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折旧和摊销的会计分录如何做请举例说明
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是针对固定资产而言。
购入机器设备室做:
借:固定资内产 -XX机器设备
贷:银行存款容
计提折旧做: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摊销一般是指费用。
如支付办公室两年租赁费做:
借:长期待摊费用-租赁费
贷:银行存款
按使用时间分摊租赁费做:
借:管理费用 -租赁费
贷:长期待摊费用-租赁费
(1)机械设备累计折旧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商品或费用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使用固定资产而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的固定资产耗费。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
取得 价值构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价款(含增值税)+运杂费+包装费+安装成本+税金+(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合差价+分摊的工程人员工资++专业人员服务费+其他间接费用(契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参考资料:网络-固定资产折旧
② 固定资产折旧做会计分录
首先要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率
一般现在的话,税务局没有明文的规定,都是按照公司的具体来做
残值率5%
6500(1-5%)6175
6175/3/12=171.53
分录(如果是制造部门使用就放到制造费用,要不就放到管理费用或者营业费用)
借:管理费用-折旧 171.53
贷:累计折旧 171.53
然后等到3年后,折旧已经踢完,然后固定资产还在使用的话就不用再做单独的分录了。
(2)机械设备累计折旧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1.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长,能长期地、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
2.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生磨损,但是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而是根据其磨损程度,逐步地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形成折旧基金。
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2.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3.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
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需要判断与该项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实务中,主要是通过判断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了企业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取得固定资产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凡是所有权已属于企业,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拥有该固定资产,均可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反之,如果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但是所有权是否转移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在有些情况下,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控制与该项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予以确认。
例如,融资租赁方式下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承租人)虽然不拥有该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但企业能够控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了企业,因此,符合固定资产确认的第一个条件。
③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计提折旧的明细会计分录是什么
应该抄计入施工间接费用,袭
施工间接费用包括:
(1)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费用,应首先计入“施工间接费用”科目,
发生间接费用做:
借:施工间接费用
贷:银行存款
贷:累计折旧
贷:应付职工薪酬
2)月末,施工间接费用应转入施工成本中的间接费科目,如果是多个项目,应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施工间接费
贷:施工间接费用
④ 固定资产折旧分录怎么做
首先复要确定固定资产的制折旧年限和残值率
一般现在的话,税务局没有明文的规定,都是按照公司的具体来做
残值率5%
6500(1-5%)6175
6175/3/12=171.53
分录(如果是制造部门使用就放到制造费用,要不就放到管理费用或者营业费用)
借:管理费用-折旧 171.53
贷:累计折旧 171.53
然后等到3年后,折旧已经踢完,然后固定资产还在使用的话就不用再做单独的分录了。
(4)机械设备累计折旧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分录格式
第一:应是先借后贷,借贷分行,借方在上,贷方在下;
第二:贷方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会计分录的种类包括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其中简单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复合分录则是一借多贷分录、多借一贷以及多借多贷分录。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⑤ 累计折旧的分录怎样做呢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固定资产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仅仅是一年,而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企业按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
(5)机械设备累计折旧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折旧的计算方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分摊。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
3、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4、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⑥ 累计折旧怎么做会计分录
分析如下: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贷:累计回折旧
最终报废做:
借:固定答资产清理
累积折旧
贷: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这个会计科目比较特殊,属于资产类账户,但是与一般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不同,它是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可以理解为特殊的资产,简称“特产”。类似这样的会计科目还有累计摊销、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等。
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研发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6)机械设备累计折旧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注意问题
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b.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c.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
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
扩展文件;《会计资料大全》
⑦ 固定资产购进摊销的会计分录,要完整版
1、购进时,若能抵抄扣进项税
借:固定资产(价税合计减进项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若不能扣税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在每月计提折旧时,计提基础=(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所限/12个月
借: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等,按使用部门划分)
贷:累计折旧
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
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会计核算中,不论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需要在登记账户以前,按照记账规则,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以便正确地进行账户记录和事后检查。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⑧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提完以后怎样做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提完以后,如果该固定资产还可以继续使用,或不予清理,则无需做账,就放在那里不用管。
如果该资产需要处置清理,则:
(1)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发生清理费用等支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3)发生清理变价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或原材料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4)结转清理净损益
A.属于清理后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B.属于清理后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8)机械设备累计折旧摊销分录扩展阅读: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
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
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这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理念的来源
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个简单的公式,收入-支出=利润,固定资产实际上也是企业花钱买来的,所以也是一种支出,但是往往这种支出金额很大,而且受益期很长,
如果将此支出一次性计入某个月,会导致当月明显亏损,而实际上当月从该固定资产得到的受益不会这么多,同时,其他受益的月份,又没有体现应有的支出,所以,将固定资产入账后,在受益期内平均其支出,按月列支。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注意问题
1、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b、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c、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2、未使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季节性停用也要计提折旧。
3、注意再计提固定资产这就是应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注意折旧期间跨年度时年折旧额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