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矿产资源使用费分配比例

矿产资源使用费分配比例

发布时间:2021-02-23 09:15:34

A.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与采矿权使用费有什么区别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就是采矿权价款,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文件,只有已回经开采的国家出答资形成的探矿权才要评估缴纳采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是登记矿区面积的登记费,两者数额差距巨大。现在有些省区要求新取得的采矿权也需要按照储量缴纳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实际上变相收取采矿权价款,没有理解和执行国家探矿权招、拍、挂的市场化竞价取得制度。另外矿业权市场化程度不够,通过招拍挂政府没有收到多少出让资源的钱,政府感觉到资源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政府为数不多的出让矿产资源、土地换钱的招数舍不得放手,于是出此下策。

B.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算方式

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金额=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开采回采率系数专
其中:补偿费费率属为0.5%—4%平均为1.18%。
开采回采率系数=核定开采回采率/实际开采回采率
采矿权人对矿产品自行加工的,按照国家规定价格计算销售收入;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按照征收时矿产品的当地市场平均价格计算销售收入。采矿权人向境外销售矿产品的,按照国际市场销售价格计算销售收入。
矿产资源补偿费由采矿权人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以矿产品销售时使用的货币结算;采矿权人对矿产品自行加工的,以其销售最终产品时使用的货币结算。
黄金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与其他矿产有所不同。
其计算公式为:黄金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品销售收入×补偿费费率率×回采率系数×补偿费计征调整系数;(补偿费计征调整系数为65%一78%)。

C. 调整矿产资源开发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

7.2.1 规范国家与矿权人利益关系调节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既是矿业活动的行政主管部门,又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代表者,同时也是矿产资源开发经营者。这造成了国家作为矿业行政管理者、矿产资源所有者、矿业投资经营者与矿业经济活动管理者多重主体矛盾以及利益关系调节的混乱。按税、租、费分开的原则,国家作为矿业行政管理者及矿业公共服务者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经济活动者之间利益关系的调节,应通过矿业管理部门向矿业勘探开发者收取特定服务性质的行政规费来调节。国家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应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来调节与矿业投资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以确保矿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7.2.2 改革能源矿产资源利益分配关系,构建中央和地方利益共享格局

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核心是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合理分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包含资源税费制度、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在内的能源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体系。

一是提高资源相关收益的地方分成比例。在中央、自治区以及资源所在地的分成比例中,加大资源所在地的分配比例,以促进资源产地的资源优势向财政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让有限的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从国际上看,不少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的收益分配上,将国家开发所形成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划归地方,而在地方收益分配中,又充分重视资源所在地居民的利益,用于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建立和完善资源属地的利益分享机制,有助于缩小区域之间、民族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是处理好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能源矿产资源的收益要向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倾斜。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实现政府调控社会经济的公平目标。留给地方的资金要用于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考虑地方和群众的利益,在配套产业、劳动用工、社会服务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中央获得的相应矿产资源收益,也要按照政策规定用于支持地方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国家应明确规定中央油气等开发企业上缴资源所在地的税收比例,所有的油气资源开采企业不论企业所在地在哪里,都应在资源开采地登记注册,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可考虑将部分能源矿产资源的开采经营权适当下放给资源所在地,相应确立资源输出地区对于属地资源享有一定比例的收益权和分配权,使资源产地能够从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获取应得的利益。

三是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中应处理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资源开发企业能够得到合理回报,又要兼顾中央财政和资源地财政的利益。目前,除海洋石油资源税由中央支配外,其余包括对陆上油气在内的矿产资源征收的资源税完全由地方支配。从表面上看,资源税属于地方税,但因为资源税制设计不合理、单位税额过低,在石油等矿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资源开发企业获取了超额收益,但资源地政府和居民却没有获得应得的利益。为此要加大资源税制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税负水平,科学地构建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的利益分配格局。资源税设置的标准应满足对资源输出地资源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补偿,其次能够保证资源所在地的合理利益。这对于改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不发达的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收入要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资源地居民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注重资源地居民的优先受惠权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分成所得资源税费收益,除了用于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之外,主要用于提高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项目建设上,如教育、公共设施建设、新能源技术开发、替代产业等发展项目。

