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的会计准则已经取消了摊销费用和预提费用,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可不可以用这2个科目,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新准则下的权责发生制与“待摊、预提费用
1.费用摊销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原准则、制度中常见的待摊费用有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预付报刊费以及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等,其特点是先支付,后摊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可根据待摊费用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1)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根据新准则应用指南,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通过“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科目。本科目可按材料的种类,分别以“在库”、“在用”、“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科目(在用),贷记“周转材料”科目(在库);摊销时应按其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摊销)。可见,对于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不论采用的是什么摊销方法,都不会再记入“待摊费用”科目,可以直接通过“周转材料”科目(摊销)核算。
(2)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预付报刊费
对于先预付,后期才逐渐形成费用的项目,在理论上讲,可以通过“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在新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本人认为可以先通过普通会计实务工作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的”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企业应当在预付相关款项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对于预付款项逐月摊销。每月摊销时按其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直至摊销完毕。
3)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
根据新准则应用指南,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由此可知,企业在计算应交纳的印花税时,可直接计人当期损益;在实际支付印花税时,则直接冲减“应交税费”科目。不再进行分摊。
2.费用预提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原准则、制度中常见的预提费用有预提借款利息、保险费、租金、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等,根据重要性原则,当上述费用数额较小时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数额较大且有确凿证据证明需要预提的只能记入应付款项目。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一般于每季度末收取短期借款利息,为此,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一般采用月末预提的方式进行核算。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分期付息长期借款的利息处理办法。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企业应当在月末按照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实际支付利息时。根据已预提的利息,借记“应付利息”科目,根据当月应计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根据应付利息总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预提保险费、租金
对于此类业务。新准则及应用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暂无非常合适的科目进行核算。笔者建议,本着重要性原则,对于数额较小的保险费、租金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数额较大时可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应当在月末按照计算确定的应付租金或保险费,借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实际交纳租金或保险费时,根据已预提的金额,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根据当月应付租金或保险费,借记相关费用科目,根据应付租金或保险费总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固定资产大修理费
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来的估计(如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提高产品质量),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除此之外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无论发生支出的金额大小。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人当期损益,不再通过费用摊提账户核算。
B. 请问房租能不能先预提在摊销
一、如果是预提(先提后支付)的:
预提时:
借:管理费用
贷:预提费用
支付时:
借:预提费用
贷:现金
二;如果是待摊(先支付再摊销)的:
支付时:
借:待摊费用
贷:现金
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C. 预提费用和摊销费用由什么区别,该如何使用
预提费复用和摊销费用制的区别是:预提费用是指拿到正式发票后再支付款项,如:发年终奖等;待摊费用是指先支付款项,如:物业费、房租等。
新会计准则实行后“预提费用和摊销费用“科目已取消实行。
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是为权责发生制原则而特设的科目。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就是企业还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记入负债。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前,支付在后。类似房地产的分期付款(国家明令已废除)。
待摊费用指已经发生或支付,但需要逐步分批摊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如引进技术项目的许可证费、专利费、设计费、咨询费等,这些费用一般在项目投产前支付,投产后一次或分批列入成本。
D. 为什么从税收筹划角度讲能预提尽量不摊销
预提和待摊是会计上两种相对的费用确认方法。预提是指在费用尚未支付以前按一定比例提版前计入成本费用权;待摊则是在费用支付后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成本费用。比如企业购入一台设备,每隔两年需大修一次,每次大修费用预计为240000元。采用预提方法,则从购入后每月预提修理费10000元,计入相关成本费用,这就意味着从购入开始,每月企业减少利润10000元,两年后实际进行大修时一次性支付修理费240000元。采用摊销法,设备购入后不作处理,两年后进行大修时实际支付大修费240000元,从大修当月开始,按月分摊10000元,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再经过两年后分摊完毕。显然,由于预提能提前将有关费用计入成本,因此从相对节税角度来说,预提优于待摊等,能预提的不摊销。 来源于网络
E. 公司购买一项服务期限3年共30万元,先付了10万,另外的20万是最后一次性付清的,我想知道这20万需要摊销吗
如果执行原企业会计制度,需要预提(因为后两年的还未付款,不能摊销,只能预提)。内
如果执行新会计准则容,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对于当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进行预提,等到实际支付时,按支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
问题补充: 现在这20万要怎么处理呢?
今年的10万已经计入了费用,这20万先放着,明年再依据合同预提(预提时再做应付账款),每年提10万记入费用。只是要把合同复印几份,分别作为入账依据。
在发生合同的那个月份做当年的费用结转(预提)。
F. 为什么从税收筹划的角度来讲,能预提的应该尽量不摊销
预提和待摊是会计上两种相对的费用确认方法。
预提是指在费用尚未支付以版前按一定比例提前计入成本权费用;待摊则是在费用支付后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成本费用。
比如企业购入一台设备,每隔两年需大修一次,每次大修费用预计为240000元。采用预提方法,则从购入后每月预提修理费10000元,计入相关成本费用,这就意味着从购入开始,每月企业减少利润10000元,两年后实际进行大修时一次性支付修理费240000元。采用摊销法,设备购入后不作处理,两年后进行大修时实际支付大修费240000元,从大修当月开始,按月分摊10000元,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再经过两年后分摊完毕。
显然,由于预提能提前将有关费用计入成本,因此从相对节税角度来说,预提优于待摊等,能预提的不摊销。
来源于网络
G. 像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电话费什么的我可不可以直接做管理费用,不预提和摊销数额不大
实务中可以,只要税务局不是找碴罚款补税就行。
H. 预提本月应摊销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利息的分录怎么写
问题还挺多的:
1、 预提本月应摊销的短期借款利息
借:财务专费用
贷:应付利息
2、预提本月应摊属销的长期借款利息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3、存在对应关系的帐户叫“对应帐户”。简单说:借方的对应科目就是贷方的;反之,贷方的对应科目就是借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