想与现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该书被全书翻译成日文于1995年在日本出版);《环境行政法》(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行政行为法研究》(分编主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警察行政法》(合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行政诉讼法概论》(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
2007年承担中国法学会部级重点课题《行政调解、和解制度研究》和司法部课题《社会抚养费问题研究》;2006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立高等学校相关法律问题研究》;2005-2006年承担广州市政府法制办《依法行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2005年承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条款与费率监管制度比较研究》课题;2004年承担中国工商学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制度创新》课题。等等。
❷ 科技成果获奖有奖金吗有的话,是多少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2012年3月22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开始公示,烟草研究名列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录,推荐单位为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 采访现场
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金额为五百万元 人民币。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作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❸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什么意思
科技成果奖抄是一个统称,主要指各省人民政府或国家部委授予的科技奖项,比如某某省科学技术奖就属于省部级科技奖,参照国家科技奖有一些分类,但每个省情况不同,基本分类是最高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推广奖等,不同的地级市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的数目是不一样的,要和科技实力挂钩。
地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按其理论水平,学术意义和作用划分奖励等级,地质报告,主要按理论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划分奖励等级。地质科技成果奖分为四等。
(3)科技成果获奖扩展阅读: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以下四类成果:
1、属于国内首创,本行业先进和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2、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成果。
3、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
4、在科学技术管理和标准、计量、科学技术情报等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特别显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❹ 李松柏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人口质量测评模式与陕省人口质量综合评估研究(主持)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05-2006
失地农民补偿与就业机制研究(主持)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08-2009
陕西省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主持)西北农大人文社科专项课题2004-2005
陕西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质量问题研究(主持)西北农大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06-2007,
陕西农村人口质量调查(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基金2008
陕西关中庙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主持)西北农大人文社科专项课题2012-2013 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被CSSCI检索2余篇。发表的主要论文有:
从土地征收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博弈均衡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
陕西省新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及对策探讨西北人口2009.1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国家与社会”间关系解读–以某村妇女主任的个案研究为例农业经济2012.1
农村中老年人口与边缘性流动研究生态经2011.10
“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科学、经济、社会,2012.1
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杨凌示范区为例特区经济2012.3
论国家政策某些领域男性“遗忘”现象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3
土地征用中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行为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2.4
陕西秦巴山区10个村庄成年人口死因调查医学与社会2010.12
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乡镇经济2009.3
实地农民城市适用困境与对策探讨乡镇经济2008.10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以东沟村、石门村为例理论观察2010.3
多元现代性视角下的农民工现代性中国成人教育2008.22
失地农民城市适应力思考–从非经济角度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理论探索2008.6
农民工“退保”现象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广东农业科学2009.11
秦岭山区板桥村生态模式转变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8.2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分析-以陕西眉县猕猴桃安全生产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2.10
男性的生活胜任模式浅析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S2
陕西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5A
陕西秦巴山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 学云南农业大学报2006.5A
杨陵示范区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和评价现代经济探讨2009综合
关于建立标准人(StandardPerson简写SP)体系的假设2004.3
用人口质量指数分析人口质量的缺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
杨凌崔西沟村生态旅游与产业结构调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
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文化研究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5
陕西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以商洛地区为例陕西农业科学2006.1
陕西省杨凌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素质状况调查陕西农业科学2010.1
新乡村文明建设可测性指标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09.1
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危害及对策发展研究2009.3
论女人的社会化消费导刊2008.3
均衡博弈: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社科纵横2008.8
中国家庭男性暴力的原因浅析消费导刊2008.6 大学生如何看待学习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陕西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9
大学生科技创新校级优秀指导教师2007.12
❺ 徐盛桓的主要科研成果、项目和获奖
徐盛桓教授出版专著2本、编著2本;发表语言学论文一百多篇,约计一百多万字。早在1994年,《外语学刊》(参见第1期《关于我国外国语文刊物的一次统计研究》)曾发表统计数字,说他是当时“外语刊物上最活跃的学者”,发表文章篇数排行第一、被征引数排行第二。1999年全国语言学论文被引率排名第四,仅次于吕叔湘、沈家煊、朱德熙。其作品详细列表:
(一) 专著:
《语用问题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二) 编著(负责编写语用部分):
2002,《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汪榕培主编,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 在国内CN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含意与合情推理,《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第3期。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
结构和边界——英语谓补句语法化研究,《外国语》 2005年第1期。
英语原因句的嬗变, 《外语学刊》, 2005年第1期。
句法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年第4期。
A and B语法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1期。
成语的生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充分条件的语用嬗变——语言运用视角下的逻辑关系,《外国语》,2004年第3期。
