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1世纪的重大的科技成果有什么
1、两只克隆猴在我国诞生。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努力培育出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率先开启了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
2、北京大学江颖和中科院王恩哥院士领衔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获得水合离子的原子级图像,并发现其输运的“幻数效应”,将在离子电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3、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水上首飞。AG6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研水陆两栖飞机,对于填补我国应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满足国家应急救援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能力建设需要具有里程碑意义。
4、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5、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建成。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于2018年2月返回,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建成,所获取的连续和实时数据为我国的气候预报和环境保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技创新大潮澎湃 重大成果竞相涌现
⑵ 我国近年来取得的国防科技成果
空军的歼10战斗机和枭龙战斗机,海军的170和171中华神盾,元级aip潜艇和093商和094晋核潜艇,陆军99式主战坦克,二炮的东风41洲际导弹
⑶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的国防科技成果有哪些
飞机复制造:歼-15舰载机、歼制-20隐形战机,运-20和C919(运十下马30年重回蓝天),预警机l:直-20即将装备部队,轰-20即将试飞。
舰艇:054D驱逐舰、055大驱、国产航母和大型保障舰、095核潜艇等。
导弹类:东风16D、东风21、东风26、东风31、东风41、鹰击-9,还有巨浪系列等。
⑷ 如何避免科技成果的不当应用
如何避免科技成果的不当应用
加强科技工作者道德自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回感,是防范科研答成果滥用的有效方法。
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规范科技工作者行为,是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人员只有把个人抱负和知识同国家和人类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才是社会和大众需要的科技工作者。
要严格履行技术合同的有关约定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应用的效益。加大惩处力度,是避免成果滥用的法律手段。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接受舆论的监督。严重违背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影响极其恶劣的行为,在准确把握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严厉鞭笞。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得对他人恶意诬告、中伤诽谤,不得侵犯当事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违背科技作者行为准则的不良行为,可以向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科技管理机构进行投诉。
⑸ 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
天津威欧斯公司早在非典爆发之前就向专利审批部门递交了隐形液体手套的可行性专利报告,充分显示出威欧斯公司在科研领域的前瞻性眼光。之后爆发的非典疫情让人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珍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随之也被深刻地改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而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双手的健康问题就尤其引人注目。天津威欧斯公司及时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市场商机,以创新性手部卫生新概念,汇集国内外最新生物科技成果,倾力推出具有良好抗菌润肤功能的隐形液体手套。 隐形液体手套是天津威欧斯公司采用 国内外最新生物科技成果 经过多年潜心研制的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绿色环保护肤用品,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ZL03150232.6,ZL200510133674.X,ZL200710059270.X )。本产品由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活性材料制成,该活性材料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一类具有抗菌抑菌功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此外,本产品还富含多种天然成分,如维他命 E , TCC 抗菌剂等,可持续、安全、稳定的杀灭各种接触性病菌、真菌、支原体、传染病和残留物,杀菌率高达 99.98% ,明显改善人体皮肤本身的抗菌力,并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本产品还能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深层滋润皮肤,持久有效的去除皮肤表层附着的油污垢。因此,本产品即可作为日常生活的化妆品用,也可用作医疗保健用品。使用时,本产品可在人体表面形成双层可生物降解的液体保护膜,可抵御多种有害物质及污垢的侵袭,抑菌去油有效时间长达 10-24 小时。使用结束后,用水冲洗,即可“脱”除。既方便快捷,又绿色环保。 隐形液体手套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煤矿、石油化工、油漆、机械维修、金融、电讯、学校、网吧、餐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在人们上学、上班、娱乐、点钞之前或工作、商旅之中,如果使用了本产品,都可达到消毒、杀菌等防护作用。 隐形液体手套不仅能除油护手,有效抗菌、抑菌、抵抗病毒入侵,而且具有良好的气体通透性,使用中不影响手部皮肤呼吸,手感舒适顺畅。本产品还具有极佳的肌肤亲和性,涂抹在手部后, 1 分钟即可自然风干成膜,成膜后紧贴手部皮肤,不影响手部灵活,没有异样感觉,工作、学习均不受影响;独特的皮肤修复功能,能促进手部皮肤细微创伤的自我修复,并能够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隐形液体手套使用简便,使用时挤出 1-2ml 均匀涂抹在双手上, 1 分钟后自然风干即可进行工作。工作之后,用清水洗手即可。需要特别提示的是:使用中接触水后需重新“穿戴”,以保持效果