7.2.3 调整能源矿产资源收益分成比例

充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的规定,出台一些具体且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建议国家在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上要充分考虑新疆民族区域的特殊性,实行区别对待的差异化政策,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能体现国家对民族自治地区倾斜的扶持政策,以实现新疆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建议国家重新调整地方和中央的税收分配比例,适当增加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在国家税费征收中的分配份额。

7.2.3.1 中央和新疆共享税分配比例的调整

(1)央企企业所得税。按照我国有关税收分配规定,企业所得税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分60%,地方分40%,但由于在新疆从事油气资源开采的主要为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因其财务总部不在资源所在地,其所属油气开采及加工企业的所得税全部上缴了中央财政,2006年其数额约为88亿,资源所在地的政府只能取得央企的流转税。因此建议:无论矿产资源开采企业所属地在哪里,都应在矿产资源开采地登记注册,就地缴纳所得税,再按比例上缴中央财政或允许资源所在地政府与中央共同分享中石油和中石化所属油气开采及加工企业的所得税,将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企业所得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照6:4的比例分配。

(2)管道运输业营业税。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由在上海注册的石油天然气公司承担,由于该公司未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注册而是在上海注册,因此其生产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仅上缴上海市。“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1/4左右在新疆境内,理应分享自治区内经营而自治区外注册的油气运输公司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因此建议:国家修改营业税法对管道运输企业营业税按营业地点征收的规定,实行管道运输业营业税和所得税就地缴纳,由资源所在地政府与中央共同分享,按照资源地和企业所在地各50%的比例分配。

(3)增值税。我国目前采用17%的生产型增值税,这相当于23%消费性增值税,而国外很多国家不征收增值税或征收低于17%的消费性增值税。建议:加快推动增值税转型,将新疆作为西部增值税改革试点地区,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增值税仍执行17%的税率,允许抵扣固定资源所含的进项税。提高地方在增值税的分配比例,将增值税分成比例由现在的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调整为中央50%,地方50%。对管道进口原油在新疆加工环节的增值税全额留疆。

7.2.3.2 中央和地方共享其他收益比例的调整

(1)矿产资源补偿费。我国资源补偿费率比国外低很多,平均补偿费率为1.18%,国外一般在2%~8%。目前资源补偿费在中央与自治区的分成比例为4:6。鉴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和特殊的民族结构,建议提高资源补偿费地方的分成比例,将中央与自治区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分成比例由现在的4:6提高到2:8或全额返还,以体现国家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照顾。

(2)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根据《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由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20%归中央所有,80%归地方所有。建议:对于民族自治地区,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全部归地方所有。

D. 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计算标准是什么

  1. 资源税是国家税种,统一征收。以产量计征。资源税应该是最能体现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权益的税种,但近20年来,改革一直非常难推进(被利益集团控制吧)。造成巨大巨大的国家资源利益的流失。

  2. 国家目前在新疆的油气进行试点,即改成从价计征,大致按5%提。

  3. 补偿费各省有自己的规定,当然是在中央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按价格计征,平均税率约1.5%左右。

E.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税费改革

1. 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

为避免矿区使用费取消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漏征、国家财产权益的流失和宏观调控手段的缺失,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关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29 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14 号),对原缴纳矿区使用费的中外合作开采陆上、海洋石油的中外企业依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范围、计算方法、实行属地化征收和信息化管理等做出了规定。

2012 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直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3 号),在全国正式启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直报系统,加强征收管理和征收统计。随着征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征管措施的逐步完善,近年来,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等矿产资源专项收入中央分成部分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表 7-1)。

表7-1 矿产资源收入中央分成情况

注:①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央与省、直辖市分成比例为5∶5;中央与自治区分成比例为4∶6。②矿业权使用费:谁登记谁征收。③矿业权价款: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为2∶8。

2. 配合有关部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等法规,推进资源税改革

2011 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 605 号)及其细则,将资源税计征方式由“从量定额”计征修改为“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计征,并将全国范围内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的税率统一为销售额的 5%。

随着资源税改革的推进,资源税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其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逐步提高,特别是 2010 年在新疆开展资源税改革试点以来,资源税收入增速超过了全国税收总收入的增速(表 7-2)。

表7-2 资源税收入情况

F. 矿产资源收益及其分配研究

在一些联邦制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绝大多数是由省(州)政府控制[36]。不管矿产资源赋存量有多少,从勘探证的申办到矿山闭坑,基本上均由各省办理,联邦不干预其具体过程,除非涉及省间关系的协调、公民意见较大的环境问题、复垦问题等。在利益分配上,各省(州)拥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

