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期待摊费用与累计摊销的区别
一、管理方法不同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累计摊销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2、而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三、包括范围不同
1、累计摊销包括20款,即电力建设基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养路费收入、车辆购置附加费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公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邮电附加费基金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
2、而长期待摊费用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四、性质不同
1、累计摊销是社会性的内涵因素决定。
2、长期待摊费用是价值的体现,长期待摊费用往往不等于价值。
五、设立意义不同
1、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费用。《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2、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虽不像固定资产具有有形的损耗,但其会随着使用过程的各种因素(如科技进步,泄密,市场转型等等)、环境的影响,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其实际的使用价值会出现下降,为了能使其价值在预计的使用期间内得到补偿与回收,而采取分期摊销的方法,将其分期收回。
② 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哪些及如何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定义:
长期待摊费用是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下,企业应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照费用项目披露其摊余价值,摊销期限、摊销方式等。
核算方式:
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等。长期待摊费用可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会计制度对长期待摊费用的要求:
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中,属于更新改造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需要资本化处理,属于修理费用支出的需要费用化处理。在资本化和费用化判断方面,如果这项支出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将该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日常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等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它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变或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因此,应在发生时一次性直接计入当期费用(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在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租入(融资租入或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要如何处理,只是对大修理和小修理支出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在税收上,则以长期待摊费用的方式进行了补充,即《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摊销时准予扣除的四个方面。
频道。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哪些及如何摊销?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③ 长期待摊费用和累计摊销有什么区别
一、管理方法不同
1、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应先在累计摊销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
2、而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相关费用,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三、包括范围不同
1、累计摊销包括20款,即电力建设基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养路费收入、车辆购置附加费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公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邮电附加费基金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
2、而长期待摊费用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四、性质不同
1、累计摊销是社会性的内涵因素决定。
2、长期待摊费用是价值的体现,长期待摊费用往往不等于价值。
五、设立意义不同
1、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费用。《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2、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虽不像固定资产具有有形的损耗,但其会随着使用过程的各种因素(如科技进步,泄密,市场转型等等)、环境的影响,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其实际的使用价值会出现下降,为了能使其价值在预计的使用期间内得到补偿与回收,而采取分期摊销的方法,将其分期收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期待摊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累计摊销
④ 新企业所得税法长期待摊费用如何摊销
一、【税法】对长期待摊费用的规定:
(1)税法规定的第一项长期待摊费用,即“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其中的固定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两种,改建支出则包括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和延长使用年限,但这两种情形不需要同时具备,其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2)税法规定的第二项长期待摊费用,即“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其中的固定资产仍然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两种,租入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形式,其改建支出也包括两种情形,即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和延长使用年限,但这两种情形不需要同时具备。改建支出的摊销期,是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但是如果改建支出的摊销期在会计制度中已经明确的,则按会计制度处理。如果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则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租入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支出,则可一次性扣除等。
(3)税法规定的第三项长期待摊费用,即“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将会计上作为修理费用的支出分为大修理和非大修理两类。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税法规定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税法规定的第四项长期待摊费用,即“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少于3年。
二、【会计制度】对长期待摊费用的要求:
(1)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中,属于更新改造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需要资本化处理,属于修理费用支出的需要费用化处理。在资本化和费用化判断方面,如果这项支出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将该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日常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等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它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变或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因此,应在发生时一次性直接计入当期费用(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2)在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已经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租入(融资租入或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要如何处理,只是对大修理和小修理支出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在税收上,则以长期待摊费用的方式进行了补充,即《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摊销时准予扣除的四个方面。
⑤ 税法下,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如何摊销
应该算做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资本化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随固定资产剩余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一起进行累计摊销,费用化支出计入当期期间费用即可。