⑹ 了解我国近几年来所取得的国防科技成果
一、首艘国产航母完成首航。
2018年5月13日,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首艘国产航母终于进行了首次出港试航。军事专家表示,首次海试主要目的就是检验动力系统,通俗地讲就是检验锅炉和螺旋桨,这两样能确保航母动起来。动力系统检验主要是看在锅炉全部运转下的状态。
二、055型万吨大驱完成首航。
055型驱逐舰是中国自行研发建造的首款万吨级导弹驱逐舰,堪称海军装备序列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大杀器。它的出现让中国海军距离“蓝水海军”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也让我们终于有了能够与外国重型“宙斯盾”舰平起平坐的资格。
三、国产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试飞成功。
2018年8月3日,随着一声巨响,国产“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场升空,经过近十分钟的飞行,火箭完成主动段转弯、抛罩/级间分离、试飞器释放自主飞行、弹道大机动转弯等动作,按预定弹道进入落区。作为中国首款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星空-2”的试飞成功堪称意义巨大。
四、AG600水陆两栖飞机完成首次水上试飞。
2018年10月20日,伴随着强劲的发动机轰鸣声,国产AG600“鲲龙”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
作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AG600相继实现陆上和水上的成功首飞,是继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实现交付列装、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之后,在大飞机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我们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五、国产隐身战机歼-20首次公开展示弹舱。
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成立纪念日,而今年的11月11日也是恰巧赶上了第十二届珠海航展。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国产歼-20隐身战机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在珠海航展的现场,四架歼-20以全新的迷彩涂装低空飞过,在干净利落地完成了几组动作之后,其中的两架战机毫无征兆地将打开了内埋弹舱,将其中携带的两枚近距空空导弹与四枚中距空空导弹首次公开展现在大众面前。
⑺ 如何理解科技成果为国防安全作出了历史贡献
比如核武器,其他高端武器。科技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⑻ 21世纪伟大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对接。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点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宫二号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
2、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3、细胞核重新编程
所谓细胞核重新编程,是将成熟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发育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将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
通过这一技术,可将一个体上较容易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类型培育成另一种较难获得的细胞类型(如脑细胞)。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因为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生命体的理解。
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弥,获得这一奖项。
4、神光二号
神光二号是我国2002年成功研制的大型激光装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由成百台光学设备集成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间内。
可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间内可发射出相当于全球电网电力总和数倍的强大功率,从而释放出极端压力和高温。
“神光二号”可用作科学实验,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实验中产生的极端物理条件,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应用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技术的推出,均有重大意义。
“神光”的未来前景诱人。据专家介绍,核聚变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科学家可利用激光聚变技术。
把海水中丰富的同位素氘、氚转化为巨大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神光二号”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从海水中获得能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5、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⑼ 求我国最新的国防科技成就,最好分类
由中来国国防科工委和源国家国防教育办联合主办的《国防科技知识展》9月26日开幕,集中展示了核科技、航天科技、航空科技、船舶科技、兵器科技和军工电子等中国6大军工行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此次展览集中反映了中国在核、航天、航空、传播、兵器、军工电子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共有图片700余幅、模型50余个,及大量兵器实物。其中有些图片反映了近几年中国最新国防科技成果。
曾经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将作为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的“东方红三号”以及中国刚刚承建的世界建造难度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船等的模型都在这次展览上亮相。
除了展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所取得的成就,该展览还向参观者全面介绍了国防领域的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
这次展览面向全社会观众开放,以国防科技知识普及为主要目的,随后还将在全国部分城市进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