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利息调整要摊销什么意思啊借方摊销还是贷方摊销啊折价还是溢价摊销啊
利息调整是指债券的票面金额与支付的对价(如,银行存款)之间的差额。
由于该差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所以,利息调整摊销是也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贰』 应付债券一利息调整,借贷方所表示的意思
应付债券一利息调整,借方表示发行债券时的折价以及摊销的溢价,
贷方表示发行债券内时的溢价容以及摊销的折价
(1)发行2年期债券面值10万,发行价格12万,年利率10%,直线法摊销
借:银行存款
12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
-利息调整
2
借:财务费用
1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0.2
贷:应付利息
1.2
(2)发行2年期债券面值10万,发行价格8万,年利率10%,直线法摊销
借:银行存款
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
借:财务费用
1
贷:应付利息
0.8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0.2
『叁』 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在贷方怎解
勉强识得你的字
出售分录
借:银行存款 18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原来贷方余300 就是还有300没有摊内销掉,卖出时,把容它给转销掉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0+2=2002
投资收益 98
『肆』 利息调整什么意思啊 借方摊销还是贷方摊销啊通俗解释 谢谢
利息调整是指利息上涨或者下降的意思,应该在借方摊销。
因为财务费用在会计分录中应该做在借方。
『伍』 利息调整如何判断是记在借方还是贷方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的二级明细科目中,会有利息调整的科目。
简言之,利息调整是指债券投资的票面金额与 债券的摊余成本的差异。 而摊余成本是我们核算债券类金融资产的基本方法之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就是基于摊余成本法。而债券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 然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也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之间的差异 进行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因此在初始确认时,利息调整借方余额体现为摊余成本高于 投资成本的金额,贷方余额体现摊余成本低于投资成本的金额。
PS: 要关注购买手续费的账务处理,此处不赘述。
可以参考: 1、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会计》,2011年后任意版本,“金融资产” 章节相关账务处理。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附录“主要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
『陆』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与实际利率法相关。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专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属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计算方法:
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6)利息调整贷方金额应全额摊销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柒』 利息调整摊销在贷方代表什麽含义
利息调整摊销在贷方代表了的原来利息被摊销多了,冲减回来。
『捌』 如何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
一、初始确认
1、溢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溢价、手续费等)
2、折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折价、手续费等)
二、各期处理:
1、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注意,每期对利息调整账户冲减后,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调整账户余额合计数乘以实际利率,计算摊销额。溢价买入的情况下,以后各期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会越来越小。
2、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三、各期利息实际到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四、到期处理
到期时,把最后一期溢价或折价摊销完毕就好了,不过由于计算时四舍五入的问题,最后一期时的余额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来的结果会有一丝出入,直接按余额摊销才对。
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五、收到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贷:应收利息
(8)利息调整贷方金额应全额摊销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
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玖』 利息调整在贷方是表示什么,如何计算债券利息调整余额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借方余额表示溢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的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贷方余额表示折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减少。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用到的账户。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
事实上,利息调整在实际会计实务中大多反映在企业债券、股票往来业务中。如A公司2010年10月1日购买B公司发行5年期债券,债券票面价值200万元,票面利率为6%,实际花费为201万元,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会计处理如下:
2010年10月1日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 200 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0000
贷: ————银行存款 2010000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
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