加拿大的油气税制分为两个层次:联邦税和省税。联邦税又分为联邦所得税和联邦矿区使用费,联邦所得税适用于各省,但联邦矿区使用费仅用于直接由联邦负责管理的油气资源。各省基本上直接负责其管辖境内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并征收省所得税、省矿区使用费以及其他税费[37]。美国各州则一直在收取自然资源的开采权使用费、跨州税以及其他税收。路易斯安那州率先对联邦控制的外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征税,蒙大拿州也对煤征收30%的跨州税[38]。跨州税的纳税人是在本州从事矿山开采的居民或企业,但负税人却是资源的需求者或消费者。由于自然资源在各州的分布极不均衡,因此,跨州税的收取使某些州凭借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从其他州聚集了大量的税收收入。此外,一些州掌握着埋藏有资源的土地,从联邦政府获得一份租赁收入,还有一些州对当地的资源储藏征收财产税。

加拿大的税收均等化方案根据各省的征税能力来提供转移支付。其做法是,1962年以前,以税收收入最高的两个省的人均税收(含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遗产税)为基础,进行转移支付。1962年后又加上资源税。1967年该方案有了两个转变:一是将用来计算人均税收的税种由4种扩展为16种;二是不再根据收入最高的两省的人均税收对贫困省进行转移支付,而代之以全国平均的人均税收水平。在加拿大1972年确定的转移支付公式中,对9种与资源有关的税做了不同于其他税收的处理,目的是降低因资源禀赋而导致的不平等程度[39]。如阿尔伯塔省因能源价格上涨而获得了一笔飞来横财,联邦政府就从其一般性收入中增加用于平衡的支出,以支援那些贫穷或缺乏资源的省份。

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将利益分配下放。这些国家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委内瑞拉等。印度尼西亚将收益权下放,允许地方政府拥有区域内矿产税收益的80%[40]。在巴西,除权利金归土地所有者外,各种税收、权利金和费用在联邦、州和市三个层次上征收。在加纳,主要税收和权利金收入是由中央政府征收的,但同时设立了两种机制来确保一部分收入流入更低层次的政府。其具体做法有两点:一是中央政府征收的至少5%收入要转给地方政府,不管这种收入来自哪个地方;二是设立采矿发展基金,权利金的20%要注入这一基金,这一基金的一半收入应给当地政府。

在单一制国家,矿产资源归中央所有,矿租由中央财政统一支配。对于能源富集区的产业转型,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来给予补偿。德国的资源型区域转型的筹资形式包括政府投资或政府贷款、向用户征收煤炭附加费和补贴税、发行土地发展基金债券等[41]。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的鲁尔矿区陷入了结构性危机之中,出现主导产业衰退、大量工人失业、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外流等问题。政府及时采取了保护煤炭工业的政策,给煤炭工业提供价格补贴、矿工津贴和退休金补贴、关闭矿井补助和研究开发补助等,这才逐渐摆脱了困境,成为世界著名的煤炭综合开发基地。

日本产煤地域地方财政支援对策包括产煤地域振兴临时支付金、产煤地域活性事业补助金和地方支付税的特例等三种[42]。在矿井关闭前,给予发展多种经营补助和无息贷款,为关闭后的人员安置创造条件。政府规定,失业煤炭工人的培训费用由煤炭企业或接收单位负担,政府给予相应补贴。政府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生活补贴和求职资助,并为接收下岗职工的企业按用人比例给予差别奖励。

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矿产资源收益主要来自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矿业权价款。其中资源税属于地方税,近海石油资源税归中央政府,其他资源税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矿产资源补偿费就地上缴中央金库,中央与省、直辖市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成比例为5:5,中央和自治区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成比例为4:6。采矿权价款收入自2006年9月1日起,按固定比例进行分成,价款收入20%归中央所有,80%归地方政府所有,省、市、县分成比例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从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现状来看,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以中央政府为主体,收益的绝大部分归国家所有,资源开发企业在资源开发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资源所在地在利益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