理解翻译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逻辑与实据——英语IF条件句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现代外语》, 2004年第4期
研究与方法——石毓智两本书的研究方法述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语言学研究的逻辑学思考——研海一楫(之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为例,《外国语》, 2003年第2期。
往者虽旧 余味仍新,《外国语》, 2003年第6期。
常规关系与语句解读研究——语用推理形式化的初步探索,《现代外语》, 2003年第2期。
语用和规范——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论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点——评石毓智的两本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到5期。
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6期。
理论语用学研究中的假说——研海一楫之四,《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6期。
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外国语》,2002年第1期。
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关联理论的阐释与献疑,《外国语》, 2002年第3期。
我怎样做起语言学研究——“研海一楫”之七,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2 年4期。
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关于英汉语篇比较研究——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年第4期。
名动转用与功能代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8期。
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外国语》,2001年第1期。
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探微——一份建议性的提纲,《外国语》,2001年第5期。
程序的发现和发现的程序——“研海一楫”之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语言学研究的三个取向——研海一楫之一,《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存同求异 责备求全——创新共斟酌,《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1期。
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4期。
关于英汉语语法化比较研究——英汉语比较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9期。
名动转用与语用推理,《外国语》,2000年第2期。
语义、语用和语法——何自然《英语语用语法》导读,《外国语》,2000年第3期。
英语陈述疑问句,《外语学刊》,1999年第2期。
概念编码和程序编码——中国学生英语口头连贯表述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5期。
语法离我们有多远——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10期。
才·学·识的鸿篇巨制,《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第12期。
强发问和弱发问,《外国语》,1999年第3期。
含意推导思维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外语学刊》,1998年第1期。
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
化理论为方法给研究以个性(提纲),《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
含意运用与常规关系意识,《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3期。
取精用宏寓学于做,《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0期。
含意研究的逻辑学思考,《外国语》,1998年第2期。
关于含意本体论的研究,《外语研究》,1998年第1期。
广义含意理论的建构,《外语研究》,1998第2期。
论含意思维,《外语学刊》,1997年第2期。
含意本体论论纲,《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1期。
含意的两种形态,《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2期。
话语含意化过程——含意本体论系列研究之四,《外国语》,1997年第1期。
全国第二次新格氏理论研讨会小结(摘要),《外国语》,1997年第3期。
含意与叙事性篇章的建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论表“添加”义的EVEN,《外语学刊》,1996年第1期。
含意本体论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3期。
常规关系和文化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年第1期。
论诗的织体 《外国语》1996年第二期。
信息状态研究,《现代外语》,1996年第2期。
话语的含意性,《外语研究》,1996第3期。
我读《英语复合句》——代序,《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6年第3期。
语言美学论纲,《外语学刊》,1995年第2期。
英语倒装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
含意本体论和句法语用学,《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第1期。
论荷恩的等级关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十,《外国语》,1995年第1期。
选择·重构·阐发·应用——我对新格赖斯,《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
论表“添加”义的TOO,《外语学刊》,1994年第1期。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否定,《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
关于量词否定句 《外国语》,1994年6期。
上指预测的语用因素——评列文森的上指推导模式,《现代外语》,1994年第1期。
会话含意的分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九,《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论意向含意─—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七,《外语研究》,1994年第1期。
语用推理的新发展,《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年第1期。
“预设”新论,《外语学刊》,1993年第1期。
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外语》,1993年第2期。
论“常规关系”,《外国语》,1993年第6期。
再论意向含意,《汕头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论一般含意,《外语教学》,1993年第3期。
论词义的包含关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礼貌原则新拟,《外语学刊》,1992年第2期。
论词的语用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现代外语》,1992年第4期。
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些趋势,《外语教学》,1992年第4期。
语用推理,《外语学刊》,1991年第6期。
论篇章的变异,《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
商品广告陈述热点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经济和突出——英语前置修饰词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4期。
广告的语言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
变异的语言和技巧的语言,《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译文质量评估的数学模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论语句的“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
再论主位和述位,《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
语言的生成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新探索,《外语学刊》,1983年第1期。
汉语主位化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4期。
主位和述位,《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
深层结构与英语教学,《外语学刊》,1981年第1期。
英语不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
如何简化英语注音的探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
英语词义发展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4期。
(四)近期项目:
(1) 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英语指引性写作程序训练》(99GJWYY)。项目主持人。2002年7月已结项。
(2)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汉语构块式语法化比较研究》(2001DYY001)。项目主持人。在研。
(五)获奖:
获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全国模范教师(2000);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2001);河南省社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二等奖(1996)。
❻ 孙伟的承担科研项目、取得主要科技成果及获奖
88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电气系统工程设计、改造及安装工作。现任华锦集团乙烯版原料工程指挥权部副指挥(电气专业主管)。参与电气工程设计、改造项目较多,主要项目如下:
1.盘锦乙烯16万吨改扩建工程
2.盘锦乙烯储运变电所项目
3.盘锦乙烯加氢汽油装置工程
4.盘锦乙烯聚乙烯30#试剂改造项目
5.盘锦乙烯聚丙烯3、4釜增产改造项目
6.盘锦乙烯空分气浮装置改造项目
7.盘锦乙烯苯乙烯改扩建工程
8.盘锦乙烯年脱盐水改造工程
其中:
“PP、PE变电所功率因数补偿装置抗谐波改造” 获得辽宁省群众性技术活动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聚变频器故障技术攻关” 获得辽宁省群众性技术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
