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如果取得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为什么不调整递延所得税而是直接将差额计入
自行研发的属于永久性差异 不调整
外购的还是要调整的
2. 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是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补影响应纳税所的额,
理解①:“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在确认无形资产时的分录是:借:无形资产,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在此分录中既没有影响会计利润,也没有影响应纳税所得;而不是说在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摊销、减值等原因必定会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理解②:之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因为:由于无形资产确认时不影响利润和应交所得税,所以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对应科目就不应当是所得税费用。又由于它不是合并业务,对应科目也不能是商誉;又由于它不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 ,所以对应科目也不能是资本公积;那么对应科目只对是无形资产本身,分录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无形资产。
由于这一分录中减少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从而违背了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同时这一分录中贷方的无形资产使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了,又产生了新的暂时性差异,这又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将进入一种无限循环,所以,这种情况下准则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假设企业内部研发新技术,发生开发支出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了无形资产,按照税法规定,这项无形资产可以按照150万元(100×150%)来摊销(即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50万元)。所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而计税基础为15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但对于这项差异,按规定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即分录借记“无形资产”科目100万元,贷记“研发支出”科目100万元,这个处理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应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3. 为什么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专利技术不计入无形资产,而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
无形资产是复指企业拥有制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长期股权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4. 请问合并财务报表内部交易抵消分录怎么做
按内部交易事项的具体内容分为内部存货交易、内部债权债务、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等,涉及内部存货交易时,按其销售方向,在顺销的情况下,存在两种抵消方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同时将存货中未实现内部利润予以抵消,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存货
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
(4)企业合并无形资产增值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如制造业的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作业的收入;
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项主营业务收入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外购商品销售、废旧物资销售、下脚料销售,提供劳务性作业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咨询收入,担保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企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营业收入的实现,一般为产品或者商品已经发出,工程已经交付,服务或者劳务已经提供,价款已经收讫或者已经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
5.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何确认无形资产
关键是购销渠道及人脉的价值能否确认,如果在合并时这项资产的价值可以区分并确认,是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否则确认为商誉为好,但就商誉内涵而言,这部分资产完全确认为商誉并不太合适。
公司应当综合考虑并购业务与公司自身业务的性质,以及并购后对整体业务的影响,再此基础上考虑自建该渠道所需资金等因素以确认其价值,这部分价值可以却认为无形资产,剩余再确认为商誉。
2006版的企业合并准则应用指南规定:“购买方应当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存货,对其中的产成品和商品按其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以及购买方出售类似产成品或商品估计可能实现的利润确定。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仍将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以及基于同类或类似产成品的基础上估计出售可能实现的利润确定;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这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下的处理原则大体上一致。
(5)企业合并无形资产增值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5号 财会[2012]19号:
第一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应如何确认取得的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
答: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对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应当对被购买方拥有的但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无形资产进行充分辨认和合理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二)能够从被购买方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与相关合同、资产和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交换。 ”
6.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合并成本中购买方付出的固定/无形资产用不用加增值税 求个确定答案
需要,因为交付的固定资产需要确认销项税额,但是被投资方并不会向投资方支付该税费,这部分只能由投资单位自行承担,需要计入合并成本。
7. 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无形资产支付合并对价的按照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量
你好,
很高兴你为回答问题!
解析: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对合并成本的初始确认,会计准则做出的规定是,以投资者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作为投资合并成本的。这里强调的是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且在合并过程中是不确认损益的。
但是作为投资方其投资用的无形资产,是相当于用无形资产的处置后的所得在再进行投资一样,这是两个环节上的,而非同一个环节,其处置无形资产环节的上利得是应当确认的。也就是说,你应当将这笔处理看作是两笔经济业务的合并处理,视同分解的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无形资产 4000
营业外收入 1000
然后再:
借:长期股权投资 6200
贷:银行存款 5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200
这样两笔合并后,就是题中的处理了,这是两个环节上的处理,即一是处置非流动资产,二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里面有的一个虚拟的“银行存款”的。只有第二笔处理才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准则所规定的,不允许其确认损益。
这里说的不认公允是指,不认同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公允,而不是投资者作为对价资产的公允。不要理解错了,否则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就真得少不了!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8.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置损益冲减资本公积吗
同一控制下企来业合并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被投资单位的账面价值乘以持股比例,即2000*80%=1600
同样,付出的对价就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都无需理会公允价值。可以看看分录加以理解: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
累计折旧
100
贷:固定资产
3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600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
无形资产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0
借:管理费用
10
贷:银行存款
10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此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支)
9.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合并成本中购买方付出的无形资产以及作为不动产的固定资产加不加增值税 求个确定
转让无形资产、不动产征收营业税,税率5%。不征增值税。
以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在投资后转让其股权的,也不征收营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