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当前医改的主要成果

当前医改的主要成果

发布时间:2021-01-29 03:50:09

『壹』 谈谈你对当下中国医改取得的主要成效

本报华盛顿10月28日电
(记者张旸)世界银行首席卫生经济学家蓝根博最近发表题为《中国实现医保全覆盖的新步骤》的文章,指出从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至今,中国医改已经取得重要成果

曾经担任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人类发展部主任的蓝根博,从2008年起,开始主要负责中国的卫生经济和医疗保险的发展研究工作,对中国的医改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中国的医改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这个长达数十年的改革计划的第一阶段,中国政府在过去3年投入了1250亿美元启动资金,全面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将医保覆盖率提高到全国人口95%的水平。

蓝根博称,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村向城市化转型使中国加快了迈向全民医保的脚步。“中国意识到,在宏观经济方面,应该把注意力从以生产为重点,转向一个更加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政府的医疗保健支出,特别是增加新的医疗保险项目,与减少家庭储蓄率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如果增加医疗保险的人口覆盖率,则意味着更多家庭可在消费品领域扩大开支,这更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蓝根博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医改取得的成果史无前例——从开始运行,到扩大覆盖范围和持续改革,对宏观经济的重新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称:“特别值得一提和令人惊叹的是,在过去短短的十年中,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规模也已扩大到8亿多人。”

蓝根博认为,尽管中国医改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要实现全民医保、提高财政保障和进入医疗服务社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贰』 新医改主要内容

新医改将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在2009-2011年要重点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明显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2010年我区参合农民146812人,参合率达95.18%,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63.05%,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达2万元。

第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2009年,国家公布基本药物目录307种;我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价销售。

第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至2010年,我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21.5元。

第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2)当前医改的主要成果扩展阅读:

我国在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对目录进行定期调整和更新。

根据这一《实施方案》,我国将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实施方案》指出,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公平可及和安全有效,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物。

为此,新公布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同时,要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医改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政府网站-新医改方案解读:我国将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医改

『叁』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把改革推向纵深,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问:“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全国医疗卫生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到2015年预计将比2010年提高1岁;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13.1‰下降到2014年的8.9‰,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30/10万下降到2014年的21.7/10万,均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城乡居民健康差异进一步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党中央、国务院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期间,继续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把改革推向纵深,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年内有望实现降至30%以下的目标。主要成效包括4个方面:
一是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我国已经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较2010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2015年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增加到500元左右,其中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比2010年(120元)增长了2.2倍。2014年3项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均达到70%以上。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二是公立医院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省级层面,我们确定江苏、福建、安徽、青海4省为综合改革试点省,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核心任务部署推进。市级层面,国家级联系试点城市从34个增加到100个。县级层面,已有75%的县(市)和76%的县级公立医院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年内将实现全覆盖目标。在改革过程中,坚决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稳步推进编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三是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完善。基本药物价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30%左右,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基本保障了儿童用药。目前,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86%的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服务能力都有了明显改善,乡村医生待遇持续提高,从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新增部分全部用于村医。

