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3年中国十大先进技术
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探索宇宙空间、操纵量子世界、逆转生命时钟……2013年,中国科技工作者走过了令世界瞩目的一年。多项“诺奖级”的成就,见证了以艰苦攻关著称的中国科学家努力终获回报。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2、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现代芯片处理器消耗约100瓦的功率,其中有约80%浪费在晶体管材料的能耗。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解决电子设备的问题发热,让元器件集成密度大大提高,“上千亿次的计算机能够集成浓缩成一部Pad掌上电脑,或者迷你Pad,走进寻常百姓家,这完全有可能。”
3、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多能干细胞,逆转生命时钟。
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领导的团队2013年成功使用4种小分子化学物质,将小鼠的皮肤细胞诱导成全能干细胞并克隆出后代。与克隆羊“多莉”的技术相比,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是更简便和彻底的克隆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分化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脱分化),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并将其重新定向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细胞或器官,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传统克隆)或者使用特定物质诱导(iPS)的方法,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被进行“重编程”获得“多潜能性”。日本人山中伸弥曾以病毒诱导法获得iPS细胞,获得2012年诺奖。而邓宏魁团队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替代病毒,大大提高了技术安全性,具有革命性意义。
4、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清华大学张林琦、香港大学陈志伟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的研究团队三方合作,于2013年完成了艾滋病感染黏膜疫苗在恒河猴体内的临床前试验研究,看清了预防艾滋病的“攀登珠峰之路”。
该团队发现这种黏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针对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传播。
艾滋病被发现的30多年以来,已导致2500万人死亡,至今全球仍有3300万感染者人体内的各类粘膜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该疫苗如能最终进入临床试验并证实有效,将对阻断和减缓艾滋病毒通过粘膜途径感染(性接触)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张林琦形容说,过去的艾滋病载体疫苗、D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等都只能打中艾滋病毒的“手脚”,粘膜疫苗则有望最终打中“心脏”。
5、中科大测出量子纠缠速度下限(光速的10000倍)
相距遥远的两个量子会呈现关联性,影响其中一个粒子时,另一个也会发生反应,这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鬼魅般超距作用”的量子纠缠。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光速是物质传播的最大速度,而中科大70后青年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的团队测出,量子纠缠的速度下限比光速高四个数量级(可理解为30亿公里每秒)。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自由空间量子物理实验领域继续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基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行大尺度量子理论基础检验、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论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是国际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他12年前回国组建实验室,为中国在该领域迅速走到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培养了一批科技英才。潘建伟院士与他所在的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导专项协同创新团队,2013年还实现了单个量子高维度存储、星地量子通信地面验证等,继续向着建立实用的全球性量子通信网络稳步迈进,帮助中国在“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这个未来战略性领域继续领跑全球。
6、成功研发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张卫教授团队研发出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这是我国微电子器件领域首次领跑世界。半浮栅晶体管(SFGT)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电子基础器件,它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从而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逐渐获得更多话语权。2013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刊发了张卫团队关于半浮栅晶体管(SFGT,Semi-Floating-Gate Transistor)的科研论文。
新型晶体管可在三大领域应用 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基础器件半浮栅晶体管(SFGT)可应用于不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应用于DRAM领域以及主动式图像传感器芯(APS)。
7、世界首个存储单光子量子存储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前进了一大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史保森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携带轨道角动量、具有空间结构的单光子脉冲在冷原子系综中的存储与释放,证明了建立高维量子存储单元的可行性,迈出了基于高维量子中继器实现远距离大信息量量子信息传输的关键一步。
这是量子计算机的基础。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8、成功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
2013年3月,中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随即展开了一场病毒阻击战。截至2013年5月31日应急响应终止,中国内地共报告131例确诊病例,其中康复78人,在院治疗14人,死亡39人。
中国科技部4月初启动了科技应急防控研究项目,重点推进临床诊断试剂开发、疫苗研制等工作。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及其团队迅速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分别在5月和7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解析禽流感病毒重配机制和传播可能性。
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功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例流感病毒疫苗株,改变了我国一直以来流感疫苗株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9、世界最长碳纳米管
纳米层面的碳材料制造技术是当前材料科学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碳纳米管是迄今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其单位质量上的拉伸强度是钢铁的276倍,远远超过其他材料。
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创造了新世界纪录,这也是目前所有一维纳米材料长度的最高值。魏飞教授还表示,“目前我们正在从事一米以上碳纳米管的制备,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制备出公里级以上长度并具有宏观密度的碳纳米管。这些工作将为太空天梯的制备开启一线曙光。”
10、天河2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2013年6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并且比第二名快了近一倍。继2010年“天河一号”首次夺冠之后,我国“天河”系列计算机再次登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首。在11月份的排名中,天河2号再次蝉联冠军!
