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确认融资收益与未实现融资费用
那我只能打比喻跟你说明一下了。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比如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要支付1000万,但是一次拿不出这么多,只能每年付200万,5年付完。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每年付200万,5年付1000万,还是1次付1000万,哪样比较划算呢?
肯定是每年付200万比较划算,因为如果你有1000万的话,你每年年末付200万,你其他800万可以存入银行,存入银行就会有利息。
所以在我们考虑利率的情况下,每年年末付200万,付5年,算成第一年的。假设利率为5%,那么算成年金现值,也就是相当于第一年付款大概866万,从而小于第一年一次性付款1000万。那么他的差额134万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也就是5年分期付款,相当融资一样。
你看来866万少于1000万?是不是感觉产生了收益,怎么会算入费用呢?
问题在于什么呢,866万也不是一次支付的,而每年支付200万,实际支付的是1000万,而134则是相当利息一样。
简单的说:把“未确认融资费用”看做“长期应付款”的利息。
相当应的就是说,"未实现融资收益" 科目通常用来核算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它实际上是对分期付款所支付的一种利息补偿,收款单位用以冲减财务费用.
还是刚上面说的,每年收款200万,5年后收了1000万,但是如果第一年收,就是收866万,也就是说,这个就好像银行贷款,你按揭付款一样。你一次性收取866万和每年年末收取200万,收款5年,利息按5%算的结果是一样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是你帮助了购买方融资。
简单的说:把“未确认融资收益”看做“长期应收款”的利息。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网络搜索一下“湖南会计论坛”或者加我网络HI。
最后祝你考试顺利,工作顺利。
Ⅱ 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初始确认时
借:长来期应收款(源合同约定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现值)
摊销时:
借:未确认融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未确认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租赁投资净值
例如: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会计分录未实现融资收益是100元,同时对应的是财务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100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00
借:财务费用 100(红字)
(2)未实现融资费用摊销额扩展阅读:
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期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转入当期收益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Ⅲ 未确认融资收益与未实现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相对于为实现融资收益,分别站在承租人和出租人立场。租赁专这块当时我属也想了很久,说的通俗点,对于承租人来说,租赁固定资产好比赊账借钱。你问别人借钱总要还利息吧,借来的钱好比租赁过来的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好比给人家的利息。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100不等于10年后的100,所以会折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也就是若单年后的货币相当于现在的价值),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不变的,一台一百万的机器就是一百万;但你还得钱不是一百万,例如摊10年还,第一年的10万也许等值。但第二年,第三年呢?现在人民币在升值唉,第二年第三年的10万也许只能当9万花。所以我们会以当前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较低者最为其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差异,最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按一定利率每期分摊)。承租人如果能理解我想站在出租方也会很好理解,至于在同一租赁下为什么未确认费用和未确认收益不一样,这和两者会计处理方式有一点点差异,比如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确认,对未担保余值的确认等等。复杂由简单演变而来,需要点时间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区别
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来确认融资费用区别自:
1、会计科目不同:
“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编号2702,科目性质为负债类,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为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即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目以“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金额填列。
未实现融资收益将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相关支出全部由当期投资收益承担,有失配比性。在会计科目中属于资产类。
2、具体内容不同: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指未收到租金并未获担保的部分。
3、会计处理不同:
未确认融资费用,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未实现融资收益对预期收益就不计或少计,而且对于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租金的应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原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以冲回,转作表外核算。
Ⅳ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是增加当期的财务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是减少当期的财务费用吗
未实现融资收益属于负债类的科目,为的是反映出在一定会计周期内未能收回的融资版项目收益权。财务费用是属于损益类的,也就是费用账户。这个账户的期末是没有余额的,所以要把这个科目结转出去,你的这个分录反应的就是财务费用结转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Ⅵ 未实现融资费用为什么用长期应付款现值乘以实际利率来计算
长期应付款一般是分期付款的,要求3年以上,打个比方,你买个东西,你一回次性支付450万就能答买回去,但是如果分期付款,卖家不会傻到就450万卖给你的,因为你没付的钱存款有利息或者投资有收益,卖家会打这钱的主意,所以5年后要你支付的总数大于450万,那么假如,5年每年100万,5年后一共500万,之间的50万差额,就是未实现融资费用,而这个未实现融资费用,在你每次付款的时候摊销掉的一部分,就当卖家和你分一杯羹,而这杯羹要算入财务费用,而准则规定,未实现融资费用,要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如果合同利率 实际利率相差不大,可以用直线法,如果你是卖方,你就可以理解为未实现融资收益。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够通俗?
Ⅶ 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区别
那我只能打比喻跟你说明一下了。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比如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要支付1000万,但是一次拿不出这么多,只能每年付200万,5年付完。
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每年付200万,5年付1000万,还是1次付1000万,哪样比较划算呢?
肯定是每年付200万比较划算,因为如果你有1000万的话,你每年年末付200万,你其他800万可以存入银行,存入银行就会有利息。
所以在我们考虑利率的情况下,每年年末付200万,付5年,算成第一年的。假设利率为5%,那么算成年金现值,也就是相当于第一年付款大概866万,从而小于第一年一次性付款1000万。那么他的差额134万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也就是5年分期付款,相当融资一样。
你看来866万少于1000万?是不是感觉产生了收益,怎么会算入费用呢?