四是大力推进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中为社会办医预留了空间,着力消除阻碍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障碍。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截至2014年年底,民营医院达到1.25万个,比2010年增加了5478家,占医院总数的48.5%;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达到16.8亿,占全国总诊疗人次数的22%,提前实现20%的规划目标。
问:“十二五”期间,在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成就?
答:一是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超过98万个,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超过1000万,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医疗质量和技术管理得到强化。2010—2013年,建设临床重点专科90个。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014年,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41.3%,较2010年降低21个百分点。
三是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三好一满意”“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等活动。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76亿,入院人数达到2亿,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满足程度提高,服务利用增加,公平性增强。
四是医药卫生信息化加快发展。全国已有14个省份、107个地市建立了省级、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29个省份开展了居民健康卡试点工作,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区域内医疗卫生系统互联互通。20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开展电子病历建设,三级医院基本达到医院内部电子病历共享,支持网络预约挂号、医院内检验检查结果调阅共享。
五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新药创制和传染病防治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要进展,全球首个晚期胃癌治疗药物阿帕替尼等一批新药和仿制药获批上市。甲型H1N1流感防治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六是预防化解医疗纠纷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坚持一手抓依法治理,坚决打击涉医犯罪和“医闹”行为,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将“医闹”入刑;一手抓“三调解一保险”(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长效机制建设,呈现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成功率提升,涉医违法犯罪案件和医疗纠纷数量下降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开展职业精神教育,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宣传,倡导全社会理解医学局限性、尊重理解医护人员。
问:做好重大疾病防治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期间一些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例如:
——乙型肝炎。我国实施新生儿优先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逐步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2009—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补种6800万余人,防控效果显著。2012年5月,我国正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认证,实现了将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典范。
——艾滋病。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报告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为50万例左右。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干预覆盖率接近80%,感染者和病人的就医负担显著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歧视有所减少,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氛围逐渐形成。
——肺结核。“十二五”期间,我们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为普通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筛查和一线抗结核药品,将耐多药肺结核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截至今年上半年,“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发现并治疗管理肺结核患者387万例,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74.3/10万下降到65.6/10万,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血吸虫病。“十二五”期间,我们积极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对患者医疗费用按规定予以减免。截至2014年,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已有98.9%的县(市、区)达到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慢性病。“十二五”期间,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65个,管理高血压患者8600多万人、糖尿病患者2400多万人。
问:“十二五”期间我国实施了哪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从2010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均40元,服务项目从最初的9类41项扩大到12类45项,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卫生监督协管、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基本覆盖了居民生命全过程。
同时,国家和各地区针对重大疾病、重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问题,制定和实施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2亿人,实施效果相当显著。以妇幼卫生项目为例,2011—2014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累计补助近4000万人;通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共补助4600多万农村生育妇女,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0%,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问:“十二五”期间,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的成效有哪些?
答:非典以来,我国加快医疗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有力有效应对了各类卫生应急事件,经受住了重大考验。这个体系有四大支柱:第一个支柱是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体系。第二个支柱是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联动和科学、高效决策。第三个支柱是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疫情信息从基层发现到国家疾控中心接报时间缩短为4个小时。第四个支柱是专业高效的应急处置队伍,在全国分区域设置4类36支国家级和近2万支、20多万人的地方卫生应急处置队伍。2014年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达标率升至91.5%,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问:“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人才培养是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实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紧密衔接,基本形成“5+3+X”的人才培养新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X年专科医师培训)。
二是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组织遴选了首批559个培训基地,已招收了12万余名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
三是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2011—2014年累计安排全科医生培训20余万人次;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累计定向招收了2.7万名免费医学生;在四川等4省启动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工作。每万人全科医师数由2012年的0.81提高到1.26。
问:“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时期,中医医疗资源快速增长,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由2010年的3.6亿增加到2014年的5.3亿,全国超过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的乡镇卫生院、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01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超过7300亿,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130%,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到46.3亿美元,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问:“十二五”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经验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以较低的投入实现了较高的健康产出,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惜。总结起来,有以下五条基本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二是始终坚持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三是始终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四是始终坚持提升医疗卫生治理能力。五是始终坚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

『肆』 我国医改取得哪些成果

患者住院药费比例降低了,医保谈判让进口药便宜了,农民生大病更有保障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看病就医总体负担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1年的34.8%下降到2016年的28.8%,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

我国部分癌症患者长期依靠进口靶向药维持生命,这些药品价格昂贵且不能报销。今年7月,人社部公布36种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这是我国药品医保准入的首次国家谈判,其中,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赫赛汀经过谈判,由每支2万多元降到7600元,降幅近七成。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平均降幅达44%。今年以来,我国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进行改革,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通过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进一步推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伍』 我国近十年医疗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得到提高,2,社区卫生服务加回快发展,新型城市卫生答服务体系正在形成。3,医疗机构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更加规范,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开始试点,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覆盖面扩大,农村工作得到加强。6,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7,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显著增加。

『陆』 医改的总结

医改是国家的一个决策,有句话说:决策失误是最大的腐败,希望这个决策不会失误,医改内确实解决了农民容的看病难看病贵,也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不景气的公疗医院,于是就有了疯狂的盗取农保资金医保资金的种种行为,挂床、小病夸大化、乱批特殊病用、做假病历批家庭病床。。。。在我们当地,甚至有农民做假发票假病历去报销农合,也有入了两种保的,要求医院给两套资料,报了农保报医保,反而,真正有病的却得不到全面治疗,这句话也是真对性的说,有重病要去更好的医院,比如我们这里要到长沙湘雅去住院,除了要医保局批之外,报销基本上是形同虚设了,1000的起伏报30-45%,普通家庭哪里承受得起?新医改说门诊也将可以报销,我看做假就更容易了,医药要分家,也不知是哪一年的事了,也许10年后也许20年后,也许又有新政策出来,也罢,我们做好自己,拿工资吃饭,国家折腾去吧!~

『柒』 2017年医改取得哪些成果

公立医院来药品全部取消加成,标志源着实行60多年的“以药补医”政策终结,给群众真正带来了实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4月,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对公立医院医改设定时间表,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手段,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程黔荣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了长期以来的“以药养医”旧机制,同步建立的补偿新机制,多渠道补偿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

『捌』 医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医改的主要内容新医改将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内,在2015年要重容点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制定并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

『玖』 我国近十年医疗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减小城乡差异,全民医保建立等。

阅读全文

与当前医改的主要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
工商局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75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规定 浏览:553
招商地块南侧公共服务项目批前公示 浏览:208
盘锦公交投诉电话 浏览:607
马鞍山到宿迁汽车时间 浏览:215
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浏览:813
知识产权服务制度 浏览:726
警察管诈骗叫民事纠纷 浏览:650
马鞍山胡骏 浏览:110
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试点工作调研 浏览:680
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349
投诉制凝 浏览:932
黑警投诉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