㈡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颜宁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
膜蛋白结构解析是公认的有难度,但是之前并不是没做出来过,例如水分子转版运蛋白发现与解析,得过一届炸药权奖。颜对GLUT1的技术方法并没有突破,用了几十年了。如果她能发现GLUT1作用并作出结构解析,绝对是诺奖级的成就。至于什么能饿死癌细胞,治疗癌症,宁本人也在科学网上更正了这些不着边际的夸张报道。靠这成果得诺奖基本不可能,毕竟不是三四十年前了。从个人角度而言,GLUT1也不过为PDB数据库中上万蛋白晶体结构又增加了一个成员而己。
㈢ 于桂兰的获得主要科研成果
成果名称抄 形式 作者 日期 作者排袭序 发表刊物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 论文 于桂兰 2005/03/20 第一作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三要素”人力资源定义探讨 论文 于桂兰 2005/02/20 第一作者 人口学刊
关注员工的职业敏感期 论文 于桂兰 2004/09/01 第一作者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编著或教材 于桂兰 2004/09/01 第一作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力资本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论文 于桂兰 2004/08/25 第一作者 光明日报理论版
N+1教学模式 论文 于桂兰 2004/04/01 第一作者 管理案例研究(文集)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企业危机原因分析 论文 于桂兰 2003/11/10 第2作者 经济视角
人力资本的风险研究 论文 于桂兰 2003/10/20 第一作者 人口学刊
知识的四个维度与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控制权 论文 于桂兰 2005/04/01 第一作者 2005年两岸管理科学暨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MBA人力资源管理亲验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文化探讨 于桂兰
㈣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科技成果与未来发展
陈火钟;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机械电子技术专业毕业,陈火钟;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㈤ 求2013年中国(世界)科技成就。
1.辽宁号航母正式服役。
2.J-15舰载机航母甲板起降成功,J16空对地攻击机试飞。
3.歼31试飞,歼20 2002号试飞,雷达已经安装,已经进行武器挂载投放实验。
3.武装直升机武直10、武直19亮相。
4.试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5.翼龙无人攻击机,翔龙无人侦察机再次现身.
6.中华神盾052c批量生产,重驱052D下水,国产轻护056下水,
7.蛟龙号深潜超7000米。
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服务,覆盖整个亚太。西至中东,东至美国部分地区。
9.大运Y-20试飞,歼10B频繁试飞,即将批量生产。
10.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达到预期。
㈥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颜宁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
其实颜宁自己在博客里面说得很清楚。科研的三重境界:生计、兴趣和永生。这项工作是她进清华开始就想做的,现在做出来了,而且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工作。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算是有些“永生”的味道了。对于纯粹的科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
㈦ 查中国知网,2013年清华大学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多少篇
作者单位输入清华大学,发表年度选择2013年,共有9574篇文献。
㈧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
实验室成立以来,承担国家(973)1项;攀登B项目26项;国家攻关项目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3项;以及大量的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的横向研究课题。实验室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级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发明奖四等奖一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一项。获省部级奖46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12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353人;博士研究生139人;博士后35人。
供电系统谐波检测与治理
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远程在线监测及诊断系统
大型汽轮机及调速系统在线参数辨识技术
大中型变频调速高效异步电动机
低压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
电力变压器故障树的建立与分析
电力市场交易与电网调度管理技术支持系统
电力系统发变电站接地网腐蚀及断点的诊断方法
线路绝缘子饱和污秽度下污耐受电压特性及复合绝缘子老化性能研究
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的研究及±300Kvar样机的研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综合程序
电力系统四大参数建模和参数数据库建立
微机非线性励磁调节器的研制及在电网中的应用
东北电网实时静态安全分析和最优控制
同步电机模型和非线性参数在线适应辨识研究
故障电流对城市通信设施的影响和工频磁场测量的研究
广东电网安全防御系统研究
广东省地区电网外网等值自动生成系统
序列运算理论研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玉林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开发和应用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关键技术
直流合成绝缘子运行特性及检测的研究
中长期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系统
硅橡胶外绝缘耐污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轨迹分析法理论研究
国产化大容量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
基于EMS/DTS的电网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和预警系统
基于软分区的网省级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
电网能量管理和培训仿真一体化系统
66KV公园变电所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
我国第一条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电力系统发变电站接地电阻的爆破接地技术
±500kV直流输电外绝缘特性研究
±800kV特高压直流合成绝缘子研制
±800kV直流外绝缘技术开发及设备研制
±500KV直流合成绝缘子
220KV变电站仿真系统研究
三维协调的新一代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350MW火电机组全工况实时仿真与多功能在线综合研究系统
三峡机组主保护配置方案的综合优化
三峡输变电前期科研--三峡500kV双回同塔新技术研究
深圳地区电网经济运行和灾难性事故防治对策的模型建立及HAVC系统实现
大型风力发电场接入电力系统问题的研究
600MW火电机组模拟培训装置
配电网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
BPT4000-12/29404000KW交交变频调速同步电动机
FXBW4-750/210∽300高压线路用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
FXBZ-500/300,FXBZ-500/210直流复合绝缘子
GEC-1型微机非线性励磁控制器
HVDC系统地中电流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
变电所电磁环境评估技术及防护的研究
超高压变压器油流静电带电的计算模型及实验研究
超高压合成绝缘子
体外特高频(UHF)传感的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定位和诊断
铁路地理图形信息系统
同步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分析和三峡发电机内部故障主保护配置方案的研究
大型地网状态评估研究
大型发电机稳定安全监视与无刷励磁检测系统
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及试验工程
