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
非付现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期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一般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开办费的摊销额以及全投资假设下经营期间发生的借款的利息支出。
非付现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期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
付现成本亦称“现金支出成本”。那些由于未来某项决策所引起的需要在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当企业资金紧张,又无应收账款可以收回,而向市场上筹措资金又比较困难或借款利率较高时,在此情况下企业面临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进行采购的决策。
(1)非付现成本是折旧摊销吗扩展阅读
相关例子:
在经营决策中,特别是当企业资金处于紧张状态,支付能力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往往把现金支付成本作为考虑的重点,会选择付现成本最小的方案代替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示例:某企业现接受一批订货,为满足客户对这批订货的要求,急需购置一种专用设备,但企业的资金十分紧张,预计短期内亦无账款可以收回,而且银行贷款利率高达1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购买专用设备有下述两个可选择方案:
方案一:甲公司可提供这种专用设备,要价100000元,货款需马上支付;
方案二:乙公司亦可提供这种设备,要价105000元,但货款只需先付9000元,其余分12个月付清,每月归还8000元。
根据上述资料,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第二个方案较为可行,因为该方案所需支付的总成本虽然较第一方案多5 000元,但现金支出成本较低,是企业现有支付能力所能承受的;而专项设备购入并投入使用所带来的收益,可弥补总成本较高而形成的损失。
② 折旧是非付现成本,为什么计算净现金流量的时候要加
因为净现金流量是现金的流入-现金的流出,它是现金的实际收支差额,而折旧虽然属于资产内损失,以成本或费用容的形式扣减了当期利润,但它并不是当期的实际现金流出,所以在以利润为基础计算现金净流量时应将其加回。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某企业当年收入总额100万元,均为现款收入,成本费用税金总额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10万元),净利润20万元,则其当年现金净流量为:
直接法下:100-(80-10)=30万元
间接法下:20+10=30万元
③ 非付现成本问题
对的,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的折旧额都是不是用现金支出的,所以是非付现得如果在计算前哪些折旧减了在计算时还应该加回来的
④ 营业净现金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怎么变成税后营业利润了呢
营业现金流量=抄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摊销)-所得税=营业利润+折旧摊销-所得税=税后净利润+折旧摊销
=(收入-付现成本-折旧摊销)×(1-税率)+折旧摊销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摊销×税率
=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与摊销×税率
直接法: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间接法:营业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
分算法: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与摊销×所得税率=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摊销×税率
上述三个公式,最常用的是公式(3),因为企业的所得税是根据企业总利润计算的。在决定某个项目是否投资时,我们往往使用差额分析法确定现金流量,并不知道整个企业的利润及与此有关的所得税,这就妨碍了公式(1)和公式(2)的使用。
公式(3)并不需要知道企业的利润是多少,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尤其是有关固定资产更新的决策,我们没有办法计量某项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以至于无法使用前两个公式。
⑤ 1、下列项目中属于非付现成本的是( )A.支付工资 B.垫支流动资金 C.支付材D计提同定资产折旧
D。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已经付现了(至少是上个月购入的,折旧是购入的下个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按期提的折旧并计入利润表,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折旧支出需要调回来。
⑥ 费用发票可以跨年吗
费用发票可以跨年度报销,但是不能超过一年。
单位的年度间发票可以当年列支,但不得超过1年。例如,2008年10月的发票不能在2009年列支。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的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该款项是否收付,均应当视同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经在本期收付了资金,也不应当视同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6)非付现成本是折旧摊销吗扩展阅读: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应当计入当期的有
第二十七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说的有关支出,是指与取得的所得直接有关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说的合理支出,是指符合日常生产经营条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的、正常的支出。
第二十八条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与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区分。收益性支出直接从当期扣除;资本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不得直接在当期内扣除。
企业不得在非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费用或者用于支出的财产,也不得扣除相应的折旧、摊销。
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款、损失和其他费用不得重复扣除。
第三十二条“损失”第八条企业所得税法是指生产经营企业蒙受损失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库存,损坏或报废固定资产和库存,转移财产的损失,坏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的损失和其他损失。
损失减损责任人支付的赔偿和保险赔偿的余额,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
企业在以后纳税年度提取全部或者部分已记入损失的资产,应当计入当期收益。
⑦ 维修费用属于付现成本还是非付现成本
属于付现成本。
凡真实要支付现金的各项成本、费用属于付现成本。
一般付现成本有:材料支出、人工支出、动力、修理费、运输费、管理费用、税金等需支出现金的事项。
像折旧虽然计入成本费用,但不涉及现金流出,是非付现成本。
⑧ 财务管理中计算现金余缺制造费用应剔除折旧费等非付现费用吗
错。折旧费属于非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亦称“现金支出成本”。那些由于未来版某项决策所引起的需要在将权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当资金紧张,近期又无应收账款可以收回,而向市场上筹措资金又比较困难或借款利率较高时,在此情况下面临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进行采购的决策。决策者在此类决策分析过程中对“付现成本”的考虑,往往会比对“总成本”的考虑更为重视,并会选择“付现成本”最小的方案来代替“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付现成本指需要动用现金付现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而引发的现金支出。它的特点是即发即付,如本期购买润滑油本期就支付这项现金,而不会拖到下期才支付,并且是全部记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它不包括年修理成本,因为年修理成本往往是作为预提费用而分摊于若干个纳税期间。立即支付的成本。
非付现成本指的是在经营期不以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一般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开办费的摊销额以及全假设下经营期间发生的借款的利息支出
⑨ 关于剩余股利分配政策 为什么要计算折旧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
简单说一下,给您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
【例】回假设某公司一答年下来营业收入1000万元,营业成本0,折旧及摊销1000万元,次年的权益性投资为0万元,所得税率25%,采用剩余股利分配政策,不考虑其他因素。
由于利润总额在计算时需要扣减折旧及摊销,因此该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为0,净利润自然也为0。由于来年没有投资,不考虑公积金神马的,公司本年就真的没有钱分配给股东了?当然不会!其实公司赚了1000万元,都可以分配给股东。因此我们看到,计算用于分配股利的金额时,需要加上(税前)折旧及摊销。
那么这个折旧和摊销怎么理解呢?应当理解为之前的一次性投入分摊给每期来抵减,而事实上这个一次性投入在前期就已经纳入了投资预算中,已经抵减了前期的股东剩余的股利,因此本期需要加回来。
道理比这个例子更复杂一些,这里我只是为您提供了一个理解的思路,希望能够帮到您!
⑩ 某投资项目的初始投资额为100万元,年折旧额为10万元,无其它非付现成本,每年可实现净利润为30万元
A
100/(3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