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所有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里有156个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为会计核算提供了类别指标,但是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仅要求提供会计要素总括的数量变化,还要提供一系列分类指标和具体会计信息,以反映会计主体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所以就需要在会计要素指标下进行第三层次的划分,细分后的每一个具体内容都需要一个名称,这就是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分类。
❷ 应付债券一利息调整,借贷方所表示的意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贷方余额表示折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减少。
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对于按面值发行的债券,在每期采用票面利率计算计提利息时,应当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其中,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应付债券到期,企业支付债券本息时,借记“应付债券——面值”和“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应付债券融资费用摊销计算扩展阅读:
应付债券属于长期负债。其特点是期限长、数额大、到期无条件支付本息。通过设置“应付债券”科目,以及“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应付利息”四个明细科目对应付债券进行核算。
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将应付债券替换为长期债券。
❸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分摊会计分录
与配股和增发新股相比,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有什么优势
首先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回转换公司债券来说,都是答以融资为目的,但配股和增发对公司来说,都存在较高的要求,包括公司的公积金盈余,和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方面。发行可转换债券也需要审批,但重点在于公司的还债能力,即它的赢利能力。而且可转换债券到时可以行使权力,转换成公司的股票,这个对客户而言,也有较大的吸引力,便于公司融资。而到时换成股票,对公司来说,等于进行了次再融资,所有相对而言,具有一些优势!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有什么现实意义
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是一种比较新的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而言,它可以为公司募集到跨到生产,进行产品更新,提高经营能力所需的现金。同时,通过债券的发行可以提升公司的信誉度,因为债券的发行具有评级制度,这个可以提升客户对公司的信赖。可转换债券到时可以转换成股票,想对而言,这等于再融资,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利。
❹ 会计。应付债券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溢价,折价摊销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中的关系不是很清楚,请详细解释一下
对于溢价发行的债券,其账面价值(即实际筹集到的资金)必然会大于面专值,差属额部分即利息调整金额(溢价发行在贷方,因为应付债券是一项负债)。此后的核算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个道理,贷记的利息调整金额会分期摊销(实际利率法)计入借方从而冲减财务费用(或其他科目):
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究其原因,是因为筹集到的资金大于债券面值,那么实际利率必然就会小于票面利率,利息调整的摊销额也是由此而来。
折价发行情况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