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
同步电机阻尼磁练定向控制理论及其在大功率交交变频协调中的应用
基于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暂态行波分析和故障测距理论研究
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
基于高压IGCT的新型大容量变频调速系统(ASD6000T)
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技术的研究
运行合成绝缘子检测技术和耐雷电冲击特性的试验研究
10KV配电网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机理及防护技术的研究
HVDC系统地中回流对交流系统影响的机理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基于CC-2000支撑平台的EMS高级应用软件
国家电网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轻型厢式客货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研制
±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研究
500kV/220kV同塔四回路输电线路设计及应用
中国第一条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江苏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
大型发电机与变压器放电性等故障的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
上海电网黄渡分区±50MvarSTATCOM装置的研制
黑龙江省东部电网区域稳定控制装置研制
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整车性能综合测试系统研制
电力系统负荷综合测辨建模法
基于RISC工作站的功能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及支撑系统
基于IGCT的高压大容量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
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分析及其主保护的定量化设计
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电力系统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的研制
㈨ 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
截至2015年12月底,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科研机构共317个,其中:国家实验室(筹)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7个。
国家实验室: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光电子及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其他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该校每年从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委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千项,合同额超15亿元。
2014年,清华大学文科新开课题6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6项,转为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3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个,中华学术外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项目2项;教育部年度项目(含一般、专项)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1项。
部分重大项目、重点推广项目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2015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81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省部级科技奖61项,其他各类科技专项奖101项。2015年,学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7项,进行国家科技成果登记项目44项。
重要科研成果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
2015年学校国内、国外及地区专利继续保持较高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国内申请总数2130项,国外申请总数530项;国内授权总数1810项,国外授权总数390项;国内授权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占总授权总数约45%;国防专利申请总数23项,授权总数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2015年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三位。2015年,学校共获得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获奖总数继续踞国内高校首位。
论文著作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该校被《工程索引》(EI)收录论文数,自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全国高校首位;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收录论文,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质量有稳步提升;SCI论文被引用篇数及被引用次数继续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该校2005-2014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截至2015年9月共有31623篇,计377292次被引用。2014年,被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总数为4235篇,被《工程索引》(EI)收录的论文数4195篇,被《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的论文972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为182篇。
2015年该校出版理工农医类学术著作82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196部。 馆藏资源 截止到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491.2万册(件),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除中外文印刷型图书外,读者可使用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古籍线装书22万多册;期刊合订本约57.4万册;校馆统筹年订购印刷型中外文报刊2,394种;本校博、硕士论文14.3万余篇;缩微资料2.8万种;各类数据库551个;全文电子期刊69737种;电子图书840.3万册,电子版学位论文353.3万篇。 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
清华大学学报包括三种期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由清华大学主办。
其中《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国际性文献检索机构,如Ei、CA、MR、РЖ、INSPEC、Zbl等及国内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历次全国性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一等奖,1999年建国50年评优活动中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双高”期刊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
《世界建筑》
作为国家一级杂志和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的《世界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一个窗口,也架设了一座联络世界建筑和中国建筑发展的桥梁,成为一个促进建筑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
《装饰》
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清华法学》
为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正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4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