问题在于什么呢,866万也不是一次支付的,而每年支付200万,实际支付的是1000万,而134则是相当利息一样。
简单的说:把“未确认融资费用”看做“长期应付款”的利息。
相当应的就是说,"未实现融资收益"
科目通常用来核算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它实际上是对分期付款所支付的一种利息补偿,收款单位用以冲减财务费用.
还是刚上面说的,每年收款200万,5年后收了1000万,但是如果第一年收,就是收866万,也就是说,这个就好像银行贷款,你按揭付款一样。你一次性收取866万和每年年末收取200万,收款5年,利息按5%算的结果是一样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是你帮助了购买方融资。
简单的说:把“未确认融资收益”看做“长期应收款”的利息。
Ⅷ 为什么 未实现融资收益 在返销时是冲财务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在抄返销时冲减财务费用的原因:
"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用来核算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它是对分期付款所支付的一种利息补偿,所以收款单位用以冲减财务费用。
比如:
甲出售一批商品给乙,现价销售9万元(不考虑税费),销售协议规定乙可以分期付款取得,连续3年每年末付款4万元。甲:
借:长期应收款9
贷:主营业务收入(售价的现值)
未实现融资收益(9-售价现值,等同于利息)
第一年收款:
借:银行存款4
贷:长期应收款4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财务费用
第二年、第三年同第一年的思路一样,只是摊余成本发生变化.新的准则规定财务费用的摊销一律采用实际利率法。12-9=3(万元)实际上就是延期付款所支付的利息。
Ⅸ 什么叫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入
你最好找本注册会计师的书《会计》——租赁章节,你看完就应该很明白了。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租赁开始日与租赁期开始日;(2)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3)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4)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一、租赁开始日与租赁期开始日
租赁开始日,是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将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并确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应确认的金额。
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表明租赁行为的开始。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对租入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和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初始确认;出租人应当对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初始确认。
二、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根据本准则第四条规定,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
(一)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本准则规定了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
本准则第六条(一)规定,“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这种情况通常是指在租赁合同中已经约定、或者根据其他条件在租赁开始日作出合理判断,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能够将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本准则第六条(三)规定,“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其中“大部分”,通常掌握在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含75%)。
本准则第六条(四)规定,“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其中“几乎相当于”,通常掌握在90%(含90%)以上。
(二)经营租赁的特征本准则第十条规定,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通常情况下,在经营租赁中,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有退租或续租的选择权,而不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
三、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不同情况,对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率: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
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
出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率。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例如,20X4 年12 月1 日,A 公司与B 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
A 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向B 公司租入一台设备,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期开始日:20X5 年1 月1 日。
2.租赁期:20X5 年1 月1 日~20X8 年12 月31 日,共4 年。
3.租金支付:自租赁开始期日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50000 元。
4.该机器在20X4 年12 月1 日的公允价值为500000 元。
5.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7%(年利率)。
6.承租人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均为1000 元。
7.租赁期届满时,A 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机器的选择权,购买价为100 元,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0 元。
(一)A 公司以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1.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150000×4+100=600100(元)
现值计算过程如下:
每期租金150000 元的年金现值=150000×PA(4 期,7%)
优惠购买选择权行使价100 元的复利现值=100×PV(4 期,7%)
查表得知
PA(4 期,7%)=3.3872
PV(4 期,7%)=0.7629
现值合计=150000×3.3872+100×0.7629=508080+76.29=508156.29(元)>500000 元
根据本准则规定的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公允价值500000 元。
2.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 = 600100- 500000=100100(元)
3.确定融资费用分摊率计算过程如下: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当r=7%时150000×3.3872+100×0.7629=508156.29>500000 元当r=8%时150000×3.3121+100×0.7350=496888.5<500000
因此,7%<r<8%。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现值 利率
508156.29 7%
500000 r
496888.5 8%
508156.29-500000 = 7%-r
508156.29- 496888.5 7%-8%
r=7.72%
4.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融资费用(参见表1)
表1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二)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
1.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根据本准则第13 条中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租赁内含利率是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在本例中最低租赁收款额=租金×期数+优惠购买价格=150 000×4+100 =600 100(元)
因此有150 000×PA(4,R)+100×PV(4,R)=501 000(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根据这一等式,可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用插值法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当R=7%时150 000×3.387+100×0.763 =508 050+76.3=508 126.3(元)>501 000 元当R=8%时150 000×3.312+100×0.735 =496800+73.5=496873.5(元)<501 000 元
因此,7%<R<8%。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现值 利率
508 126.3 7%
501 000 R
496873.5 8%
508 126.3-501 00/508 126.3- 496 873.6=7%-R/7%-8%
R = 7.63% 即,租赁内含利率为7.63%。
2.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
最低租赁收款额=150000×4+100=600 100(元)
应收融资租赁款入账价值=600100+1000=601100
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501 000(元)
未实现融资收益=601100-501 000=100 100(元)
3.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四、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租赁双方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
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
在经营租赁下,承租人和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确认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Ⅹ 未实现融资费用属于什么科目
负债类科目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
它是因承租人进行融资而产生的负债,所以新准则把它列为负债类科目