“聚乙22线840/02变频器改造” 获得辽宁省群众性技术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
❼ 全国各级科研成果获奖怎么查询
全国各级科研成果获奖,可以登录科研网站进行查询
❽ 2017年最高科技成果奖获奖人物是谁,并简述获奖感言
屠呦呦2016年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17年来首次授予女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
❾ 司林胜的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1、EDI效益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2001鉴定;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3、转型时期河南省粮食流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第二,2000年结项;
4、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河南省面向21世纪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2年鉴定;
5、工商管理类专业电子商务教育研究,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4年鉴定;
6、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1998年鉴定;
7、河南省非国有粮食企业现状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结项;
8、商品流通企业商誉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9、粮食商贸及储备调拨EDI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可行性研究,原国内贸易部科技攻关项目,第二,1998年鉴定;
10、河南省企业信息化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问题研究,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2005年结项;
11、面向电子商务的流程型企业信息化选型理论与方法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研;
12、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在研。 1、企业e化转型的“能力陷阱”,经济管理,2004.15;(被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摘编);
2、EDI的二元目标模式分析及发展战略取向,江汉论坛,2001.4(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贸易经济”1998.1全文转载);
3、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7.5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市场营销学”1998.1全文转载);
4、论大中型商业企业市场营销效益控制,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8.8(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商业企业管理”1998.11全文转载);
5、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的整合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2.5;
6、企业信息化非系统风险的综合评估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7、对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2002.5;
8、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
9、企业绿色营销系统构建与绩效评价,系统工程,2003.8;
10、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与建议,企业活力,2002.10;
11、基于PIP的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系统构建,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
12、Systemically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Green Marketing,46TH (2002)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ystems Sciences. Shanghai,2002,8;
13、The Integration Goal,Mode And Form Of Electronic Commerce With Traditional Enterprises,The 2nd Sino-America Advanced E-Commerce Workshop,2004,6;
14、Preliminary Research on Green Manufacture Evaluation System(被ISTP收录)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1.8.
15.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Net Marketing Performance(被ISTP收录), Orient academic forum special:306-312,2004
16、《绿色营销基本范畴分析》,《江西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5
17、《依托国有粮食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粮食经济》,1998.11;
18、《创新乡镇企业管理机制》,《工厂管理》(核心期刊),1999.4;
19、《商品流通企业商誉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商业研究》(核心期刊),1999.2;
20、《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产权的出售和拍卖工作》,《市场经济导报》,1994.6;
21、《香港基金市场管理模式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核心期刊),,1995.5;
2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决策模式》,《决策探索》,1995.7;
23、《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跟踪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0.7;
24、《健全机制,化解阻力,整体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经济》,1999.12。
25、绿色产品竞争的博弈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cn11-4688/T
26、《我国推广应用EDI技术的基础条件分析》,《商业研究》(核心期刊)2000.2;
27、《我国EDI技术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计算机世界》1999.8;
28、《网络营销绩效评价研究》、《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1、EDI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年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现代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综合评价与控制研究,2005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2004年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企业绿色营销系统的构建与绩效评价,2004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5、面向商务应用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河南省高教研究项目,主持人,2008鉴定;2009年获得河南省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1、绿色营销绩效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 魏明侠、司林胜著
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9 主编, 排名第一;
3、电子商务概论(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排名第三;
4、WTO与河南粮食(河南省“十五”规划图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8 排名第五;
5.《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总主编;
6、电子商务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排名第五。
7、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主编;
8、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主编;.
9、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5,主编。 1.1998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
2.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
3.2003年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带头人”;
4.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5.2005年获得“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资助。
❿ 吴立明的承担科研项目、取得主要科技成果及获奖等情况
1987年担任国家部级抄《关于中小学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改革与实验研究》课题子项目,即鞍山市第十五中学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实验指导教师。
1995年参加〈借鉴魏书生教书育人经验 发挥历史课程教育功能〉科研项目,获辽宁省“八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7年主持的科研课题“思想政治思维训练”(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研究课题)通过省级鉴定验收。
2001年参加校“中学英语学法”研究,其成果评为辽宁省“九五”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