⑥ 购入一台电脑,用五五摊销法核算,请问购入时,摊销时分录分别怎么做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广告费、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企业单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应作为“递延资产”不得列作待摊费用。 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企业会计制度下的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一)这类费用,虽在本期发生,但在以后各期仍起作用,不应将它全部记入本期生产费用、商品流通费,要由以后各期分摊,以正确计算各期的生产费用或商品流通费。为了反映待摊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科目。 费用支付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 费用摊销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摊销的费用数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作流动资产。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在“待摊费用”科目中还核算搭建临时设施、在用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以及一次发生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的大型施工机械的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 (二)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科目进行的。 1 发生(支付)各项待摊费用时,记入该科目的借方,同时记入“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交税金”等相应科目的贷方; 2 摊销的费用一般没有专设成本项目,按受益期摊销时,记入该科目的贷方,按车间部门和费用用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的借方; 3“待摊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待摊费用的发生和摊销情况。 (三)待摊费用的分录 支付的时候: 借:待摊费用-XX 贷:银行存款(现金) 摊消时: 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电话费 贷:待摊费用-XX 低值易耗品是指劳动资料中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年限比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的物品。它跟固定资产有相似的地方,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在使用时也需维修,报废时可能也有残值。由于它价值低,使用期限短,所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将其价值摊入产品成本。 新的会计准则,将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的主要方法有:1.一次摊销法;一次摊销法是指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全部一次转入产品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价值低、使用期限短,或易于破损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等。采用这种方法摊销低值易耗品价值时,其最高单价和适用品种必须严格控制,否则会影响各期产品成本负担,以及影响在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防止损失浪费。 3.五五摊销法;五五摊销法亦称五成摊销法,就是在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先摊销其价值的50%(五成),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50%(扣除残值)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低值易耗品报废以前在账面上一直保留其价值的一半,表明在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占用着一部分资金,有利于对实物的使用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大量的账外物资。这一方法适用于每月领用数和报废数比较均衡的低值易耗品,如果一次领用的低值易耗品数量很大,为了均衡产品成本负担,也可将其摊销额先列入待摊费用,而后分期摊入产品成本。低值易耗品费用的摊销分配,通常是通过编制“低值易耗品摊销分配表”。摊销分配时,应根据不同的使用部门、用途等记入“基本生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及其明细账户有关成本、费用项目。对于企业投入生产经营时一次大量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可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⑦ 长期待摊费用可不可以一次性摊销完
如果抄计入了长期待摊费用,要在不短于3年的期限内摊销。所以,在3年的资产负债表上都体现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后的余额。
或者,直接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开办费”即可,不必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税务也可以在当期直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扣除。
⑧ 什么费用可以做入待摊中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租金、预付保险费、预付修理费、预付各项税金等。待摊费用的核算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核算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企业待摊费用核算的审计不容忽视。通过多年企业审计实践,笔者就待摊费用核算中常见的错弊以及审计人员审计的方法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待摊费用核算的内容不真实、不正确、不合法。按规定,待摊费用是指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 这种费用发生以后,由于受益期限较长,不应一次全部计入当月成本、费用,应按照待摊费用的受益期限分月摊销计入各月的成本费用。它是一种等待摊销的费用,在没有摊销之前,它是一种流动资产。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的,应该作为递延资产核算。受益期限虽然超过一个月,如果费用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以不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而直接计入支付月份的成本费用。而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将不属于待摊费用的内容列作待摊费用,将属于待摊费用的内容未列作待摊费用。如将开办费、超过一年摊销期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费用列作待摊费用核算,以此调节有关会计期间的利润,推迟纳税。有的企业将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或其他费用作为递延资产核算,人为调节有关会计期间的费用和经营成果。 对于这类问题,审计人员首先应审阅“待摊费用”明细账中的有关记录,详细了解摘要内容,以查清待摊费用的具体款项。确定支付的实际业务内容;然后,分析确定该业务内容的具体受益期限,看其是否超过一年;最后通过比较,证实待摊费用所列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合理,即是否都是“待摊费用”应核算的内容。此外,还应查阅“递延资产”或其他有关费用明细账户,了解具体费用摘要说明.审查是否存在将应列入“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项目在“递延资产”或其他费用项目中核算。 二、待摊费用的有关账务处理不正确、不合规。待摊费用在分配时,常常对应“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而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摊销对象不正确的问题,例如,将应摊入管理费用的待摊费用摊入“制造费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张冠李戴,以达到压低当期纳税所得及经营成果,少纳有关税款的目的。 针对待摊费用摊销对象不正确的问题,审计人员可通过查阅“待摊费用”明细账,确认待摊费用发生的具体业务内容,确定其受益对象,即其应摊人的项目。然后将应该摊入的项目同被审计单位实际摊人情况进行对照,看是否存在摊销对象不正确的问题。 三、待摊费用的计算有误。主要表现在故意多计或少计待摊费用,如有的企业为了调节当期待摊费用数额,在计算当期应摊待摊费用时,人为增减,以达到调节当期利润的目的。 在审计企业待摊费用计算有无错误时,可运用复核法,按照被审计单位“待摊费用”明细账中所反映的有关资料重新计算检查当期应摊销的待摊费用金额,然后将其与被审计单位“待摊费用”账面反映的本期摊销额核对,以证实是否存在计算上的差错或人为舞弊行为。 四、人为缩短待摊费用的摊销期。《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待摊费用应该在一年内摊销完毕,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的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审计人员在审查时,应注意有无故意缩短摊销期限的情况。如对使用期限长、单价较高或一次领用数量较大的低值易耗品,应分期待摊,而实务中不少企业采用一次摊销法将其全部价值一次摊入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还有些企业随意调节摊销期限,将本应在1年内摊销的费用在6个月内摊销完毕,或直接在支付费用的当月一次记入成本费用账户,或各期摊销数额不均。企业通过以上方式将本期实现的会计利润转移至下个会计期间,从而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对这类问题,审计人员可通过调阅企业制作的“待摊费用分配表”等会计资料对照明细账户记录发现线索或疑点,也可通过分析待摊费用科目的贷方及其摘要记录和贷方发生额的变化寻找疑点或线索,并进一步调阅相关会计凭证查证问题。 五、待摊费用在会计报表上反映不正确。 比如待摊费用总账金额与资产负债表该项目金额不一致;当“预提费用”账户期末有借方余额时,未按规定将其反映在“待摊费用”项目内,而是以反方向余额反映在“预提费用”账户内。
⑨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年限怎么确定的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年限怎么确定的?--有受益期限的,按照受益期限摊销;无明确受益期限的,按照相关规定来摊销;无相关规定的,按照不低于5年摊销。企业的开办费按照不低于3年来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