G. 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计算标准

资源税是国家税种,统一征收。以产量计征。资源税应该是最能体现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权专益的税种,属但近20年来,改革一直非常难推进(被利益集团控制吧)。造成巨大巨大的国家资源利益的流失(你只要看一下近年煤炭价格就知道)。国家目前在新疆的油气进行试点,即改成从价计征,大致按5%提。具体税率,你看一下财政部、国土资源的文件。

补偿费各省有自己的规定,当然是在中央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按价格计征,平均税率约1.5%左右。你查一下你所在省国土资源厅网站,能找到资料。

H.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

1.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013年7月4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进一版步规范矿产权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77号),要求科学规范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促进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013年,全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额为215.43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中央分成收入102.04亿元。2014年上半年征收入库额为100.8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9%。

2.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

2013年,全国征收矿业权价款790.02亿元,中央分成收入103.84亿元;征收矿业权使用费19.08亿元,中央收入12.99亿元。

3.加快推进金属、非金属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

2013年,全国资源税收入总额1005.65亿元(表6-2),其中,地方收入960.31亿元,占全国的95.5%。

2010年,在西部地区开展了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税从价定率征收的改革试点,于2011年1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2013年11月28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

表6-2 中国资源税征收额及其占国家总税收比例变化

I. 矿产资源补偿费是怎样征收的如何使用

矿产资源抄补偿费是袭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依法向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的费用。《矿产资源法》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目的是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者权益,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合理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补偿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目前,矿产资源补偿费实行中央与省、直辖市5:5分成,与民族自治区4:6分成的体制。
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支出、矿产资源保护支出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部门经费补助。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一经发现,要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J.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使用管理

资源补偿费上缴中央金库后,为了体现征收补偿费的目的,既要考虑到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又要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利益,补偿费征收规定明确中央与省、直辖市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5:5的比例分成,中央与自治区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4:6的比例分成。

补偿费征收规定第11条明确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这表明国家为建立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设立了专项收入,并提出了资源补偿费使用的原则,即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寻找新的资源。由于资源补偿费是中央与地方按分成比例单独结算,因此,补偿费征收规定第11条还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具体使用管理办法,分别由中央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行制定。

一、中央所得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使用管理办法

财政部、地质矿产部和国家计委于1996年12月13日联合颁布了《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中央分成所得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于下一年度安排使用。补偿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支出(不低于年度补偿费支出预算的70%),并适当用于矿产资源保护支出和补偿费征收部门经费补助。财政部根据预算管理规定,安排本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预算以及上述三项支出预算。补偿费的使用对象为中央直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国有独立矿山企业和地矿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补偿费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预算和计划,并按财政部规定编报财务报表和财务决算。财政部会同主管部门负责补偿费支出的财务管理工作,并实施财政监督。三项支出如下。

1.矿产资源勘查支出

本项支出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矿种和战略储备需要的重大地质普查找矿工作,但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一般性详查、勘探项目以及其他非地质项目费用。国家计委、地矿部根据财政部安排的矿产资源勘查支出预算共同组织编制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计划。财政部根据计划和支出预算办理拨款,各主管部门及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计划组织实施。

2.矿产资源保护支出

本项支出主要用于国有矿山企业为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及回收利用水平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工作。该项费用由国有矿山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矿产资源保护项目经费使用申请,由主管部门报财政部核定,并实行专款专用。

3.地矿行政管理部门经费补贴

该项补贴主要用于补助地矿行政管理的工作经费及人员经费。该项经费由国务院地矿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内有关司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上报的补助经费申请,编制地矿行政经费补助预算(附矿管经费安排情况说明)报财政部,财政部下达年度经费补助支出预算,由国务院地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二、地方所得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使用管理办法

地方所得的资源补偿费是指中央金库按照补偿费征收规定的比例返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的部分。具体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从目前全国地方的立法情况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资源补偿费征收总额较高的省(区、市),例如山东、河北、黑龙江、河南、新疆等,资源补偿费的使用在保证地质矿产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将其余部分用于该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保证地方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补偿费征收总额较低的省(区、市),由于地方财政无力支付地质矿产管理部门的工作经费,因此,其返还的补偿费主要用于地质矿产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经费,使返还的补偿费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地矿行政管理中发挥作用。例如,湖北省财政厅同意将1994~1996年返还的补偿费全部用于市(地)、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开办和工作经费。

阅读全文

与矿产资源使用费分配比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